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議在薛向發放給諸位相公賬單後結束了。
一個個灰頭土臉的,除了王安石有一絲的激動……朝廷越窘迫,他的市易法越能借風推行。
本來是一次由朝臣發起,最後官家與相公們談判後,用少量錢糧就可以拿下新宮殿使用的局,最後卻是又在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除了臉麵上過不去,其實諸位心裏都清楚該怎樣做。
工坊城賺錢,那就相當於自己家賺錢……當初官家還是東宮太子時,拉扯了朝臣,摻合了亂七八糟的營生,因為契約中限製了各家介入,但並不妨礙大家知道都有哪些項目。
工程營造,本就是最大的一塊。
在花朝廷錢糧和自家生意虧損之間,誰也知道選什麽。
可這心裏怎麽就這樣憋屈呢?
不管怎樣的心思,都無法阻擋朝堂的這股洪流,要求啟用新宮殿的奏折一天都沒有停歇過。
官家留中不發,並沒有讓臣工們有絲毫妥協的想法,越發激起了不撓的信念。甚至開始有臣工再往相公頭上扣屎盆子了。
攔是攔不住了,花朝廷的錢總比花自家錢心裏舒服些……可現在戶部根本沒幾個錢,怎樣能拿下新宮殿?
有些事總是藏不住的,關於新宮殿的來龍去脈朝堂上還是知道了,但仍然沒有改變群情激昂的狀況。
在工坊城有生意的,奏折的語氣不那麽尖銳了,可一樣的強烈要求公廨搬遷。
至於在工坊城沒生意的,那就更不客氣了。不管是工坊城還是內庫,亦或是左右藏庫,都是朝廷的錢糧,無非是左右口袋互換而已。
總不能因為朝廷和工坊城的官家體製不同,就任由浪費國朝錢糧吧?畢竟那宮殿群在哪兒放著!
至於工坊城是不是虧損,朝廷是不是有這部分錢,那不是自個該考慮的,自己想到的就是新宮殿群裏辦公舒服。
眼看就要立冬了,各衙門公廨裏的火盆已經燒開了……越看這煙熏火燎的火盆就越想著新宮殿的好。
官家已經不在垂拱殿處理政務了,已經搬到了新宮殿,並且為整個宮殿群命名了新名字:勤政殿。
官家,我們也想勤政,再勤政殿裏勤政。
於是,請奏的折子越發多了,甚至有的人一開始就寫好十幾份,每天都往政事堂遞。
政事堂現在最多的,或者說差不多全部都是這類奏折,就是原本政事堂相公們攛掇臣工遞給官家的,現在也都返迴來了。
官家的態度很明確,從為勤政殿命名並搬遷到勤政殿就表明了。
現在是政事堂相公們在設置障礙。
所以,臣工們的奏折開始找相公們的茬了……
從災民安置開始說起:往年隻要有災荒,有災民聚集在汴梁,朝廷總是要動土的。
修繕城牆也好,還是修築黃河大壩也罷,這樣做的作用,一是可以避免人閑心亂,二一個可以避免征用民役。
而今年,因為城牆因為水泥的出現,已經被整體改造過了,而堤壩也在官家的主導下,全部總水泥加固了。
因為這樣,官家才倡議今年營造宮殿的。
而政事堂的相公們幹嘛了?他們眼裏不看戶部的結餘,也不看朝廷用度,就看準了內苑娘娘們的脂粉錢,毫無根據的把朝廷結餘折騰了,導致最後朝廷無法支付工坊城建築隊的費用,而造成了朝廷的諸多衙門無法搬遷!
這些彈章的對象對準了整個政事堂的相公,說他們是屍位素餐。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司馬光……
好在朝臣們還感激消暑費和炭火錢的發放,沒有指名道姓的對著司馬光開罵。
可司馬光這樣的君子那受得了這個?直接迴家待參了!
但臣工們並沒有因為司馬光自請貶黜,就怎麽算了,反倒是認為這樣見效,便越發來勁了。
相公們這叫一個後悔呀!
