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堂相公們對地形不了解,不像種鄂,就處於恆山一帶,了解那裏的地形。也不像官家,這近一年的時間,他幾乎把河東河北道的沙盤印腦海裏了。

    趙曦還是不敢確定北遼會選擇哪裏作為談判地點,他隻是按自己的考慮予以預判,從而讓種鄂打下大川嶺以防不測。

    至於有沒有作用…~無所謂了,隻是多一個據點而已。

    這不存在對相公遮掩和賣弄謀略,是真的不確定。

    種鄂拿下大川嶺,反倒讓自己率軍北上更輕鬆了。這樣他就不用再次返迴應州再北上了,直接穿過峽穀,便可以直達雲州以東,然後轉戰長青、天成。

    高幫的羊皮靴,內襯羊毛,羊毛大氅,可以緊身裹起來,羊皮手套,還是那種五指分開的手套,不影響任何動作,甚至連扣板機拉火繩都不影響,掄刀倫槍就更不用說了……工坊城的物事就好。

    在冬日裏作戰,有了這些裝備,再配以犀利的火器…~北遼宮衛又怎樣?

    當種鄂率軍到達大川嶺時,卻發現這裏根本沒有遼軍駐防……

    種鄂向朝廷據實奏報了…~看來北遼求和之意很誠懇!

    兩日後,郭逵大軍已經過了應州,卻在距大川嶺五十裏處紮營,並遣人悄悄的請種鄂議事……

    遼使再一次請求覲見。想來北遼朝廷的國書也該著到了。

    “大遼皇帝陛下讓微臣代問宋國皇帝陛下,因貴國有意大川嶺,我大遼以停戰談判為宗旨,在貴國大軍到達大川嶺之前撤出了大川嶺,待貴國大軍離開後方進駐大川嶺。為何遭到貴國的伏擊?”

    “我大遼時時以和待貴國,卻不料在兩國談判之際,仍然被貴國伏擊,導致我大遼三千勇士在大川嶺傷亡!貴國就是如此表達談判之意嗎?”

    看著陛階下遼使色厲內荏的樣子,趙曦很想笑。

    這事其實真的是種鄂和郭逵隨意玩了一手,不過趙曦很喜歡,覺得就應該這樣玩。

    原來,郭逵在抵達應州後,並沒有直接到大川嶺接防,而是在距大川嶺營寨五十裏外,與種鄂密謀了。

    隨後,種鄂率軍北上,而郭逵將大軍分散在大川嶺周邊的山嶺中……他帶的新軍都是擅長於翻山越嶺的,就是當初的東路軍,為在忻縣形成圍剿而專門挑選的軍卒。

    好不好的,遼軍見種鄂北上,營寨空虛,經過幾日試探後,居然再次揮師進營……

    郭逵分散在大川嶺周邊山嶺裏的大軍,早嚴陣以待了。於是,在遼軍進營休整之時,埋伏於山嶺裏的大軍萬炮齊發,陷入大川嶺營寨的遼軍,是真正的措手不及,五千騎兵,隻逃脫不足兩千……

    在接到前線奏報時,就連近段不怎麽吭氣的王安石,都認為當浮一大白!

    國朝的文人,一直認為有計謀的勝戰才是真正的勝戰。

    “遼使,記得你上次覲見時,我皇陛下曾當麵下令讓種鄂兵發大川嶺,據前方戰報所奏,大川嶺也確實為種鄂大軍紮營。不知遼使所言,何時大川嶺被遼軍所占?難不成種鄂存在喪師辱國之罪?”

    人家遼使現在好像是代表北遼皇帝問陛下的,官家不可能跟他扯,富弼作為執宰代表了,便反問了。

    “貴國大軍已經撤出了大川嶺!”

    “如你所言,莫非我大宋沒駐軍之處北遼就可占據嗎?種鄂打下大川嶺,郭逵換防後豈能丟失?”

    沒人說什麽死傷遼騎的事,直接把爭論的焦點放在了大川嶺是誰家的問題上。

    文彥博的話很明白,種鄂打下了大川嶺,就意味不管是否駐軍,都不該是遼軍可以染指的,郭逵是去換防,炮擊侵占大川嶺的遼軍沒錯。

    不能說是故意,但實際上在國朝的朝堂,都選擇性忘記了月前大川嶺還是北遼的。

    甚至遼使都忘記了那是被種鄂剛占領了不久。

    這就是攻防轉換後的結果,也是國力提升後人自然的反應。沒人覺得不合適。

    “宋國皇帝陛下,非我大遼爭強好勝,也非我大遼在大川嶺一事上胡攪蠻纏,實乃大川嶺決定著遼宋盟約簽訂之大事。還望宋國皇帝陛下三思,歸還大川嶺於我大遼!”

    “聽這意思,若我大宋不歸還大川嶺,北遼還要開戰不成?”

    文彥博沒等遼使繼續往下說,直接懟迴去了……今非昔比,這時候再在我大宋朝堂出言威脅,已經沒那個環境了。

    “非也!我大遼皇帝將於白登山與宋國皇帝陛下簽訂盟約,而大川嶺黃崖穀距白登山不足百裏。若大川嶺被宋軍控製,是置我大遼皇帝於險地…~”

    遼使還在嘚不嘚的說,無非就是大川嶺重要唄,是關係到了宋遼能否簽訂盟約的關鍵。

    當然,遼使沒像老以前那樣強勢,隻是希望大宋能同意他們大遼的騎兵也駐防大川嶺。在大川嶺形成雙方對峙,相互監督的情形,以確保兩國的君王可以在祥和的環境下簽約。

    遼使以為宋國的朝臣被自己說服了,整個勤政殿大殿裏就他一個人的聲音……

    事實上,這一刻朝臣們都在呢喃著白登山這個名字。

    白登山呀,朝堂上都是熟讀史書的,沒人不知道白登山。

    白登山到底是怎樣的象征,對於一個以中原正統王朝而言,無人不知。

    當年西漢高祖六年,韓王信在大同地區叛亂,並勾結匈奴企圖攻打太原。劉邦親自率領三十二萬大軍迎擊匈奴,先在銅輥告捷,後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一帶。時值寒冬天氣,天降大雪,氣候十分寒冷,漢軍雖然“卒之墜指者十二三”,但見匈奴隻有老弱殘兵,更是獲勝心切,便不顧前哨探軍劉敬的勸解阻攔,率領先頭騎兵部隊直追到大同白登山,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

    劉邦率兵剛到白登,冒頓單於忽然率領四十萬鐵騎伏兵將漢軍團團圍住……

    如今,北遼竟然將簽訂盟約的地點定在白登山!

    盡管當今的大宋並沒有做到九州一統,金甌無缺,但在大宋文人的根子裏,唯有大宋才是受命於天的正統王朝。

    可白登山……對於漢人王朝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吉利的寓意。

    鑒於朝堂的狀況,富弼讓遼使迴驛館等消息了。這氣氛確實不宜繼續留他在勤政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袋外的麥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袋外的麥芒並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