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薛萬徹的決定,士兵們舉雙手贊成,一來,他們聽從薛萬徹命令已然成為了習慣,另外,若是投降高暢,就不需要和親人別離,離鄉別井,前往他方,這樣的話,他們也用不著在忠誠和背叛之間搖擺了,當然,若是薊縣被屠城,親人盡喪,他們也沒有另外的選擇了,隻好鋌而走險,一門心思和高暢軍作對了。


    按下薛萬徹的心思不表,在這個漆黑的夜晚,他所忽略了的主公,原幽州總管羅藝卻正率領著兩百來人牽著戰馬在沼澤地裏深一腳,淺一腳地朝前行進。


    他們一行的方向直指北方。


    在北方的柳城郡,懷遠郡等地,羅藝的勢力可以說是根深蒂固,雖然,薛家兄弟將郡拱手送上之後,他將自己的大部分力量都挪到了薊縣,不過,在那兩郡,他還是留下了一些部隊,隻是,由於高開道占據漁陽郡,攻克北平郡之後,使得他和柳城,懷遠兩地的聯繫為之中斷,若不是高暢的北征,他早就騰出手去收拾高開道了,如今,卻和那人成為了一隊同命鴛鴦,說起來還真是可笑!


    最初,脫離戰場的時候,幽州軍還井井有條,有的部隊負責阻擊,羅藝則率領主力撤退,不過,很快這種撤退就變成了潰逃。


    看一隻軍隊似乎有戰鬥力,不是看他們如何進攻,而是看他們如何撤退,新兵眾多的幽州軍的確算不上是一隻強兵,在高暢軍大聲唿喊“羅藝已死,幽州大敗!”之後,再瞧見中軍大旗不斷往後推移,普通士兵們又如何不感到恐慌呢?


    “放下武器,投降免死!”


    這樣的口號在高暢軍陣中山崩海嘯般響起,造成的結果就是,幽州軍成建製地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羅藝隻率領核心的一千多人撤離戰場,原本,他想退迴薊縣固守,然而,薊縣的城頭早就插上了高暢的大旗,迴城已然成為了不可能的事情。


    迴到城下的軍營?那無疑是自尋死路。


    無可奈何之下,羅藝隻好繞過薊縣,往北方逃去,城內的高暢軍在尉持恭的率領下正在維持城內的秩序,由於兵力不多,也沒有出城來阻攔,使得羅藝得以脫身。


    不過,在這之後,管小樓率領一隻精騎追了上來,為了擺脫追兵,羅藝不得不將步兵部隊甩掉,讓他們留在後麵抵擋追兵,他則率領兩百騎兵繼續朝東北方向逃跑。


    那些被丟下的步兵也不是傻子,連象徵性的抵抗都沒有,他們就選擇了投降。


    雖然,管小樓的追擊部隊並沒有多做耽擱,留下一部分人收攏降兵之後,他們繼續朝前追擊,不過,終究趕不上對地形不熟,被羅藝引著兜了幾個***後,徹底失去了他們的蹤跡。


    為了擺脫管小樓一行,羅藝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他們不得不進入了一個很大的沼澤和窪地,冒著隨時陷身沼澤的危險慢慢朝前挪動。


    第一百四十六章 窮途末路(下)


    擊敗羅藝之後,高暢將輜重兵留了下來,讓他們打掃戰虜,然後,在山坡上搭起了簡易的祭台,神官們在祭台上焚香做法,祭祀蒼天,據說這樣的儀式能讓戰死的同伴魂歸極樂,前往天國仙境享福。


    這樣做看起來有些荒謬,不過,絕大多數士兵卻深信不疑,正因為戰後總有這樣的儀式,在戰鬥時他們才不懼生死。


    高暢並沒有進入薊縣,而是將中軍指揮部安排在了城下的原幽州軍大營裏,有幾營剛剛激戰不久,早已疲憊不堪,至此沒有領取其他任務,因而得以休息的士兵們進入了軍營,他們剛剛鑽進軍帳內,立刻倒頭就睡,不一會,整個軍營就鼾聲雷動。


    不是所有的士卒都如此幸運,對另外一些士兵來說,戰鬥尚未真正的結束。


    管小樓率領一千餘騎順著羅藝等人逃亡的方向追了過去,窮寇莫追這樣的說法,並不適用於此處,雖然,高暢並沒有奢望他們能將羅藝一舉成擒,那傢夥,即便是敗軍之將,也算是一代梟雄,不是那麽容易逮住的。


    崔正則率領三千人馬進入了薊縣,他要協助尉持恭維持城內的治安和防務,以便徹底控製整個薊縣,以待明日隆重其事地迎接高暢進城。


    在最後時刻趕到的蘇定方則率領一萬士卒朝戰陣的左翼趕去,那裏,劉雅和高雅賢部仍然在胡人精騎的包圍之中。


    蘇定方原以為自己要經過一番惡戰才能將那兩人以及他們的軍隊解救出來,為此,他特意命令部隊保持警戒。緩慢而行。畢竟,才經過一番激鬥,士兵們大多疲憊不堪。若是過於心急,一不小心闖入敵人地伏擊圈,那樣地話,不但無法將友軍解救出來,自己這股增援部隊反倒要遭受重創。


    不過,事實證明。蘇定方謹慎過了頭。


    沒待援軍趕到,劉雅和高雅賢部之圍就已經解了,在一係列的戰鬥中,他們損失了大概兩千多人,仍然有五千來士卒存活了下來。


    若不是,那些胡人不想以命搏命,沒有大舉強攻,隻是利用小股精騎行動快速和靈活的特點進行騷擾作戰。他們地損失當不止這些。


    在小王們的統領下,胡人騎兵牢牢地將劉雅和高雅賢部困在了一個小山坡上,山坡上,雜草叢生。卻沒有什麽樹木,故而。劉雅和高雅賢沒可能利用工具來加固陣地,隻能讓士兵們排列好陣型來麵對敵人的攻擊。


    表麵上,敵人並沒有採取什麽強硬的措施,使得他們能芶延殘喘,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的心情卻越發焦急了起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末逐鹿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梧桐疏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梧桐疏影並收藏隋末逐鹿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