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整容

    一個人生理有病,一定會找醫生。但心理有病呢?生理的疾病隻是損傷健康:心理的疾病卻危害靈魂,毀滅整個人。

    但在我們國家,大家往往忽視心理疾病,認為那隻屬於瘋瘋顛顛的神經病人。如果在我國和美國各有一位小姐的男朋友去看過心理醫生,結果卻會截然不同。在我國,隨之而來一定導致軒然大波:怎麽?看過心理醫生,那不是神經有問題嗎?最後一定是彼此分手。而在美國出現這種情況,大家不僅不會覺得這位先生不正常,反而會認為他有兩條優點:其一,說明這位先生文化程度高。心理疾病往往隻發生在文化素養高的人身上。其二,說明這位先生有錢。在美國,看心理醫生費用相當高昴,遠不是普通人能負擔得起。這就是中西文化不同的一點折射。

    世界著名整容外科醫師馬爾茨講述了這樣一件事:

    紐約一位股票經紀人,長得英俊瀟灑,待人和藹可親,備受人歡迎,因此事業也非常成功。一次,公司發生了火災。很不幸,這位英俊的經紀人半邊臉都被燒壞了。自此以後,他整個人都變了。脾氣異常暴燥,稍一刺激就大發雷霆,動不動就罵妻子、打兒女。他的生意也漸漸差了,顧客都怕他。

    妻子不忍見他如此,就花了一大筆錢請馬爾茨為他整容。馬爾茨運用高超的整容醫術,最終將這位經紀人的疤痕治理得基本不見痕跡。過了一段時間,馬爾茨突然接到一封感謝信,信中說:“我們全家都真誠地感謝您!您不僅醫好了他麵部的傷痕,您將他整個人都醫好了。自從您治好他臉上的傷痕後,他又和以前一樣了,在家裏是好丈夫、好父親,時同事也謙讓有禮。他的生意又重新繁榮興旺,事業又開始獲得成功。可以說是您讓他獲得了新生!”

    馬爾茨看到這封信後,內心觸發了感慨:一個人的麵部整容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心理整容。從此馬爾茨就將心理整容作為終身的事業。

    一、解除心理枷鎖

    心理對人究竟能起多大作用?過分強調心理作用是否“唯心論”?如果你遠方的親人得了重病,這時突然有人叫你接加急電報。此時,緊張感就會籠罩你,心跳加快,腿發軟,頭發暈,仿佛馬上就要倒了,這不就是心理作用嗎?以下這種惡作劇,也能反映心理對人的影響。

    首先找幾個朋友幫你玩這個遊戲,選擇一個對象,當作這場惡作劇的犧牲品。再安排你們幾個人,都能在同一個早上輪流見到這位“犧牲品”。

    你對他說:“你今天看起來好蒼白啊!一定是生病了。”然後另一個人遇見他後說:“你好像是得傳染病了。”再一個人說:“你在發高燒嗎?”“你的樣子好可怕,趕快去看醫生吧。”

    如果以很逼真的方式來說這些話,那麽那位犧牲品,將會真的生起病來了。

    有位心理學家,很喜歡告訴別人這個故事:

    “上大學時,為了賺取所需的食宿費用,我照顧一位獨居的老婦人,做一些雜七雜八的工作。這位老婦人常失眠,往往要吞下一粒安眠藥才能安然入睡。有一天晚上,這位老婦人跑來敲我的門說:‘很抱歉打擾你,睡不著,安眠藥又吃光了。不知你身邊有沒有安眠藥?’“我很快地迴答:“我有安眠藥,太太。放在樓下,我這就下樓去找一粒給你。’”

    “我知道老太太的視力不佳,無法辨別青豆與安眠藥丸。我迴到樓上,說:‘這是一顆特大號的安眠藥。它很管用。把它服下你很快就會入睡了。’

    “這位老婦人當真服下這顆‘藥丸’。而且睡了她這一生當中睡得最好的一覺。從那天開始,她每天要求我給她那種特殊的‘藥丸’。”

    實際上心理狀態不僅影響人的生理狀態,甚至可以說影響到人一生的成功與幸福。一個人不善交際,往往並不是由於技巧掌握得不夠,而是心理素質沒過關,被自卑、靦腆、羞怯心理所控製。人的煩惱也幾乎毫無例外是屬於心理上的。心理障礙正是導致人煩惱、苦難乃至生活失敗的根源,它可以撲滅人心靈的光明,掩蓋人魅力的光輝,使你顯得怪異、不受人歡迎。

    我喜歡下麵這個故事:

    美國有位牧師,第二天要去進行一次隆重布道演講,但躊躇再三,一直找不到合適的講題,偏偏他的小孩又在邊上搗亂。他就拿了一張世界地圖,幾下將它撕成碎片,交給小孩,說:“如果你能將這張地圖拚好,我給你兩塊錢。”小孩高高興興地就拿過去了。牧師心想:這張地圖夠孩子忙上幾個小時?自己也正好準備一下演講。

    豈料過了不到幾分鍾,小孩就興高采烈地跑出來,說地圖已經拚好。牧師接過一看,果然一張完整的世界地圖又呈現在眼前,他奇怪地問:“你怎麽能這麽快就拚好了呢?”

    小孩迴答:“地圖反麵是一張人頭像,我把人頭像拚好了,地圖也就當然拚好了。”牧師一聽頓然醒悟,他終於找到布道的題目:一個人是對的,他的世界也就是對的。

    在古代,世界上有被人不當人看的人,他們被強迫做了奴隸,被鐐銬鎖鏈將身體鎖起來。那麽現代廢除了奴隸製,還有沒有奴隸呢?現代還有奴隸,隻不過這些奴隸不是身體被鎖了起來,而是“心靈、個性、雄心”被鎖了起來,受到了控製。這個枷鎖不是別人強加的,而是他們自己戴上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有人說:“我膽小”、“我靦腆”、“我怎麽比得上別人”、“我有缺陷”。這些理由束縛了他的本性之美,阻礙了他潛力的發揮,使他顯得沒有魅力。這些就是他的枷鎖,可能也是你的枷鎖。你的一生,你的幸福,就被這類無形的枷鎖鎖住。你已經不得自由,心靈受到了控製。

    你有沒有問過自己?是否你想做的事,你認為正確的事,你都敢去做呢?是否你在別人麵前,總是保持自然大方,展露自如的魅力呢?我想,沒有一個人敢理直氣壯地迴答:“我敢去做了!”“我表現自然了!”人,都被一些無形的東西控製住,包括你,包括我,我們都要奮力去砸爛這些枷鎖,掙脫這種控製,讓身心獲得一種真正的自由,這是通往幸福的惟一道路。

    要獲得成功就要先獲得自由!心靈的自由有助於最大限度地發揮我們的潛能,有助於展現我們的怡然之美。

    (一)培養一流的心態

    有次我去看望大學時代的教授,恰遇他為小孫子學習成績不好著急,我忍不住問:“您小孫子多大?”

