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性的理由在於,曹武反對曹旦的計劃,他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與宇文世家,王薄,羅藝勾結反抗高暢乃是不智的行為,在他看來,負責在樂壽叛亂的曹元暢不過是誌大才疏之輩,且高暢的監察司無孔不入,因此叛亂很難成功。


    像王薄這樣的盜賊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稍受挫折,就會煙消雲散。


    宇文世家看似強大,卻遠在江南,鞭長莫及,他隻不過是利用曹家人的力量而已,事若不成,受到打擊的不過是曹家而已!


    至於羅藝,雖有梟雄之資,然幽州地廣人稀,物產不豐,唯一值得一提的隻是盛產戰馬,民風兇悍,然他極度欠缺糧食,內政人才奇缺,從上到下無法形成有效的統治,如此,守土或許能行,擴張卻不足。


    作為曹家的子弟,曹武曾經在高暢所辦的學校學習,也多方觀察高暢的內政治理,信仰統合,軍隊訓練,在他看來,高暢治理天下的政略大多不見史書,頗有些離經叛道,然而,這些政略卻極其有效,總的看來,他的治下雖然還存在一定的隱患,然而卻是蒸蒸日上的,隻要他一統河北,恢復北齊故地,未嚐不能一統天下啊!


    高暢多次展開整軍活動,限製世家大族霸占土地,並不是單純針對曹家,無非是為了形成有效的


    權,曹家在現在這個情況下,隻需稍作忍讓,放棄一的蠅頭小利,日後,得到的迴報當在十倍,百倍之上。


    曹武曾多次將自己的這些想法向曹旦進言,然而,曹旦就像鬼迷了心竅一樣,在曹元暢的慫恿下,一心踏上反叛之路。


    當初,竇建德身死之後,作為軍中二號人物的他不得不將統治權拱手讓給高暢,這對曹旦來說,是一次極大的侮辱,他之所以反叛高暢,或許有這方麵的原因吧?


    —


    自己的父親大人雖然信誓旦旦是為了曹家的前途,為了不致身死族滅才不得已反叛高暢的,曹武卻打心眼不相信他的話,他認為前一個原因或許才是最關鍵的吧?


    曹元暢誌大才疏,自己的父親呢?或許比之更不如吧?


    當事情一點點按照計劃在進行後,曹武變得沉默起來,既然無力阻擋,他隻能幫助自己的父親,希望能僥倖成功,畢竟,從表麵上來看,他們這夥人製定的計劃幾乎無懈可擊,王薄在後方的襲擾,曹元暢的叛亂,然後幽州戰場上曹旦的倒戈一擊,若是高暢對此沒有察覺,無疑要吃一個大虧,就此一蹶不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為了計劃的隱密性,曹旦並沒有暗中將家人遣散,他知道,他隻要這樣做了,監察司的那些傢夥就會嗅到有什麽不對勁的地方,他隻是把曹文,曹武兩個成年的兒子帶入軍中,隨他一起北征,至於那些未成年的兒子,家人親眷什麽的都留在了樂壽,如果事情失敗,那些人成為高暢刀下的亡魂也是不得已的事情,隻要自己這個青山留得性命在,何怕沒柴燒,曹旦的所作所為和當初李淵在太原起兵時對河東的家人所做的安排一樣,從這方麵來說,他還是有一些梟雄的潛質的。


    曹武知道自己的父親自然走上了這條路,有些東西是必然要捨棄和犧牲的,要想獲得一些什麽,你自然得失去一些什麽,老天在這方麵來說,還是和公平的,曹武對父親的所作所為還是能夠理解的。


    然而,他雖然理解自己的父親,想為他出一分力,他的父親卻不需要他的幫忙,或許是因為最初曹武反對他的原因吧?有些機密事情,曹旦隻會和他的大兄相商,基本上將他排除在外,更多的時候,他像是一個旁觀者。


    當然,他並不是什麽旁觀者,現在,終於派上了用場,成為了幽州軍的人質。


    曹旦雖然和羅藝結盟,兩者的聯繫卻是脆弱的,僅靠宇文家那個姓張的儒生在內穿針引線是不成的,這次曹旦讓開置董康買於不顧,讓開高暢軍的右翼通道,使得幽州軍的主力能在羅成的率領下從高暢軍的右翼去奇襲他的本陣,如此重大的事情,羅藝自然需要曹旦給他一個保證,以免這是高暢的反間計。


    為了讓羅藝相信自己,曹旦就將他的二兒子派到了幽州軍中,表麵上讓他擔任嚮導,實際上是作為人質,以便得到羅藝的信任,如此,雙方才能合作愉快啊!


    對於自己的境遇,曹武自然心知肚明,不過,作為曹家人的一員,為了家族的利益犧牲自己,這是無法擺脫的命運啊!


    曹武有些心神恍惚地隨張炳一起迎向羅成,兩人的目光相隔數步碰撞在了一起。


    最初,曹武覺得羅成的目光清澈如水,然而,瞬間之後,他又覺得羅成的目光侵略如火,轉而冷冽如刀,他下意識地移開了視線。


    一絲屈辱在曹武心中滋生,在剛才的對視中,他分明在對方的目光看見了一絲不屑。


    “小羅將軍,過了前方那個山樑,然後就是一馬平川了,夏賊的本陣就在三裏外的一個小土坡上,恭喜小將軍獲此大功,夏賊的頭顱正待小將軍去取!”


    張炳滿臉帶笑,賣好之情溢於言表。


    羅成冷哼了一聲,表情有些愛理不理,讓張炳難以繼續下麵的話語,神情頗有些尷尬。


    “兒郎們,下馬休息,一刻鍾後,披甲,上馬,出擊!”


    羅成率領的這隻軍隊共有五千多人,其中,有一千多人正是幽州軍的王牌主力重甲鐵騎,在行軍途中,他們自然不會身披重甲,像甲冑什麽的都由馬車裝載,在上戰陣之前再自行穿上,這樣才不至於疲憊不堪。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末逐鹿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梧桐疏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梧桐疏影並收藏隋末逐鹿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