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於家。
書房。
於樞遊恭恭敬敬的站在鮮於大犀麵前。
“事情都辦好了?”
“是!該說的都說了。”
“好。”鮮於大犀看著自家的二兒子,眼底有一絲心疼,“辛苦你了。”
“身為鮮於家嫡子,這是我的責任,父親不必難過。”
就是再心硬如鐵的鮮於大犀,眼底也有點濕潤。
“你是個好孩子!到底是爹虧待了你。”
“爹!孩兒不苦!真的。比起那些為了家族而死的叔伯先祖,孩兒已經很幸運了。而且,孩兒過的很好,真的!”
鮮於大犀欣慰的看著自家的二兒子,心底也升起自豪,這就是他的兒子。
也是,為了家族,他都能夠義無反顧的去死,他的兒子自然也是有這樣的使命感和風骨的。
“很好!遊兒!爹,很自豪!”
於樞遊笑了。
他爹真的沒有虧待他。不僅把暗部全部交給了他,還把蘇家給的唯一的一艘飛舟給了他,他還有什麽不滿足的?
身為鮮於家族的嫡係血脈,享受了鮮於家族最好的資源,自然也要身先士卒,為鮮於家族而死。
隻是,他可以為了鮮於家族付出一切,卻不想連累其他人。所以,他才孑然一身。芸娘,是個好女子,終究是他不配。
想到那個溫柔賢惠的女子,於樞遊眼眸波動了一瞬,又再次暗沉下去。終究,是他不配!
這樣也好!
各自安好吧!
反正,他隻想獨自為家族死而後已。
“好了,你迴去吧。保護好自己!”
鮮於大犀看了看自己從出生就偷偷藏起來偷偷訓練的二兒子,眼底到底還是酸澀的。可是,誰讓他是自己的二兒子呢?是自己拖累了這個孩子。不管如何,自己擋在前麵就好,就讓自己護著這個可憐的孩子吧,是他身不由己。
他身為鮮於家主,隻能讓自己的孩子做了這暗衛首領,總不能讓二弟三弟的孩子承擔他們嫡長一係的責任。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於樞遊看著父親,真心的笑了。他既然身為嫡係,又怎麽會推卸自身的責任呢?!有父親和母親的疼惜,他已經知足了。
這次,隻要鮮於家族能夠渡過危機,他死而後已,這是他的榮幸呢。
他隻想如同其他先祖一樣,為了家族而死,死後畫像能夠掛在忠義堂之上,是他最高的榮耀。
這份為家族而死的榮譽感,早就刻入他的骨髓。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他又不是那些眼光淺薄的人,自然知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於樞遊孺慕的看了父親一眼,就鑽入書房的地道,離開鮮於府邸。
這寧王,不會真的以為涼州被他牢牢把控了吧!
嗬嗬!
如果不是投鼠忌器,如果不是害怕連累這整個隴右道的百姓陷入戰火連天的日子,被迫背井離鄉或是妻離子散,鮮於家族怎麽可能會與寧王虛與委蛇呢。
不過是不想讓追隨了鮮於家千年的老百姓,有絲毫損傷罷了。
老祖宗早就說過,這個世界上可以沒有鮮於家族,絕對不能沒有隴右道的百姓!
就是因為這句家訓,鮮於家族才會妥協。目的,隻不過是想要保一方百姓罷了。畢竟,鮮於家族世世代代生於斯長於斯,這裏就是鮮於家族的根,也是所有鮮於家族最後的歸宿。
寧王應該慶幸,他主要針對的是那些富戶,並沒有貿然動普通老百姓。否則,鮮於家族不會按兵不動,步步退讓。
隻是,鮮於大犀現在有些不確定了。
之前宴會上,寧王宇文泰卑躬屈膝討好司徒皓月的事情,實在令人疑惑。鮮於大犀自認自己的眼光還是毒辣的,確認寧王和司徒皓月沒有演戲。
所以,之前寧王說司徒皓月是仙人的話是真的。
畢竟,蘇家那個丫頭先是眾目睽睽之下禦劍飛行,之後又用飛舟救了九大世家的嫡係子弟。蘇家是修仙家族已經毫無疑問了,證據嘛,就在遊兒手上。
那飛舟,可是青兒其中試驗過的。想到青兒,鮮於大犀欣慰的笑了。他們鮮於家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鮮於澍青作為少家主,得了飛舟這般保命的法寶,首先想的就是送迴來,讓自己和於樞遊保命。是個有擔當的好孩子。
隻是,涼州府北邊城鎮突然的暴雪天氣,會不會就是寧王請那個司徒皓月做的呢?