當知道勤政殿是工坊城墊付營造後,相公們商量了:隻要政事堂不開口,有臣工們這樣無休止的請奏,官家不會坐視不理的。
如今朝廷沒錢,可內庫有錢呀!隻要政事堂扛下去,官家被群臣攪和著,勢必會用內庫的錢,先把工坊城的用度給解決了。
早年朝廷窘迫時,就是這樣逼著先帝動用內庫乃至封樁庫的,如今隻不過是故技重演而已。
他們相信,官家扛不了多久。
官家確實沒扛多久,沒想到官家直接選擇了搬遷,直接從垂拱殿搬遷到了勤政殿,還是不是叫相公們去集議,頻繁到了每天一次,一次一個上午。
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了政事堂。
至於勤政殿是如何營造的,這樣的消息被臣工知道,在相公們看來不是事,畢竟涉及到了工坊城,也就涉及到了太多的官宦家,這又不是需要保密的大事。
沒人會認為這是官家故意宣揚的。
不管怎樣吧,反正現在政事堂的壓力挺大。
已經有一個迴家待參了,真擔心這又是一次政潮。
王介甫的青苗法,因為官家的謹慎和協調,沒亂了政事堂的穩定,難不成要因為勤政殿這麽一檔子小事而讓政事堂動蕩嗎?
自己種的糧,是苦是甜,還是得自己收呀!
從一開始在處置官家建宮殿這個說辭時,政事堂就錯了方向。
在知曉勤政殿具體營造事宜後,還瞅著內庫的錢糧,再一次錯過了彌補的時機。
直到如今,成了政事堂被朝臣逼迫著與工坊城談判……
事情很簡單,當政事堂表示有與工坊城談判意向時,工坊城直接就拿出了方案。
工坊城並不苛刻,也沒有趁火打劫。
朝廷對工坊城免稅三年,三年後由朝廷償還勤政殿造價的五成即可。
說不來吃虧占便宜。
對於工坊城而言,三年交於朝廷的稅,要遠遠超過勤政殿造價的五成。
對於朝廷而言,工坊城免稅,並不影響朝廷的日常運轉,無非是稅入逐年遞增的幅度稍微減了減。
可趙曦看到這個協議,真的憂心把整個國朝交給這群恥於言利的士大夫!
他們根本不知道免掉的三年稅,對朝廷會有多大的損失。
自己是不是把後麵的計劃再延後一些時間?否則政事堂的這群老大相公,恐怕真的沒臉居朝堂之上了。
一個個灰頭土臉的,除了王安石有一絲的激動……朝廷越窘迫,他的市易法越能借風推行。
本來是一次由朝臣發起,最後官家與相公們談判後,用少量錢糧就可以拿下新宮殿使用的局,最後卻是又在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除了臉麵上過不去,其實諸位心裏都清楚該怎樣做。
工坊城賺錢,那就相當於自己家賺錢……當初官家還是東宮太子時,拉扯了朝臣,摻合了亂七八糟的營生,因為契約中限製了各家介入,但並不妨礙大家知道都有哪些項目。
工程營造,本就是最大的一塊。
在花朝廷錢糧和自家生意虧損之間,誰也知道選什麽。
可這心裏怎麽就這樣憋屈呢?
不管怎樣的心思,都無法阻擋朝堂的這股洪流,要求啟用新宮殿的奏折一天都沒有停歇過。
官家留中不發,並沒有讓臣工們有絲毫妥協的想法,越發激起了不撓的信念。甚至開始有臣工再往相公頭上扣屎盆子了。
攔是攔不住了,花朝廷的錢總比花自家錢心裏舒服些……可現在戶部根本沒幾個錢,怎樣能拿下新宮殿?
有些事總是藏不住的,關於新宮殿的來龍去脈朝堂上還是知道了,但仍然沒有改變群情激昂的狀況。
在工坊城有生意的,奏折的語氣不那麽尖銳了,可一樣的強烈要求公廨搬遷。
至於在工坊城沒生意的,那就更不客氣了。不管是工坊城還是內庫,亦或是左右藏庫,都是朝廷的錢糧,無非是左右口袋互換而已。
總不能因為朝廷和工坊城的官家體製不同,就任由浪費國朝錢糧吧?畢竟那宮殿群在哪兒放著!