    “小學二年級。”

    我不解地說:“小孩子,特別是男孩,小時候成績並不能反映問題,我以前讀到初中成績都不好,但還不是能考上大學。”

    教授迴答:“他的學習成績不好,本身並不重要,我們倆夫婦都從事教育,待他讀到高中,拚命給他補課,考大學一定不成問題。關鍵是他現在成績‘二流’,時間長了,會在心裏產生他的人也是‘二流’的感覺,這就是大問題了。”

    聽了教授的話,我在心裏感慨;到底從事教育的,從小就注意消除孩子的自卑感,培養“一流”心態。

    一個人如果在各方麵長期比人差,他就會覺得自己人比別人差。反之,如果一個人在很多方麵有過人之處,他就會養成一種心態:自己是強者,一個“一流”的人。可以肯定,一個認定自己是“一流”的人,在將來的生活中不可能成為一個猥瑣不堪的小人。他的氣質會更優秀,胸懷會更博大,做人會更有一種鍥而不舍、永不服輸的勁頭。

    迴憶我大學的同學,那些在班上有影響、有號召力稱得上頭麵人物的,都是少年時代父母重視培養,在某些方麵受過專門培訓而超出常人一等的。讀書時,這些專長都能讓他出盡風頭,成為眾人矚目的人物。從而也養成他的“一流”心態。這類人走上社會後,也極少甘於平庸,總有強烈的上進心。而那些沒有特長、讀書時又沒能充分展露長處的同學,始終是班上的醜小鴨,長期遭受自卑的折磨,心態扭曲,生活壓抑、苦悶,最終也就影響到他的整個人生。所以從小讓小孩有專長,在一些方麵比人強,有助於培養小孩“一流”的心態。如果再讓他認清世事的艱難曲折,消除他的驕橫之氣,長大後一,他一定會成為棟梁之材。

    “一流”的心態不僅對做人很重要,在人際交往中也是舉足輕重的要素。我從來相信,人生來就平等。特別在人際交往中,雙方處於平等的地位,都是交往的主體,都具有主動性。交往是一種平等互利的活動。一個人具備謙虛的美德,容易讓人接近,但是,如果一個人的自卑感很強,這就意味著放棄交往的主動性,意味著人格的喪失。而誰又願意同一個沒有人格的人交往呢?

    自卑不僅抹殺你的人格尊嚴,也讓你不能正確認識自己。自啤的人,數學考不好,他會說:“我數學不行。”可能他僅僅隻是不善於考試,而數學本來很好。很多大數學家數學考試成績也不好呢。有人更甚,數學考不好,他會說:“唉,我人不行。”至多他也隻是數學不好,為什麽要誇大到人不行呢?

    (二)自卑的產生,足以己之短比人之長

    我永遠記得讀大學的第一天。那天考試,我的成績是32分。太令人難以接受了!從小學讀到高中,我的專業課成績從沒考過80分以下,這次居然隻有32分。那天晚上我失眠了,但我仍安慰自己,可能教師想給我們這些中學時代的高材生下馬威,出題特難,別人也許還沒我考分高呢!

    但第二天,卻發現很多同學都比我考分高,甚至還有八九十分的,我的成績屬於最差的一類。我痛苦、彷徨。而且在以後的考試中,我的成績也隻能算中偏下,這對少年時代心高氣傲的我來說,不啻是一種靈魂的折磨。但我想也許他們不及我聰明,我做題的能力一定比他們強。於是我就有意識地去找一些同學比做難題的速度。但我失望地發現,常常他們做完了,我還根本做不到,更談不上比速度了。我麵對著蒼天唿喊:生我在世,為什麽要比別人差呢?

    整個大學時代我都沉默寡言,為不能超越他人而痛苦。大學四年是自卑感令我痛苦而讓我抬不起頭的四年。

    工作以後,有次出去補鞋,十多分鍾,補鞋的老太太就要了我20多塊錢。我不滿地說:“你的收入比我還高呢?”可老太太迴答得更幹脆。“我的收入為什麽就一定要比你低呢?”

    我一想也對,為什麽她的收入就一定要比我低呢?雖然我大學畢業,她隻是一位沒有文化的老太太,但她會補鞋,我不會補鞋,補鞋也是一種本事嘛!我頓然發現我自卑的原因了。也許我不善於讀那些書,不善考試,而我又偏偏用這短處去與人比,那當然就會永遠自卑。我大學時代的痛苦完全是自找的,我斤斤計較於自己的短處,而不去發揮長處,這就使自己陷於不可自拔的痛苦。人都有所長,也都有所短。人的能力是多方麵的,你這方麵強,他另一方麵就會有本事。成功的人就在於尋找到自己的長處;並充分發揮了它。如果你總是耿耿於自己的短處,去與別人的長處比,那自然比不過人,也就自然會自卑。跑100米誰也跑不過世界冠軍劉易斯,會不會自卑呢?不會。因為我不去與他比賽100米,他雖然跑得比我快,但我會說中國話,他還不會說中國話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自卑感的產生很可能是你以己之短,比了他人之長;要消除自卑感,就要努力挖掘自身的長處,並充分發揮它。

    日本心理學家多湖輝發現了一條規律,叫自尊補償法。多湖輝常聽人議論,說社會女青年要比女大學生漂亮。為此專門去進行了研究。經過數年追蹤調查,發現每年考上大學的女大學生的平均容貌都要比社會女青年差。這就不是偶然現象了,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來這正是人的自尊心起了重要的調節作用。正因為那些女大學生容貌比不過人,所以自尊驅使她努力學習,從而發展了智力,考上大學。

    當你有所短時,你的自尊會鞭策你在另一方麵去勝過他人,從而又會有所長,這就是自尊補償法。正如美國已故總統林肯所說:“沒有突出缺點的人。也沒有突出的優點。”一個沒有明顯缺點的人,做事一定四平八穩,也就沒有個性色彩,自然也就不會有傑出的優點。

    我正視自己的短處,但我更注重自己的長處,因為這才真正代表了我。“揚長避短”使我做人更具信心,也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歡樂,這是我的人生秘訣。它是否也應該成為你的人生秘訣呢?

