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匪盜不可能有如此多的騎兵,聽這聲音,起碼有上百騎兵在狂奔疾馳,在趙家屯的附近,絕對沒有實力如此強大的匪盜。


    難道是那些流竄的馬賊?


    趙家屯地處武城西南,地處清河郡的中心,若是有大隊的馬賊侵入,必定會引起各地駐軍的警戒,若是如此,城裏的神廟肯定會放出信鴿來報信,各地的神廟都養有信鴿,不僅負責神廟間的聯繫,並且也有承擔軍事情報傳遞的責任,然而,郭樸並沒有接到城裏的信,這證明這支騎兵應該不是外麵侵入的馬賊。


    莫非是過路的騎兵大隊?


    有這個可能?隻是趙家屯並不在官道上,騎兵過境不會走這條路啊!若是城裏的駐軍要到趙家屯來進行拉練什麽的,也會事先通知他這個神官啊!難道是特別任務?為了消息不外泄,所以才沒有通知他?


    這個理由很牽強,並不能使郭樸的心安定下來。


    他的直覺讓他覺得,那支正向村子狂奔而來的騎兵隊伍似乎不怎麽懷有好意。


    “快!張大,快鳴鑼!”


    “是!神官大人!”


    張大轉身朝屋子裏奔去,他的身形顯得異常慌亂,在門檻上一絆,摔在了堂屋裏,他立刻爬了起來,抓起屋角擺放的銅鑼,還沒有走出屋,就敲打了起來。


    報警的鑼聲匆忙地響起,在村子的上空飄蕩起來,是那麽地慌亂,那麽地急促,這鑼聲使得屋內的人們紛紛跑了出來,漢子們來


    上皮甲,隻好拿起武器跑了出來。


    在亂世之中,貧民百姓要想活下去,隻能拿起武器進行反抗,打倒所有侵犯自己的敵人,無論他們是匪盜,還是官兵。


    趙家屯的流民都是從生死線上活下來的人,每個人都明白這樣的道理,所有,報警的鑼聲一響起,老弱婦孺就往早就準備好的藏身處奔去,藏了起來,漢子們則拿起武器奔出屋來,朝鑼聲響起的地方跑去集結,準備和入侵者作戰。


    每一個流民的聚居點,在神官們的安排下,都進行過這種外敵入侵時的演習,就是怕真的出現這種情況,趙家屯也不例外。


    所以,當報警的鑼聲響起時,屯裏的人按部就班地行動了起來,按照演習時所做的那樣,並沒有顯得很慌亂。


    隻是,由於一直沒有遇見過外敵入侵,在屯外,並沒有安排人負責望,村裏的人聽到騎兵的馬蹄聲時,那些來意不明的騎兵已經離村子很近了。


    村裏的人還有許多並沒有撤離到藏身之所,漢子們也沒來得及集結起來,那支騎兵就衝進村裏來了。


    郭樸的直覺並沒有欺騙他,那些騎兵果然是不懷好意而來,他們身著黑衣,披著黑色的皮甲,臉上蒙著黑布,騎在戰馬之上,高舉馬槊,橫刀,像黑色的潮水一樣湧進村子,凡是擋在他們麵前的,不管是人或是動物,一概殺之。


    奔跑聲,馬蹄聲,唿喝聲,慘叫聲在村子的上空相繼響起,此起彼伏。


    雨絲仍然若無其事地從天空中降下來,隻是,隱隱帶著血腥味,地上的積水也逐漸變成了血紅色,慢慢流淌起來。


    郭樸的鬥笠已經不知道扔到哪裏去了,他和張大帶著十來個拿起武器的漢子在巷道中疾奔,腳下,水花四濺。


    來的時候,郭樸手中沒有帶著武器,於是,將張大家中頂門用的木棒拿了起來,麵對敵人的時候總比沒有武器好點。


    “啊!”


    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跑進巷子中,隨後,慘叫一聲,摔倒在地,一個蒙麵的黑衣騎士騎著戰馬出現在巷子口,他手持一把長刀,血紅的刀刃被雨水沖刷,重新變得雪亮一片。


    “啊!”


    張大發出一聲驚天動地的吶喊,死在黑衣騎士手中的孩子正是他的兒子,也是他唯一活下來的兒子,沒想到,那孩子沒有像他的幾個兄弟一樣死在流浪的途中,反倒在安定下來之後,死在了這裏。


    張大悲痛欲絕。


    他手裏的長槍脫手奔出,朝戰馬上的那個騎士擲去。


    張大和那個騎士相隔有三十來步,若是往日,沒有經過投槍訓練的張大是不可能擲到那人身上去的,或許是由於仇恨的幫助吧,那杆長槍猶如天外飛虹,正中那個騎士的胸膛,從前胸紮進,從後背鑽出,然後藉助槍勢,將那人從馬上刺倒,仰麵倒下。


    他身下的戰馬長嘶一聲,揚蹄而去,將已經身死的主人留在了地上,鮮血從那人的身下流了出來,和他砍死的孩子的鮮血混雜在了一起。


    張大奔到自己兒子身邊,蹲下身,顫抖著手伸想兒子的麵龐,他的兒子伏在地上,臉偏向一旁臥在地麵上,眼睛微睜,黑色的瞳孔已經凝滯,微微帶著驚懼。


    張大將兒子的眼皮合上,沒有做過多的兒女態,他站起身,雨水打在他身上,他像感覺到非常寒冷一般微微顫抖。


    郭樸揭開了那個死去的騎士的麵巾,那是一個滿臉鬍鬚的中年漢子,一張陌生的臉。


    “有誰認識這個人嗎?”


    這些人為什麽要蒙著麵巾呢?


    難道是害怕有人認出他們?


    若真是如此,這次劫掠就不是單純的馬賊打劫了,其中肯定蘊藏著某種陰謀,某種對新生的高暢政權不利的陰謀。


    郭樸瞬間就得出了這個結論。


    既然這些人蒙上麵巾,那麽其中肯定有武城當地的人,可能是害怕事後被漏網之魚認出他們的臉,又或者根本這些人中間就有聚居點的流民所認識的人。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末逐鹿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梧桐疏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梧桐疏影並收藏隋末逐鹿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