在這個時代,趙曦不會傻乎乎的去推動什麽全民所有製,不現實。
記得後世有個關於封建的說法和定義,認為從秦起,曆代王朝就不再是封建,而是皇權集權的社會形態。
趙曦來到這個時代,才真正的明白是不是封建。
按原本的曆史軌跡,過百年以後,或許真的就成了皇權集權社會。往前說不準,但大宋絕不是皇權集權,而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封建。
大宋沒有分土地,沒有建諸侯,而是對少數人分封特權統治多數人的時代。隻是這個少數人是一個階層,還是一個隨時有變化的階層……士人。
或者是大宋是一個封建與中央集權同時存在的時代。
因為這個少數人的階層得利,從而在整個國朝形成一個,以士人階層維護中央集權統治的社會環境和風氣。
而趙曦作為帝王,想要讓這個王朝久存,也不得不用心來維護這個階層。
鑒於後世形成的世界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的讓這個王朝強盛,盡可能實現共同富裕。
趙曦知道,其實人與人對富裕的理解是不同的。後世有人把賺一個億作為小目標,有人覺得城裏有套房就是富裕,同時也有人覺得在家鄉蓋大瓦房就算是富裕。
放在當今的這個時代也一樣。
最早的那批廂軍,對於整個國朝的禁軍廂軍而言,就是富裕起來的一個群體。即便是那些最早轉民的廂軍軍卒,也自認為自己是富裕家戶了,他們並不知道他們付出的勞動,更多的價值被東家們賺取了。
社會,正常的狀態就應該是有階層之分的,這一點不分時代和地域。
所以,趙曦必須得把雲應四州的資源拿出來,由統治這個時代的階層分享。
同時,他也需要為所謂的朝廷謀利。朝廷就是個概念,可以是單指他趙曦,也可以說是朝堂即朝廷,再往大點說君臣子民合起來才是朝廷。
“兩成歸朝廷,一成歸皇家,兩成由駐軍和工坊城分配,其他的撲買認領。而權限仍然是隻有分紅權,沒有參與決策權。富相,為何這次官家將決策權賦予國營寺?”
對於官家分配雲應四州資源的方案,政事堂沒人覺得意外,無非是讓出的利益大了一些。
可官家將經營權賦予朝廷的衙門國營寺,這一點有點不理解。
“韓相,本來就該由朝廷操持,既然是國朝產業,單純由皇家主導不妥!”
王安石說的話韓琦根本不當迴事…~這獾郎也可以算得上會謀財,但真要說能看懂官家的意圖,也太高看他了。
相比他王介甫,他韓琦對官家的熟悉要比王介甫深,而富彥國卻是最能領會官家意圖的,那怕是後知後覺。
“沒人比官家更懂得度,也沒人懂官家所慮深遠,也沒人比官家更縝密。”
“在此之前,所有的產業由皇家,或者工坊城經營,其實是為朝廷培養從事這類新生產業經營的人才,也是為大家做榜樣,樹模範,讓未來的產業管理有參照。”
“從本意上,管家並非為求財,而是為國而謀。交給朝廷也就不奇怪了。”
“而這些年官家指點的那些產業蓬勃發展,也用事實證明了這種方式的價值。交不交於朝廷又怎樣?”
還有一點富弼沒說,隻要工坊城在官家手裏,又控製著雁門關天險,雲應四州真翻不起什麽浪花來。
工坊城是各種資源需求的風向標,而雁門關和軌道運輸又直接決定了雲應四州資源內銷的渠道。雖然官家是放開了主導權,可仍然對雲應四州的資源產出有相當大的話語權。更何況薛向還是官家的死忠。
富弼可以肯定官家有這樣的心思,自己就算是為君諱吧!官家,什麽時候讓事情脫離控製過?
“諸位,官家旨意的幾點原則可有意見?若是沒有,就明發抵報吧。同時將出關政策也由各類抵報明發天下吧。”
富弼能感覺到官家的著急,這還在歸程的馬車上,就迫不及待的要將方案成文明發了。
也確實該著急,朝廷官製改革正進行到關鍵時刻,就被這一次戰事叫停了,還一拖就是一年多。
如此一來,官家前期營造的環境和氛圍,精心謀劃出來的時機,也因為這一年多的時間給消磨殆盡了。
前路漫漫呀!
