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遼夏聯軍攻破了雁門關,雖然讓朝廷的謀劃更容易實現,同樣也可能導致北遼和西夏一些不甘心的勢力,會促成全麵開戰。
最為關鍵的一點,便是看誰要更快一些。
若北遼和西夏達成統一發兵擾邊快,那國朝的整個邊境線將同時會陷入困境,防禦壓力很大。
若國朝的大軍能在遼夏內部達成統一前,就完成了對聯軍的部署,就是另一方景象。
這時候,作為主力的狄青,應該已經做出應對了,他必須確保在東西兩路軍匯合之前,將遼夏聯軍堵在定襄、忻縣一帶。
“陛下,事已至此,唯有盡人事聽天命了。我等居朝堂所能做的,就是盡量滿足前線的一切用度,確保後勤無憂。”
雁門關失守,居然沒人追究?趙曦還準備著浪費口舌跟諸位相公爭論呢。
沒想到富弼一句話就把這事給定了調,很好。
其實,在政事堂諸公的心裏,根本就沒有什麽遼夏聯軍裹挾邊民攻邊牆的念頭,大家心裏已經確定,這是官家為狄青背了鍋,提前將遼夏聯軍放進了包圍圈。
這不是第一次這樣做了,上次西征,不就是下令讓邊寨的守將棄關嗎?然後埋伏在指定地點,為了最後的圍剿。
這次又是何等的相似?
富弼等人甚至敢肯定,放棄了雁門關的那部分軍卒,絕對會在將遼夏聯軍堵定襄和忻縣之地發揮很大的作用。
否則,這遼夏聯軍為何不在狄青出征之前就攻破雁門關?偏偏在狄青抵達太原府,開始布置這次決戰時,就這麽恰逢其時的攻破了雁門?
關鍵是,雁門關的守將是老護衛營軍卒,滿朝堂都知道,那絕對是官家的親信、親軍,唯有他主動棄關,才不會有喪師辱國的罪行。
這下徹底好了,大方略終於走出了最為關鍵的一環。
官家真心沒必要如此這般,還搞一份皇城司的奏報,有那必要嗎?難不成我等臣工在此等大事上還能不知輕重?
趙曦若知道政事堂的諸位是這樣想,肯定會抱頭喊冤的……這真不是他授意,是戰局真正的進展!
“諸公,我其實是擔心雁門關失守後的戰局變化。朝廷,特別是是工坊城,務必確保河北、環慶等地的軍備供應,那怕待戰後收迴報廢也在所不惜。”
邊軍的常備火器是定數,一旦戰爭結束,供應到邊軍的火器不可以讓邊軍留下……這是規定,必須嚴格執行的規定。
這一點比什麽以文馭武更有利於控製軍伍。這也是朝臣們最終同意讓武將領軍的原因,隻要控製住工坊城,國朝就不存在有沒亂的可能。
打戰就是打錢,幸虧現在的朝廷很富足,不在意火器迴爐。
“陛下,實在不行就再調兵吧,江南道、成都府,這些年也訓練了一些新軍,無多有少,總是能增加防衛力量。”
文彥博是真的感受了什麽是捉襟見肘,這些日子調兵,他才發現能戰之兵的匱乏。
不是沒人,人是有,也隻能稱做人,不管是河北道還是環慶路,所有將領寧願不增兵,也絕不要那些吃閑飯的禁軍。
別說其他地方,就是京畿道、京東京西路,汴梁,現在還有近三十萬的禁廂軍閑置著。
“沒必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當初是固守,這幾處應該具備堅守兩三月的能力,隻是警示他們一定要做到堅壁清野,避免雁門關失守之事再次發生!”
官家啊……這就暴露了不是?還不讓雁門關失守之事發生,還堅壁清野。相比於雁門關,這些需要堅守的關城,那一個兵員比雁門關足?
再簡單的交流了一下當前的戰局和變化,說了一些關於軍備供應的情況,這一次的議事就這麽散了。
……
雁門關失守終歸是不可能瞞著朝堂的臣工,即便是政事堂相公不說,軍情奏報隱秘,可防不住河東路往來的客商。
於是,整個朝會又被掀翻天了。
“陛下,為何雁門關失守的軍情未告知朝臣?是何原因?”
“我等列班朝堂就是朝廷給予我們參政議政之權,雁門關失守這般大事,為何不見朝廷抵報明發?政事堂又是如何執掌朝政的?豈能任由此類情況發生?”
