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學士唐翊筠、國子監祭酒周傑瑞帶著左恩平和衛燦坤也參加了這次的雲霧亭文會。
明德書院山長裴元素、青雲書院山長甄言恆以及白雲書院山長郗禮行和孤霞書院的山長大儒冷子寒先生這次也都出現在了雲霧亭。
這會兒,幾人已經輪流看過《泰軒易傳》了。當然,並不是全文瀏覽,隻不過簡單的翻閱,鑒別一番。
要是全書瀏覽,估計一個人一天也未必能夠閱讀完。
“的確是孤本。”
“想不到,早就下落不明了,竟然還有重見天日的一天。”
“坤卦卦辭: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鹹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括囊無咎,慎不害也。黃裳元吉,文在中也。龍戰於野,其道窮也。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所講聖人之道:一察言,二觀變,三製器,四卜占。《周易》是憂患之書,更是道德教訓之書。”
“讀《易》要於憂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為化兇為吉的手段。”
“這《坤》卦初六爻辭,當真解釋得通透。”
“田氏篡奪齊國政權,源於齊桓公的霸業;晉國六卿瓜分國土,始於晉文公的興起;趙高的奸詐狡猾,潛伏於秦始皇在位時期;竇憲的叛亂,發端於光武帝劉秀統治年間;司馬懿的災禍,則孕育於曹操執政之際;五胡之亂更是根植於平定吳國之戰後。這些都是在它們最為興盛的時候沒有察覺到的。這解釋,夠精辟。”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誰說不是呢?”
“就像如今……”
剩下的話雖然沒有說出口,可是大家的心底都心知肚明。
這些大儒一開始討論《周易》,都有一些指導後輩子侄的意思。隻是,談論到後來,還是忍不住聯係到了大岩國的現狀,心頭忍不住都籠罩上一層陰霾。
如今的大岩國,亂象之始不就是封王之初嗎?
或許,更早!
今後的走向,誰也不知道。
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烽火連天的日子隻怕不遠了。
唉!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他們在座這些人,多多少少都還有些家底,哪怕京城物價飛漲,倒也不至於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
可是,京城那些底層的老百姓,已經有些人活不下去,開始賣兒賣女了。
加上緋衣衛現在越來越囂張跋扈,行事更加無所顧忌,搞得京城如今越來越烏煙瘴氣了。
以言治罪,已經開始有了苗頭。
宇文邕的皇位,本來就存疑。加上幾王自立時,發出的檄文無一例外的都提出了質疑,讓人更加確認了其中定有貓膩。
可惜,宇文懷德的傳位詔書確實是出於宇文懷德本人,上麵的玉璽也是真的。關鍵,玉璽也在宇文邕手中。
所以,再多的疑慮也隻是疑慮罷了。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裏客江幹。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位卑不敢忘國憂。
可惜的是,他們隻是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而已啊!他們又能夠做些什麽呢?
更糟糕的是,如今這位當政的君主宇文邕雖然貴為新帝,但麵對當前困局也是毫無辦法、束手無策。
不僅如此,他甚至不願去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尋求解決之道,反而是一味地依賴緋衣衛來鏟除異己......
一時間,雲霧亭內悄然無聲,仿佛時間都停止了流淌。
四周不知何時彌漫起淡淡的雲霧,讓人感到一種神秘而寧靜的氛圍。
微風輕輕拂過,帶來一絲絲涼意,吹拂著亭中的人們的臉龐。
微風在耳邊低語,又穿過樹林,樹葉搖曳著,如同一曲悠揚的旋律,又似乎在輕輕低語訴說著什麽……
微風掠過湖麵,水波蕩漾起漣漪,如同此刻的人心。
在這靜謐的環境裏,人們的思緒漸漸飄遠。他們或許在迴憶過去的點點滴滴,或許在思考未來的道路,又或許隻是靜靜地享受這份難得的安寧。
沒有爭權奪利,沒有戰火連天,隻有自己與內心的對話。
此刻的雲霧亭,宛如一個世外桃源,將塵世的紛擾隔絕在外。這裏的一切都是那麽平靜、祥和,讓人心曠神怡。
這個瞬間,仿佛讓他們忘卻了一切煩惱和壓力,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感受著生命的美好。
隻是,這樣的日子還能擁有多久呢?