否則的話,這許多的富戶怎麽可能就乖乖的搬遷到了涼州城?寧王軍隊又怎麽可能迅速擴編到了十萬?
之前是不相信這般玄之又玄的事情。可是,有了蘇家珠玉在前,一切都變得不確定起來。
隻是,這司徒皓月做下這樣的惡事,定不是良善之人。所以,也絕對不會是封家、崔家、郝家、畢家、後家、歸家、鮮於家、巫馬家、樂正家九大世家苦等的那個人。
不過,這個問題他們已經傳遞到映月穀了,就是不知道蘇家會怎麽處理。
這次蘇小丫和虞書衡師兄妹兩個人過來,真的能夠對付司徒皓月嗎?
也不知道這師兄妹兩人有沒有看懂於樞遊的暗示。
就在鮮於大犀坐在書房愁眉不展的時候,眼前一花,突然出現了兩個人影。
鮮於大犀眨巴著眼睛,使勁揉了揉,懷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然而,當他再次睜開眼睛時,那兩個身影依然站在那裏,仿佛從天而降一般。
他張大嘴巴,呆呆地望著眼前的少年少女,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震驚和疑惑。一時間,他竟然連驚唿都忘記了,整個人僵在原地,動彈不得。
噗嗤一聲輕笑傳來,打破了這詭異的寂靜。原來是蘇小丫忍耐不住,終於笑出聲來。
蘇小丫覺得這鮮於大犀的反應實在有些好玩兒。按照常理,鮮於大犀既然想要邀請他們見麵,就應該已經有所準備了。
更何況,蘇小丫可不相信,鮮於大犀不知道他們二人修仙界的身份。湖州那邊肯定會把蘇家是修仙家族的事情傳迴來的,她和虞書衡可是看清楚了於樞遊佩戴的傳訊玉牌呢。
所以,這鮮於大犀怎麽還會被嚇得如此失神呢?
相比之下,虞書衡還是要靠譜一些。他努力壓下眼底的笑意,向鮮於大犀雙手抱拳一禮,然後坦坦蕩蕩地開口說道:
“鮮於家主好!我師兄妹二人應約而來。”
虞書衡的聲音沉穩有力,帶著一種讓人安心的氣度。
鮮於大犀這才如夢初醒,連忙站起身來,臉上露出一絲尷尬的笑容。他定了定神,迎上前去,拱手迴禮道:
“原來是兩位仙人駕到,有失遠迎,真是怠慢了。快請坐,請坐!”
說著,鮮於大犀立即親自給兩個人泡了一壺茶,招唿虞書衡和蘇小丫坐下品嚐。
咳咳!
鮮於大犀經過最初的震驚,已經反應過來兩人眼底的無辜和詫異,心底還是挺尷尬的。
嗬嗬!
這兩人是在心底鄙視自己沒見識嗎?難道兩個人沒有自覺大變活人有多驚世駭俗嗎?還是說,他們以為所有人都能夠如同他一樣鎮定的?
是的,鮮於大犀覺得自己的表現還是蠻不錯的,換個人來不被嚇死也得被嚇暈厥過去。
不過,鮮於大犀也隻能在心底腹誹幾句。麵上已經恢複了坦然,溫和的笑著:
“這是用珍藏的去年梅花花蕊上的積雪,泡的白毫銀針!兩位仙人嚐嚐!”
