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城在這一天,除了南線軌道還保留一部分運力以外,所有的軌道馬車,全部用到了運送戰備上。
甚至非軌道運輸隊,以及老六家的運輸隊,今日傾全力來運送軍備和軍卒……今日是出征日。
而這次征戰的運輸,沒有征發一名民夫,全部是轉民籍的軍卒。
在這一點上,趙曦有他的計算。
征發民夫,一是一些新軍備的處置,民夫不熟悉。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運送民夫運送軍備,同樣需要軍卒護送,而如今的工坊城運輸隊,所有人都是一崗雙責,每個人都是兩個身份。
屬於那種放下槍是民夫,提槍又能戰鬥的軍民兩用人才。
說真的,就把現在的運輸隊拉出去,甚至可以輕易取勝國朝的禁軍。
當護衛營整體到達工坊城附近時,在那個國朝最大的交通樞紐處,四麵八方貫通的軌道線上,秩序停放著整齊劃一的軌道馬車。
這才是真正的出征。
除河東路以及整個西軍以外的新軍,用三天時間,全部在工坊城集中,統一於今日出征。
近五萬新軍,以及需要一次性運送到位的各種軍備,把四五百輛軌道馬車裝載的滿滿當當……
“殿下,如此快速的軍卒轉送,且不耗費將士體力,到即能戰。這是國朝軍伍史上的大變革。”
“一旦在國朝境內形成軌道網,無論對內還是對外,天南地北將任由馳騁。”
狄青想說收複燕雲,甚至勒石燕然……忍了忍,還是用了一種相對委婉的說法。
如此轉運之法,別說是戰事調集,就是常時的軍伍更戊也變得相對容易了。
這些,對於國朝當今關於軍備上的政策,會有深遠的影響。
他好歹是做過樞密院副使的,雖然邊緣,但對整個國朝對軍伍的方略很清楚。
什麽強幹弱枝,什麽兵將相不知等等。
而如今,一旦最終國朝禁軍全部更換了軍備,不管任何一地的軍卒,對工坊城的依賴將是全方位的。
隻要擁有工坊城,就相當於掌握了整個國朝的軍伍。
而如今的工坊城,論忠誠的教化,甚至比護衛營都不遜。
這才是太子殿下這些年改變軍備的最核心之處。
“狄帥,這次征戰,是對新軍的一次驗證,成敗將決定新軍模式在國朝推行的速度,甚至會影響到國朝的對外政策。”
趙曦想到的不僅僅是軍伍,更多的是整個國朝大的政策方向。
所以,這一戰,隻能勝,還必須是大勝,可以震懾遼夏,喚醒國朝尚武之心的大勝。
出征調度,根本不用趙曦操心,薛向、蘇頌、李誡,他手下的這三大人才,把幾百輛軌道馬車安排的井井有序,甚至國朝軌道全網如何在戰時運作,都有詳細的章程。
現在的工坊城以及護衛營,已經習慣了用章程來規範行為,而不是靠命令。
每一個不同崗位上的人,都清楚自己在什麽時間做什麽事,執行怎樣的操作令。
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整支隊伍就開拔了。
前線指揮部的大本營設在秦州,未來在整個戰事過程中,由工坊城運往前線的物質,全部會在秦州儲存並分發。
汴梁到秦州近兩千裏,按照趙曦的要求,需要七日內到達秦州,這就預示著,每天需要行進不少於二百裏的路程。
在這個時代,日行百裏已經是極限了,但有了軌道就是另外一迴事了。
考慮到沿途站點飼養馬匹的困難,薛向提議了一種逐步更換馬匹的做法。
也就是在每一個站點,所有馬車隻替換其中一匹馬,對所有馬匹編號,以此來確保更換有序。
如此,兩千多裏,每一個拉車的位置,都可以有兩次更換馬匹的機會。
這樣,即便是如此繁重而緊急的運送,也不會因此而報廢了挽馬。
說真的,趙曦已經不敢小看這時代人的智慧了,但對薛向這樣的想法,還是有點驚訝……這幾乎就是後世那種物流公司的常規操作手法。
有人說,給個支點可以撬地球。
