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相當不錯。
景洵一次次點燃他做的那種大爆竹,一次次往戰馬耳朵裏塞麻布疙瘩,到最後,戰馬在爆竹響起以後,騎士們還能遊刃有餘的控製。
這一下,總算是讓大家放心了,就是滿心疑慮的西夏武士,在看到這情形後,也都踏實了……一群蠢貨,無非是聲音大一些而已,居然讓宋軍打成這樣!
軍心,這算是收攏好了,接下來又有爭論了。
該打哪?
大軍現在是在韋州周圍,也就是靜塞軍司的駐地。
二三十萬大軍,那是一個韋州能放下的……好在西夏人不挑住處,隨便都可以。
這地方對西夏大軍而言,是個最合適的駐軍之地。
往東,越過橫山,便是宋國的環州。往西,翻過殺牛嶺,就可以長驅直入會川。
而往南,幾乎沒什麽關隘險地,可以一路殺到秦州境。
不管是原來的定川寨之戰,還是好水川,都是在這條線上。
如今積聚了如此規模的控弦武士,還多為騎兵……除了漢軍,應該說大夏全部都是騎兵。
本來就是準備直接殺到秦州的,隻是皋蘭失守,以及葭蘆河兩岸全數被種諤收複,讓西夏的營帳多了很多聲音。
“晉寧軍、綏德軍、保安軍,整個東邊少說也有七八萬宋軍。從覆蓋奪取葭蘆河流域看,宋國主攻應該是環慶的種家……”
這是傳統勢力範圍在左廂神勇軍司的。自家的二郎被滅了不少,地盤也被宋軍給禍害了……從來沒有想過迴不來,隻是暫時被宋國占據一陣而已。
“龍州、銀州、石州、鹽州,整個環慶緊緊貼著四州之地,一旦邊寨全部失守,預示著四州有可能全部成了邊城……”
大夏什麽時候有過這樣的擔憂?偏偏這一次,這種家折家就跟瘋了似的,一點情麵都不留,拔掉了幾乎整個左廂神勇軍司和祥佑軍司的營寨。
到底要弄哪般?
可不管最終會不會再打迴來,現在的草場沒了,羊群沒了草場,這將預示著明年必定會減產。
所以,一心想攛掇著能全軍壓向東麵,把綏德軍和晉寧打迴去,甚至直接打到延州去……
“大王,蘭州的禹藏花麻和木征一直沒給個準信,這一年信使往返多次,一直就是含含糊糊的。”
“現在宋軍打下了皋蘭,雖然不至於威脅到卓囉和南軍司,可對於大王招攬禹藏花麻和木征的大事,勢必會有不好的影響。”
“況且,蘭州與青塘唃廝羅不和,我大夏了解,難不成宋國不了解?”
“會川的郭逵又與蘭州各方勢力多有往來。如今打下皋蘭,若趁勢南下,恐怕禹藏花麻和木征,轉頭就歸順宋國了。”
“如此看來,西邊是必須重兵壓過去的,隻有把皋蘭收複,才能讓大王謀算蘭州幾年的心血不白費。”
這個好像也有些道理。
這時候是真正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各人有各人的立場,也自然能找到符合自己立場和利益的措辭。
很多事都是這樣,不同角度能看到不同的問題,也就有了不同的結論。
“陛下,諸位將軍,我們何不換個角度想問題?”
“眾所周知,如今與我大夏作戰的主帥乃是宋國太子,是宋國未來的帝王,還是唯一的繼承人……”
景洵盡管在西夏,可還是沒舍得丟掉士人的做派。比如稱唿,他就覺得稱唿什麽大王很不合適,就應該是正式的稱唿陛下。
李諒詐還就好這一口。景洵更喜歡裝逼,拿捏一下,做做勢。
這時候他停頓了,就是在等人接茬……
“哪有怎樣?”
果然有人接茬。景洵在整個西夏的朝堂,是非常有優越感的。
“多少年宋國與我大夏交戰,何嚐有把策引戰打成主力戰線的情況?”
“種諤和郭逵如此瘋狂的,不顧及深入我大夏境內作戰,目的會是什麽?各位可曾想過?”
“他們的目的就是在遮掩宋國秦州兵力以及主帥不及的事實,引導我大夏騎兵分兵攻打皋蘭和葭蘆河,從而為宋國的秦州一帶減輕壓力!”