“芽頭肥壯好茶針,素潔如銀貴比金。本色天然精采製,纖塵不染鑒其心。果然好茶。”
虞書衡想起這首詩,就直接出口了。然後才和蘇小丫一起欣賞起白毫銀針來。
衝泡開始時,茶芽浮在水麵,這會兒已經有一部分茶芽沉落杯底,更多的茶芽條條挺立,上下交錯,猶如雨後春筍,茶湯已經呈橙黃色。
虞書衡和蘇小丫對視一眼,兩人端杯聞香,果然香氣清淡,這才輕輕抿了一口,細細品嚐,滋味醇和。
“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這茶起碼有十幾年了呢,果然是不可多得的好茶。”
“虞仙人果然見識過人。這白毫銀針存放時間越長,藥用價值和品飲價值越高。 白毫銀針味溫、性寒,有健胃提神、發濕退熱之功。”
鮮於大犀看著虞書衡笑得溫和,這可真的是一位博學的少年呢,一喝就喝出來是十幾年的老白茶了。
“這是北路銀針呢。”蘇小丫沒有虞書衡這變態的味覺,連多少年都給嚐出來了。不過,南路銀針還是北路銀針,她還是能夠辨別出來的。誰讓蘇小丫空間裏也種了幾棵白毫銀針的茶樹呢。
北路銀針外形優美,芽頭壯實,毫毛厚密,富有光澤,湯色碧清,呈杏黃色,香氣清淡,滋味醇和。
南路銀針外形粗壯,芽長,毫毛略薄,光澤不如北路銀針,但香氣清鮮,滋味濃厚。
所以,還是比較好分辨的。
說起來,也是巧合。蘇小丫在收月亮石礦的時候,可是把那一片山穀給全部收入空間了,免得其他人再借助月亮石礦進入月亮石礦秘境。
當然,那一片如今已經變成了空空蕩蕩的一大片平原,蘇小丫撒滿了草籽,還用一個陣法屏蔽了。
畢竟,這可是她的秘密基地,自然要好好經營。
所以,對於白毫銀針,蘇小丫還是有點發言權的。誰讓她後來發現空間裏的白毫銀針茶樹後,就直接在係統上查詢了一下呢。
“白毫銀針的采摘十分細致,要求極其嚴格,甚至有著‘十不采’這樣嚴苛的規定哦。”
“蘇仙人果然厲害啊!連‘十不采’都知道呢。”
虞書衡和蘇小丫還是有點默契的,幹脆配合蘇小丫在一旁搞怪,誇張的表楊蘇小丫,說完還衝蘇小丫眨眨右眼。
聽到虞書衡的誇獎,蘇小丫得意地看了他一眼,然後開始滔滔不絕地解說起來:
“那當然啦!所謂的‘十不采’,具體來說就是雨天不采,因為雨水會影響茶葉的品質;露水未幹也不能采,否則茶葉會帶有濕氣;細瘦的芽不要采,這種芽頭不夠飽滿;紫色的芽頭同樣不能采,可能含有不良成分;被風吹傷的芽更是不能要,會影響口感;還有人為損傷的芽、蟲咬過的芽、長得不開心的芽以及空心芽和病態芽等等,這些統統都不在采摘範圍內呢。”
“不僅如此哦,”
蘇小丫接著說道,“白毫銀針隻采摘肥壯的單芽頭。如果采迴的是一芽一葉或者一芽兩葉的新梢,那麽就隻能摘取其中的芽心部分。這種做法通常被稱為抽針,也就是將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上的芽掐下來,作為製作白毫銀針的原料,而剩下的莖葉則可以用來製作其他花色的白茶或者其他種類的茶葉。”
蘇小丫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比劃著摘芽的動作,仿佛自己正在茶園裏忙碌著。看得虞書衡忍俊不禁,小丫這是演上癮了。想不到,蘇小丫還有這麽調皮的時候。
“蘇仙人果然博聞。”
聊了半天茶,鮮於大犀也放鬆了一些,仙凡之間的距離帶來的拘束感也慢慢消失了。
果然,擁有共同的愛好,是拉近距離的最好辦法。聽於樞遊說,虞書衡和蘇小丫特別喜歡聽故事,鮮於大犀已經知道怎麽拉近彼此的距離了。
說起來,蘇家也是十大世家之一呢,他們是盟友啊!幹嘛要緊張呢。鮮於大犀在心底鄙視了自己一迴,麵上倒是不顯。
鮮於大犀端起茶盞,放在鼻尖輕輕一嗅,這才淺淺抿了一口茶。
嗯!
心更安定了。
鮮於大犀這才開口講述白毫銀針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之前,有一年政和縣一帶遭受了長時間的幹旱,滴雨未落,大地幹涸,莊稼枯萎,人們生活苦不堪言。
更為不幸的是,瘟疫開始四處蔓延,許多人因此染病,生命垂危。
在這個艱難時刻,一個傳說開始流傳開來:據說在洞宮山上的一口龍井旁生長著幾株神奇的仙草,它們的草汁能夠治愈各種疾病,讓人們恢複健康。
這個消息像希望之光一樣照亮了人們的心靈,許多勇敢的年輕小夥子聽聞後,紛紛踏上了尋找仙草的征程。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這些勇敢的小夥子們一個個有去無迴,沒有人知道他們到底遭遇了什麽。
書房。
於樞遊恭恭敬敬的站在鮮於大犀麵前。
“事情都辦好了?”
