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在行軍途中,高暢故意使自己的戰馬受傷,落在了隊伍後麵,將監視自己的張氏兄弟殺掉,抄小路往七裏井疾馳而來。


    至於那個死士替身,他自然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務,那就是慷慨就死。


    一個人,若是能活著,誰想死啊!那個替身之所以如此決斷,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死了比活著好,一方麵報答了別人的恩義,另一方麵也是為了自己的子女能更好地活著。


    高暢的事情解釋清楚了,接下來該說雄闊海了,他為什麽會出現在這裏呢?


    雄闊海帶著高暢的五百親兵被迫離開樂壽,跟著高雅賢前往博陵征糧,竇建德之所以這樣做,是想將高暢和雄闊海分割開來,若是兩人還在一起,要想暗地裏殺害高暢,可以說是極其困難。


    表麵上迫於軍令,雄闊海和高暢不得已隻好分開了,然而,竇建德忽略了一點,那就是高雅賢。


    高雅賢並不是竇建德的嫡係,也不是跟著他從漳南起兵的老兄弟,更不是他的那些義子們,他本就是信都郡的豪強,有著自己的田地,自己的地盤,隻是為了保存實力,才迫不得已投靠了竇建德,竇建德這人到也不錯,見他主動投靠自己,並沒有吞併他的勢


    寬仁為懷是優點,隻不過,在爭霸天下的時候,有時候這優點也會變為缺陷,竇建德雖然對高雅賢不錯,高雅賢卻並未因此感激他,由此一心跟隨他。


    在沒有高暢的那個時空裏,竇建德也因為他的寬仁付出了不少的代價,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他曾經將唐將李世績俘虜,想讓他為自己所用,對他的賞賜不可不厚重,然而,李世績一心想要歸唐,策劃殺他,隻是由於運氣,他才躲過了李世績的算計,李世績事敗之後,將自己的老父丟下不管,逃迴了李唐,他居然將李世績的老父送迴了李唐,並且還將一起俘虜的李淵之弟李神通,以及李淵的女兒一併送迴了李唐。


    竇建德這樣做夠義氣,夠仁義吧!然而,當他在虎牢被李世民擊敗俘獲,押送到長安之後,李淵的迴報是什麽呢?


    不過是當頭一刀而已!


    竇建德沒有吞併高雅賢的部隊,不僅是高雅賢,凡是投靠他的豪強,他都是如此,讓他們繼續帶領自己原本的軍隊,短時期內,他這樣做,對吸引那些豪強們投靠有幫助,然而,從長期作戰的角度來說,他這樣做有很大的弊病。


    就拿高雅賢來說,對他最重要的並不是對竇建德的忠心,而是怎樣保存自己的實力,並且取得發展。


    因此,在竇建德和高暢地明爭暗鬥中。他選擇了中立,高暢人雖然在竇建德的掌握中,然而,他畢竟手握兩郡之地,有著數萬精兵,連楊善會這樣的名將也敗在了他手裏,在竇建德和高暢之間,高雅賢不曉得該把注投在誰身上。唯有置身事外,保持中立。


    因此,在進入博陵郡之前,雄闊海提出由他獨領一軍到另一地征糧,高雅賢沒有反對,對他來說。若是高暢在和竇建德的爭鬥中獲勝,這個時候賣高暢一個好,對日後也會有好處啊!


    在敵情司探子們的幫助下,雄闊海率領五百精兵潛迴了樂壽附近,當竇建德率軍前往七裏井奔襲薛世雄的大營時,他也得到了高暢的命令,率軍往七裏井先行一步,然後,在途中等到了脫離竇建德之手的高暢,由高暢帶隊。在敵情司斥候地帶領下,來到了這個事先看好的約定地點。


    至於彭言民。他的那支軍隊乃是從弓高出發的那五百郡籍士卒,這支軍隊領受的是特殊任務。是高暢為以後的戰略計劃事先製定地一步暗棋,如今,他們已經完成了高暢分派的任務,隻餘下了一百來人,為高暢接下來的行動做準備。


    就在彭言民率隊下去之後,林子外麵又傳來了口哨聲,對上暗號之後,崔安瀾帶著幾個士卒闖了進來。


    “怎麽樣?”


    待崔安瀾行過軍禮之後。高暢沉聲問道。


    崔安瀾搖了搖頭,汗水從他額頭不停地往下流。一臉都是,他抿了抿幹渴的嘴唇,輕聲說道。


    “敵情司沒有在東麵發現竇建德的蹤影!”


    高暢皺了皺眉頭。


    “大人請放心,還有幾隊斥候沒有迴來,或許,他們能找到竇建德蹤影!”


    高暢點了點頭,沒有說話,沉默著,凝神在想著什麽。


    在這個小林子中,有雄闊海率領的五百精銳,有彭言民率領的一百多悍卒,他們每個人都身著兩層衣甲,一層是竇建德軍的裝束,一層是官兵的裝束,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敵情司訓練的斥候,他們對七裏井地地形了如指掌。


    高暢之所以將這支軍隊埋伏在這個小樹林中,就是想對付竇建德,為此,他派了不少斥候在戰場上尋找竇建德的蹤影。


    若是竇建德敗在了薛世雄地手下,他安排在竇建德身邊的無間就會沿途留下痕跡,他就會率領這支軍隊偽裝成官兵在中途劫殺竇建德。


    如果竇建德擊敗了薛世雄,在戰場上確定竇建德地位置之後,他則率領這支軍隊偽裝成潰散的官兵衝擊竇建德,將其殺掉。


    隻要能幹掉竇建德,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他名義上畢竟是右衛大將軍,在七裏井的戰場上,除了竇建德之外,隻有他的官職最大。他和竇建德之間不和,隻有竇建德的親信和少部分高級將領才知道,對那些底層的士卒來說,他是長樂王手下的頭號猛將,當他在鬥將時擊敗尉遲恭之後,在那些底層士卒眼中,威望僅次於竇建德。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末逐鹿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梧桐疏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梧桐疏影並收藏隋末逐鹿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