趙曦有點信了,在這個時代,他隻需做個引路人,而後麵的路,由這個時代的人去探索,未必比自己設定的差。
就比如火器這一塊,蘇頌不間斷的實驗,開花彈終於還是露世了。
雖然跟未來的那種爆破彈頭的差距很大,但畢竟他們將自己的想法實現了。
雖然不穩定,但畢竟是進步了。
朝廷的詔令,是在朝堂議定那一日就已經發出去了,還是急遞傳到了所有的參戰軍伍中。
所以,各方將領,凡軍都指揮使以上者,必須在中軍到達秦州時,在秦州候命。
這也是各地的騷擾戰並不激烈,西夏的主力也在招募和開拔中。
說真的,這應該是國朝從烽火點燃開始,決策、調集乃至運送兵力最迅速的一次……畢竟準備多時了。
倒是對於西夏來說有些倉促。
那些所謂的寇邊,隻是各個軍司,在西夏朝堂決定作戰後,在沒有調集人馬之前,先搶先從大宋邊寨劃拉點物質的行為……畢竟兩國邦交正常狀態下,這種事不能這樣明目張膽的做。
也是基於這樣的分析,趙曦才敢讓所有都指揮使以上,到秦州候命,召開戰前指揮部會議。
不為什麽,就是把這次征戰的相關條令條例通知下去,並要求通知到每一個軍卒,讓每一個軍卒都清楚還做什麽,不該做什麽。
最重要的一點是,需要讓各方將領把這次征戰的軍備物質帶走。
睡袋餅幹之類的,早就下發了,而用於打仗的火藥彈以及新軍火器即將消耗的火藥,是在戰前才下發的。
這一點很重要!
真的很不錯,別說狄青,就是即將參戰的這些新軍們,也感覺很好。
這一路,從汴梁到秦州,他們該吃吃,該睡睡,可卻是一步步在接近戰場。
身體沒有以往那種疲憊,心裏也沒有早先的那種緊張。
不說這些年的苦練,就說這準備打仗,他們都保持著充沛的體力,進入戰場……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
看一看這一車又一車的物質,再摸摸自己身上錳鋼的盔甲……都是爹娘生養的人,對上西賊,何懼之有!
甚至非軌道運輸隊,以及老六家的運輸隊,今日傾全力來運送軍備和軍卒……今日是出征日。
而這次征戰的運輸,沒有征發一名民夫,全部是轉民籍的軍卒。
在這一點上,趙曦有他的計算。
征發民夫,一是一些新軍備的處置,民夫不熟悉。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運送民夫運送軍備,同樣需要軍卒護送,而如今的工坊城運輸隊,所有人都是一崗雙責,每個人都是兩個身份。
屬於那種放下槍是民夫,提槍又能戰鬥的軍民兩用人才。
說真的,就把現在的運輸隊拉出去,甚至可以輕易取勝國朝的禁軍。
當護衛營整體到達工坊城附近時,在那個國朝最大的交通樞紐處,四麵八方貫通的軌道線上,秩序停放著整齊劃一的軌道馬車。
這才是真正的出征。
除河東路以及整個西軍以外的新軍,用三天時間,全部在工坊城集中,統一於今日出征。
近五萬新軍,以及需要一次性運送到位的各種軍備,把四五百輛軌道馬車裝載的滿滿當當……
“殿下,如此快速的軍卒轉送,且不耗費將士體力,到即能戰。這是國朝軍伍史上的大變革。”
“一旦在國朝境內形成軌道網,無論對內還是對外,天南地北將任由馳騁。”
狄青想說收複燕雲,甚至勒石燕然……忍了忍,還是用了一種相對委婉的說法。
如此轉運之法,別說是戰事調集,就是常時的軍伍更戊也變得相對容易了。
這些,對於國朝當今關於軍備上的政策,會有深遠的影響。
他好歹是做過樞密院副使的,雖然邊緣,但對整個國朝對軍伍的方略很清楚。
什麽強幹弱枝,什麽兵將相不知等等。
而如今,一旦最終國朝禁軍全部更換了軍備,不管任何一地的軍卒,對工坊城的依賴將是全方位的。
隻要擁有工坊城,就相當於掌握了整個國朝的軍伍。
而如今的工坊城,論忠誠的教化,甚至比護衛營都不遜。