這一次景洵是自問自答,根本沒舍得停頓……他擔心有人想到了,讓他心裏憋著的高深想法說不出來。
因為他看到了,大夏皇帝的內相梁乙埋,似乎有開口的意思,所以趕緊把話說完了。
果然……
“陛下,乙埋讚同景相公所言。宋國殿下趙曦,這次主導對我大夏作戰,是因為他有南征安南的前例。”
“而他所謂的南征經曆,說白了是宋國文臣忌憚狄青功高,而將南征功勞戴在他頭上的做法。”
“如今狄青因病致仕,宋國西軍中也就種家折家,以及郭逵還算得上有跟我大夏一戰之力的將帥。”
“但我大夏在宋國侮辱使臣,殘害我大夏武士之初,在整個與宋國的邊境,全線對其開戰。這樣的做法,讓宋國無法朝堂一時無法調任將帥,每一處都需要防備。是故,才有了宋國太子殿下擔任主帥的事實。”
梁乙埋早憋不住了,有些想法是跟景洵相同的。他倆沒有具體的勢力地盤,所以在考慮時,可以完全撇開如今的損失去考慮。
可惜,還是讓景洵搶先了,所以他一句接一句的把景洵後麵想說的都說了。
這時候是不是該說一句:果然是自己人才了解自己人?最起碼景洵和梁乙埋,是純粹以漢人的思維去考慮問題的。
“陛下,如內相所言。宋國太子我是見過的,魯莽衝動之輩而已。”
“當初我隨寧令哥出使宋國,宋國太子因寧令哥幾句激言,便不知所為的以身涉險,非沉穩性子。”
“如今之勢,不管宋軍在東西兩路如何猖狂,我大夏隻需要集中兵力,直搗秦州,將那宋國太子拿下……別說是皋蘭葭蘆河,到時候商討延州又如何?”
論嘴皮子,那怕是在國朝,這些文士都所向披靡,更何況在這些隻識得彎弓腰刀的西夏朝堂?
景洵和梁乙埋這一唱一和,把本來還爭論著往東往西的西夏勳貴,直接說愣了。
好像真的是這麽迴事。
不說這秦州有宋國太子,關鍵是這一路適合策馬奔騰,還有沿路那些密密麻麻的軍寨…~話說,大夏武士出征,口糧全靠掠奪的。
景洵一次次點燃他做的那種大爆竹,一次次往戰馬耳朵裏塞麻布疙瘩,到最後,戰馬在爆竹響起以後,騎士們還能遊刃有餘的控製。
這一下,總算是讓大家放心了,就是滿心疑慮的西夏武士,在看到這情形後,也都踏實了……一群蠢貨,無非是聲音大一些而已,居然讓宋軍打成這樣!
軍心,這算是收攏好了,接下來又有爭論了。
該打哪?
大軍現在是在韋州周圍,也就是靜塞軍司的駐地。
二三十萬大軍,那是一個韋州能放下的……好在西夏人不挑住處,隨便都可以。
這地方對西夏大軍而言,是個最合適的駐軍之地。
往東,越過橫山,便是宋國的環州。往西,翻過殺牛嶺,就可以長驅直入會川。
而往南,幾乎沒什麽關隘險地,可以一路殺到秦州境。
不管是原來的定川寨之戰,還是好水川,都是在這條線上。
如今積聚了如此規模的控弦武士,還多為騎兵……除了漢軍,應該說大夏全部都是騎兵。
本來就是準備直接殺到秦州的,隻是皋蘭失守,以及葭蘆河兩岸全數被種諤收複,讓西夏的營帳多了很多聲音。
“晉寧軍、綏德軍、保安軍,整個東邊少說也有七八萬宋軍。從覆蓋奪取葭蘆河流域看,宋國主攻應該是環慶的種家……”
這是傳統勢力範圍在左廂神勇軍司的。自家的二郎被滅了不少,地盤也被宋軍給禍害了……從來沒有想過迴不來,隻是暫時被宋國占據一陣而已。
“龍州、銀州、石州、鹽州,整個環慶緊緊貼著四州之地,一旦邊寨全部失守,預示著四州有可能全部成了邊城……”
大夏什麽時候有過這樣的擔憂?偏偏這一次,這種家折家就跟瘋了似的,一點情麵都不留,拔掉了幾乎整個左廂神勇軍司和祥佑軍司的營寨。
到底要弄哪般?