“是!該說的都說了。”
“好。”鮮於大犀看著自家的二兒子,眼底有一絲心疼,“辛苦你了。”
“身為鮮於家嫡子,這是我的責任,父親不必難過。”
就是再心硬如鐵的鮮於大犀,眼底也有點濕潤。
“你是個好孩子!到底是爹虧待了你。”
“爹!孩兒不苦!真的。比起那些為了家族而死的叔伯先祖,孩兒已經很幸運了。而且,孩兒過的很好,真的!”
鮮於大犀欣慰的看著自家的二兒子,心底也升起自豪,這就是他的兒子。
也是,為了家族,他都能夠義無反顧的去死,他的兒子自然也是有這樣的使命感和風骨的。
“很好!遊兒!爹,很自豪!”
於樞遊笑了。
他爹真的沒有虧待他。不僅把暗部全部交給了他,還把蘇家給的唯一的一艘飛舟給了他,他還有什麽不滿足的?
身為鮮於家族的嫡係血脈,享受了鮮於家族最好的資源,自然也要身先士卒,為鮮於家族而死。
隻是,他可以為了鮮於家族付出一切,卻不想連累其他人。所以,他才孑然一身。芸娘,是個好女子,終究是他不配。
想到那個溫柔賢惠的女子,於樞遊眼眸波動了一瞬,又再次暗沉下去。終究,是他不配!
這樣也好!
各自安好吧!
反正,他隻想獨自為家族死而後已。
“好了,你迴去吧。保護好自己!”
鮮於大犀看了看自己從出生就偷偷藏起來偷偷訓練的二兒子,眼底到底還是酸澀的。可是,誰讓他是自己的二兒子呢?是自己拖累了這個孩子。不管如何,自己擋在前麵就好,就讓自己護著這個可憐的孩子吧,是他身不由己。
他身為鮮於家主,隻能讓自己的孩子做了這暗衛首領,總不能讓二弟三弟的孩子承擔他們嫡長一係的責任。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於樞遊看著父親,真心的笑了。他既然身為嫡係,又怎麽會推卸自身的責任呢?!有父親和母親的疼惜,他已經知足了。
這次,隻要鮮於家族能夠渡過危機,他死而後已,這是他的榮幸呢。
他隻想如同其他先祖一樣,為了家族而死,死後畫像能夠掛在忠義堂之上,是他最高的榮耀。
這份為家族而死的榮譽感,早就刻入他的骨髓。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他又不是那些眼光淺薄的人,自然知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於樞遊孺慕的看了父親一眼,就鑽入書房的地道,離開鮮於府邸。
這寧王,不會真的以為涼州被他牢牢把控了吧!
嗬嗬!
如果不是投鼠忌器,如果不是害怕連累這整個隴右道的百姓陷入戰火連天的日子,被迫背井離鄉或是妻離子散,鮮於家族怎麽可能會與寧王虛與委蛇呢。
不過是不想讓追隨了鮮於家千年的老百姓,有絲毫損傷罷了。
老祖宗早就說過,這個世界上可以沒有鮮於家族,絕對不能沒有隴右道的百姓!
就是因為這句家訓,鮮於家族才會妥協。目的,隻不過是想要保一方百姓罷了。畢竟,鮮於家族世世代代生於斯長於斯,這裏就是鮮於家族的根,也是所有鮮於家族最後的歸宿。
寧王應該慶幸,他主要針對的是那些富戶,並沒有貿然動普通老百姓。否則,鮮於家族不會按兵不動,步步退讓。
隻是,鮮於大犀現在有些不確定了。
之前宴會上,寧王宇文泰卑躬屈膝討好司徒皓月的事情,實在令人疑惑。鮮於大犀自認自己的眼光還是毒辣的,確認寧王和司徒皓月沒有演戲。
所以,之前寧王說司徒皓月是仙人的話是真的。
畢竟,蘇家那個丫頭先是眾目睽睽之下禦劍飛行,之後又用飛舟救了九大世家的嫡係子弟。蘇家是修仙家族已經毫無疑問了,證據嘛,就在遊兒手上。
那飛舟,可是青兒其中試驗過的。想到青兒,鮮於大犀欣慰的笑了。他們鮮於家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鮮於澍青作為少家主,得了飛舟這般保命的法寶,首先想的就是送迴來,讓自己和於樞遊保命。是個有擔當的好孩子。
隻是,涼州府北邊城鎮突然的暴雪天氣,會不會就是寧王請那個司徒皓月做的呢?
