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半年,李誡又是泡在工地裏的,他知道事很緊急……他所接受的活,都是太子殿下迫在眉睫的活。
好在這些工坊不是殿堂,並不要求精致,李誡也知道緊在那裏。將作監配合著,在錢監的工坊完工時,連同筒車也裝備妥當了。
然後,蘇頌張羅著把這一段時間以來,琢磨出來的玩意兒也捯飭過去,裝備好了。
太子殿下說了,規模生產是降低成本的唯一辦法。
護衛營現在倒騰新幣,蘇頌覺得已經很賺錢了,可太子殿下說,還差的遠……
所以,蘇頌也想驗證一下太子殿下所說的規模生產。
“殿下,軍器監儲備的銅,最多還能維持三個月的使用量。”
事實證明了,太子殿下又說對了。
原料沒變,到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工匠,所製新幣相比原來護衛營,增長了五倍之多。
若單純的將新幣作為貨品,確實是改觀相當大。
也就是說,拋去原料成本,現在的汴梁錢監,每製造一枚新幣,就可能產生原來三四倍的利潤。
就是銅礦……支應不住了。
“奏請朝廷吧。近段時間新幣推出,朝廷也應該估算到銅礦的使用量。”
至於新幣與舊幣含銅不同的這種小事,就不必讓朝堂諸公知道了。
反正新幣的精美程度不是舊幣可比的,堅韌、防腐、防仿製等,都不是舊幣可比的,市場認同度又高。有這些就夠了。
沒辦法,就是有李誡這個大才,趙曦也沒法推開新運輸線路的建造。沒錢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搜刮臣工們的閑錢太著急了,還是說多看不到軌道成型後的利潤。
從南征開始,也就籌建了錳、銅、鐵三個礦,後麵又加了一個毛線,應該不至於讓這些優待多年的臣工們沒閑錢了吧?
軍器監是朝廷的,錢監也是朝廷的,這個趙曦堅持著,肯定是不能讓商賈介入。
問題是,趙曦差人走竄了,不止是京官,甚至讓護衛營像籌建銅礦一樣,也招唿親近的了。可惜,沒人再出資了。
所以,對於新建一條運輸線的事,趙曦不得不獨自扛。
老早的六家也摻和了,可杯水車薪……這個運輸線的建造還真不是一倆錢就能做成的。
就是劉毅也跟趙曦喊冤了,那個叫冰激淩的玩意兒,就是配方也出賣出多少錢糧。
所以,趙曦也知道,自家女人也舍不得再往外放錢了。
沒辦法,這時代所有人,都覺得看著了那才是錢。
不得已,趙曦在新幣上做文章了。
“誨叔可曾說新礦工幾時可到位?”
“還得兩個月。”
唉,先後順序搞錯了。
趙曦本以為管漕運不算難事,畢竟是出力不討好的營生,可沒想到其中的貓膩這麽多。
在敘州時,便把銅礦的份子撒出去了,也很快收攏了籌建銅礦的錢糧……老拿著錢,不辦事,肯定是會被人說道的,也敗人品。
所以,銅礦籌建就放前麵了。
然後,這邊不管是軍器監還是錢監,朝廷都盯著看著,房子都已經賣出去了,不建造也說不過去。
唯一的就是運輸路線。
趙曦知道,這是在逼自己,讓自己繼續走原來的漕運,也好能有耗損這個正當的說法。
“軍器監儲存的銅應該消耗的差不多了吧?”
閑聊算是處理公務時的放鬆方式,特別是說些自己看的透,別人犯愁的事。
就比如現在。
“明仲對軍器監了解甚多……”
曾公亮是個好人,對相公們這樣看太子殿下的笑話,有點不落忍。
“虎蹲炮又鑄了四尊,軍器監本就無多少儲銅。由朝廷發放新幣來看,應該所剩無幾了。”
曾公亮確實了解,三司胄案主管軍器營造,在太子殿下劃出軍器營造之前,是曾公亮業務範圍。
“東宮無留存新幣?”
“即便有,也是少許。且內苑的劉毅,新的甜食出賣,也對新幣有求。想來東宮也缺新幣。”
“也就是新錢監的奏折可準?”
“準了吧!京外的已經吵翻天了。如今錢監已成,東川銅礦未動……”
富弼還想說下去,再說應該是有些人的目的了。就頓了頓…
“漕運新幣,損耗幾許可容忍?”
