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暢緩步行了過去。


    火光中,屍體的樣貌清楚可見,一個非常平凡的樣貌,放在人群中絕不起眼,唯一有些不平凡的是他頭上隻留著很短的一層發茬。


    檢查屍體後,一共有四十五屍體都是這樣,其中,有的還是光頭,重傷未死的那四個人中也有兩個人是如此。


    和尚!


    這就是大夥得出的結論!


    “那個智深呢?”


    “戰鬥一開始的時候,他想搞鬼,已經被殺了!”


    侍衛低頭答道。


    “那就問問未死的那幾個人,查清楚他們是什麽人?”


    “諾!”


    那侍衛應了聲,退了下去。


    和尚!很好!很強大!


    夜風吹來,輕輕吹動高暢的長髮,他臉上一副思索著什麽的表情,露出了一絲冰冷的微笑。


    第九章 滅佛


    教是在漢末時期傳入中原的,漢恆帝時,有安息國沙華,月氏國沙門之譖到洛陽,各譯佛經數十部,共一二百卷,這是史料上最初的記載。


    進入兩晉南北朝時期後,因長期戰爭的結果,民不聊生,人事的努力,解決不了飢苦難的生活,天道既不足憑,生命也無保障,恐怖,悲觀,厭世的情緒充斥。


    正好在這個時候,佛教思想洶湧輸入,生前身後,善惡業力,促成三世因果的報應,和天堂地獄間六道輪迴的傳說,使人們更相信命運的安排,是由於前生業力的造就。


    因此在亂離的世局中,民間很快就傳遍了佛教的觀念,人人信仰它可得身心的自慰,佛與菩薩的原義,就變為與傳統神祇的信仰相同了。


    魏晉以來,玄學盛行,佛教傳人“般若性空”的學說與“易經”,“老子”,“莊子”等三玄思想一拍即合,形成了遁世而逃入佛門的風氣,其中,尤以士大夫階層,所謂的知識分子精英為然。


    基於上述兩點因素,佛教才得以在中土普遍地傳布開展起來,其中,像北朝石勒時代的印度名僧佛圖澄,和姚秦時代的鳩摩羅什,以及中土名僧道安,慧遠,僧肇等人所起的作用甚為重要。


    據說這些神僧不僅精通教義,甚至身具神通,故而,像石勒這樣的帝皇方才深信不疑,一旦上位者信奉之後,再從上往下推廣。教義的廣泛傳播也就不費吹灰之力了!


    北周時期。佛教的教義在中土十分流行,佛門地勢力越發強大,許多高官貴冑都是其信徒。當時,光北周就有上萬座寺廟,僧侶一百來萬人,僧侶終日參佛,念佛,不事勞作。不服兵役,勞役,寺廟占有大量良田,且免徵稅賦,寄名在寺廟下地佃戶不計其數,給國家財政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建德三年(公元574),周武帝正式詔令禁佛,跪地寺廟所有房產。土地,財務一律收歸國有,僧侶一律還俗,做工務農。該服兵役勞役的,按律徵調。


    當時。有四萬多所寺廟被賜給王公貴族做宅邸,有三百多萬僧侶被勒令還俗,北周地國力因此而強盛。


    然而,楊堅以隋帶周後,佛門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


    因其得位不正,為了給自己的篡位找到天命上的理由,楊堅得到了佛門子弟的幫助,說他降生在佛寺之中,一出生就紅光照室,並有紫氣滿庭,出生後,一比丘尼不約而至,對其父說道,此子當受天佛保佑,並取名那羅延,此乃梵語,乃金剛不壞之意。


    有了佛門子弟幫其造勢,楊堅的皇位也就坐得穩當了許多,投桃報李,相應地他也對佛門打開綠燈,同樣,有了上位者的參與,佛教又重新興盛了起來。


    在隋朝短短的38年間,修建寺塔5000所,塑造佛像數萬,重修無計;出家僧尼達50餘萬。


    隋文帝被人稱做大行菩薩國王,其妻獨孤氏受戒後也被稱為妙善菩薩。滿朝文武大臣全都有自己的佛號。皇宮裏天天霧煙繚繞設壇講經,佛樂高鳴永夜不絕,簡直跟寺廟沒什麽分別。帝王後妃出巡,常跟從僧尼,隨時可開道場徊經拜佛。隋朝簡直成了地上佛國。


    天下大亂後,除了一些小寺廟受到波及外,各郡各縣中,隻要稍微大一點的寺廟受到的影響都不大,一是不管是亂兵還是流賊,大多數人對佛祖還是心存敬畏的,不敢隨意闖入褻瀆,再加上那些大寺廟都有上萬田畝,眾多佃戶依其為生,有的寺廟地防護甚至比那些小型塢堡還要堅固,為了弘揚佛法,寺廟內養有大量僧兵,這些僧兵不事生產,一味念佛習武,乃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舉個例子,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僧兵的威名就響徹了天下,一般地流賊隊伍根本就不敢靠近。


    在高暢統治的河北,寺廟地數量卻也不少,它們占據了大量良田,依附於它的佃戶眾多,和歷朝歷代一樣,僧人一樣不繳賦稅,不事生產,不服勞役和兵役,十足的寄生蟲,是高暢這樣的政權所難以容忍的。


    而就算它們繳納賦稅,也服兵役和勞役,高暢一樣不能容忍它們的存在。


    高暢建立的政權是以靈寶神教為基礎,鼓吹的是對他個人的崇拜,他就是九天十地之內至高無上的神靈,其他的那些民間神靈都是被他所封的,而像佛教這樣的外來宗教的教義自然是與之相違背的


    佛教教義教導百姓要逆來順受,這對營造一個和諧社會有極大的幫助,然而,這不是高暢所想要的,他希望這個民族稍微多一些血性,而佛教正是閹割血性的宗教,至於民眾多了血性,會不會推翻他所建的政權,他一點也不在乎,對像他這樣陷入無限輪迴的怪物來說,不管在哪個時空,都不會存在千秋萬代永恆存在的王朝。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末逐鹿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梧桐疏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梧桐疏影並收藏隋末逐鹿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