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的人生修養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修身,養性,格物,致知,齊家,治國,平天下。順序是很重要的,其中修身養性是根本。其實不僅從大道理上來說如此,從實際生活出發也是如此。我一位兒時的玩伴、現在的“大款”就曾感慨地說:“賺錢是很容易的事,隻要學會做人就行。現在賺不到錢,隻因機會沒到:你懂得了做人,打好了基礎,機會到了,也就自然能賺到錢。”

    這句話不是很有哲理嗎?學會做人正是人生的最高學問。

    在充滿迷幻色彩的少年時代,人人都有甜蜜的夢想,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個英雄豪傑。為此,我花了大量精力,去尋找英雄豪傑成功的秘訣。

    我相信美國作家傑克·倫敦的話:看書要看傳記。小說藝術加工成分太重,傳記才較為真實地反映英雄豪傑輝煌的一生。為此我借了大量名人傳記,認真閱讀,做筆記。但最終,我深深地失望了,為尋找不到他們成功的秘訣而陷於痛苦之中……

    一次偶然的機會,使我茅塞頓開,我幸運地看到了民國初年李宗吾先生著的一本書,它的前言就深深地吸引了我。

    李宗吾先生年輕時夢想成為英雄豪傑,經過多年努力,仍壯誌未酬,就轉而研究英雄豪傑成功的秘訣,但曆經多年仍無結果。有次看《三國演義》時,突然大徹大悟,終於找到英雄豪傑成功的秘訣,為此寫下了被譽為世界奇書的《厚黑學》。

    李宗吾先生認為,縱觀所有英雄豪傑成功的秘訣,不外兩個字:厚和黑。厚,就是臉皮要厚;黑,就是心要黑。要在這個世界上獲得成功,就必需牢記這兩字真言。

    《三國演義》中厚的典型是劉備:

    劉備經常打敗仗,打敗仗說明他無能,但每次打敗後,劉備就大哭一場:對不住父老鄉親。結果大家覺得劉備很仁義,他每打一次敗仗,大家反而更擁護他。

    黑的典型是曹操:

    曹操一次逃難到老朋友家,老朋友叫家人殺豬招待。可曹操聽見外麵議論如何殺法,誤以為老朋友要殺他,就將老朋友一家幾十口人盡數殺了,待到發現案上捆著的豬,方知殺錯。出去後,迎麵遇上老朋友迴來,問:正要殺豬招待,你為何走呢?但曹操隨即將老朋友也殺了。

    部下問曹操:“你明知殺錯了,為什麽還要殺他?”曹操說了一句名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如果我不殺他,他迴去發現家人死了,一定會報告我的行蹤,不如斬草除根。”

    厚黑之道是人生成功的真諦。我們民族智慧的化身,天縱奇才的諸葛亮,遇到臉皮厚、堅守不戰的司馬懿,結果六出祈山伐魏,最終無功而返。諸葛亮用激將法,送一盒胭脂和一套女人衣服給司馬懿,說:如果你像婦人一樣不敢出戰,那麽就將這盒胭脂擦上,婦女衣服穿上。司馬懿將胭脂收下,仍拒不出戰,諸葛亮也沒辦法。

    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威震天下,但心不夠黑,鴻門宴沒殺劉邦,臉皮又不夠厚,勝敗乃兵家常事,他卻覺“無臉見江東父老”而自殺,終因不諳厚黑學,由強轉弱,讓心黑臉皮厚的劉邦得到天下。

    我對厚黑妙用的深刻認識,還是得益於這樣一件事。

    時值創辦公司階段,每次可行性報告送上去,都被主管部門指出缺陷退迴來。修改後,送上去,又有新缺陷被找出,再退迴,如此反複五六次。在我深感失望之際,一次偶然看柏楊先生著《醜陋的中國人》中間一個故事給我很大啟發。

