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是群臣,也會因秦國公主的身世而不發一言的。那個被宮廷諱莫如深的,秦國公主的身世,早已是人人都知道而不能說出的秘密。沒有人願意冒得罪青唐皇帝的危險。

    “皇後,這件事,玉琳知道也好。”秦國公主並不會為皇後這話感到一絲一毫的不悅,她隻是看向玉琳:“我今日出門時,遇到有人強搶民女,上前阻止時,那人說他是國舅府的家仆。皇後,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您,曾經屬意讓您的侄兒尚玉琳。”

    皇後的雙手在袍袖下緊緊握成拳,這樣才能讓聲音保持一貫的平穩:“朱家聲名赫赫,有人冒名也不一定。我的侄兒……”

    “皇後,您的侄兒如何,我並不感興趣,但這個家仆,口口聲聲自稱是國舅府五公子的奶娘之子。皇後,這位五公子,就是……”

    “玉容,你未免太過大膽,縱然你得陛下寵愛,也要稱我一聲母親,這樣對待長輩,你的教養嬤嬤,平常是怎麽教你的!”皇後終於忍不住,尖聲叫出,這聲音讓玉琳有一瞬間的失神接著就垂下眼,裝作沒有聽見”

    “皇後,我記得您是當朝皇後,母儀天下。正因為如此,我才提醒您,要約束您的家人,而不是放縱他們在外胡作非為。淮陽公主之禍,前鑒不遠。”

    淮陽公主,是先帝的妹妹,十分得寵,因為執意要嫁一個男子,才引出潑天禍事,這也是今上曾在青唐為質的原因。這件事,整個宮廷沒人敢提起,除了這位秦國公主。

    皇後閉眼吸氣,等到心緒平靜下來才道:“秦國公主你說的對,京中不少權貴,安逸日子過多了,難免有些放縱。今日來此的,本有不少權貴的夫人,我會訓誡她們。”

    秦國公主點頭:“如此甚好,那個家仆,已被我送去京兆尹。想來,不日就有結果。至於我進宮的目的,並不是因這件小事,而隻想告訴皇後您一句,此子,配不上玉琳妹妹!”說完秦國公主起身,對皇後跪行大禮,起身離開。

    縱然秦國公主的儀態無可挑剔,皇後還是忍不住握緊拳頭,看到一邊的玉琳時,皇後才柔聲道:“永樂,我的侄兒,雖然秦國公主看不上他,但他的家世相貌人品,我還是信得過的。”

    “朱五公子,侄女也是曾見過的,自然相信伯母您的眼力。”玉琳的恭敬讓皇後心裏好受很多。接著玉琳就道:“隻是侄女從小被父王嬌慣壞了,在擇駙馬一事上,還請伯母允玉琳自擇。”說著玉琳再次給皇後行禮。

    皇後勾唇一笑把玉琳扶起來:“今日本就為你擇駙馬而來,你知道此時他們在做什麽嗎?”見玉琳搖頭,皇後這才笑道:“是在那裏作詩,到時要送上來,由你品評。”

    這已不言而喻,玉琳佯裝害羞地問:“隻是不知道都是些什麽人?”

    “我們的永樂公主,深受寵愛,今日來的,都是各府的公子,相貌都已先挑過一遍了,陛下還說,正好遇到點出進士。從進士中選了五個相貌不錯的未婚男子出來。”

    當然,這試題皇後早已透露給朱府,就等著自己的侄兒拔一個頭籌。玉琳怎不明白這裏麵的蹊蹺,低頭微微一笑。

    皇後她,還真是被伯父的幾句話說中心事,亂了陣腳,卻忘了伯父是怎麽即位的?他為了朝政穩定,也不會廢太子的,更不會廢皇後。即便皇後在伯父心裏,早已情淡愛馳。

    秦國公主既已離開,眾位夫人又重新被召來,氣氛重又熱烈起來。宮女已經帶了一疊紙。皇後笑著指這些紙:“既要賞花,怎不作詩?今兒來的各家公子,都是飽讀詩書的人,特地讓他們作了幾首詩,這會兒送來呢。”

    各位夫人也不是那不知書的村婦,聽了此話成夫人已經點頭:“聽說今兒還有新科進士在裏麵,想來好詩定不少。”

    成夫人一帶頭,自然有人就跟著議論幾句。吳淑妃已經笑道:“眾位夫人既說的這樣熱鬧,娘娘何不把這詩都給我們瞧瞧?”

    皇後早已做了安排,笑著道:“為保公平,這些詩都由女官抄錄,並沒寫名字。”說著宮女就往下發放,每張紙上都抄錄了十二首。

    成夫人瞧了眼才問皇後:“敢問皇後,今日來的人,差不多有二十多個,為何隻有這十二首?”

    “太子今日也在會芳閣,還有兩位翰林也在那裏,這十二首是經過他們三人先瞧過,然後挑出來的。”皇後笑容恬淡。

    已有人笑道:“妾就說,這些詩一首比一首好,原來是已經細挑過的。”這十二首詩裏麵,自然有朱五公子的。皇後低頭瞧著自己麵前的那張紙,不用細瞧就知道,自己侄兒這首詩是最出色的。

    眾夫人品評一番,意見有些不統一,除了朱五公子做的那首詩,還有另一首詠桃花的也非常出色。這是皇後特地讓太子挑的,如果一挑就出來,那就顯得自己作弊太厲害了。她隻淡淡笑道:“我們年紀總是大了,不如讓這些年輕少女們來瞧瞧!”

