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歷史的車輪


    三年八月五日那場日全食,隻有黃河以北的人才能看,就包括正向汾郡進軍的李唐大軍。


    李淵在霍邑一戰中將隋虎牙郎將宋老生斬首,俘獲了大量的隋軍,對這些隋軍,李淵並沒有追究他們的責任,而是寬宏大量地任由他們選擇是加入自己的大軍,還是迴歸家鄉。


    凡是加入本方大軍的,李淵將他們全部分級授官,同等的職位與在太原時就參見軍隊的人一樣的待遇,如果是一個家鄉的人想聚在一個營裏,李淵也任由他們,讓他們盡可能找到鄉裏的賢才來做本營的頭目,並沒有不放心的樣子。


    就算是那些不願意當兵,祖籍在關中想要迴鄉的士卒,李淵也授予他們五品散官的職位,發放糧食送他們返鄉。


    在霍邑一戰陣亡的敵方將領宋老生,也被李淵以本官的禮儀下葬了,並沒有對他的屍體有所侮辱。


    這些仁義之舉傳了開去,前來依附他的人就更多了。


    那些從四裏八鄉,鄉村塢堡來的人,無論是賢良還是愚笨,凡是進入軍門,都被李淵親自授予朝散大夫以上的職位。


    有人對此議論紛紛,連李淵的謀臣裴寂也向李淵進言,說是對新人和普通百姓授予的官職未免太高了一點。


    實際上,李淵的這個做法是和李建成。李世民兩兄弟商量過再做地。


    前段時間,李唐大軍受阻於霍邑,再加上後方傳來謠言,說是劉武周和突厥人正率兵向太原進發,於是,李淵有了迴師太原的想法,並且調動了後軍向太原進發。


    後來,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苦諫之下。他才派人去將後軍追迴,然後,施計引宋老生出城,戰而勝之。


    那件事情之後,李淵對自己這兩個兒子更加看重了,凡事都會找他們來商量。他如今的做法就是李世民所建議的。


    李世民如此說道。


    “漢高祖劉邦當年之所以能夠擊敗西楚霸王,建立大漢帝國,就是因為他捨得封賞,大夥兒一起打天下,有了好處,就應該和那些跟隨自己的人分享,若是天下群雄都捨不得勛位,那麽,那些人不是更願意跟隨父親大人你了嗎?就拿江都那位來說吧,他在雁門被突厥大軍所困那次。危難之際許別人為大夫,然而。解了圍之後,迴到東都。卻給別人一個小小的尉官,這樣的人,又有多少人會為他賣命呢?所以,我們在這件事情上一定要和那人反著來,大肆封官,在群雄看來,或許覺得可笑,然而。卻抵得上百萬雄兵,就靠這個平定天下也說不定啊!”


    李淵覺得李世民說得很對。建成也點頭贊成,於是,就有了最初地那一幕。


    連手下頭號謀臣裴寂也看不到這一點,而是執著於封賞太重,李淵對李世民所說的話更有信心了,他將李世民所說的那番話轉述給裴寂,裴寂想了想,也覺得李淵這樣做其實並沒有他想像的那般不妥。


    於是,當李唐的大軍離開霍邑,朝汾郡進發的時候,隊伍比從太原出發之時更為壯大了,並且,沿途都有不少漢子主動加入進來。


    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日全食地現象。


    當空中那個原本艷陽高照的太陽被黑暗所吞噬,天地之間變得一片昏暗之後,正在汾郡大地上行走的李唐大軍停下了前進的腳步。


    這個天象讓他們覺得驚恐,對他們來說,這或許是上蒼的某種警示。


    是對自己加入反賊隊伍的一種警告嗎?


    這種說法一時塵囂直上,在隊伍之中流傳起來,甚至,那些從太原開始就死心塌地跟隨李淵造反的心腹將領也猶豫了起來,對這樣的說法將信將疑。


    不隻是他們,就連李淵也甚為惶恐,莫非真是天不絕大隋,故而以如此異像那警示李家?隻是,李家已經走上了不歸之路,就算前方是懸崖峭壁,刀山火海,也隻能繼續走下去。


    一時之間,李唐大軍的士氣降到了最低點,隊伍停滯不前,隻要有人帶頭譁變,極有可能就此崩潰,無法收拾,幸好,李淵對手下的人不錯,大肆封官,使得他們多了一絲遲疑,這才沒有一鬧而散。


    這個時候,李世民再次站了出來。


    他將自己手下地親信和心腹派遣到了各個軍營之中,向那些將士們宣告,上蒼之所以命令天狗吃日,是因為他們對當今皇上的荒淫無道感到了不滿,正因為皇上地胡作非為,才使得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百姓背井離鄉,易子而食。


    皇帝是上天的兒子,乃是天上地太陽,天狗之所以食日,是因為天子不肖,上天震怒,決意換掉這個無道昏君。


    因此,上蒼才特意給我們這個徵兆,這證明我們的所作所為都被上蒼所認可,我們是正義之師,弔民伐罪,剷除奸佞,重立新皇,正當其時。


    李淵父子三人召集一幹親信緊急商議一番之後,決定按照李世民的做法去做,於是,他們派遣了大量親信去宣揚李世民的說法,最後,李世民的說法將日全食是上蒼對叛逆的警示這種說法壓製了下去,形成了主流說法。


    將士們又恢復了士氣,而且,李淵派遣了大量的細作到汾郡,絳郡去宣揚這件事情,使得被這個天像所惑的人們接受了這樣地說法。


    八月八日,李唐大軍兵不刃血,進駐汾郡。


    八月十三日,李唐大軍攻入絳郡,通守陳叔達率部麵縛請罪,李淵將他們放了,並不問罪,還是像過去同事那樣對待他們。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末逐鹿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梧桐疏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梧桐疏影並收藏隋末逐鹿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