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懷景心頭縈繞著一絲難以言喻的煩悶。


    他的身份確實引人注目,但這絕非招致災禍的根源。


    別說他自己,就連整個懷王府,也從未有過絲毫動搖國本的念頭。


    懷王府的由來,林常洛比任何人都清楚——那是刀槍血海中拚殺出來的榮耀,那塊金光閃閃的府邸牌匾之下,掩埋著無數永寧軍戰士的英魂,這份沉重,林常洛銘記於心。


    因此,對於戰爭的意義,這世間或許無人能比林常洛理解得更為透徹。半生戎馬,林常洛無畏於戰場的殘酷與殺戮,但他同樣深知,這兩者背後所承載的代價。


    懷王府從未有心作亂,更別提顛覆朝綱,然而朝廷,或者說朝中那些權臣,偏偏需要這樣一個“假想敵”。他們需要通過展現忠誠與才能,來穩固自己的地位,為此,一個合適的對手不可或缺。


    這個對手必須足夠強大,強大到讓皇帝都感到一絲憂慮,至於憂慮的具體內容,無關緊要,因為他們自會引導皇帝去擔憂。


    最關鍵的是,這個對手不能表現得太具侵略性,這裏的“強勢”並非指實力的強大,而是行事作風上的咄咄逼人。懷王府擁有足以令皇帝忌憚的實力,這是個微妙的平衡點。


    而林常洛並無反意,這一點尤為重要。起初,皇帝也不信自己的親弟會有謀反之念,但當這種言論從一兩人之口蔓延至滿朝文武,疑慮便如野火燎原。


    於是,一向置身朝堂紛爭之外的林常洛與懷王府,竟成了眾矢之的。


    然而,林常洛對此並不在意。在他眼中,那些士大夫不過是紙上談兵之輩,若真有本事,何不請皇帝予他們數萬兵馬,看他們是否有膽量踏足永寧城!


    可林常洛未曾料到,那些被他輕視的士大夫雖無法直接撼動懷王府,但他們能影響到上層那位決策者,而這,正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將林懷景預設為禍亂之源,這本身就值得商榷。當不渡那大和尚拋出此言時,林懷景心中難免升起一股怒意。


    是否為禍亂之源,應由曆史評判,在當下,無人有此權利對他妄加論斷。


    不渡和尚靜靜地站在那裏,凝視著林懷景。遍曆世間苦難,他深知戰亂帶給百姓的無盡痛苦,故而內心深處,他渴望終結這一切,隻要懷王府傾覆,大周或可免於戰火。


    至少,他是這麽認為的。


    可柳黎山之前已明確表示與林懷景有舊,不願取其性命,這讓不渡和尚最終未能下手。那位陰山派的老祖“柳閻王”,其修為深不可測,據說已能駕馭各路保家仙,絕非等閑之輩。


    “不渡大師,能否給老朽一個薄麵?”


    見不渡仍無離去之意,柳黎山再次開口,這哪裏是請求,分明是最後的警告。


    不渡和尚雙手合十,淡然迴應:


    “前輩見諒,貧僧即刻離去。”


    他選擇了退讓,大仇既報,世間風雲變幻,本就與他這出家人無關,即便他看起來並不那麽“出世”。


    不渡大師離去後,柳黎山走近林懷景,審視片刻,說道:


    “短時間內便通任督二脈,實力更是躍升二品之上,我總算明白張祁聞那老家夥為何多年未收徒,卻獨獨選中了你。”


    有人窮盡一生也無法打通任督二脈,而林懷景,卻因緣際會之下一舉成功,不僅如此,他還巧妙利用體內殘留的張通玄真氣充盈氣海,一躍成為強者。


    有多強?至少能硬抗不渡和尚一擊。


    須知即便是強悍如荊無刻,也曾在不渡和尚手下重傷,而今不知匿於何方療傷。


    林懷景未發一語,隻得起身深深施禮,語氣誠摯地迴應:


    “屢蒙柳前輩援手,晚輩感激不盡,實感汗顏。”


    一路行來,若非這位前輩暗中襄助,隻怕他早已命喪黃泉多次。


    “世事無奈,非我所願。隻因昔日受柳十八與張祁聞恩惠,這份人情,不得不還。”


    “前輩與那老道士竟有如此深緣?”


    林懷景曾耳聞他與柳十八的往事,未曾想還與張祁聞有所糾葛,心中好奇更甚。


    “昔年老夫修煉詭靨十三道遇瓶頸,幸得張祁聞相授微塵逍遙之法,助我破繭而出,方得今日。”


    如柳黎山這等尊崇地位,直言不諱昔日受助之事,足見江湖名聲於他,不過浮雲而已。


    林懷景未曾料到,身處江湖,仍能感受到遠在京都的師父張祁聞之蔭庇,這師父拜得不冤。


    “我需北上永州,此後路途,便要看你自己了。有一言相告,近日江湖中人對你頗為關注,我已替你解決一些麻煩,但麻煩永遠不可能消止,往後務必小心。”


    柳黎山留下這番叮囑,隨即離去。


    目送柳黎山遠去,林懷景轉向吳極:


    “吳捕頭,這不渡和尚非大奸大惡,雖傷了你,卻不致取你性命,別裝了,趕緊起來。如今莫天德已除,安陽大局亟待有人接手,你需擔起這份責任。”


    吳極抬眸望向林懷景,眼中滿是不解:


    “他欲取你性命,你卻說他非惡?”


    “欲殺我便是惡?或許,在他眼中,我才是世間至惡之人。”


    林懷景言罷,一臉超然。


    “莫知縣既逝,欲掌控局勢者,恐怕便是那姚師爺了。”


    “順帶手的事兒,已經死了,你不用操心。你隻需專心處理好此地事務,將莫天德與王布銀所占良田歸還百姓,將他們的財務,悉數還於百姓,這就是眼下你要做的事情。”


    言畢,林懷景遞過一封書信:


    “待此地大局已定,你可前往永寧城,那裏有份差事,適合你及你的手下。”


    林懷景深知,吳極完成此事後,自不可再留此地。這些銀兩本出自民脂民膏,理應迴饋百姓,可按大周律法,應該當沒入國庫,他刹望吳極能將銀兩還給百姓,並且已為吳極的未來鋪好道路。


    “你便是如此為懷王爺招攬人才?”


    麵對林懷景這一係列安排,吳極不禁問道。


    “別想太多,你去了也隻是找個地方當你的捕頭。我隻是見你正直,不願你才華埋沒於此。難道,你當真願將百姓之財充入國庫?”


    “國庫充實,豈非好事?”


    吳極反問道。


    “吳捕頭,你能確保那些錢最終都能落入國庫嗎?”


    言至此,林懷景轉身返迴客棧,那裏尚有柳青蕪需他照料。


    吳極如何抉擇,與他無關。若吳極真將財物充公,那隻能說明他看錯了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擒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毗陵校書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毗陵校書郎並收藏擒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