否則的話,這許多的富戶怎麽可能就乖乖的搬遷到了涼州城?寧王軍隊又怎麽可能迅速擴編到了十萬?
之前是不相信這般玄之又玄的事情。可是,有了蘇家珠玉在前,一切都變得不確定起來。
隻是,這司徒皓月做下這樣的惡事,定不是良善之人。所以,也絕對不會是封家、崔家、郝家、畢家、後家、歸家、鮮於家、巫馬家、樂正家九大世家苦等的那個人。
不過,這個問題他們已經傳遞到映月穀了,就是不知道蘇家會怎麽處理。
這次蘇小丫和虞書衡師兄妹兩個人過來,真的能夠對付司徒皓月嗎?
也不知道這師兄妹兩人有沒有看懂於樞遊的暗示。
就在鮮於大犀坐在書房愁眉不展的時候,眼前一花,突然出現了兩個人影。
鮮於大犀眨巴著眼睛,使勁揉了揉,懷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然而,當他再次睜開眼睛時,那兩個身影依然站在那裏,仿佛從天而降一般。
他張大嘴巴,呆呆地望著眼前的少年少女,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震驚和疑惑。一時間,他竟然連驚唿都忘記了,整個人僵在原地,動彈不得。
噗嗤一聲輕笑傳來,打破了這詭異的寂靜。原來是蘇小丫忍耐不住,終於笑出聲來。
蘇小丫覺得這鮮於大犀的反應實在有些好玩兒。按照常理,鮮於大犀既然想要邀請他們見麵,就應該已經有所準備了。
更何況,蘇小丫可不相信,鮮於大犀不知道他們二人修仙界的身份。湖州那邊肯定會把蘇家是修仙家族的事情傳迴來的,她和虞書衡可是看清楚了於樞遊佩戴的傳訊玉牌呢。
所以,這鮮於大犀怎麽還會被嚇得如此失神呢?
相比之下,虞書衡還是要靠譜一些。他努力壓下眼底的笑意,向鮮於大犀雙手抱拳一禮,然後坦坦蕩蕩地開口說道:
“鮮於家主好!我師兄妹二人應約而來。”
虞書衡的聲音沉穩有力,帶著一種讓人安心的氣度。
鮮於大犀這才如夢初醒,連忙站起身來,臉上露出一絲尷尬的笑容。他定了定神,迎上前去,拱手迴禮道:
“原來是兩位仙人駕到,有失遠迎,真是怠慢了。快請坐,請坐!”
說著,鮮於大犀立即親自給兩個人泡了一壺茶,招唿虞書衡和蘇小丫坐下品嚐。
咳咳!
鮮於大犀經過最初的震驚,已經反應過來兩人眼底的無辜和詫異,心底還是挺尷尬的。
嗬嗬!
這兩人是在心底鄙視自己沒見識嗎?難道兩個人沒有自覺大變活人有多驚世駭俗嗎?還是說,他們以為所有人都能夠如同他一樣鎮定的?
是的,鮮於大犀覺得自己的表現還是蠻不錯的,換個人來不被嚇死也得被嚇暈厥過去。
不過,鮮於大犀也隻能在心底腹誹幾句。麵上已經恢複了坦然,溫和的笑著:
“這是用珍藏的去年梅花花蕊上的積雪,泡的白毫銀針!兩位仙人嚐嚐!”