    孔丘昔年困於陳蔡,餓得奄奄一息,附近有家觀光店,教弟子仲由去討碗飯吃。掌櫃的說:“我寫一個字,你若認識,我就免費招待。”仲由說:“我是聖人門徒,不要說一個字,就是十個字,都包下啦。”掌櫃的寫了一個“真”字,仲由說:“這連三歲娃兒都知道,一個‘真’字罷啦。”掌櫃的說:“明明白癡,還說大話,小子們,給我亂棒打出。”仲由狼狽而逃,稟告一切,孔丘說:“無怪你會挨揍,等我前去亮相。’掌櫃的仍寫一個“真”字,孔丘說:“這是‘直八’呀。”掌櫃的大驚說:“名不虛傳,你的學問果然大得可怕。”酒醉飯飽之後,仲由悄悄問:“老頭,你可把我搞糊塗啦,明明是‘真’字,怎麽變成‘直八’?’孔丘歎道:“你懂個啥,現在是認不得‘真’的時代,你一定要認‘真’,隻有活活餓死。”

    我突然明白,自己書呆子氣太足,過分認真了。可行性報告被退迴,主要原因並不是存在缺陷,而是因為我們太年輕,主管部門不信任。任何事物都無法十全十美,要找缺點都很容易。主管部門隻是通過找我們的缺點來推搪我們罷了。

    因此,我又重新迴到深圳,找熟人要了一大疊香港公司空白介紹信,在上麵寫上公關的重要性之類字眼,最後附注:如果該公司成立,香港公司願讚助多少多少錢。這樣拿著一疊介紹信,又重新找到主管部門。主管部門見有這麽強大的經濟後盾,還能吸引外資。即刻,接待級別就變了,由科長一躍而為處長,可行性報告也不用寫得那麽繁瑣,公司也很快就批下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之後,我們與處長熟了,關係套近乎了,才說:“香港公司經濟出現困難,它們現在很難出錢讚助。”反正公司已批了,主管部門也沒辦法。

    鄭板橋說:“難得糊塗”,劉少奇說:“大事清楚,小事糊塗”,古語也說:“水至清則無魚”。一個人如果過分認真,那麽必將一事無成。現實生活中,許多有權人士故意刁難你,指出你的缺點,往往並不是真的因為你有缺點,隻是通過刁難你,讓你知道他的權力,甚至是為了讓你求他,送東西給他。如果你書呆子氣太足,真的去精心改正自己的缺點,那麽必定是做無用功。

    但很快,這種生活信條出現了危機。

    凡辦私營企業的,認為自己是在幹大事、辦實體,因此最討厭別人稱其為個體戶。每個私營企業老板都給自己標上響亮的頭銜,我們稱為:“總經理”,有的叫“董事長”,甚至有的稱為“總裁”,蔣介石才叫“總裁”,他們也叫“總裁”。每月工商局例會,私營企業管理處處長明知我們都怕他,卻故意用調侃的音調:“吳董事長發表發表意見,張總裁說說話”,來笑話我們。

    私營企業主有錢,經常舉辦大型活動,在報紙上搞得沸沸揚揚,個個表現得轟轟烈烈。不了解底細,還不知道是多偉大的人物。但兩年後,我再迴老家出席例會,卻發現那些轟轟烈烈的人物,很多已煙消雲散。這引起我的思考,他們為什麽會失敗呢?我們也有公司,將來會不會也走上這條道路呢?

    另有一件事也給我很大震動。某報幾個年輕記者,舉辦首屆中國飲料節,評選中國飲料大王。主意非常好,各個廠家紛紛讚助,一下賺了幾十萬,但這些記者每月一百多塊,窮慣了,從沒見過這麽多錢,人人為分錢爭得不可開交,誰也不去理評選的事,最後草草評選一飲料大王了事。結果廠家大唿上當受騙,紛紛上告。這件事被作為國內一大詐騙案處理,錢全部被沒收,人也差點被判刑。

    看來厚黑之道,隻顧自己收獲,不管他人死活,在今天並不完全行得通。正如賣東西,原始時代,大家天真無邪,人人賣物,貨真價實。突有一人懂厚黑之學,賣假貨,大家從沒上過當,因此紛紛上當,賣假貨者大發其財。眾人見賣假貨好,紛紛效仿,此時,假貨遍地,買者處處謹慎,提心吊膽。突有一人,貨真價實,大家吃虧吃怕了,自然都擁護他,結果他取得了成功。這正是現代買賣成功之道。