    (三)自卑的產生是太過謹慎,對自己要求太高

    自卑是你太過謹慎。過分追求事物的完美,又對自己能力持謹慎態度,這就必然導致自卑。所以用人之道中認為,自卑感強的人做事認真,謹慎,最適於做細致、繁瑣的活。

    另一方麵,自卑是你對自己要求太高。比如你考得80分,但以90分為標準,自卑就自然追隨你。沒有自卑的人,考試70分,但他以及格為標準,還會沾沾自喜。對自己不要過於苛刻,不要追求盡善盡美,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事。缺陷始終存在,接受它,接受自己,接受現實,這是消除自卑之道。

    實際上,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有自卑心理,沒有自卑的人是那種不知天高地厚、憨乎乎的人。我們曾舉辦過一次公關先生、公關小姐大獎賽,有位進入決賽的小姐,本人在名牌大學外經係就讀,父母都是高幹,她能進入決賽,自在人品、相貌方麵很不錯,評委將她筆試文章推薦給我看,可她在文章中說:別人都說我孤傲,實際上我內心深處非常自卑,我正是用孤傲這層甲胄保護自己,以免別人傷害我脆弱的深心。

    的確,麵臨這複雜的世事,艱難的人生旅程,誰都有他自卑的時候。美國電影《金牌莊遜》中的主人公莊遜,看上去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在參加奧運會滑雪比賽前,記者問他:“誰將獲得第一名?”莊遜迴答:“這問題問得太傻,你不應該問‘誰將獲得第一名’,你應該問‘誰將獲得第二名’,因為第一名當然是我了。”

    任何時候都表現得信心十足的莊遜,迴家後,卻對女朋友說:“要是我拿不到第一名怎麽辦呢?”

    消除自卑感,並不在於沒有自卑,而在於絕不被自卑所壓倒,時刻支撐自己的信心。

    (四)掙脫“缺陷”的束縛

    我有一位學員,身高1米6,有強烈的自卑感,但他在報名培訓班的目的上清楚地寫明:“我太孤獨,我想與人交往,想從社會的大熔爐中得到快樂。”但我觀察他,發現每次我們去郊遊、燒烤,他都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一個角落,不與任何人交往。我奇怪地去問他,他解釋;“大家都會瞧不起我。’我說:“誰瞧不起你了,班上同學都很友善,你又沒與他們接觸,怎麽知道別人瞧不起你呢?”他真誠地對我說:“老師,我要是像你那樣瀟灑自若,或者像有些同學那樣高大英俊,我也會很有信心,也會與人交往融洽。”

    我看著他,內心隻覺得陣陣難過,他的生理缺點已經控製了他,損傷了他的靈魂,撲滅了他心中的光明。我隻能對他說:“你想自由,我也在外麵高叫著:出來吧,給你自由!但你卻像一隻烏龜一樣躲在堅硬的外殼裏麵不敢直麵人生,我又能有什麽辦法呢?”

    自由不是別人賜予的,是靠自己爭得的。生理的缺點,或者心理的缺陷,都不足以控製一個人,讓你不得自由。除非是你自己把它們作為枷鎖,鎖住了自己。誰又沒有缺陷?誰又沒有不足?號稱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西施、王昭君、貂嬋、楊貴妃,一本雜誌上介紹,她們都有缺陷。沉魚之容的西施,魚兒見到她的絕代芳華都嚇得沉到水底,夠美的吧,但她的腳比較大,不夠完美,落雁之貌的王昭君,大雁迷醉於她的姿色,而墜落地下,她的肩有些仄削,美中有不足,閉月的貂嬋,月亮驚詫於她的美貌而鑽到雲裏,她的耳垂過大了點,白玉有瑕,羞花的揚貴妃,花兒羞愧於她的玉容,不敢開放,她卻有狐臭,始終不得十全十美。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沒有完美的人,人人都有缺陷,都有不足,做人重要的是揚長避短,掙脫“短處”的鎖鏈,擺脫它對心理的控製,讓全身心獲得一種自由,瀟灑地走向生活。

    菲律賓外長羅慕洛,聯合國的發起人之一,世界著名國務活動家,他逝世的時候,聯合國為他沉痛地降下半旗。但他的身高隻有1米6左右。原先他也為自己矮小的身材自慚形穢,年輕時常穿高跟鞋,但1米6的身高,穿上高跟鞋又能有多高呢?別人還嘲笑他醜人多作怪。為此羅慕洛憤然脫下高跟鞋,發誓再也不穿。後來他在工作中拚命努力,要用成就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最終成為菲律賓的外長,聯合國發起人之一。在聯合國成立大會的那一天,羅慕洛以菲律賓代表團團長身份,應邀發表演講,當他走上講台時,由於聯合國講台的高度是按西方人身高設計,他就隻有兩隻眼睛露出講台,引得下麵轟堂大笑(英國女王訪問美國時,由於機場發布記者招待會的講台是按美國總統布什的身高設計,英國女王也隻有兩隻眼睛露出講台外,結果引起軒然大波,美國還專門為此向英國道歉),但羅慕洛仍鎮定地站在那裏,待笑聲漸落,他突然高舉起一隻手,用力地揮動,同時莊嚴地說出一句:“我們就把這個會場當做最後的戰場吧!”話音甫落,全場登時寂然,隨之掌聲雷動。

    羅慕洛分析:如果我長得高大英俊,別人一見就認為有水平,那我講出這種話,別人認為理所當然,不會覺得震驚。正因為我其貌不揚,別人認為沒有水平,而我講出稍有水平的話,別人就會大感意外,對我刮目相看。

    羅慕洛成功地將自己的劣勢轉化為優勢,矮倒促使他成功。以至他說出這樣的話:“但願我生生世世都是矮子。”

    羨慕他人是無知,模仿他人是自殺。人要勇於接受自己,哪怕自己生來有缺點,甚至有缺陷,因為這才是自己。

    我佩服我的好朋友、公司經理陳新先生,他身高1米62,容貌也實在不敢恭維,但女朋友卻長得如花似玉。有次她開玩笑地說:“別人都說我是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陳新卻認真地迴答:“我生來就是這個樣。如果我長高了,變漂亮了,那一定是個怪物。因為那不是我,我就是這個樣子。”我覺得這是一種真正做自己的宣言,一個真正男子漢的宣言。能從內心深處真正地噴發出這種語言,該是需要多大的自信,多狂放的自豪嗬!你也能發出這種豪言嗎?如果你能,我覺得你已成為一個真正的漢子。

    做一個真正的漢子吧!砸碎那些無形的心理鎖鏈,讓自己從控製中解脫出來,做一個真正的自由人,不自由,毋寧死!讓敢想,敢說、敢做,成為我們生活的座右銘!

