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約簽訂,一種是勝負分明,一種是勢均力敵。像宋遼現在這種情況的很少。

    富弼很清楚,國朝之所以挾大勝還與北遼簽訂這看似還算公平的盟約,是因為國朝還需要時間。

    對於西北兩地的邊防,朝廷曾有過商議……在沒有準備好全麵收複興慶和燕雲十六州之前,國朝並沒有想過打大戰,不想過早暴露實力。

    結果,這一戰還是來了。大宋新軍勢如破竹的攻勢,也必然會引起北遼的警覺,這會增加收複燕雲十六州的難度。

    事實證明,大宋也確實沒準備好。在收複雲應四州後,用兵上確實捉襟見肘了。

    不管是相互排兵布陣也好,還是針鋒相對也罷,雙方都清楚,這次的盟約跟檀淵之盟不同,別看如此這般的大張旗鼓興師動眾,根本不可能如同檀淵之盟那樣,讓宋遼有百年承平…~這次簽訂的,很可能是一個可以單方麵隨時撕毀的盟約。

    還不得不簽…~

    這是一場戲,表演給將士們,表演給臣工,表演給天下百姓,甚至還表演給西夏……

    “聽聞你的衛隊是你親自訓練?”

    這是第一次雙方君王的見麵,可以稱為初步接觸。

    耶律洪基卻不知道該如何稱唿對麵這個比自己小一代的宋國皇帝。幹脆就不稱唿了。

    “是!”

    趙曦也別扭。瑣事用不著他們帝王介入,這個初步接觸更像一次見麵會,特尷尬的見麵會,沒話說。

    要說恨意…~沒有,說好感,更沒有。雙方的立場決定了永遠的對立關係,彼此心知肚明,還得虛以委蛇。

    “初聞仁宗皇弟噩耗,朕也是悲痛欲絕……”

    “國與國不是江湖,簽訂盟約也不是結義,談不上兄弟稱唿。朕很感激遼帝對朕父親的緬懷。不過,此時並不是適合說這些。”

    趙曦沒有給耶律洪基繼續說下去的機會…~又玩這種伎倆?偏偏還是借著緬懷自己老爹的名義,駁斥不是,受著也不是。

    所以,趙曦幹脆讓他說不下去。

    扯這些玩什麽?難不成真的要談感情?

    “你的衛隊是你訓練的,我的宮衛也是我親自挑選的。不知誰更強些?”

    趙曦有點不適應耶律洪基這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聊天方式,茫無邊際,不切正題,讓他心裏做的一些準備一點用沒有。

    後世有很多關於兩國元首談判的案例,那怕是跟新聞報道不同,也不應該是這樣吧?

    趙曦有雙方唇槍舌戰、針鋒相對的準備,可沒想到這遼帝壓根不按套路來……誰知道這是不是就是人家的套路。

    趙曦愣了愣,認真想了想……遼帝的問話還是需要接茬的。

    “若論騎射,我的衛隊不行。若說團隊對戰,你的宮衛會被全殲!”

    即便是遼皇要扯淡,趙曦也沒想過客氣。

    他很客觀的告訴了遼帝……你不行!

    不是說漢人謙虛嘛?這宋國的皇帝倒還真不客氣。耶律洪基看著趙曦……感覺不像是作偽。

    雖然雲應四州敗了,耶律洪基並不認為宋國真的就比他大遼強。

    因為皇太叔耶律重元的謀反,他不再敢讓精銳宮衛分散駐紮了,他寧願耗費錢糧,帶著精銳宮衛軍四季捺缽來鍛煉。

    之所以同意這次談判,是因為北邊的女真有些不好的苗頭,而被西夏出賣,大遼也需要有所反應。

    至於雲應四州,隻要大遼將女真平定了,教訓一下西夏,雲應四州大遼可以隨時收迴來。

    至於盟約,隨時可以撕毀的。

    沒想到這宋國皇帝居然大言不慚的說團隊對戰會全殲北遼勇士!

    “那就讓五百人衛隊打一場,也算為我二人做君前嬉戲!”

    這……趙曦愣了一下。看來這北遼衰敗的原因找到了。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作為漢化程度比較高的北遼,趙曦不相信他耶律洪基不知道這些話。

    自己已經明說了會被全殲,他居然還讓對戰,還說這是作為君前嬉戲。

    趙曦不相信耶律洪基沒有關於雁門決戰的奏報,更不會沒有對火器的評估。即便是不太相信全殲,壓倒性勝利對大宋新軍而言,真不是難事。

    就這樣讓自己親衛去送死…~耶律洪基也就那樣。

    趙曦也清楚,他的三觀跟這時代不同,但他不覺得人不惜命,更不覺得北遼對將士的思想教育強於他的新軍。

    “大宋軍卒的使命是保家衛國,開疆擴土。他們不缺勇氣,更不缺戰死沙場的情懷,唯一不能做的就是嬉戲!”

    趙曦說的很平淡,沒有慷慨激昂的聲調,仿佛在說很平常的事。

    但這幾句話在狄青、種鄂、郭逵這些陪伴的武將心裏,以及身邊的近衛心裏,卻掀起了滔天巨浪。

    盡管韓琦這幫文臣不介意讓雙方去打一場,也不得不說官家的話在理。

    “哦,那就是怕了!”

    “遼皇,這不是怕!倘若北遼要開戰,別說五百,就是五萬五十萬,大宋的軍卒不會有一絲猶豫。”

    “可這算怎麽迴事?本該戰死沙場的將士,卻因為讓人看個熱鬧而喪命,就是留於子孫講述都恥於出口。”

    “我是他們的君父,他們是我的子民,我有責任讓他們活的有目的,死的有意義。”

    趙曦說這話說的大義凜然,可能是真有這樣的想法,畢竟他的三觀來源於後世,可是不是有意無意的擠兌耶律洪基,那就看北遼那些陪同的臣工怎樣想了。

    “宋帝,君前演武自古有之,否則也不會有項莊舞劍之說法。我大遼將士也不是為取悅君王而設,隻不過我大遼乃傳承正統王朝,是故繼承了古之王朝禮節!”

    耶律洪基也不是吃素的,雖不擅辯,也懂得針鋒相對。

    “遼皇,項莊舞劍可是成建製對轟?今日簽訂盟約可是鴻門宴?倘若不是,那麽既然停戰談判,又為何讓將士徒增死傷?”

    “是不是傳承正統王朝,並不是偷梁換柱的說辭來決定的,是從禮儀、文化,甚至包括服飾、飲食、生活習性等等全麵繼承來決定的。”

    “況且,繼承本就該是選擇性繼承,而不是囫圇吞棗。祖先茹毛飲血、餐風沐雨、穴居野處,難不成為證明繼承,如今天下四民也需要如此般?”

    “去蕪存菁,繼承發展,才是最正確的繼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袋外的麥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袋外的麥芒並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