真正感覺前路漫漫的,還有京畿道、京東路、京西路的那些廢物禁軍們。
《蹴鞠快報》、《時論》這些麵對大眾的報紙,在頭版最醒目的位置刊登了朝廷對這些廢物禁軍以及百姓的政策:出雲中做礦工,轉民籍分田地。
這到底是機遇還是風險,真心讓人難以琢磨。
要說做礦工,在整個軍伍中,已經是被驗證了的事實,肯定是好事。
可現在卻是要去雲應四州,那可是邊州,還是剛剛收複的邊州,能安穩了嗎?
大理礦城不錯,那怕是在大理境內也不擔心,因為大理從來沒在大宋跟前占過便宜。北遼不一樣呀,百多年,也就雁門一戰算是大宋贏了,誰知道接下來會怎樣?
雲應四州勘探出石炭,勘探出金銀銅鐵鋁礦,誰知道北遼會不會發瘋,會不會大軍壓境再一次把雲應四州給搶迴去?
到那時候,別說是礦工和田地,恐怕小命都不一定留下。
可是,朝廷給的利益確實讓人眼紅。
做礦工不說,還會給家眷分口糧田。
作為禁軍軍卒,他們是沒有田地的,隻有軍餉,還是被上官克扣以後的軍餉。
最早的那些礦工,一個個都富的流油了,不說每年迴來探親時顯擺的樣,就連親族都拉扯著去礦城發財了。
相比於大理,雲應四州真的不算遠。
礦城才多大?而雲應四州,那可是四州之地呀!禁軍就再不抵,也是軍卒,也受過戰爭的訓練。若全是禁軍轉民,再加上駐防雲應四州的新軍,也未必怕北遼吧!
再說了,聽說朝廷將鋪設直達雲州的軌道,也就是說朝廷往關外運兵會很迅速,更不應該怕北遼入侵的。
唉…~到底如何是好?
朝廷之所以這次給這樣的優待,恐怕是要徹底將禁軍全部轉民了。
倘若失去了這次機會,或者說留下的隻是少部分,朝廷還會給活路嗎?
大棒和甜棗,有的選嗎?
記得後世有個關於封建的說法和定義,認為從秦起,曆代王朝就不再是封建,而是皇權集權的社會形態。
趙曦來到這個時代,才真正的明白是不是封建。
按原本的曆史軌跡,過百年以後,或許真的就成了皇權集權社會。往前說不準,但大宋絕不是皇權集權,而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封建。
大宋沒有分土地,沒有建諸侯,而是對少數人分封特權統治多數人的時代。隻是這個少數人是一個階層,還是一個隨時有變化的階層……士人。
或者是大宋是一個封建與中央集權同時存在的時代。
因為這個少數人的階層得利,從而在整個國朝形成一個,以士人階層維護中央集權統治的社會環境和風氣。
而趙曦作為帝王,想要讓這個王朝久存,也不得不用心來維護這個階層。
鑒於後世形成的世界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的讓這個王朝強盛,盡可能實現共同富裕。
趙曦知道,其實人與人對富裕的理解是不同的。後世有人把賺一個億作為小目標,有人覺得城裏有套房就是富裕,同時也有人覺得在家鄉蓋大瓦房就算是富裕。
放在當今的這個時代也一樣。
最早的那批廂軍,對於整個國朝的禁軍廂軍而言,就是富裕起來的一個群體。即便是那些最早轉民的廂軍軍卒,也自認為自己是富裕家戶了,他們並不知道他們付出的勞動,更多的價值被東家們賺取了。
社會,正常的狀態就應該是有階層之分的,這一點不分時代和地域。
所以,趙曦必須得把雲應四州的資源拿出來,由統治這個時代的階層分享。
同時,他也需要為所謂的朝廷謀利。朝廷就是個概念,可以是單指他趙曦,也可以說是朝堂即朝廷,再往大點說君臣子民合起來才是朝廷。
“兩成歸朝廷,一成歸皇家,兩成由駐軍和工坊城分配,其他的撲買認領。而權限仍然是隻有分紅權,沒有參與決策權。富相,為何這次官家將決策權賦予國營寺?”
