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意外,不管是河北道還是河東路,亦或是雲州、寰州、朔州、應州,都沒有發生任何意外。
狄青等率大軍很容易的拿下了雲州,隨後,三路大軍在整個大同盆地展開了清剿。
北遼不死心,位於雲州之北的西南招討司,甚至組織了五萬大軍,自北遼德州一帶南下,欲奪迴雲州。結果,被北上的郭逵與狄青的中路軍匯合,在白道阪一帶痛擊,丟下萬數傷亡,遁入茫茫草原。
至此,河東路戰事基本告一段落。
朝廷迅速組織了一個上州建製的官員,奔赴雲州,用於健全和完善雲州、朔州、應州和寰州的官僚體係。
國朝真不缺做官的。
而河北道,所有的邊境城池的城門外,被炮火連番炸響,不用挖陷馬坑遼軍都無法策馬奔騰。
大雪掩蓋了被火藥彈炸出的坑,原本平坦的城外,變成了處處陷阱。
所以,北遼的使臣又來了。
蕭卓爾是真不想來,受不了宋國怠慢的氣。
曾幾何時,北遼出使宋國,那是收獲的象征。一路南行,看著宋國接伴使忐忑不安的領著轉圈圈,生怕被看清地形。受著宋國接伴使的恭敬,還能時不時的調侃幾句……那感覺再也不會有了。
上一次出使宋國,蕭卓爾就沒感覺到宋臣的忐忑,也沒領著自己兜圈子,反倒是每路過一個城池,接伴使會指著城牆上一尊尊火炮告訴自己:這是一般的虎蹲炮。
甚至走進城池,接伴使會讓他看看宋國的鐵血新軍。
不一樣了,真的不一樣了。大遼已經不是早先的大遼,而宋國也不是曾經的宋國。
兩國使臣的角色變換了,原本己方的頤氣指使,變成了忐忑,而宋國則越發坦然,大大方方的讓他看,還會半懂不懂的告訴他那些火器的犀利。
真不想來呀!可不得不來。
入冬,應該是戰馬迴廄,為來年養膘的時候,可大遼的勇士們還在邊境耗著。
糧草供應不足,又在攻防戰中被打擊。如今的大遼,將士沒了心氣,戰馬沒了戰力,卻不得不在邊境硬撐著,隻是為大遼保下最後的遮醜布。
當斷不斷必留後患呀!我的陛下!
蕭卓爾一聲長歎……
大遼的一切變化,都是因為大遼的帝王已經不是曾經雄才大略的陛下了。
從耶律重元謀反篡逆之後,越發放浪形骸了,說是遵祖製捺缽,其實是全然拋棄了政事,讓耶律乙辛控製了整個朝堂。
因為耶律重元,大遼皇帝陛下看所有的皇親國戚都有亂臣賊子的意味,寧願相信權臣,也不會再相信後族了。
就比如這一次,盡管朝堂上反對聲很大,耶律乙辛還是力排眾議,聯絡西夏對宋作戰!
這都無所謂,大遼的將士不懼征戰。可蕭卓爾想不通,既然是西夏在挑唆,為什麽戰火是在河東?最終導致大遼失去了西京道的四州。
被火藥那摸不著的巨大好處蒙蔽了雙眼,根本看不清形勢…~
西夏對宋被重創,夏宋兩國勢不兩立,可大遼跟宋國盟約還在呀!
即便是有意扶弱,完全可以出兵過境到西夏,在秦州路一帶作戰,那樣也同樣可以了解火藥的威力,何必想如今這樣!
耶律乙辛召集了一群漢人工匠,一直搞不出宋國那樣的火藥,就想著借遼夏聯軍逼迫宋國就範……若真的這樣簡單,西夏又何必拖上大遼呢?
自己的叔父也就是建議了一下由西夏為主,便被剝了兵權。
現在可好?貪圖最後瓜分宋國火藥秘法的利益,把主戰場設在了河東,以至於丟失了西京道四州……
這時候懷疑西夏與宋有勾連有用嗎?
蕭卓爾不相信西夏與宋國有勾連,可這樣的借口可以掩蓋耶律乙辛決策的錯誤,居然被大遼朝堂公認!
唉……著到底是為什麽呀!
蕭卓爾很鬱悶,替大遼皇帝陛下鬱悶。
要何談,在宋國反擊時就該何談。不服輸,居然再次出兵河北道,結果把大遼卡在二架梁上了,上不去下不來。
這時候何談,那還有什麽主動權?