    皇後下令,自然沒有人敢不從,很快少女們就重新走進來,聽的有詩可評,自然人人都湊在那看。皇後的眼一直低垂,朱五公子那首詩,立意大氣,自然是狀元之選。至於那首被一同選出來的桃花詩,難免有些輕倩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少女們議論了半天,得出的結論和皇後想的一樣,這讓皇後很滿意,問坐在一邊的玉琳:“永樂,你覺得呢?”

    玉琳怎不明白皇後的意思,笑著道:“這首詩,立意大氣,辭藻華麗,的確不錯。”這讓皇後很滿意,但接著玉琳就點著那首桃花詩道:“這首詩立意雖小,卻能把桃花寫出不一樣的味道來,以小見大,處處和人不一樣,立意新奇,這才是年輕人該做的詩。所以我覺得,這首詩更出色。”

    皇後臉上的笑有些凝固,成夫人年輕時也曾寫過詩,開口問玉琳:“公主為何覺得這首更出色呢?”

    “祖母,桃花本是輕倩的,可這詩雖活潑卻不輕浮,今日作詩的多是年輕人,年輕人就該有朝氣。”說話的是成小姐,說完了臉就一紅:“是妾大膽了。”

    玉琳淺淺一笑:“並不是你大膽,你說的很對。”玉琳讚過成小姐才對皇後道:“侄女因此認為,這首詩更出色,伯母以為呢?”

    話到了這份上,皇後難道還能反對不成?麵上笑容依舊端莊:“永樂說的很是,我的年紀畢竟大了,難免和你們想的不一樣。”

    既然皇後也肯定,早有宮女去會芳閣傳報,聽的並不是自己的詩做了魁首,朱五公子臉上的喜色頓時消失。他看向那首桃花詩的作者,徐知安,新科探花,倒沒瞧出來,這麽個年輕人,竟有不一樣的。

    徐知安團團拜了一揖,宮女已經道:“娘娘有詔,召徐探花和朱五公子進見。”既奪了魁首,自然也有彩頭,徐知安整了整衣衫就和朱五公子往綴芳閣去。

    兩座樓閣相隔不遠,由一條小徑相連。小徑兩邊種滿花木。朱五公子走在路上對徐知安道:“徐探花竟是年少有為。”徐知安的笑容十分靦腆:“不過僥幸罷了。朱兄那首事端莊大氣又不失華麗,按說該為魁首才是。”

    “這讀詩的人不一樣,隻是不曉得徐探花可有妻室?”徐知安笑容還是那麽靦腆:“家父在我十歲那年過世,這些年家母帶著我和小妹生活,並沒為我定親。”

    “那麽,我家有一妹子,今年十五歲,從年貌來看,盡可配了。”朱五公子這話說的太過露骨,徐知安的眉不由微微一皺,前麵引路的宮女忍不住迴頭瞧朱五公子一眼。朱五公子麵上的笑容漸漸收起,昂首進了綴芳閣。

    縱然皇後有私心,玉琳也不得不承認,朱五公子瞧起來,比徐知安要出色多了,可惜的是,自己的心並不在他身上。玉琳隻掃了一眼就瞧向徐知安,這一瞧更加奇怪,別說那雙眼,連他臉上的笑容都有些熟悉,難道說這是侍女們悄悄議論的所謂前生緣分?

    玉琳從沒有過這種感覺,一時竟有些呆了。皇後已經讚許過兩人,轉頭對玉琳道:“永樂,你方才讚的桃花詩作者就在此處,可有什麽話說?”

    這一聲才讓玉琳從震驚中驚醒,她抬頭對皇後一笑:“伯母麵前,侄女自然不能多說。”皇後意味深長地看了眼玉琳,真想尋個合適的女子許配給徐知安。

    這場麵立即讓眾夫人意識到,皇後屬意朱五公子,畢竟是她親侄兒,再說那首詩的確做的不錯,可是永樂公主和皇後的想法不一樣。這種時候,誰開口就是自己找死,自然沒一個人開口。

    皇後的眼往那幾位小姐臉上掃過,正打算開口把王小姐許配給徐知安時,玉琳已經道:“方才伯母問侄女想賞徐探花什麽?侄女想了想,覺得這話不該我親口說出。”

    這一句石破天驚,不該親口說出的話,那就是要嫁徐知安,朱五公子臉上的笑容頓時消失,他和玉琳也算從小相識,對玉琳,他幾乎是誌在必得,可是竟沒想到玉琳對他,半分情意都沒有。

    皇後的臉色變了變,接著笑了:“因一首詩得選駙馬,此乃佳話。徐探花。”徐知安上前跪倒,後麵的話皇後都覺得是在用刀戳自己的心:“我記得你並沒成親,可曾定過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擇夫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有良某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有良某動並收藏擇夫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