    二、建立樂觀的生活態度

    我曾在心裏祈禱:如果有上帝,他應該讓我生得高大英俊,還應該讓我很有錢,還要讓我的人生快樂。可我又想,如果上帝說我太貪心隻允許我選擇一條呢?如果你們麵臨與我同樣的選擇,我相信大家一定選擇的是:讓人生快樂。

    叔本華說:“一個悲觀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到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生命的幸福與困厄,不在於降臨的事情本身是苦是樂,而要看我們如何麵對這些事。”我在深圳的很多富豪朋友也說:外在能帶給人的東西是很少的,人的快樂與否還是決定於自己。

    (一)人的快樂與否決定於自己的心態

    人生猶如一艘航行在大海中的船,在波濤中顛簸。時而波峰,時而浪穀。而我那段人生的低穀期,卻竟是那樣的難以忍受,事業、生活,一連串的打擊,痛苦常常使自己夜不能寐,有時真想活著不如死去。

    一天,我獨自在街上徜徉,從午夜至黎明,痛苦始終縈繞在心中。這時一件偶發的小事突然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光亮。

    我看見一老頭,雙腿被截肢,坐在輪椅裏,正艱難地用手搖動輪圈,想從馬路駛上人行道。隻見老頭用手將車後退幾步,然後突然加速,衝上人行道。代看著老頭吃力的模樣,覺得很好玩,也沒想到過去幫他。

    此時老頭抬頭發現了我,衝著我一笑,說:“先生,早上好!”

    我現矽很難用言詞表達我當時的感受。我四肢健全,年輕力壯,居然覺得生活痛苦不堪,而一個上人行道都如此困難的老頭,卻能快樂地向我問好。從那天起,我就在心中說:“我要讓自己的生活天天充滿歡樂。”

    人生的快樂來源於哪裏?代表了一代人夢想的拿破侖,得到了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渴望擁有的榮耀、權力、金錢,但他卻說:“我這一生從來沒有過一天歡樂的日子。’海倫,美國殘疾女青年,又聾、又瞎、又啞,可她卻表示:生活是這麽美好。你的快樂與否正是你的生活態度造成!

    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以為自己處於某種狀態並相應地為之,這種狀態就會愈發明顯。有些小孩本來不很難過,但一哭起來,卻越哭越傷心,就是這個道理。當你認為自己很可憐,讓痛苦爬滿額際,你的生活就會真的很痛苦,而如果你相信自己很快樂,並且快樂地去生活,那麽你的生活也就真的很快樂。快樂的神泉就在你心中,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我想起著名教育家巴士卡裏雅訪問孤兒院的事:

    麵對著一個失去雙親、而又癱瘓在輪椅中的小孩,巴士卡裏雅同情地問:“你會幹什麽?”

    小孩天真地迴答:“我會吐痰!”隨即“呸”的一口痰吐出。

    巴士卡裏雅看在眼裏,感慨在心裏:太神奇了!你不覺得神奇嗎?

    口一張痰就吐出去了:手想捏住自己的鼻子,它就不會抓住耳朵。隻要你對生活充滿愛意;每時每刻你的身邊都會有許多神奇的東西供你享受,就連天上的蜻蜓在飛,小鳥在鳴,地上的小孩嬉戲,你都會感到新奇,隻要你好好地珍惜,付出你的愛意,這些生活的點滴,就會像一組美妙的樂章,在你周身流淌。

    請記住,生活本身就是一頓豐盛的宴席,隻有傻瓜才找不到食物而餓死。

    (二)失敗中,存在著等量,甚至更大利益的種子

    我希望生活中每個人都是一首歡樂的歌,但人生在世誰叉沒有挫折、沒有失敗呢?

    失敗是什麽?我喜歡歐幾裏德的一個定律:整體等於各部分之和,而又大於其中的任何一個部分。成功是一個整體,而失敗是整體中缺少了一部分。

    比如5支粉筆算成功,4支粉筆就算失敗。但很多人卻因為缺少了一支粉筆而將其餘四支也否定。那缺少的一支粉筆有多大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現在大家都知道電話是貝爾發明。其實發明電話的大量工作都是愛迪生等科學家完成,貝爾所做的僅僅隻是將電話中的一個螺母轉動了1/4周。為此大家打了一場著名的官司。法院最後將電話的發明權判給了貝爾。

    法官說:雖然愛迪生等科學家做了大量工作,但他們認為電話不能實用,而最終放棄了。可貝爾沒有放棄。他將螺母轉動了1/4周,改變了電流幅度,致使電話有了實際用途,所以電話的發明權應屬於貝爾。

    愛迪生等科學家的失敗距離成功的整體缺少了多大一部分呢?僅僅隻是將一個螺母轉1/4周。

    萊特兄弟發明飛機,他們所做的工作,也僅僅隻是將前人發明的飛機後麵的副翼變成了活動的,而這使他們名留青史。失敗往往隻是成功的整體缺少了一部分,你隻要努力補上就行,千萬不要“倒洗澡水時連小孩一起倒掉”。

    失敗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完結,而是新的探索的開始。

    失敗是一種痛苦,有些人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不敢行動。這類人雖遇不到失敗,但也絕遇不著成功。很多人活了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本事,都沒有真正享受過他們熱切盼望的幸福。因為他們從來沒試過,沒行動過,沒努力過。為了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而努力,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奮鬥,即使失敗,也不悔今生。因為我畢竟試過了,努力過了。人走錯一步也遠勝原地不動。不行動你的大腦和神經係統無法指引你:但你行動了,即使走錯,你的成功輔助機器也會幫助你矯正,最終引導你走向正確的方向。

    我喜歡貝多芬的名言:乞求失敗!人人都追求成功,為什麽有“瘋子”乞求失敗?每當失敗降臨,你不退縮,拚盡全力去克服,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能力又獲得增長。失敗是成功之母,是你增長才幹的最佳途徑。