這才是太子殿下這些年改變軍備的最核心之處。
“狄帥,這次征戰,是對新軍的一次驗證,成敗將決定新軍模式在國朝推行的速度,甚至會影響到國朝的對外政策。”
趙曦想到的不僅僅是軍伍,更多的是整個國朝大的政策方向。
所以,這一戰,隻能勝,還必須是大勝,可以震懾遼夏,喚醒國朝尚武之心的大勝。
出征調度,根本不用趙曦操心,薛向、蘇頌、李誡,他手下的這三大人才,把幾百輛軌道馬車安排的井井有序,甚至國朝軌道全網如何在戰時運作,都有詳細的章程。
現在的工坊城以及護衛營,已經習慣了用章程來規範行為,而不是靠命令。
每一個不同崗位上的人,都清楚自己在什麽時間做什麽事,執行怎樣的操作令。
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整支隊伍就開拔了。
前線指揮部的大本營設在秦州,未來在整個戰事過程中,由工坊城運往前線的物質,全部會在秦州儲存並分發。
汴梁到秦州近兩千裏,按照趙曦的要求,需要七日內到達秦州,這就預示著,每天需要行進不少於二百裏的路程。
在這個時代,日行百裏已經是極限了,但有了軌道就是另外一迴事了。
考慮到沿途站點飼養馬匹的困難,薛向提議了一種逐步更換馬匹的做法。
也就是在每一個站點,所有馬車隻替換其中一匹馬,對所有馬匹編號,以此來確保更換有序。
如此,兩千多裏,每一個拉車的位置,都可以有兩次更換馬匹的機會。
這樣,即便是如此繁重而緊急的運送,也不會因此而報廢了挽馬。
說真的,趙曦已經不敢小看這時代人的智慧了,但對薛向這樣的想法,還是有點驚訝……這幾乎就是後世那種物流公司的常規操作手法。
有人說,給個支點可以撬地球。
趙曦有點信了,在這個時代,他隻需做個引路人,而後麵的路,由這個時代的人去探索,未必比自己設定的差。
就比如火器這一塊,蘇頌不間斷的實驗,開花彈終於還是露世了。
雖然跟未來的那種爆破彈頭的差距很大,但畢竟他們將自己的想法實現了。
雖然不穩定,但畢竟是進步了。
朝廷的詔令,是在朝堂議定那一日就已經發出去了,還是急遞傳到了所有的參戰軍伍中。
所以,各方將領,凡軍都指揮使以上者,必須在中軍到達秦州時,在秦州候命。
這也是各地的騷擾戰並不激烈,西夏的主力也在招募和開拔中。
說真的,這應該是國朝從烽火點燃開始,決策、調集乃至運送兵力最迅速的一次……畢竟準備多時了。
倒是對於西夏來說有些倉促。
那些所謂的寇邊,隻是各個軍司,在西夏朝堂決定作戰後,在沒有調集人馬之前,先搶先從大宋邊寨劃拉點物質的行為……畢竟兩國邦交正常狀態下,這種事不能這樣明目張膽的做。
也是基於這樣的分析,趙曦才敢讓所有都指揮使以上,到秦州候命,召開戰前指揮部會議。
不為什麽,就是把這次征戰的相關條令條例通知下去,並要求通知到每一個軍卒,讓每一個軍卒都清楚還做什麽,不該做什麽。
最重要的一點是,需要讓各方將領把這次征戰的軍備物質帶走。
睡袋餅幹之類的,早就下發了,而用於打仗的火藥彈以及新軍火器即將消耗的火藥,是在戰前才下發的。
這一點很重要!
真的很不錯,別說狄青,就是即將參戰的這些新軍們,也感覺很好。
這一路,從汴梁到秦州,他們該吃吃,該睡睡,可卻是一步步在接近戰場。
身體沒有以往那種疲憊,心裏也沒有早先的那種緊張。
不說這些年的苦練,就說這準備打仗,他們都保持著充沛的體力,進入戰場……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
看一看這一車又一車的物質,再摸摸自己身上錳鋼的盔甲……都是爹娘生養的人,對上西賊,何懼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