誰都能看明白,也應該是明事。文彥博接了富弼的話,幹脆直接說破了。
這很明顯,是在逼迫著太子殿下繼續走原來的線路。
太子殿下也遣人過府問過,文彥博沒應承。他不覺得太子殿下的計劃可行,同樣也不想跟漕運沿線的搞僵了。
就以出資毛線紡織的事推脫了。
但他並不準備任由漕運在新幣上玩的太大。任何事都得有個度,特別是現在新幣鑄幣量沒上來,市麵緊俏的情況,朝廷決不能把口子放大了。否則,這朝堂又的一陣繁亂。
“半成吧!不得已可由沿路州府和禁軍介入……”
富弼雖然這樣說,也知道恐怕很難。
開朝以來,汴河的漕運就獨立於各級官府之外,又與沿路州府牽連諸多。
不說有獨立的漕運兵將,就連沿路的榷場,都是應著漕運的令……畢竟是靠漕運吃飯的。
所以,富弼也知道,即便是沿路州府和禁軍摻和了,最終恐怕隻會增加耗損。
唉……國朝是大家的國朝,卻沒多少真當成自己的事來用心。
朝堂準了,還相當配合,直接先從將作監調配了一部分銅錠過來。
這是最合適的辦法,錢監直接接收銅錠是最合適的。
但趙曦對將作監,應該說是對國朝銅監提煉出來的銅錠真看不上。
就是這些銅錠,到了錢監,都必須再迴爐重新提煉。所以,趙曦在籌建軍器監和錢監時,直接是係統的,完整生產鏈的建造。
這也是李誡感興趣的原因。
這根本就不是在營造工坊,更像是新建一座城。
“可支撐多久?”
時間緊,真的很緊。跟著太子殿下做事,似乎每天都在趕路,一點不想國朝的士大夫……能悠閑的過日子。
“殿下,可支撐半年,也可能不到。如今工匠對整體的製造流程還不熟,一旦熟練了,恐怕也就四五個月的量。”
真的很緊!
“明仲,軍器監營造之事,汝可能脫身?”
軌道新造,趙曦還是想讓李誡主導,蘇頌得待這邊照看著。很多設施都是他鼓搗的,其他人農不來,就是趙曦自己也不行。
好在這些工坊不是殿堂,並不要求精致,李誡也知道緊在那裏。將作監配合著,在錢監的工坊完工時,連同筒車也裝備妥當了。
然後,蘇頌張羅著把這一段時間以來,琢磨出來的玩意兒也捯飭過去,裝備好了。
太子殿下說了,規模生產是降低成本的唯一辦法。
護衛營現在倒騰新幣,蘇頌覺得已經很賺錢了,可太子殿下說,還差的遠……
所以,蘇頌也想驗證一下太子殿下所說的規模生產。
“殿下,軍器監儲備的銅,最多還能維持三個月的使用量。”
事實證明了,太子殿下又說對了。
原料沒變,到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工匠,所製新幣相比原來護衛營,增長了五倍之多。
若單純的將新幣作為貨品,確實是改觀相當大。
也就是說,拋去原料成本,現在的汴梁錢監,每製造一枚新幣,就可能產生原來三四倍的利潤。
就是銅礦……支應不住了。
“奏請朝廷吧。近段時間新幣推出,朝廷也應該估算到銅礦的使用量。”
至於新幣與舊幣含銅不同的這種小事,就不必讓朝堂諸公知道了。
反正新幣的精美程度不是舊幣可比的,堅韌、防腐、防仿製等,都不是舊幣可比的,市場認同度又高。有這些就夠了。
沒辦法,就是有李誡這個大才,趙曦也沒法推開新運輸線路的建造。沒錢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搜刮臣工們的閑錢太著急了,還是說多看不到軌道成型後的利潤。
從南征開始,也就籌建了錳、銅、鐵三個礦,後麵又加了一個毛線,應該不至於讓這些優待多年的臣工們沒閑錢了吧?