    失敗在悲觀者眼裏是災難,在樂觀者眼裏卻是生活的浪漫。有失敗的痛苦,才有成功的歡樂;有失敗的考驗,才有做人的成熟。失敗會使生活波折,從而更添生活情趣。

    古語說:“富不過三代。”過於順利的環境並非好事,隻會扼殺人的才華。愛情上也是如此,沒有經曆過失戀,就很難真正懂得珍惜感情,失戀對愛情也未嚐不是件好事(開句玩笑:我奉勸那些沒成家的朋友,去找一個失戀過的人做終身伴侶吧!她更懂得珍惜你的感情)。因此人在年輕時多經受失敗是件絕好的事。沒有遭遇過失敗的人,永遠是輕浮的,沒有深度。一個人經曆的失敗越多,他的經驗就越豐富,做人就越成熟,從而能力就越強,隻要他還能保持樂觀,維持頑強的上進心,他就一定是最後的成功者。

    (三)煩惱是心理問題

    有次和同事去北京旅遊,計劃玩十多天,可第二天同事的錢包掉了,於是他心煩意亂。我勸他反正錢已掉了,煩也沒用,不如忘掉它,隻當沒發生過,照舊開開心心地去玩,說不定這輩子就來北京這一次。但他始終心情不佳,玩起來無精打采,弄得我也無心遊玩,隻得準備提前迴家。可在收拾行裝時,突然發現他的錢包在床縫中。這下他頓時喜出望外,可我在邊上真恨不得踢他一腳。一次本來可以美妙的生活旅程就這樣被他破壞了。他的錢雖沒有失去,但卻失去了一次對美好生活的享受。

    林肯說:人們都是自己想要怎麽快樂就能怎麽快樂。我們的煩惱幾乎毫無例外是屬於心理上的,而不是生理上的。

    有位學員煩惱地告訴我:“一位同事總是在領導麵前打我的小報告,真煩人。”

    我問:“他的小報告有沒有用呢?”

    “一點用都沒有!領導跟我關係很好,每次他打小報告領導都告訴我。”

    我迴答:“他的小報告有用,它讓你心煩了,睡不著了。”

    著名教育工作者魏書生在被評為高級教師時,同事告訴他有位老教師到處散布他的謠言。魏書生卻說:“我對不起他,讓他心煩了,讓他死了不少腦細胞。”

    這個世界什麽能傷害我們?外在的事物都不足道,惟一能傷害我們的,是它通過我們的內心起了作用。現在世界上所擁有的核武器隨時都可以毀掉整個地球,這麽嚴重的問題,你為之煩惱過嗎?你走在街上隨時都可能被汽車壓死,你又為之煩惱過嗎?危及生命的事你不放在心裏就不會為之煩惱,那麽煩惱不正是你的心理造成的嗎?歸根到底,所謂的傷害,所謂的煩惱隻是我們的內心造成,是我們自己傷害自己。我們為什麽要自己傷害自己,為什麽要自尋煩惱?說嚴重點,死也不就那麽迴事嗎?還有什麽更值得我們為之煩惱呢?

    一個人隻要寬宏大量,心地豁達,那麽幾乎沒有任何東西能傷害到他。有次電視報道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小姐的事跡。她的生命曆程已經不會太長了,全家人都要耗費精力照顧她,還要為她支付巨額的醫療費。在這樣的生活重壓下,她居然想方設法籌措資金辦了一個熱線電話,為生活失意的人進行心理輔導。有人問她覺得生活痛苦嗎?她迴答:你覺得痛苦,是因為生命對你太寬裕。我的時間不多了,我不能去考慮痛苦,隻能加倍地珍惜我過的每一天,每一個小時。她的話對我的靈魂是一次巨大的衝擊。一個腰纏萬貫的人得到一百塊錢不會珍惜,而一個窮光蛋得到一百塊錢才會格外珍惜。那些感覺生活痛苦的人,不正是因為生活對他太恩賜了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建立樂觀的生活態度吧!樂觀的人到哪裏都受歡迎,屜生活中的天使。他們開朗、充滿朝氣的情緒,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感染,其魅力無窮……

    三、克服壓抑

    人的一些無形的心理鎖鏈,比如“自卑”、“膽小”、“靦腆”等,往往起因於來自生活、來自生理的壓抑。小時候缺少了愛的溫暖,生活時常不如意,有些生理缺陷。這些長期的壓抑,都會導致心理的病態。另外,心理學上還認為,人許多傷害自己,傷害別人的衝動也是來自於壓抑感。壓抑使許多不滿鬱積於心,使渴望得不到滿足,導致一種強烈的心靈摧殘。弗洛伊德就認為,現代人的痛苦、心態的扭曲都是由於本能衝動受到過多的壓抑。壓抑感可以說是導致心理病態的罪魁禍首。

    (一)壓抑是心理病態的罪魁禍首

    精神壓力是在本人毫無察覺之中由日常生活中的刺激、壓抑所積蓄起來,當它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導致歇斯底裏症的暴發,引起心態的不平衡。

    正如一隻氣球,慢慢的打氣,逐漸的膨脹,最終導致無法承受而爆炸。婚姻也是如此,很少婚姻的破裂是因為一件突發的大事而造成。往往是平常生活上的瑣碎小事,雙方彼此的摩擦、不滿,日積月累,最後一一件突然的事故成為導火索,引發家庭的破裂。同樣,神經病患者,也絕不是因為一件事的刺激而造成。往往是平時生活中的小刺激,日積月累,最終招至神經分裂。我們常說的,老實人要麽不發脾氣,一發脾氣,就如火山爆發,也是這個道理。

    (二)把壓抑及時發泄出去

    壓抑既然是生活中的小事日積月累所造成,那麽克服壓抑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尊重別人的前提下,將平時生活中的不滿、壓抑,即時發泄出去。

    著名作家馮驥才去美國訪問期間,專程去拜訪一位美國友人。去到他家,馮驥才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在這位友人的妝台上,放著一塊紅色的磚。馮驥才心想:這塊磚說是裝飾品吧,又不好看,說是古董吧,又是新的。

    正在馮驥才捉摸不透時,那位美國友人談起他們市長競選時許下許多空洞的諾言,越說越氣,抓起那塊磚就用力向牆上的大玻璃鏡扔去。馮驥才一見,嚇得趕緊躲避。但那塊磚撞到玻璃鏡後,卻又沒事地反彈到地上,跳了幾下後,就停止了。玻璃鏡竟然絲毫無損。馮驥才好奇地過去,拾起那磚一看,卻發現原來隻是一塊海棉做成了磚的樣子。

    這種“磚”在美國稱之為“成人玩具”,幫助成人發泄憤怒,又不造成傷害。

    國外還有一種“出氣”公司,專門利用讓人發泄壓抑來賺錢。你有什麽不滿,有什麽壓抑,都可以花錢去這間公司,找人傾談也可以,要砸要打物品也可以。公司專門有間房,裏麵陳設了各種供顧客發泄壓抑的物品,你摔打完了之後,再照單付帳。