    人生也猶如做買賣,要買賣公平。你付出得越多,對別人幫助越大,別人才會越支持你,付給你也越多。那些轟轟烈烈的私營公司之所以倒閉、失敗,正在於他們完全靠厚黑一套闖世界。在1987、1988年經濟開放、搞活時期,長期的閉關自守,使大家純真無知。此時,行厚黑之道,東一想法、西一主意,的確能使不少人上當受騙,賺不少錢。但上當多了,吃一塹長一智,人人都變得精明。那些沒有自己拳頭產品——真正受大眾歡迎的產品的公司,還靠厚黑一套,自然就吃不開而倒閉。

    鬆下幸之助看到一個乞丐,在水籠頭上喝水,由此想到:要讓自己的產品像水籠頭一樣,在全世界一擰開就有。他的立足點,正是首先為別人著想,方便大眾,然後別人會支持你,使你成功。這才是現代的成功之道。

    李宗吾先生這樣描述人的“厚黑”:臉皮厚要厚如城牆,槍打不穿還不夠,要炮都轟不爛,心黑要黑如鍋底,從裏到外黑透。但我認為“厚黑”隻能作為在某種情況下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有時我們為了達到大的目的,就不得不犧牲一些道德、倫理觀。但“厚黑”絕不能作為我們做人的準則。透心的“厚黑”會使你喪失人生的真正樂趣,這種人也不可能取得最輝煌的成功。

    厚黑學的最深刻根源就是自私自利。

    休謨說:“人性就是自私。”我們姑且不去研究這句話正確與否。但的確人人都有這樣一種心理狀態:人人都想有所得而不願有所失。但在交往中,如果人人都想多得收獲而不願有所失去,那麽就必然會導致矛盾。我們如何正確處理這種得與失呢?

    有人說:“自私自利是精明。”我倒覺得純粹自私自利的人是笨蛋。我有一些熟人,有能力,能吃苦,他們也創造過輝煌,但卻始終無法持久。另有些熟人,能力差一點,但講義氣,真正地懂得做人,他們反而能獲取最後的輝煌。其間差別,就在於前者太過於為自己。一個人如果總是想讓別人吃虧,自己占便宜,久而久之,誰還會與他交往呢?這種人最終也就必將失敗。所有人際交往中的失敗者,正在於過分自私了。

    我不想談大道理,也不願吹噓所謂高尚的道德標準,從生活實際出發,我以為自私的人也是行不通的。

    首先,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要在世間生存、尋求大的發展就必須合作,也就是生意人常說的“要打夥求財”。而要合作長久,相處愉快,就必須善為別人考慮。用我的話來說:自己要吃肉,起碼要讓別人有湯喝。如果你既想吃肉又要喝湯,那麽最終你連肉都沒得吃。而自私自利的人是不會真正懂得這種辯證法的,即使懂了,他也無法真正運用好,因為他的眼光容易被一己私利所蒙蔽。更通俗點說,你與人合作做生意,你騙了他,他會很氣憤,就會去告訴這個圈子的人,於是你的名聲臭了,就再難找到新的合作者。反之,你們合作愉快,他就會告訴別人和你一起能賺到錢,於是大家都樂意與你合作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另外,人的快樂不僅來源於物質享受,更重要的部分,還是來自於精神享受。人需要愛,需要被人尊重,需要實現自身價值,而這些都是自私自利的人所無法得到的。現實生活中雖也有許多人憑厚黑之道賺了大錢,物質生活優裕,但這類人過分關注自己,自無法得到真正的友誼,於是在現實世界中永遠孤苦零丁,精神空虛、痛苦。

    我相信人生有這樣一個真理:一個人的成就程度,大致上是與他的施予程度成正比例。你施予得越多,對別人幫助越大,別人就會越感激你,對你的迴報也就越大。人生在世正是要努力體現自身價值,並力爭社會承認。那麽你滿足了大眾的需要,大眾也就需要你,從而你也能獲得自己想要的。

    同樣道理,企業要成功,就不能單純立足於賺錢,這是目光短淺的做法;而首先要立足於滿足大眾的需要,別人得益了,自然就會支持你的企業,最終企業也得益。這才是企業長期發展之道。

    自私自利的人正是那些已經喪失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而永遠生活在渺小世界中的人,真正成功的人士首先就要有博愛的情懷。