軍器監是朝廷的,錢監也是朝廷的,這個趙曦堅持著,肯定是不能讓商賈介入。
問題是,趙曦差人走竄了,不止是京官,甚至讓護衛營像籌建銅礦一樣,也招唿親近的了。可惜,沒人再出資了。
所以,對於新建一條運輸線的事,趙曦不得不獨自扛。
老早的六家也摻和了,可杯水車薪……這個運輸線的建造還真不是一倆錢就能做成的。
就是劉毅也跟趙曦喊冤了,那個叫冰激淩的玩意兒,就是配方也出賣出多少錢糧。
所以,趙曦也知道,自家女人也舍不得再往外放錢了。
沒辦法,這時代所有人,都覺得看著了那才是錢。
不得已,趙曦在新幣上做文章了。
“誨叔可曾說新礦工幾時可到位?”
“還得兩個月。”
唉,先後順序搞錯了。
趙曦本以為管漕運不算難事,畢竟是出力不討好的營生,可沒想到其中的貓膩這麽多。
在敘州時,便把銅礦的份子撒出去了,也很快收攏了籌建銅礦的錢糧……老拿著錢,不辦事,肯定是會被人說道的,也敗人品。
所以,銅礦籌建就放前麵了。
然後,這邊不管是軍器監還是錢監,朝廷都盯著看著,房子都已經賣出去了,不建造也說不過去。
唯一的就是運輸路線。
趙曦知道,這是在逼自己,讓自己繼續走原來的漕運,也好能有耗損這個正當的說法。
“軍器監儲存的銅應該消耗的差不多了吧?”
閑聊算是處理公務時的放鬆方式,特別是說些自己看的透,別人犯愁的事。
就比如現在。
“明仲對軍器監了解甚多……”
曾公亮是個好人,對相公們這樣看太子殿下的笑話,有點不落忍。
“虎蹲炮又鑄了四尊,軍器監本就無多少儲銅。由朝廷發放新幣來看,應該所剩無幾了。”
曾公亮確實了解,三司胄案主管軍器營造,在太子殿下劃出軍器營造之前,是曾公亮業務範圍。
“東宮無留存新幣?”
“即便有,也是少許。且內苑的劉毅,新的甜食出賣,也對新幣有求。想來東宮也缺新幣。”
“也就是新錢監的奏折可準?”
“準了吧!京外的已經吵翻天了。如今錢監已成,東川銅礦未動……”
富弼還想說下去,再說應該是有些人的目的了。就頓了頓…
“漕運新幣,損耗幾許可容忍?”
誰都能看明白,也應該是明事。文彥博接了富弼的話,幹脆直接說破了。
這很明顯,是在逼迫著太子殿下繼續走原來的線路。
太子殿下也遣人過府問過,文彥博沒應承。他不覺得太子殿下的計劃可行,同樣也不想跟漕運沿線的搞僵了。
就以出資毛線紡織的事推脫了。
但他並不準備任由漕運在新幣上玩的太大。任何事都得有個度,特別是現在新幣鑄幣量沒上來,市麵緊俏的情況,朝廷決不能把口子放大了。否則,這朝堂又的一陣繁亂。
“半成吧!不得已可由沿路州府和禁軍介入……”
富弼雖然這樣說,也知道恐怕很難。
開朝以來,汴河的漕運就獨立於各級官府之外,又與沿路州府牽連諸多。
不說有獨立的漕運兵將,就連沿路的榷場,都是應著漕運的令……畢竟是靠漕運吃飯的。
所以,富弼也知道,即便是沿路州府和禁軍摻和了,最終恐怕隻會增加耗損。
唉……國朝是大家的國朝,卻沒多少真當成自己的事來用心。
朝堂準了,還相當配合,直接先從將作監調配了一部分銅錠過來。
這是最合適的辦法,錢監直接接收銅錠是最合適的。
但趙曦對將作監,應該說是對國朝銅監提煉出來的銅錠真看不上。
就是這些銅錠,到了錢監,都必須再迴爐重新提煉。所以,趙曦在籌建軍器監和錢監時,直接是係統的,完整生產鏈的建造。
這也是李誡感興趣的原因。
這根本就不是在營造工坊,更像是新建一座城。
“可支撐多久?”
時間緊,真的很緊。跟著太子殿下做事,似乎每天都在趕路,一點不想國朝的士大夫……能悠閑的過日子。
“殿下,可支撐半年,也可能不到。如今工匠對整體的製造流程還不熟,一旦熟練了,恐怕也就四五個月的量。”
真的很緊!
“明仲,軍器監營造之事,汝可能脫身?”
軌道新造,趙曦還是想讓李誡主導,蘇頌得待這邊照看著。很多設施都是他鼓搗的,其他人農不來,就是趙曦自己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