蘇青竹雖然混了個童生,可惜根本就聽不懂這些大儒所說。
說起來,童生也不過就是藍星上的小學生,不,準確說眼界見識未必比得上現如今的小學生,頂多算個三年級的小學生罷了。
要知道,藍星上六年級的小學生都能夠在番茄發表百萬字的小說,還是讀者幾十萬的。
蘇青竹的麵色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一片鐵青之色。
可惜,雲霧亭中沒有一個人多看他一眼。
哪怕,他是孤本的主人。
蘇青竹心中原本所預想的畫麵並未如預期般上演——眾人紛紛懇求他閱覽那珍貴無比的孤本。這與他的期望相差甚遠,使得他心中充滿了失落和惱怒。
對於國子監祭酒,蘇青竹倒是並不在意。反正自己的兩個兒子將來也不會參加科舉考試,進入國子監不過是為了掛個名罷了。
然而,麵對翰林院學士這樣的人物,他卻不敢有絲毫怠慢。因為他深知自己絕對招惹不起這位高官顯爵之人。若是日後在上朝之時遭到那群文臣禦史們的聯合圍剿,那場麵簡直不堪設想。
畢竟,蘇青竹也是要臉麵之人。與其在朝堂之上成為眾矢之的、受盡屈辱,倒不如選擇默默無聞地繼續當個“隱形人”更為穩妥些。反正,他一沒學識,二沒能力,就是混個人頭而已。畢竟,能夠在朝堂之上有一席之地,說出去也好聽些。
此時此刻,蘇青竹隻能無奈地坐在一旁,臉色鐵青,心中不停地咒罵著,卻又束手無策,隻能祈禱這文會能夠早點結束,好將孤本還給他。
不管如何,他蘇青竹擁有孤本的事情也算是傳播出去了,也算是讓蘇家多了一份底蘊。
明德書院山長裴元素、青雲書院山長甄言恆以及白雲書院山長郗禮行和孤霞書院的山長大儒冷子寒先生這次也都出現在了雲霧亭。
這會兒,幾人已經輪流看過《泰軒易傳》了。當然,並不是全文瀏覽,隻不過簡單的翻閱,鑒別一番。
要是全書瀏覽,估計一個人一天也未必能夠閱讀完。
“的確是孤本。”
“想不到,早就下落不明了,竟然還有重見天日的一天。”
“坤卦卦辭: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鹹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括囊無咎,慎不害也。黃裳元吉,文在中也。龍戰於野,其道窮也。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所講聖人之道:一察言,二觀變,三製器,四卜占。《周易》是憂患之書,更是道德教訓之書。”
“讀《易》要於憂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為化兇為吉的手段。”
“這《坤》卦初六爻辭,當真解釋得通透。”
“田氏篡奪齊國政權,源於齊桓公的霸業;晉國六卿瓜分國土,始於晉文公的興起;趙高的奸詐狡猾,潛伏於秦始皇在位時期;竇憲的叛亂,發端於光武帝劉秀統治年間;司馬懿的災禍,則孕育於曹操執政之際;五胡之亂更是根植於平定吳國之戰後。這些都是在它們最為興盛的時候沒有察覺到的。這解釋,夠精辟。”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誰說不是呢?”
“就像如今……”
剩下的話雖然沒有說出口,可是大家的心底都心知肚明。
這些大儒一開始討論《周易》,都有一些指導後輩子侄的意思。隻是,談論到後來,還是忍不住聯係到了大岩國的現狀,心頭忍不住都籠罩上一層陰霾。
如今的大岩國,亂象之始不就是封王之初嗎?
或許,更早!