大遼皇帝陛下還依然他一直以來的捺缽,繼續帶著宮衛軍在大遼國土上晃蕩,難道不考慮你再也沒機會到西京道了嗎?
重新簽訂盟約?說的好聽呀!倒是學會了宋人留遮醜布的好習慣!
所謂重新簽訂,難不成誰還有能力保住歲幣嗎?還是有能力把西京道四州的地盤討迴來?蕭卓爾他不行,整個大遼的朝堂誰也不行。
還有,既然決定和談了,為啥不將河北道的將士們撤迴去?威脅嗎?問題大遼陳兵河北道真的還算威脅嗎?
蕭卓爾想起自己一路看到的情景……邊民沒有一絲驚慌,而宋軍更是精神煥發。
宋軍整齊筆挺的外衣……接伴使說那是羊毛冬裝,蕭卓爾信,能看得出宋軍不再怕冷了。
這一路,那怕宋國接伴使沒有任何掩飾防禦的行為,蕭卓爾也沒一點查看的心思……他更擔心自己此行會有怎樣的遭遇,而不會去考慮大遼騎兵怎樣能長驅直入……沒可能了,再也沒可能了!
…~
“保持戰前邊境?取消歲幣?這跟上次沒任何區別!告訴他蕭卓爾,大宋朝堂事務繁忙,沒事別來逗樂子了!”
這樣的國書,根本不用跟官家匯報,政事堂直接就可以駁迴去!
四州的官員都已經到位了,朝廷已經考慮遷移居民,分配田地了,這時候北遼居然還想把四州拿迴去?
“割讓朔州、寰州?”
看來遼使帶的國書版本不少呀。
這也充分說明了,北遼這次真有心議和了。
凡議和者殺無赦……這是官家的聖言!
“陛下……”
富弼有心說適可而止,可官家的雄心他有些不敢揣摩了。
雖然這次出關作戰,並收複雲、朔、寰、應四州是政事堂與官家的統一意見,可事實上,官家在出征前已經跟將帥們有了密旨。
誰知道官家還有沒有其他想法了,如今的兵鋒,就是再繼續往東,打到燕山一帶也不是不可能。
“談判嗎?那就談吧!唉…~兵員不足呀,沒法一鼓作氣!諸位相公,此事政事堂主導吧,原則就是將利益最大化!”
狄青等率大軍很容易的拿下了雲州,隨後,三路大軍在整個大同盆地展開了清剿。
北遼不死心,位於雲州之北的西南招討司,甚至組織了五萬大軍,自北遼德州一帶南下,欲奪迴雲州。結果,被北上的郭逵與狄青的中路軍匯合,在白道阪一帶痛擊,丟下萬數傷亡,遁入茫茫草原。
至此,河東路戰事基本告一段落。
朝廷迅速組織了一個上州建製的官員,奔赴雲州,用於健全和完善雲州、朔州、應州和寰州的官僚體係。
國朝真不缺做官的。
而河北道,所有的邊境城池的城門外,被炮火連番炸響,不用挖陷馬坑遼軍都無法策馬奔騰。
大雪掩蓋了被火藥彈炸出的坑,原本平坦的城外,變成了處處陷阱。
所以,北遼的使臣又來了。
蕭卓爾是真不想來,受不了宋國怠慢的氣。
曾幾何時,北遼出使宋國,那是收獲的象征。一路南行,看著宋國接伴使忐忑不安的領著轉圈圈,生怕被看清地形。受著宋國接伴使的恭敬,還能時不時的調侃幾句……那感覺再也不會有了。
上一次出使宋國,蕭卓爾就沒感覺到宋臣的忐忑,也沒領著自己兜圈子,反倒是每路過一個城池,接伴使會指著城牆上一尊尊火炮告訴自己:這是一般的虎蹲炮。
甚至走進城池,接伴使會讓他看看宋國的鐵血新軍。
不一樣了,真的不一樣了。大遼已經不是早先的大遼,而宋國也不是曾經的宋國。
兩國使臣的角色變換了,原本己方的頤氣指使,變成了忐忑,而宋國則越發坦然,大大方方的讓他看,還會半懂不懂的告訴他那些火器的犀利。
真不想來呀!可不得不來。
入冬,應該是戰馬迴廄,為來年養膘的時候,可大遼的勇士們還在邊境耗著。
糧草供應不足,又在攻防戰中被打擊。如今的大遼,將士沒了心氣,戰馬沒了戰力,卻不得不在邊境硬撐著,隻是為大遼保下最後的遮醜布。
當斷不斷必留後患呀!我的陛下!
