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桓音
重生,他被我玩弄於鼓掌 作者:明擺著大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妙善走了。
她帶著那斷了弦的琴,和那隻在路邊撿到的小狸貓一起離開了“神仙府”。
聽說她將這幾日收到的禮盡數還給了那些貴人。
貴人們曉得她離開“神仙府”後,也毫無挽留地把東西收了迴去。
一切仿佛和從前一樣,沒有任何不同。
隻有如妙善自己知道:她再也碰不了琴了。
即便那斷了的弦被她換上新的,也變不迴從前了。
這個消息對柳姒來說毫不意外,早有預料;之所以要多管閑事插上一腳,大概是因為那隻小狸貓。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日她從那個姓唐的婦人身上得到的關於那位漢人閼氏的消息。
永康元年,唐氏曾被突厥人擄去伺候那位閼氏。
那位閼氏是大齊人,因長相貌美被突厥可汗看中,從大齊強擄至突厥。
因並非自願,閼氏最開始的那幾日並不與人說話,隻望著南邊的天發呆。
無論可汗將什麽奇珍異寶奉到她麵前,她都不曾笑過,可汗為此十分苦惱。
後來有人提議:許是閼氏不習慣在突厥的吃食生活,叫人去擄幾個大齊女子伺候相伴,慢慢地或許能打開心結。
唐氏便是因這個原因才被迫去到閼氏身邊。
或許是事已至此,又或許確是因唐氏她們的到來,反正那位閼氏開始會對可汗說上一兩句話。
即便隻是一兩句,可汗也十分高興,對閼氏也比從前更加珍愛。
一年後,閼氏生下一女,取名阿史那環吟。
又三年,這位環吟公主因病而逝。
愛女心切的閼氏為此大病了一場,險些喪命。
病愈後又迴到了剛來突厥時的模樣,也不再與人說話,隻悶在帳中寫詩。
唐氏至今都還記得那位閼氏寫的一句詩:“歸路終知雲外去,晴湖想見鏡中行。”
後來唐氏實在想家,便求了閼氏放她迴家。
迴到涼州後,唐氏再未聽到過有關那位閼氏的消息,隻是曉得可汗身邊已有了其他新人。
關於那位閼氏從前的身份與名字,唐氏都不曉得,閼氏也從未說起過。
但見閼氏舉手投足間十分有禮,並不像是普通的大齊百姓;且精通詩詞,又寫得一手好字。
她隻猜測約莫也是什麽富貴人家,書香門第。
這其中乍一看隻是一個苦命女子的過往,可柳姒卻尋出其中關鍵。
那就是那位早夭的環吟公主。
這些日子以來,柳姒手中除了在萬物坊找到的那封突厥密信外,還有其他幾封。
都是手下尋到的。
而那日歸雲子身上搜到的那封,柳姒看過,譯成漢文便是:
“汗非病危,鎮國殺,桓音速歸。”
日期為抓到歸雲子的前幾日。
柳姒與第一微他們將手中所有密信拿來一一分辨,發現其中人或物名都用同音字代替,其他的則照常。
不過柳姒的“鎮國”二字好像依舊未變。
若是按第一微他們推斷的來看,那歸雲子這次所要傳遞的消息便是:“漢妃病危,殺鎮國,‘桓音’速歸。”
柳姒一直不明白這個“桓音”究竟指的是什麽,甚至最開始她還猜測是否在暗指“桓王與陰氏”。
直到那日唐氏說:閼氏曾經生的那位小公主,名叫“環吟”。
所以柳姒猜測,這個“桓音”可能是環吟公主。
事後她讓人去調查環吟公主是否假死,結果卻發現在永康五年,也就是二十二年前,這位環吟公主確確實實是死了。
唐氏並沒有騙人。
一個三歲的孩童,有什麽理由假死?
實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線索到此處,似乎又斷了。
不過能肯定的是:有一位“桓音”此刻正潛伏在姑臧城中。
無論是萬物坊中的黑衣人,還是出現在綺夢坊的史坊主,都聽命於這位“桓音”;而此人也在利用柳姒來達成一些自己的目的。
按目前來說,柳姒的存在對“桓音”已有威脅,所以密信上才會說要殺了“鎮國”。
最近城中的暗探來報,一些行蹤鬼祟之人正在悄悄撤離。
看來“桓音”是打算離開姑臧了。
究竟是因為那病危的漢妃?還是又有了其他計劃?