今後的走向,誰也不知道。
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烽火連天的日子隻怕不遠了。
唉!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他們在座這些人,多多少少都還有些家底,哪怕京城物價飛漲,倒也不至於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
可是,京城那些底層的老百姓,已經有些人活不下去,開始賣兒賣女了。
加上緋衣衛現在越來越囂張跋扈,行事更加無所顧忌,搞得京城如今越來越烏煙瘴氣了。
以言治罪,已經開始有了苗頭。
宇文邕的皇位,本來就存疑。加上幾王自立時,發出的檄文無一例外的都提出了質疑,讓人更加確認了其中定有貓膩。
可惜,宇文懷德的傳位詔書確實是出於宇文懷德本人,上麵的玉璽也是真的。關鍵,玉璽也在宇文邕手中。
所以,再多的疑慮也隻是疑慮罷了。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裏客江幹。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位卑不敢忘國憂。
可惜的是,他們隻是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而已啊!他們又能夠做些什麽呢?
更糟糕的是,如今這位當政的君主宇文邕雖然貴為新帝,但麵對當前困局也是毫無辦法、束手無策。
不僅如此,他甚至不願去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尋求解決之道,反而是一味地依賴緋衣衛來鏟除異己......
一時間,雲霧亭內悄然無聲,仿佛時間都停止了流淌。
四周不知何時彌漫起淡淡的雲霧,讓人感到一種神秘而寧靜的氛圍。
微風輕輕拂過,帶來一絲絲涼意,吹拂著亭中的人們的臉龐。
微風在耳邊低語,又穿過樹林,樹葉搖曳著,如同一曲悠揚的旋律,又似乎在輕輕低語訴說著什麽……
微風掠過湖麵,水波蕩漾起漣漪,如同此刻的人心。
在這靜謐的環境裏,人們的思緒漸漸飄遠。他們或許在迴憶過去的點點滴滴,或許在思考未來的道路,又或許隻是靜靜地享受這份難得的安寧。
沒有爭權奪利,沒有戰火連天,隻有自己與內心的對話。
此刻的雲霧亭,宛如一個世外桃源,將塵世的紛擾隔絕在外。這裏的一切都是那麽平靜、祥和,讓人心曠神怡。
這個瞬間,仿佛讓他們忘卻了一切煩惱和壓力,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感受著生命的美好。
隻是,這樣的日子還能擁有多久呢?
蘇青竹雖然混了個童生,可惜根本就聽不懂這些大儒所說。
說起來,童生也不過就是藍星上的小學生,不,準確說眼界見識未必比得上現如今的小學生,頂多算個三年級的小學生罷了。
要知道,藍星上六年級的小學生都能夠在番茄發表百萬字的小說,還是讀者幾十萬的。
蘇青竹的麵色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一片鐵青之色。
可惜,雲霧亭中沒有一個人多看他一眼。
哪怕,他是孤本的主人。
蘇青竹心中原本所預想的畫麵並未如預期般上演——眾人紛紛懇求他閱覽那珍貴無比的孤本。這與他的期望相差甚遠,使得他心中充滿了失落和惱怒。
對於國子監祭酒,蘇青竹倒是並不在意。反正自己的兩個兒子將來也不會參加科舉考試,進入國子監不過是為了掛個名罷了。
然而,麵對翰林院學士這樣的人物,他卻不敢有絲毫怠慢。因為他深知自己絕對招惹不起這位高官顯爵之人。若是日後在上朝之時遭到那群文臣禦史們的聯合圍剿,那場麵簡直不堪設想。
畢竟,蘇青竹也是要臉麵之人。與其在朝堂之上成為眾矢之的、受盡屈辱,倒不如選擇默默無聞地繼續當個“隱形人”更為穩妥些。反正,他一沒學識,二沒能力,就是混個人頭而已。畢竟,能夠在朝堂之上有一席之地,說出去也好聽些。
此時此刻,蘇青竹隻能無奈地坐在一旁,臉色鐵青,心中不停地咒罵著,卻又束手無策,隻能祈禱這文會能夠早點結束,好將孤本還給他。
不管如何,他蘇青竹擁有孤本的事情也算是傳播出去了,也算是讓蘇家多了一份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