    讓人發泄壓抑,已成了國外的賺錢手段。要保持心理的健康,就不能讓壓抑鬱積在心裏,天長日久,終將無法控製。

    曾經有位學員給我講了他對發泄壓抑的感受:

    我們單位連我一起共有四位司機,其他三位司機都開小車,獨派我開大巴,每天接送公司員工,上班早,下班遲,我對此很不滿,但一直悶在心裏。

    過了一段時間,經理又規定:大車不許開迴家,要停放在公司裏麵。這明明是,中著我來的,我更不滿了,但我仍憋在心裏。

    這天經理決定給司機配bb機,其他三位司機都配了,但惟獨不配給我,說開大車不用bb機。

    這下我終於忍不住了,和經理大吵了一場,在眾人麵前非常出氣地痛罵了他一頓。事情發生後,經理怒不可遏,聲言不將我炒魷魚,誓不罷休。這下我可完了,胳膊擰不過大腿。隻好又當麵賠禮道歉、寫檢討,在大會上宣讀,我出盡了醜,讓經理在眾人麵前挽迴了麵子,還扣發了全月獎金,他才善罷甘休。

    我為什麽不能控製自己?不能好好跟經理談呢?就是因為平常對經理的不滿沒有即時發泄出去,日積月累,最終導致了自己頭腦不冷靜。如果我平時能將對經理的不滿,在家人麵前,在朋友麵前發泄出來,我心裏一定會好受得多,也不至於最後控製不住自己,產生這樣的後果。”

    有不滿即時發泄出去,這樣才能保持心態的平衡,增強控製力。現在,每當我對領導有不滿,受了領導的窩囊氣,我就找幾個要好的朋友,在他們麵前將領導臭罵一通。這絕不是阿q精神,這樣做過之後,會覺得心情舒暢好多,再遇到我也能控製自己,不至於做出傻事。常常有些妻子抱怨做丈夫的,對外麵的人好,對家裏的人兇。這種現象常發生在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丈夫身上。這類丈夫在外麵要表現得道貌岸然,溫文有禮,各種壓抑、不滿要深埋心裏。迴到家裏,假麵具不用了,突然而來的鬆馳感,使他們在外麵忍受的各種壓抑、不滿,很容易就在家裏發泄出來。作為朋友和家人,出於關懷愛護的目的,就要適當接受他發泄壓抑的行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要正當地發泄壓抑感,可以遵遁以下幾個方法:

    一、不順利時,可以“自言自語”,進行自我安慰。

    二、在要好朋友麵前講出來。

    三,用寫信、寫日記的方式,盡量將原因寫出來。

    (二)不要因為自己的壓抑發泄而傷害別人

    有壓抑就要即時發泄,但有個前提,要尊重別人,不要因為你的發泄,而傷害別人。這在心理學上叫做不要“踢貓”。

    什麽叫不要“踢貓”?就是不要對無辜者發泄你的攻擊性。這條規則起源於這樣一個故事:

    公司經理有天正在氣頭上,恰好辦公室主任來請示工作,他就滿麵怒容地將辦公室主任斥責了一番。辦公室主任莫名其妙地被經理斥責了,正在火頭上,秘書這時又來匯報工作,辦公室主任就怒氣衝衝地將秘書訓了一頓。秘書無緣無故地被主任訓了,心中憤憤不平,出到門口,發現她男朋友來接她,劈頭蓋臉就將他罵了個飽。她男朋友高興而來,掃興而去,走到街上,怒火難耐,遇到一隻貓,就一腳踢過去……

    這是何苦呢?為什麽經理生了氣,要轉到主任身上,主任又轉到秘書,而秘書又轉給她男朋友,她男朋友呢?就隻得去踢貓。何不經理直接走到街上去踢貓一腳呢?

    我讀高中的時候,有次數學老師與他夫人吵嘴。我們做學生的又想看,又怕看,躲得遠遠地偷看。到下午上數學課時,我和一位同學講了幾句話,結果就被數學老師氣衝衝地點到前麵站了一節課。要在平時,至多也隻是提醒一下就罷了,不會處罰得這麽重。以後隻要上數學課,看到數學老師板著麵孔進來,我們就會在下麵小聲地說:“大家小心,今天老師又被老婆罵了。”

    對無辜者發泄攻擊性,是一種品德低下的行為,發泄了自己的壓抑,卻又給別人增添了壓抑。

    “踢貓”現象還可以引伸到家庭爭吵中。意大利世界杯足球賽期間,我們單位的年輕人都喜歡聚集在一起看球,這樣更熱鬧。有位同事,他夫人每天早上要五點起床去上班,可足球賽轉播都在半夜進行,看完球後,常常已是淩晨二、三點,他每次迴家,都影響夫人休息,有天夫人對他說:“你今天再去看球,我就把家門鎖上,不讓你迴家!”

    這天晚上他本來也不準備看球,但與我們一聊興致又上來了,終於還是看完了比賽。迴家時,他夫人也真的將門鎖上。他敲了一陣,沒人應。氣起來,就一腳將門踢開,鋪張涼席就地而睡。到了五點鍾他夫人起床,報複性地將家裏所有能開的東西全都打開。電燈也打開,電視也打開,音響也打開,電風扇也打開,吵得他無法入睡,在憤怒之餘,他一拳向邊上的鴻運扇打去……

    下午我邀他出外踢球,發現他還在睡覺,而且手上纏著繃帶。就問他原故。他一五一十地告訴我,我聽後笑著對他說:“何苦呢?風扇打爛了,還不是要去買。”他說:“出出氣就行了。”

    夫妻吵架不過夜,沒幾天他又高高興興地同夫人去東門買風扇。我在一邊調侃地說:“這次一定要買個鐵的,打不爛的。

    吵嘴,要借助於摔打物品來發泄憤怒,既說明你無能,也反映出你沒涵養。這是心理不正常的表現。

    我記得一場話劇中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兩人吵得正兇時,男的抓起桌上一把筷子就往地上扔。女的一看,你扔我不會扔嗎?抓起桌上的保溫瓶準備往地上摔。

    男的一見,趕緊變憤怒為幽默:“別摔,別摔,摔壞了,我們還要去買的。”

    女的說:“那你為什麽摔呢?”男的迴答:“你沒見我摔的是筷子嗎?筷子是摔不爛的。”

    這種方式多好嗬!既幽默,緩解兩人關係,又沒有為出一時之氣,而讓經濟受損。這是聰明人的做法。

    有壓抑了,要借助於摔打物品來發泄,不也正是一種“踢貓”行為嗎?