對於官家分配雲應四州資源的方案,政事堂沒人覺得意外,無非是讓出的利益大了一些。
可官家將經營權賦予朝廷的衙門國營寺,這一點有點不理解。
“韓相,本來就該由朝廷操持,既然是國朝產業,單純由皇家主導不妥!”
王安石說的話韓琦根本不當迴事…~這獾郎也可以算得上會謀財,但真要說能看懂官家的意圖,也太高看他了。
相比他王介甫,他韓琦對官家的熟悉要比王介甫深,而富彥國卻是最能領會官家意圖的,那怕是後知後覺。
“沒人比官家更懂得度,也沒人懂官家所慮深遠,也沒人比官家更縝密。”
“在此之前,所有的產業由皇家,或者工坊城經營,其實是為朝廷培養從事這類新生產業經營的人才,也是為大家做榜樣,樹模範,讓未來的產業管理有參照。”
“從本意上,管家並非為求財,而是為國而謀。交給朝廷也就不奇怪了。”
“而這些年官家指點的那些產業蓬勃發展,也用事實證明了這種方式的價值。交不交於朝廷又怎樣?”
還有一點富弼沒說,隻要工坊城在官家手裏,又控製著雁門關天險,雲應四州真翻不起什麽浪花來。
工坊城是各種資源需求的風向標,而雁門關和軌道運輸又直接決定了雲應四州資源內銷的渠道。雖然官家是放開了主導權,可仍然對雲應四州的資源產出有相當大的話語權。更何況薛向還是官家的死忠。
富弼可以肯定官家有這樣的心思,自己就算是為君諱吧!官家,什麽時候讓事情脫離控製過?
“諸位,官家旨意的幾點原則可有意見?若是沒有,就明發抵報吧。同時將出關政策也由各類抵報明發天下吧。”
富弼能感覺到官家的著急,這還在歸程的馬車上,就迫不及待的要將方案成文明發了。
也確實該著急,朝廷官製改革正進行到關鍵時刻,就被這一次戰事叫停了,還一拖就是一年多。
如此一來,官家前期營造的環境和氛圍,精心謀劃出來的時機,也因為這一年多的時間給消磨殆盡了。
前路漫漫呀!
真正感覺前路漫漫的,還有京畿道、京東路、京西路的那些廢物禁軍們。
《蹴鞠快報》、《時論》這些麵對大眾的報紙,在頭版最醒目的位置刊登了朝廷對這些廢物禁軍以及百姓的政策:出雲中做礦工,轉民籍分田地。
這到底是機遇還是風險,真心讓人難以琢磨。
要說做礦工,在整個軍伍中,已經是被驗證了的事實,肯定是好事。
可現在卻是要去雲應四州,那可是邊州,還是剛剛收複的邊州,能安穩了嗎?
大理礦城不錯,那怕是在大理境內也不擔心,因為大理從來沒在大宋跟前占過便宜。北遼不一樣呀,百多年,也就雁門一戰算是大宋贏了,誰知道接下來會怎樣?
雲應四州勘探出石炭,勘探出金銀銅鐵鋁礦,誰知道北遼會不會發瘋,會不會大軍壓境再一次把雲應四州給搶迴去?
到那時候,別說是礦工和田地,恐怕小命都不一定留下。
可是,朝廷給的利益確實讓人眼紅。
做礦工不說,還會給家眷分口糧田。
作為禁軍軍卒,他們是沒有田地的,隻有軍餉,還是被上官克扣以後的軍餉。
最早的那些礦工,一個個都富的流油了,不說每年迴來探親時顯擺的樣,就連親族都拉扯著去礦城發財了。
相比於大理,雲應四州真的不算遠。
礦城才多大?而雲應四州,那可是四州之地呀!禁軍就再不抵,也是軍卒,也受過戰爭的訓練。若全是禁軍轉民,再加上駐防雲應四州的新軍,也未必怕北遼吧!
再說了,聽說朝廷將鋪設直達雲州的軌道,也就是說朝廷往關外運兵會很迅速,更不應該怕北遼入侵的。
唉…~到底如何是好?
朝廷之所以這次給這樣的優待,恐怕是要徹底將禁軍全部轉民了。
倘若失去了這次機會,或者說留下的隻是少部分,朝廷還會給活路嗎?
大棒和甜棗,有的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