蕭卓爾一聲長歎……
大遼的一切變化,都是因為大遼的帝王已經不是曾經雄才大略的陛下了。
從耶律重元謀反篡逆之後,越發放浪形骸了,說是遵祖製捺缽,其實是全然拋棄了政事,讓耶律乙辛控製了整個朝堂。
因為耶律重元,大遼皇帝陛下看所有的皇親國戚都有亂臣賊子的意味,寧願相信權臣,也不會再相信後族了。
就比如這一次,盡管朝堂上反對聲很大,耶律乙辛還是力排眾議,聯絡西夏對宋作戰!
這都無所謂,大遼的將士不懼征戰。可蕭卓爾想不通,既然是西夏在挑唆,為什麽戰火是在河東?最終導致大遼失去了西京道的四州。
被火藥那摸不著的巨大好處蒙蔽了雙眼,根本看不清形勢…~
西夏對宋被重創,夏宋兩國勢不兩立,可大遼跟宋國盟約還在呀!
即便是有意扶弱,完全可以出兵過境到西夏,在秦州路一帶作戰,那樣也同樣可以了解火藥的威力,何必想如今這樣!
耶律乙辛召集了一群漢人工匠,一直搞不出宋國那樣的火藥,就想著借遼夏聯軍逼迫宋國就範……若真的這樣簡單,西夏又何必拖上大遼呢?
自己的叔父也就是建議了一下由西夏為主,便被剝了兵權。
現在可好?貪圖最後瓜分宋國火藥秘法的利益,把主戰場設在了河東,以至於丟失了西京道四州……
這時候懷疑西夏與宋有勾連有用嗎?
蕭卓爾不相信西夏與宋國有勾連,可這樣的借口可以掩蓋耶律乙辛決策的錯誤,居然被大遼朝堂公認!
唉……著到底是為什麽呀!
蕭卓爾很鬱悶,替大遼皇帝陛下鬱悶。
要何談,在宋國反擊時就該何談。不服輸,居然再次出兵河北道,結果把大遼卡在二架梁上了,上不去下不來。
這時候何談,那還有什麽主動權?
大遼皇帝陛下還依然他一直以來的捺缽,繼續帶著宮衛軍在大遼國土上晃蕩,難道不考慮你再也沒機會到西京道了嗎?
重新簽訂盟約?說的好聽呀!倒是學會了宋人留遮醜布的好習慣!
所謂重新簽訂,難不成誰還有能力保住歲幣嗎?還是有能力把西京道四州的地盤討迴來?蕭卓爾他不行,整個大遼的朝堂誰也不行。
還有,既然決定和談了,為啥不將河北道的將士們撤迴去?威脅嗎?問題大遼陳兵河北道真的還算威脅嗎?
蕭卓爾想起自己一路看到的情景……邊民沒有一絲驚慌,而宋軍更是精神煥發。
宋軍整齊筆挺的外衣……接伴使說那是羊毛冬裝,蕭卓爾信,能看得出宋軍不再怕冷了。
這一路,那怕宋國接伴使沒有任何掩飾防禦的行為,蕭卓爾也沒一點查看的心思……他更擔心自己此行會有怎樣的遭遇,而不會去考慮大遼騎兵怎樣能長驅直入……沒可能了,再也沒可能了!
…~
“保持戰前邊境?取消歲幣?這跟上次沒任何區別!告訴他蕭卓爾,大宋朝堂事務繁忙,沒事別來逗樂子了!”
這樣的國書,根本不用跟官家匯報,政事堂直接就可以駁迴去!
四州的官員都已經到位了,朝廷已經考慮遷移居民,分配田地了,這時候北遼居然還想把四州拿迴去?
“割讓朔州、寰州?”
看來遼使帶的國書版本不少呀。
這也充分說明了,北遼這次真有心議和了。
凡議和者殺無赦……這是官家的聖言!
“陛下……”
富弼有心說適可而止,可官家的雄心他有些不敢揣摩了。
雖然這次出關作戰,並收複雲、朔、寰、應四州是政事堂與官家的統一意見,可事實上,官家在出征前已經跟將帥們有了密旨。
誰知道官家還有沒有其他想法了,如今的兵鋒,就是再繼續往東,打到燕山一帶也不是不可能。
“談判嗎?那就談吧!唉…~兵員不足呀,沒法一鼓作氣!諸位相公,此事政事堂主導吧,原則就是將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