    一、樹立博愛的情懷

    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初春季節,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集聚巴黎。他們在一份會議宣言中寫道:“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迴頭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究竟有何神通?他反複闡述仁與禮。仁的內涵是愛人與修身正己,強調的是人格上道德的完善,禮指的是反映、體現出仁的行為準則,它強調名分與尊卑長幼。孔子的核心思想可以說就是一個“仁”字。“仁者愛人”,“仁”就正意味著博愛。

    法國啟蒙思想家強調:平等、自由、博愛。“博愛”實際上不僅是一種社會倫理,更重要的,它還是一種讓你人生更快樂的法寶。隻有“博愛”的人,才能胸襟開闊,才能真正做到待人熱情、友善,樂於助人,才能在人際交往中永立不敗之地。

    我喜歡這個小男孩的故事,他出於一時的氣憤對他的母親喊到他恨她。然後,也許是害怕懲罰,他就跑出房屋,走到山邊,並對山穀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接著從山穀傳來迴音:“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

    這個小孩有點吃驚,他跑迴屋裏對他母親說,山穀裏有個卑鄙的小孩說他恨他。母親把他帶迴山邊,並要他喊:“我愛你,我愛你。”這位小孩照他母親說的做了,而這次他卻發現,有一個很好的小孩在山穀裏說:“我愛你,我愛你。”

    生命就像一種迴聲,你送出什麽它就送迴什麽,你播種什麽就收獲什麽,你給予什麽,就得到什麽。你想要別人是你的朋友,首先你得是別人的朋友。心要靠心來交換,感情隻有用感情來搏取。

    (一)友善能鏟除障礙

    有天我去發廊理發,見到兩位風塵女子在談論香港名星李小龍。一位說:“李小龍最後是死在一位妓女房間的。”另一位反駁說:“不會吧?好像聽說是得暴病死的。”前一位馬上應道:“就是,肯定是別人造謠,要是那樣,也太‘肉酸’了。”

    我突然感覺:一個人不論把自己的位置擺得如何,但內心深處都是希望自己所喜愛的人物是一個有高尚品德的人。

    《紅燈記》裏鳩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如果人人都標榜看穿了塵世,信奉自私為座右銘,那麽這個世界必將暗無天日,這個社會必將走向衰亡。所以我們從小受的教育,這個社會所弘揚的倫理,都教導我們要友愛、仁慈,這種根深蒂固的文化影響,正如弗洛伊德的理論所形容,滲透進我們的潛意識,我們潛意識深處有了對友善、仁慈的向往,有了對具備這種品質的人的尊重。

    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人,一定都是品德高尚,有仁愛之心的。

    你有這樣的體會嗎?這個社會上有種人仿佛所有人都是他的敵人,對待別人總是兇巴巴的、惡狠狠的,或者從來就不將別人當人,隻是當作他人生旅程上的一種工具。這種人不論他有多大本事,最終還是會遭到人們的唾棄。人就應該有愛心,友善地對待每一個人,這也正是成功者的人生準則。

    我有位朋友,一個典型的生意人,在他最危難的時候,身無分文又沒有工作,我幫過他,提供他住,還借錢給他,可他為了多賺我幾百塊錢,卻夥同別人騙我。這正如美國已故總統肯尼迪所說:“做生意的都是狗娘養的。”最後我發現了,雖然也很氣,但並沒有痛罵他一頓,然後瀟灑地絕交。我隻是告訴他人都不傻,不要騙人,還是友善地繼續幫助他。以後他終於發達了,出於對我的感激,在很多緊要關頭他都無償地幫了我。

    我還有位同事,人們眼中“變態”的老太太。我與她無怨無仇,但她眼紅我的第二職業,時刻盯住我,稍一抓住我的過失,就去領導麵前打我的小報告,害得我幾乎被炒魷魚。旁人都憤憤不平,她每見我也總是有些不好意思,但我卻始終以友善待她,能幫她時還是盡量幫她。終於她被我感動,不無慚愧地對我說:“我的年紀比你大得多,但你的做人姿態卻比我高得多。”

    這隻是小事,但卻是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遇到的。別人傷害了你,明知報複己無濟於事,何苦還要多樹仇敵呢?此時友善會使你顯得大度、姿態高,會使你生活天地無比遼闊。而且別人對不住你,你還以友善待他,他自會對你有負疚感,說不定以後還會加倍補償給你,這正是聰明人的做法呀。人性本就自私,我們要學會理解人、諒解人,憤怒和暴力隻是外在的力度,隻有友善才能感發人性中光輝的部分,真正深入人的心靈。