    (三)增強律己力

    我崇尚奔放、無羈、自由自在,所以我談了要解除心理枷鎖,要消除壓抑感,也隻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快樂無比,也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

    但事物都是辯證的,過分嚴格地律己,會使自己喪失人生享受,導致壓抑,引起心態的扭曲。而過分的放蕩無羈,卻又會使人流人隻為衝動所控製,沒有理性思考。

    人的思想往往與行動有著很大的距離,思想上考慮成熟的東西有時卻無法轉化為行動:我們的情感也往往與理智不能和諧,理智上認為正確的,但情感卻執拗地與它相抵觸。要解決這種矛盾,就要增強律己力,也就是要善用思想來左右行動,善用理智來控製情感。

    心理學家說要獲得成功,就要先獲得自由。他們指的這種自由,是一種心靈與行動的自由。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又想去做的事,就一定敢去做,而不被一些無形的枷鎖控製,明知正確,卻無法行動。但這種自由,絕不是為本性為一種原始的衝動所支配的自由,那種自由是低級的,那類人也是奴隸,內在衝動的奴隸。那類人不能行動,隻能反應。

    實際上,能“戒”才能獲得更大的自由。比如抽煙上癮,煙癮,此時就是你的鐐銬,不抽不行,你被煙癮所控製,不得自由。隻有戒掉了煙,你才砸爛了鐐銬,掙脫了控製,達到了真正的隨心所欲,做了自由自在的自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律己力還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之一。動物不會考慮長遠利益,隻要有誘餌,就容易上當。隻有人才能立足現在,放眼未來,衡量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能律己,也就意味著能理性思維,對各種情況都能冷靜考慮,是非輕重的衡量有依循標準,不致利令智昏,誤了大局。律己力正是人成熟與否的重要標誌。

    人畢竟不同於動物,不要做內在衝動的奴隸,要用遠大的理想來控製自己的內在衝動。能律己,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能律己,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律己才是通向幸福的康莊大道。

    心靈的種子

    你在心靈裏播下高貴的種子,就將收獲高貴的人生。

    偉大的靈魂並不是平庸之輩所能理解,它是高貴心靈和強盛生命力的結合物。

    小時候去鄉下姥姥家玩,姥姥給了我一個石榴,吃完後我隨手將它的核扔在了小院裏。幾天後,它居然發了芽,於是我拜托姥姥好好照料它。

    不經意間十幾年過去了,我再去姥姥家時,發現院中多了一棵結滿碩果韻石榴樹。姥姥告訴我這就是我當年隨手撒下的種子。我真的驚奇了:一粒種子是這麽小,但它的力量卻這麽的無限,居然長成了大樹,還結出了無數的果實。

    於是我好奇地剝開了一粒石榴的種子,卻發現裏麵什麽都沒有。但我總覺得它既然能成長為大樹,它裏麵一定有某種細微的、不可感知的本質,正是這種本質決定了它的未來,決定了它的成長方向。

    俗語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種下雜草的種子,就隻能收獲雜草;你種下一顆大樹的種子,隻要有適合的陽光、水分、空氣、土壤,它就能成長為一棵參天的大樹。一粒種子正有能決定一切的本質。

    其實人生也是一樣,你在心靈裏播下了怎樣的種子,就將收獲怎樣的人生。

    盧梭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我常常為他的理論,為他孤獨的情感,激昂的文采所傾倒。但我初看《懺悔錄》時,卻怎麽也在心裏接受不了。一個少年時有露陰癖的性變態者,青年後又與他人共事一位中年貴婦,甚至因為這位貴婦去世時,在遺囑裏未曾提到他,他就偷了這位貴婦一條價值不大的緞帶。就這樣一個無賴,居然完全靠自學成了民主社會理論的奠基人,幹是我在心裏問自己,為什麽他能超越卑賤成為一個偉人呢?

    當我看了他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後,我明白了,雖然他浪跡過街頭,做過仆人,家庭教師,地位卑賤,但卻始終潛藏著一顆高貴的心靈。正是這顆心靈引領他走出了卑劣,激勵他在逆境中去尋找一個更公平、美好的世界,從而將人類導向了平等、自由、博愛的新航向。就像卡萊爾說的:“他教導的東西,整個世界將去做和創造出來。”正是在盧梭思想的引導下,才有了法蘭西共和國,才有了美國的獨立宣言。

    盧梭在《懺悔錄》中開篇寫道:“當末日的號角吹響時,我願意拿著這本書和任何人一起站在至高無上的上帝麵前接受審判。這就是我曾做過的,我曾想過的,這就是真實的我。”

    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完美的人,但從古至今又有誰能像盧梭那樣有勇氣、有道德,能將真實的自己坦然於眾呢?卑賤的人也許隻有在卑劣中得到樂趣。盧梭生活在最底層,受盡了各種屈辱,但他心靈的高貴使他無法忍受這一切,在孤獨與痛苦中,他思考著人的權利和價值,並用他天才的靈魂和激情四射的言辭喚醒了我們,使我們認識到平等和自由的可貴。他不僅自身超越了卑賤,而且用他高貴的心靈點燃了我們心靈中高貴的火種。也正因為如此,他生前雖然遭到了各種的非議、唾罵,但死後卻進入了法國的“先賢祠”,一個專門用來安葬偉人的處所,具有世界性的榮譽紀念意義。

    人的思想和行為不可能全都是偉大的、高尚的,甚至有些可能是卑劣的,但隻要心靈保持高貴,並遵循高貴心靈的指引,那麽就必將超越平庸,變得傑出。

    還有拿破侖·波拿巴,我少年時最崇拜的人物。歌德說:拿破侖擺布世界,就像洪默爾(德國音樂家)擺布鋼琴一樣,任何時候他都胸有成竹,應付裕如。他雖然出生在科西嘉貴族家庭,可初到法國時,也隻是一個普通的軍校學生。但正像他的名字拿破侖——意為荒野的獅子——一樣,他始終有著一顆高貴的心靈。

    拿破侖身材矮小,但內心卻高貴狂傲,他宣稱,他的佩劍隻有劍帶屬於法國,劍刃卻由他自己掌握。拿破侖十分迷戀盧梭等人的啟蒙思想,為盧梭那種慷慨激昂的語言、熱情奔放的思想鼓舞著。他在手稿中寫道:一個十分狡猾的兇手在謀殺了合法君主並成功地竊取王位後,同樣受到上帝法律的保護……人民比篡權者有更多的權力去驅逐一個篡權的君主。