思及至此,柳姒不免想到葉丹凝。
聽說那日她從羅刹寺迴去後,病了一場;病愈後隻對葉老將軍說:她想離開姑臧一段時間。
葉老將軍什麽也沒說,直接答應了。
聽說葉丹凝離開的日期,便在兩日後。
葉丹凝選在辰時離開,柳姒原本想著在城門處悄悄送她一程,卻不想前一夜正是解毒的關鍵時刻,第二日她直睡過了頭。
等巳時匆匆趕到城門,環視一圈也沒瞧見人影。
周圍行人往來,柳姒站在原地凝望空曠的城門口。
她想:果然遲了。
轉身準備迴府,卻聽見身後有人喚她。
“六娘。”
那聲音一如從前,令柳姒離開的腳步一頓,而後猛地轉身看去。
葉丹凝站在城門旁,一身緋色勁裝,頭發用赤色發帶束成高馬尾,腳踏皮靴,腰係革帶;那把柳姒送她的紅纓槍被她帶在身側。
她行走如風,站定在柳姒身前,笑著對她說:“你終於來了,我可等了你許久。”
她帶著那斷了弦的琴,和那隻在路邊撿到的小狸貓一起離開了“神仙府”。
聽說她將這幾日收到的禮盡數還給了那些貴人。
貴人們曉得她離開“神仙府”後,也毫無挽留地把東西收了迴去。
一切仿佛和從前一樣,沒有任何不同。
隻有如妙善自己知道:她再也碰不了琴了。
即便那斷了的弦被她換上新的,也變不迴從前了。
這個消息對柳姒來說毫不意外,早有預料;之所以要多管閑事插上一腳,大概是因為那隻小狸貓。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日她從那個姓唐的婦人身上得到的關於那位漢人閼氏的消息。
永康元年,唐氏曾被突厥人擄去伺候那位閼氏。
那位閼氏是大齊人,因長相貌美被突厥可汗看中,從大齊強擄至突厥。
因並非自願,閼氏最開始的那幾日並不與人說話,隻望著南邊的天發呆。
無論可汗將什麽奇珍異寶奉到她麵前,她都不曾笑過,可汗為此十分苦惱。
後來有人提議:許是閼氏不習慣在突厥的吃食生活,叫人去擄幾個大齊女子伺候相伴,慢慢地或許能打開心結。
唐氏便是因這個原因才被迫去到閼氏身邊。
或許是事已至此,又或許確是因唐氏她們的到來,反正那位閼氏開始會對可汗說上一兩句話。
即便隻是一兩句,可汗也十分高興,對閼氏也比從前更加珍愛。
一年後,閼氏生下一女,取名阿史那環吟。
又三年,這位環吟公主因病而逝。
愛女心切的閼氏為此大病了一場,險些喪命。
病愈後又迴到了剛來突厥時的模樣,也不再與人說話,隻悶在帳中寫詩。
唐氏至今都還記得那位閼氏寫的一句詩:“歸路終知雲外去,晴湖想見鏡中行。”
後來唐氏實在想家,便求了閼氏放她迴家。
迴到涼州後,唐氏再未聽到過有關那位閼氏的消息,隻是曉得可汗身邊已有了其他新人。
關於那位閼氏從前的身份與名字,唐氏都不曉得,閼氏也從未說起過。
但見閼氏舉手投足間十分有禮,並不像是普通的大齊百姓;且精通詩詞,又寫得一手好字。
她隻猜測約莫也是什麽富貴人家,書香門第。
這其中乍一看隻是一個苦命女子的過往,可柳姒卻尋出其中關鍵。
那就是那位早夭的環吟公主。
這些日子以來,柳姒手中除了在萬物坊找到的那封突厥密信外,還有其他幾封。
都是手下尋到的。
而那日歸雲子身上搜到的那封,柳姒看過,譯成漢文便是:
“汗非病危,鎮國殺,桓音速歸。”
日期為抓到歸雲子的前幾日。
柳姒與第一微他們將手中所有密信拿來一一分辨,發現其中人或物名都用同音字代替,其他的則照常。
不過柳姒的“鎮國”二字好像依舊未變。
若是按第一微他們推斷的來看,那歸雲子這次所要傳遞的消息便是:“漢妃病危,殺鎮國,‘桓音’速歸。”
柳姒一直不明白這個“桓音”究竟指的是什麽,甚至最開始她還猜測是否在暗指“桓王與陰氏”。
直到那日唐氏說:閼氏曾經生的那位小公主,名叫“環吟”。
所以柳姒猜測,這個“桓音”可能是環吟公主。
事後她讓人去調查環吟公主是否假死,結果卻發現在永康五年,也就是二十二年前,這位環吟公主確確實實是死了。
唐氏並沒有騙人。
一個三歲的孩童,有什麽理由假死?
實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線索到此處,似乎又斷了。
不過能肯定的是:有一位“桓音”此刻正潛伏在姑臧城中。
無論是萬物坊中的黑衣人,還是出現在綺夢坊的史坊主,都聽命於這位“桓音”;而此人也在利用柳姒來達成一些自己的目的。
按目前來說,柳姒的存在對“桓音”已有威脅,所以密信上才會說要殺了“鎮國”。
最近城中的暗探來報,一些行蹤鬼祟之人正在悄悄撤離。
看來“桓音”是打算離開姑臧了。
究竟是因為那病危的漢妃?還是又有了其他計劃?
思及至此,柳姒不免想到葉丹凝。
聽說那日她從羅刹寺迴去後,病了一場;病愈後隻對葉老將軍說:她想離開姑臧一段時間。
葉老將軍什麽也沒說,直接答應了。
聽說葉丹凝離開的日期,便在兩日後。
葉丹凝選在辰時離開,柳姒原本想著在城門處悄悄送她一程,卻不想前一夜正是解毒的關鍵時刻,第二日她直睡過了頭。
等巳時匆匆趕到城門,環視一圈也沒瞧見人影。
周圍行人往來,柳姒站在原地凝望空曠的城門口。
她想:果然遲了。
轉身準備迴府,卻聽見身後有人喚她。
“六娘。”
那聲音一如從前,令柳姒離開的腳步一頓,而後猛地轉身看去。
葉丹凝站在城門旁,一身緋色勁裝,頭發用赤色發帶束成高馬尾,腳踏皮靴,腰係革帶;那把柳姒送她的紅纓槍被她帶在身側。
她行走如風,站定在柳姒身前,笑著對她說:“你終於來了,我可等了你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