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跟太子殿下這樣閑談,都會有些收獲。

    而這一次太子殿下的觀點更是他倆沉思。

    國朝恐戰,有屢戰屢敗的原因,同樣也有無利可圖的觀點在支撐。

    而太子殿下的陳述,卻讓富弼和韓琦像是打開了一扇窗,原來,還可以這樣看戰爭的。

    整個國朝對戰爭的認識,就是勞民傷財損兵折將,從來沒有過從治政考慮過。

    趙曦習慣用直白的話來闡述道理,所說的這些也真的不難理解。而且,已經有事實證明了他的正確。

    一次南征,國朝缺銅和糧食需求同時解決了。而自安南以南,增加了十數個藩屬國。

    也是因為南征,國朝衍生了諸多的產業,稅入更是逐年增加。

    戰爭是治政的延續,或許說戰爭的終極目標是治政更合適。

    在趙曦跟富弼韓琦扯淡時,高宜也帶著五十名護衛營軍卒到了都亭西驛。

    館伴使,得整日陪著,那怕是朝堂休沐,他也得陪著使臣遊玩乃至飲宴。

    一直就是這樣的。隻不過這次不同了。

    第一次接觸就是針鋒相對的,哪還有攜同遊玩的心情?

    但館伴使的職責,高宜又不得不在形式上完成。

    有一點可以保證,畢竟是在自家都城裏,不存在冷遇。

    高宜心裏有譜,也沒想著氣氛能和諧。

    所以……館伴使跟西夏的使臣,就跟小兩口生氣一般,麵對麵坐在都亭西驛的廳堂裏瞪眼。

    看來很不痛快呀。

    “這等軍卒,大言不慚攻破賀蘭山?哼!”

    “一樣一樣,爾等也就能因國事互訪來汴梁一次。要不出去多看看?機會可不多。”

    還是不習慣太強硬,麵對西夏使臣針對軍卒的言論,高宜並沒有順杆子爬,然後挑起爭鬥。含含糊糊的繞過去了……

    這不是禁軍軍卒,護衛營軍卒……那都是寶,他可不敢拿這些軍卒鬥氣。

    “高使,爾曾言百萬軍卒可抵我大夏賀蘭山……”

    “吳正使,爾也曾言,三十萬騎士可進我汴梁城……”

    不就是鬥嘴嘛?這個高宜不怵。

    關於軍卒的鬥嘴最終還是會歸到軍卒戰力上。雙方往來還沒幾句,終於還是鬥上氣了。

    “哼!爾等軍卒可敢跟我大夏武士比鬥?”

    這……這個他高宜真不敢應了。這不是禁軍,他能做了禁軍的主,即便就是傷了死了,他是文臣,也不會有多大責任,可這是太子親軍呀!

    早知道還不如帶著禁軍來。畢竟這西夏的使臣,在自家汴梁,就是有氣也不可能隨意斬殺自己。這不,隻是說到比鬥了。

    自己還是膽子小了,結果話逼到這份上,讓自己為難了。

    “汴梁是都城……”

    “都亭驛也在都城!”

    這話趕話的,都亭驛前兩天殺聲震天,都知道的。高宜不得不去看自己的那個堂弟……咦?有門,看這意思是可以約鬥嗎。

    “不知吳使欲如何比鬥?”

    “生死不論!”

    得!這事自己做不了主。

    高宜在沉浸,似乎在考慮如何應對,其實是在等高敬賢吭氣。

    可惜,高敬賢沒吭氣,沒法吭氣,這是文臣的場子,基本的規矩他還是得遵守……不能讓西夏使臣覺得國朝沒規矩。

    高敬賢本來已經跟族兄說好了,有些事得自己做主。本以為得有個幾天的胡攪蠻纏,才可能上升到約鬥的地步。沒想到這才第一天……

    早知道提前約定商量一下來。

    殿下要求侮辱對方,或者說給西夏使臣的怒火加點料。

    現在倒是個合適的機會,問題是沒法言明呀。

    “吳正使,出使我朝,所帶軍卒歸汝指揮。而吾乃館伴使,軍卒屬於臨時差遣,並不歸鴻臚寺所轄……”

    “不敢?哈哈哈哈……不敢就是不敢,找什麽借口?三十萬騎士足可以踏破汴梁城門!”

    “吳吾大宋非蠻夷,文武如何統轄自有規矩!”

    要說鬥嘴,國朝的文臣絕對以一敵十。

    這三言兩語,不但還保持著相對的強硬態度,還留足了迴旋的餘地,同時還不忘表達一下對對方的鄙夷。

    翻來覆去的繞,盡費點口舌了,高宜越這樣含糊,對方越是咄咄逼人,句句不離比鬥。

    “賢弟,可真同意比鬥?”

    “可,不過在咱們都城,得按咱的規矩來。兄長,明日若對方仍句句不離比鬥,可勉為其難允了,記住,一定是勉為其難的應了。”

    “就以都亭西驛為界,將雙方軍卒各五十名置於都亭西驛內,以三日為限,三日後停戰。”

    還別說,今日這樣胡攪蠻纏,會給對方傳遞一種膽怯的意思……

    兵者,詭道也。隻要能有效殺傷敵方,就應該選擇有利於己方的條件。

    護衛營的教化就是這樣,而高宜今天的鬥嘴也恰好圍繞著都亭西驛……

    趙曦知道了,也同意了。護衛營軍卒是寶,不僅對他,對整個國朝都是寶。

    若說是野戰,護衛營未必是西夏騎兵的對手,若是局限在都亭西驛內部……那就是另外一方景象了。

    都亭西驛的驛官都歇工了,因為從明日起,整個都亭西驛將作為比鬥場,或者說戰場更合適,因為比鬥是不論生死。

    西夏人可能習慣了在野地裏居住,或許是對國朝不放心。就是從驛館搬出來,也沒有舍得離開都亭西驛周圍,還是散開了圍著轉悠…~還真沒傻人。

    這樣的比鬥,本來就限製了他們作為騎兵的優勢,自然得防備著再被宋人給陰了。

    比鬥是以三日為限,範圍就在都亭西驛以內。

    宋國的都亭西驛,說白了就是大夏的專門驛館,整個都亭西驛什麽樣,每一位來過宋國的大夏武士,沒有不熟悉的,甚至比宋國的軍卒還熟悉。

    也就是說,沒了騎兵的優勢,他們大夏武士在地利上不吃虧。

    明日才比鬥,今日,大夏的武士已經在比鬥場地內了……

    “明日比鬥,我隻重申一點:這不是表現個人勇武的時候,必須遵循團隊作戰的宗旨。”

    “另外提一點,三日,最終決定勝負的關鍵有可能是食物。幹糧帶足,而進入驛館的第一要務是要毀掉驛館的所有儲糧!”

    在驛館裏作戰,護衛營應該算是揚長避短了,勝是肯定的。趙曦不僅要求贏下來,還要求他們必須贏得漂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袋外的麥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袋外的麥芒並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