可不管最終會不會再打迴來,現在的草場沒了,羊群沒了草場,這將預示著明年必定會減產。
所以,一心想攛掇著能全軍壓向東麵,把綏德軍和晉寧打迴去,甚至直接打到延州去……
“大王,蘭州的禹藏花麻和木征一直沒給個準信,這一年信使往返多次,一直就是含含糊糊的。”
“現在宋軍打下了皋蘭,雖然不至於威脅到卓囉和南軍司,可對於大王招攬禹藏花麻和木征的大事,勢必會有不好的影響。”
“況且,蘭州與青塘唃廝羅不和,我大夏了解,難不成宋國不了解?”
“會川的郭逵又與蘭州各方勢力多有往來。如今打下皋蘭,若趁勢南下,恐怕禹藏花麻和木征,轉頭就歸順宋國了。”
“如此看來,西邊是必須重兵壓過去的,隻有把皋蘭收複,才能讓大王謀算蘭州幾年的心血不白費。”
這個好像也有些道理。
這時候是真正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各人有各人的立場,也自然能找到符合自己立場和利益的措辭。
很多事都是這樣,不同角度能看到不同的問題,也就有了不同的結論。
“陛下,諸位將軍,我們何不換個角度想問題?”
“眾所周知,如今與我大夏作戰的主帥乃是宋國太子,是宋國未來的帝王,還是唯一的繼承人……”
景洵盡管在西夏,可還是沒舍得丟掉士人的做派。比如稱唿,他就覺得稱唿什麽大王很不合適,就應該是正式的稱唿陛下。
李諒詐還就好這一口。景洵更喜歡裝逼,拿捏一下,做做勢。
這時候他停頓了,就是在等人接茬……
“哪有怎樣?”
果然有人接茬。景洵在整個西夏的朝堂,是非常有優越感的。
“多少年宋國與我大夏交戰,何嚐有把策引戰打成主力戰線的情況?”
“種諤和郭逵如此瘋狂的,不顧及深入我大夏境內作戰,目的會是什麽?各位可曾想過?”
“他們的目的就是在遮掩宋國秦州兵力以及主帥不及的事實,引導我大夏騎兵分兵攻打皋蘭和葭蘆河,從而為宋國的秦州一帶減輕壓力!”
這一次景洵是自問自答,根本沒舍得停頓……他擔心有人想到了,讓他心裏憋著的高深想法說不出來。
因為他看到了,大夏皇帝的內相梁乙埋,似乎有開口的意思,所以趕緊把話說完了。
果然……
“陛下,乙埋讚同景相公所言。宋國殿下趙曦,這次主導對我大夏作戰,是因為他有南征安南的前例。”
“而他所謂的南征經曆,說白了是宋國文臣忌憚狄青功高,而將南征功勞戴在他頭上的做法。”
“如今狄青因病致仕,宋國西軍中也就種家折家,以及郭逵還算得上有跟我大夏一戰之力的將帥。”
“但我大夏在宋國侮辱使臣,殘害我大夏武士之初,在整個與宋國的邊境,全線對其開戰。這樣的做法,讓宋國無法朝堂一時無法調任將帥,每一處都需要防備。是故,才有了宋國太子殿下擔任主帥的事實。”
梁乙埋早憋不住了,有些想法是跟景洵相同的。他倆沒有具體的勢力地盤,所以在考慮時,可以完全撇開如今的損失去考慮。
可惜,還是讓景洵搶先了,所以他一句接一句的把景洵後麵想說的都說了。
這時候是不是該說一句:果然是自己人才了解自己人?最起碼景洵和梁乙埋,是純粹以漢人的思維去考慮問題的。
“陛下,如內相所言。宋國太子我是見過的,魯莽衝動之輩而已。”
“當初我隨寧令哥出使宋國,宋國太子因寧令哥幾句激言,便不知所為的以身涉險,非沉穩性子。”
“如今之勢,不管宋軍在東西兩路如何猖狂,我大夏隻需要集中兵力,直搗秦州,將那宋國太子拿下……別說是皋蘭葭蘆河,到時候商討延州又如何?”
論嘴皮子,那怕是在國朝,這些文士都所向披靡,更何況在這些隻識得彎弓腰刀的西夏朝堂?
景洵和梁乙埋這一唱一和,把本來還爭論著往東往西的西夏勳貴,直接說愣了。
好像真的是這麽迴事。
不說這秦州有宋國太子,關鍵是這一路適合策馬奔騰,還有沿路那些密密麻麻的軍寨…~話說,大夏武士出征,口糧全靠掠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