“芽頭肥壯好茶針,素潔如銀貴比金。本色天然精采製,纖塵不染鑒其心。果然好茶。”
虞書衡想起這首詩,就直接出口了。然後才和蘇小丫一起欣賞起白毫銀針來。
衝泡開始時,茶芽浮在水麵,這會兒已經有一部分茶芽沉落杯底,更多的茶芽條條挺立,上下交錯,猶如雨後春筍,茶湯已經呈橙黃色。
虞書衡和蘇小丫對視一眼,兩人端杯聞香,果然香氣清淡,這才輕輕抿了一口,細細品嚐,滋味醇和。
“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這茶起碼有十幾年了呢,果然是不可多得的好茶。”
“虞仙人果然見識過人。這白毫銀針存放時間越長,藥用價值和品飲價值越高。 白毫銀針味溫、性寒,有健胃提神、發濕退熱之功。”
鮮於大犀看著虞書衡笑得溫和,這可真的是一位博學的少年呢,一喝就喝出來是十幾年的老白茶了。
“這是北路銀針呢。”蘇小丫沒有虞書衡這變態的味覺,連多少年都給嚐出來了。不過,南路銀針還是北路銀針,她還是能夠辨別出來的。誰讓蘇小丫空間裏也種了幾棵白毫銀針的茶樹呢。
北路銀針外形優美,芽頭壯實,毫毛厚密,富有光澤,湯色碧清,呈杏黃色,香氣清淡,滋味醇和。
南路銀針外形粗壯,芽長,毫毛略薄,光澤不如北路銀針,但香氣清鮮,滋味濃厚。
所以,還是比較好分辨的。
說起來,也是巧合。蘇小丫在收月亮石礦的時候,可是把那一片山穀給全部收入空間了,免得其他人再借助月亮石礦進入月亮石礦秘境。
當然,那一片如今已經變成了空空蕩蕩的一大片平原,蘇小丫撒滿了草籽,還用一個陣法屏蔽了。
畢竟,這可是她的秘密基地,自然要好好經營。
所以,對於白毫銀針,蘇小丫還是有點發言權的。誰讓她後來發現空間裏的白毫銀針茶樹後,就直接在係統上查詢了一下呢。
“白毫銀針的采摘十分細致,要求極其嚴格,甚至有著‘十不采’這樣嚴苛的規定哦。”
“蘇仙人果然厲害啊!連‘十不采’都知道呢。”
虞書衡和蘇小丫還是有點默契的,幹脆配合蘇小丫在一旁搞怪,誇張的表楊蘇小丫,說完還衝蘇小丫眨眨右眼。
聽到虞書衡的誇獎,蘇小丫得意地看了他一眼,然後開始滔滔不絕地解說起來:
“那當然啦!所謂的‘十不采’,具體來說就是雨天不采,因為雨水會影響茶葉的品質;露水未幹也不能采,否則茶葉會帶有濕氣;細瘦的芽不要采,這種芽頭不夠飽滿;紫色的芽頭同樣不能采,可能含有不良成分;被風吹傷的芽更是不能要,會影響口感;還有人為損傷的芽、蟲咬過的芽、長得不開心的芽以及空心芽和病態芽等等,這些統統都不在采摘範圍內呢。”
“不僅如此哦,”
蘇小丫接著說道,“白毫銀針隻采摘肥壯的單芽頭。如果采迴的是一芽一葉或者一芽兩葉的新梢,那麽就隻能摘取其中的芽心部分。這種做法通常被稱為抽針,也就是將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上的芽掐下來,作為製作白毫銀針的原料,而剩下的莖葉則可以用來製作其他花色的白茶或者其他種類的茶葉。”
蘇小丫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比劃著摘芽的動作,仿佛自己正在茶園裏忙碌著。看得虞書衡忍俊不禁,小丫這是演上癮了。想不到,蘇小丫還有這麽調皮的時候。
“蘇仙人果然博聞。”
聊了半天茶,鮮於大犀也放鬆了一些,仙凡之間的距離帶來的拘束感也慢慢消失了。
果然,擁有共同的愛好,是拉近距離的最好辦法。聽於樞遊說,虞書衡和蘇小丫特別喜歡聽故事,鮮於大犀已經知道怎麽拉近彼此的距離了。
說起來,蘇家也是十大世家之一呢,他們是盟友啊!幹嘛要緊張呢。鮮於大犀在心底鄙視了自己一迴,麵上倒是不顯。
鮮於大犀端起茶盞,放在鼻尖輕輕一嗅,這才淺淺抿了一口茶。
嗯!
心更安定了。
鮮於大犀這才開口講述白毫銀針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之前,有一年政和縣一帶遭受了長時間的幹旱,滴雨未落,大地幹涸,莊稼枯萎,人們生活苦不堪言。
更為不幸的是,瘟疫開始四處蔓延,許多人因此染病,生命垂危。
在這個艱難時刻,一個傳說開始流傳開來:據說在洞宮山上的一口龍井旁生長著幾株神奇的仙草,它們的草汁能夠治愈各種疾病,讓人們恢複健康。
這個消息像希望之光一樣照亮了人們的心靈,許多勇敢的年輕小夥子聽聞後,紛紛踏上了尋找仙草的征程。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這些勇敢的小夥子們一個個有去無迴,沒有人知道他們到底遭遇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