至於工坊城是不是虧損,朝廷是不是有這部分錢,那不是自個該考慮的,自己想到的就是新宮殿群裏辦公舒服。
眼看就要立冬了,各衙門公廨裏的火盆已經燒開了……越看這煙熏火燎的火盆就越想著新宮殿的好。
官家已經不在垂拱殿處理政務了,已經搬到了新宮殿,並且為整個宮殿群命名了新名字:勤政殿。
官家,我們也想勤政,再勤政殿裏勤政。
於是,請奏的折子越發多了,甚至有的人一開始就寫好十幾份,每天都往政事堂遞。
政事堂現在最多的,或者說差不多全部都是這類奏折,就是原本政事堂相公們攛掇臣工遞給官家的,現在也都返迴來了。
官家的態度很明確,從為勤政殿命名並搬遷到勤政殿就表明了。
現在是政事堂相公們在設置障礙。
所以,臣工們的奏折開始找相公們的茬了……
從災民安置開始說起:往年隻要有災荒,有災民聚集在汴梁,朝廷總是要動土的。
修繕城牆也好,還是修築黃河大壩也罷,這樣做的作用,一是可以避免人閑心亂,二一個可以避免征用民役。
而今年,因為城牆因為水泥的出現,已經被整體改造過了,而堤壩也在官家的主導下,全部總水泥加固了。
因為這樣,官家才倡議今年營造宮殿的。
而政事堂的相公們幹嘛了?他們眼裏不看戶部的結餘,也不看朝廷用度,就看準了內苑娘娘們的脂粉錢,毫無根據的把朝廷結餘折騰了,導致最後朝廷無法支付工坊城建築隊的費用,而造成了朝廷的諸多衙門無法搬遷!
這些彈章的對象對準了整個政事堂的相公,說他們是屍位素餐。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司馬光……
好在朝臣們還感激消暑費和炭火錢的發放,沒有指名道姓的對著司馬光開罵。
可司馬光這樣的君子那受得了這個?直接迴家待參了!
但臣工們並沒有因為司馬光自請貶黜,就怎麽算了,反倒是認為這樣見效,便越發來勁了。
相公們這叫一個後悔呀!
當知道勤政殿是工坊城墊付營造後,相公們商量了:隻要政事堂不開口,有臣工們這樣無休止的請奏,官家不會坐視不理的。
如今朝廷沒錢,可內庫有錢呀!隻要政事堂扛下去,官家被群臣攪和著,勢必會用內庫的錢,先把工坊城的用度給解決了。
早年朝廷窘迫時,就是這樣逼著先帝動用內庫乃至封樁庫的,如今隻不過是故技重演而已。
他們相信,官家扛不了多久。
官家確實沒扛多久,沒想到官家直接選擇了搬遷,直接從垂拱殿搬遷到了勤政殿,還是不是叫相公們去集議,頻繁到了每天一次,一次一個上午。
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了政事堂。
至於勤政殿是如何營造的,這樣的消息被臣工知道,在相公們看來不是事,畢竟涉及到了工坊城,也就涉及到了太多的官宦家,這又不是需要保密的大事。
沒人會認為這是官家故意宣揚的。
不管怎樣吧,反正現在政事堂的壓力挺大。
已經有一個迴家待參了,真擔心這又是一次政潮。
王介甫的青苗法,因為官家的謹慎和協調,沒亂了政事堂的穩定,難不成要因為勤政殿這麽一檔子小事而讓政事堂動蕩嗎?
自己種的糧,是苦是甜,還是得自己收呀!
從一開始在處置官家建宮殿這個說辭時,政事堂就錯了方向。
在知曉勤政殿具體營造事宜後,還瞅著內庫的錢糧,再一次錯過了彌補的時機。
直到如今,成了政事堂被朝臣逼迫著與工坊城談判……
事情很簡單,當政事堂表示有與工坊城談判意向時,工坊城直接就拿出了方案。
工坊城並不苛刻,也沒有趁火打劫。
朝廷對工坊城免稅三年,三年後由朝廷償還勤政殿造價的五成即可。
說不來吃虧占便宜。
對於工坊城而言,三年交於朝廷的稅,要遠遠超過勤政殿造價的五成。
對於朝廷而言,工坊城免稅,並不影響朝廷的日常運轉,無非是稅入逐年遞增的幅度稍微減了減。
可趙曦看到這個協議,真的憂心把整個國朝交給這群恥於言利的士大夫!
他們根本不知道免掉的三年稅,對朝廷會有多大的損失。
自己是不是把後麵的計劃再延後一些時間?否則政事堂的這群老大相公,恐怕真的沒臉居朝堂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