    拿破侖在少年時就向君主的權力發起了挑戰。其實他一生都是一個高傲的人。在土倫之戰中初露鋒芒立下大功不久,由於法國內部的政治鬥爭,他被投入了監獄。出獄後,一無所有的拿破侖奔走於革命新貴的門前,卻怎麽也低不下他那倔強的頭顱。拿破侖天生就是一個要做大事的人,他不能忍受平庸的生活。在那段沒有事業可為的日子裏,他心情鬱悶,不修邊幅,頭發蓬鬆,一副惹人生厭的外表,甚至無心戀愛,身體上也顯出了病態。巴爾紮克充滿同情地寫道:“你要有種,你就揚著臉一直往前衝。可是你得跟妒忌、毀謗、庸俗作鬥爭,跟所有人鬥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拿破侖並沒有被命運擊倒,他在積極做著準備。不久保王黨人發生叛亂,由於巴黎沒有合適的軍事人才,熱月黨人不得不請閑居的拿破侖出來指揮軍隊。麵對八倍於己的敵軍,拿破侖臨危受命,鎮靜自若,運用高超的軍事才華,隻用一個小時就擊潰了叛軍。

    一位哲學家說:“人生雖然漫長,但緊要之處卻隻有幾步。”拿破侖抓住了僅有的兩次人生機遇,使平淡的人生立即綻放出異彩。一夜之間,拿破侖一躍成為手握首都軍事和治安大權的炙手可熱的人物。他的麵前展現出一片錦繡前程。拿破侖卻不屑於此,葡月的功勳遠沒有為他攫取最高權力提供充分的條件。他不願把自己埋沒在巴黎的輕佻生活裏;也不願以自己的權利周旋於各種派別和權貴門前;他寧願直中取,不願曲中求。於是他毅然放棄了別人夢寐以求的職位,謀求了一個沒有多少實力的方麵軍司令職位,為的是能統兵在外。

    拿破侖心中熾烈地燃燒著施展軍事才華、追求成為偉大統帥的強烈欲望,這種欲望不斷地驅使他去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正是他說出了“不想當元帥的七兵不是好士兵”的名言。欲望加才華就能形成一種堅定的力量,正是這種力量使他最終成了傲視歐洲的雄獅。他本人也成了鼓舞幾代年輕人個人奮鬥的目標。

    從盧梭、拿破侖來看,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從小就有一顆高貴的心靈,’他們不甘平庸,始終追求卓越。高貴正是一切偉人心靈中那種細微的、不可感知的、決定他們成長的本質。

    你在心靈裏種下的是卑微的種子,你就隻能收獲卑微;而你種下的是高貴的種子,你就將收獲高貴,成為一個高貴的人。

    不談那些偉人,我認識一些很成功的朋友,我也潛心研究過他們,我感覺他們最大的與眾不同不是能力上的,也不是知識上的,而是他們從小就有一顆不甘平庸的心。他們並不在外表上表現得狂傲,但在內心深處都認為自己是傑出的,是必將有一番作為的。即使開始的起點並不高,所處的環境很惡劣,身份很低微,但他們的雄心卻從來沒有湮滅,從來沒有喪失奮鬥的意誌。因此他們總是能抓住每一次機會,甚至沒有機會時,他們也能努力去創造機會。我有一位朋友,現在是擁有二百多位工人的電子廠的老板,他對我說:“當我在內地工作每月隻有二百多元工資的時候,一位在深圳的朋友告訴我他的月薪有三四千元,我都沒有羨慕他,因為我認定我將來必定不是隻靠幾千元工資來謀生的人。”正是因為他有這樣的雄心,在他打工做到月收入上萬元的管理層時,卻毅然放棄了職位,創辦了自己的電子廠。

    從我自身來看,我也實在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沒想到不經意間寫出的《方與圓》,沒有任何媒體的宣傳,沒有任何炒作,在默默無聞中居然暢銷了八九年,直到現在也還在熱銷之中,表現了強勁的生命力。那些媒體瘋狂炒作,排行榜上總是位居前列的書,書商告訴我最多也就銷了百來萬冊,而《方與圓》加上各種盜版版本,總數已過500多萬冊;台灣出版了繁體版,而且多次脫銷,部分內容還被選人了台灣國文版教材;韓國也翻譯出版了韓文版,並成為韓國的暢銷書。於是社會上林林總總出現了一係列借方圓命名的書,居方行圓已然成了一種做人的境界。一些不法書商還幹脆就用我的名義炮製了《縱與橫》、《點與線》、《點與麵》、《新方與圓》等等,最令我哭笑不得的是,我不知什麽時候就被人終結了,市麵上居然出現了《方與圓》終結篇《受用一生的智慧》。就我這樣一個平凡的人,在書商眼裏已然是創造了奇跡。

    既然我在一些人眼裏創造了奇跡,而且總有一些熱心的讀者來電、來信詢問,我也開始認真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有什麽奇特?

    但想來想去,隻是覺得自己既懶散又貪玩,沒有恆心、沒有毅力。也沒有才華,可能我惟一可取的就是:我平凡,但決不平庸。我總有一顆追求卓越的心。

    記得少年時,我就崇拜英雄,喜歡看英雄傳記。看了《三國演義》,就崇拜上了諸葛亮;看了《拿破侖傳》,又崇拜上了拿破侖。於是這些英雄在我幼小的心田裏播撒下人生要鑄就輝煌的種子。我的言行舉止還和其他同學一樣,但我的血管裏卻已開始博動著同那些英雄一樣殷紅的血液,從此我的心靈裏就播撒下高貴的種子。記得初二學農勞動時,站在一個小山頂上,麵對著波光粼粼的南湖,我在內心發下誓言:將來不論幹什麽,都要好好幹,幹出名堂。這成了支撐我一生的信念。

    有了這樣要出類拔萃的心態,於是我一生都在積極進取,尋找機會。但我生性懶散,臨高考前,還為剛借到的大仲馬的《基度山伯爵》而不忍釋手。結果高考考得不好,沒有進重點,進了師範院校。為了高考的失敗,我在心中一千篇地痛罵自己,用未來的前景激勵自己振作,“不努力,將來就不會有出路”,這樣的前途與我少年時的夢想有多大的差距嗬。我想努力考上研究生以改變命運。但我很貪玩,喜歡看球,喜歡踢球,還迷醉於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特別是古龍的小說,直到現在,每隔數年,我又能重看一遍,而且成了疲累之後很好的享受。最終考研究生也泡了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方與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桂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桂榮並收藏方與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