“陛下,臣彈劾狄青怯敵畏戰,擁大軍止步不前導致雁門關失守,從而令遼夏聯軍進入太原盆地,塗炭河東百姓!”
“陛下,雁門關守將何人?為何不見朝廷的罪罰?”
“諸位相公,如此喪師辱國之為,為何不見爾等匡朝廷法度?”
趙曦很想說:之所以不公布於眾,就是煩你們這般嚷嚷個沒完還屁用沒有。
“正值大戰之際,君臣一心共謀退敵之策方為正途,如此喧囂朝會,非議前線將士,又有何用?陛下,老臣以為,在戰爭持續期間,應取消朝會,遴選相關臣工,增加議政頻次,以避免因瑣事而廢了軍機!”
“準了!退朝!”
富弼應該是深刻領會了趙曦的三級決策製,或許也是相當的煩這種吵鬧的朝會。
這樣的建議,哪有不準之理?
有個現象很奇怪,就是狄青也奇怪,否則也不會專門奏報了。雁門關失守已經有十多天了,但斥候放出去幾乎到代州了,居然沒有發現遼夏聯軍向南進軍。
趙曦看著這樣的奏報也詫異。
難不成進山的雁門關守軍騷擾之功?不應該呀。遼夏聯軍,那可是將近二十萬大軍呢,即便是有些誇張,十幾萬總是有的。
不用多,就放出去兩三萬騎兵,漫山的追擊雁門關守軍,足可以避免兩三千人把聯軍的後路給堵了,不至於十幾二十萬大軍都清剿幾千人吧?
“陛下,會不會是遼夏內部出了什麽變故?”
盡管並不是全線開戰,但邊境線還是封閉了,不管是國朝,還是北遼西夏,都關閉了邊境。
北遼和西夏的信息很難傳遞過來,就是雁門關守軍進山打遊擊戰的情報也得不到了,隻能是靠狄青這邊的奏報猜測。
不得不說,韓琦的猜測或許是對的。
既然攻破雁門關,既然已經攻占了代州,沒理由守在代州呀?從代州往南,那可是一條狹長的平原地帶,是有利於騎兵作戰的。
可偏偏遼夏聯軍止步於代州了,讓人有點不上不下的……
十幾萬大軍的後勤供應,難不成遼夏聯軍不用考慮嗎?
這軍情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
最為關鍵的一點,便是看誰要更快一些。
若北遼和西夏達成統一發兵擾邊快,那國朝的整個邊境線將同時會陷入困境,防禦壓力很大。
若國朝的大軍能在遼夏內部達成統一前,就完成了對聯軍的部署,就是另一方景象。
這時候,作為主力的狄青,應該已經做出應對了,他必須確保在東西兩路軍匯合之前,將遼夏聯軍堵在定襄、忻縣一帶。
“陛下,事已至此,唯有盡人事聽天命了。我等居朝堂所能做的,就是盡量滿足前線的一切用度,確保後勤無憂。”
雁門關失守,居然沒人追究?趙曦還準備著浪費口舌跟諸位相公爭論呢。
沒想到富弼一句話就把這事給定了調,很好。
其實,在政事堂諸公的心裏,根本就沒有什麽遼夏聯軍裹挾邊民攻邊牆的念頭,大家心裏已經確定,這是官家為狄青背了鍋,提前將遼夏聯軍放進了包圍圈。
這不是第一次這樣做了,上次西征,不就是下令讓邊寨的守將棄關嗎?然後埋伏在指定地點,為了最後的圍剿。
這次又是何等的相似?
富弼等人甚至敢肯定,放棄了雁門關的那部分軍卒,絕對會在將遼夏聯軍堵定襄和忻縣之地發揮很大的作用。
否則,這遼夏聯軍為何不在狄青出征之前就攻破雁門關?偏偏在狄青抵達太原府,開始布置這次決戰時,就這麽恰逢其時的攻破了雁門?
關鍵是,雁門關的守將是老護衛營軍卒,滿朝堂都知道,那絕對是官家的親信、親軍,唯有他主動棄關,才不會有喪師辱國的罪行。
這下徹底好了,大方略終於走出了最為關鍵的一環。
官家真心沒必要如此這般,還搞一份皇城司的奏報,有那必要嗎?難不成我等臣工在此等大事上還能不知輕重?
趙曦若知道政事堂的諸位是這樣想,肯定會抱頭喊冤的……這真不是他授意,是戰局真正的進展!
“諸公,我其實是擔心雁門關失守後的戰局變化。朝廷,特別是是工坊城,務必確保河北、環慶等地的軍備供應,那怕待戰後收迴報廢也在所不惜。”
邊軍的常備火器是定數,一旦戰爭結束,供應到邊軍的火器不可以讓邊軍留下……這是規定,必須嚴格執行的規定。
這一點比什麽以文馭武更有利於控製軍伍。這也是朝臣們最終同意讓武將領軍的原因,隻要控製住工坊城,國朝就不存在有沒亂的可能。
打戰就是打錢,幸虧現在的朝廷很富足,不在意火器迴爐。
“陛下,實在不行就再調兵吧,江南道、成都府,這些年也訓練了一些新軍,無多有少,總是能增加防衛力量。”
文彥博是真的感受了什麽是捉襟見肘,這些日子調兵,他才發現能戰之兵的匱乏。
不是沒人,人是有,也隻能稱做人,不管是河北道還是環慶路,所有將領寧願不增兵,也絕不要那些吃閑飯的禁軍。
別說其他地方,就是京畿道、京東京西路,汴梁,現在還有近三十萬的禁廂軍閑置著。
“沒必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當初是固守,這幾處應該具備堅守兩三月的能力,隻是警示他們一定要做到堅壁清野,避免雁門關失守之事再次發生!”
官家啊……這就暴露了不是?還不讓雁門關失守之事發生,還堅壁清野。相比於雁門關,這些需要堅守的關城,那一個兵員比雁門關足?
再簡單的交流了一下當前的戰局和變化,說了一些關於軍備供應的情況,這一次的議事就這麽散了。
……
雁門關失守終歸是不可能瞞著朝堂的臣工,即便是政事堂相公不說,軍情奏報隱秘,可防不住河東路往來的客商。
於是,整個朝會又被掀翻天了。
“陛下,為何雁門關失守的軍情未告知朝臣?是何原因?”
“我等列班朝堂就是朝廷給予我們參政議政之權,雁門關失守這般大事,為何不見朝廷抵報明發?政事堂又是如何執掌朝政的?豈能任由此類情況發生?”
“陛下,臣彈劾狄青怯敵畏戰,擁大軍止步不前導致雁門關失守,從而令遼夏聯軍進入太原盆地,塗炭河東百姓!”
“陛下,雁門關守將何人?為何不見朝廷的罪罰?”
“諸位相公,如此喪師辱國之為,為何不見爾等匡朝廷法度?”
趙曦很想說:之所以不公布於眾,就是煩你們這般嚷嚷個沒完還屁用沒有。
“正值大戰之際,君臣一心共謀退敵之策方為正途,如此喧囂朝會,非議前線將士,又有何用?陛下,老臣以為,在戰爭持續期間,應取消朝會,遴選相關臣工,增加議政頻次,以避免因瑣事而廢了軍機!”
“準了!退朝!”
富弼應該是深刻領會了趙曦的三級決策製,或許也是相當的煩這種吵鬧的朝會。
這樣的建議,哪有不準之理?
有個現象很奇怪,就是狄青也奇怪,否則也不會專門奏報了。雁門關失守已經有十多天了,但斥候放出去幾乎到代州了,居然沒有發現遼夏聯軍向南進軍。
趙曦看著這樣的奏報也詫異。
難不成進山的雁門關守軍騷擾之功?不應該呀。遼夏聯軍,那可是將近二十萬大軍呢,即便是有些誇張,十幾萬總是有的。
不用多,就放出去兩三萬騎兵,漫山的追擊雁門關守軍,足可以避免兩三千人把聯軍的後路給堵了,不至於十幾二十萬大軍都清剿幾千人吧?
“陛下,會不會是遼夏內部出了什麽變故?”
盡管並不是全線開戰,但邊境線還是封閉了,不管是國朝,還是北遼西夏,都關閉了邊境。
北遼和西夏的信息很難傳遞過來,就是雁門關守軍進山打遊擊戰的情報也得不到了,隻能是靠狄青這邊的奏報猜測。
不得不說,韓琦的猜測或許是對的。
既然攻破雁門關,既然已經攻占了代州,沒理由守在代州呀?從代州往南,那可是一條狹長的平原地帶,是有利於騎兵作戰的。
可偏偏遼夏聯軍止步於代州了,讓人有點不上不下的……
十幾萬大軍的後勤供應,難不成遼夏聯軍不用考慮嗎?
這軍情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