    100多年前,林肯曾引用一句古老的格言,說過一段十分精彩的話。他說:“一滴蜂蜜比一加侖膽汁能夠捕到更多的蒼蠅。”人心也是如此。假如你要贏得人好感,就以友善待他,用蜜去贏得他的心,你就能使他走在理智的大道上。

    有人說:“你在喊口號,這個世界本就是一個生存競爭、弱肉強食的鬥獸場,好心多半不得好報,好人往往吃虧。”

    我不否認,人性中最古老、最深切的稟賦本就是自私,那種幼稚的仁慈,天真的友愛,自會使你處處碰壁。但友善絕不是叫你傻氣,在深刻認識人性基礎上的友善正是使你受歡迎的一種方法。

    有人會說:“說,誰不會,但做起來卻難。有些人你一看上去就討厭,還怎麽對他友善得起來?”

    這裏我想介紹心理學中一條原理,“照鏡子”效應:

    與人交往,常常會有這樣的感覺,這人一眼看去就不錯,與自己很投緣,果然大家談得很好:這人一接觸,感覺上討厭,結果,彼此真的格格不入。為此我們常在心裏慶幸自己感覺靈驗。是否你真的感覺靈驗呢?

    心理學中有一條規律:我們對別人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行為往往作出同樣方式的反應和迴答。

    在與人打交道時;我們發現我們自己的待人態度會在別人對我們的態度中反射迴來。恰似你站在一麵鏡子前,你笑時,鏡子裏的人也笑,你皺眉,鏡子裏的人也皺眉,當你叫喊,鏡子裏的人對你叫喊。幾乎很少人認識到這條心理學規律是多麽重要和多麽具有預測性,反而得意地歸之千自己感覺靈敏。

    實際上,如果你事先就確認某人是難以對付的,則你很可能會用多少帶有敵意的方式去接近他,在心中握緊你的拳頭準備戰鬥。其實當你這樣做時,你簡直就是設置了個舞台讓他上去表演,他也就被逼扮演了你為他設計好的角色。而如果你事先認為某人是友好的,你就會用友好的方式去待他,在你的感染下,他自然也以友好的方式待你。

    我辦的每一期訓練班都有一些學員,聽我講課時,始終板著臉,看上去尖酸刻薄,仿佛被我騙了學費。以前,我見了這類人就討厭,很少去搭理他們。結果畢業時,我與他們的關係真的也就很差。知道了這條心理學規律後,我想是否我的心理作用造成的呢?以後,我就有意識地去接近這類人,在心裏始終當他們為好朋友。結果我發現他們中很多人都很友善,心中都有一團熱情之火,隻是性格使然,在外表上表現得嚴峻點罷了。

    請記住,你的大多數敵人正是你自己造成,友善才會使你朋友遍天下,使你的品質升華,生命充滿歡樂。

    友善還能帶來兩種心理效應。

    一、暈輪效應

    我國古代有個叫智子疑鄰的故事:

    有一個人丟了一把斧子,就暗自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了。從此,他覺得鄰居的兒子無論是走路的姿勢、麵部的表情,還是言談的語調都像是偷斧子的。後來,他在山穀刨土時無意中找到了那把斧子。迴家後又看到了鄰居的兒子,這迴他看人家的一舉一動又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人都有一種以偏概全的心理傾向。對某人有好感,就覺得他的舉止言行一切都好,即所謂“愛屋及烏”,然而對他反感時,就會覺得他處處不順眼。

    二、報應心理

    漢朝名將韓信曾對一位老婦人說:“滴水之恩,定當湧泉以報。”人都有報恩心理。

    你對某人有好感,是因為他給了你友誼,滿足了你的需要。既然他對你很好,當然你就不能對他不好。“來而不往,非禮也”,出於感激之情,你就可能接受他的觀點或建議。滿足他的要求。

    (二)博愛使你心態健康

    我的一位朋友在他心情鬱悶的時候,給我看了他寫的日記。“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時時縈繞心懷。我從沒有發自內心地真正笑過,任何歡情中都滲有苦澀。我的心是苦的,我的脈搏中跳動著的血液是苦的,我的生活是苦的。我不知什麽能使我幸福,我不停地追求,但永遠不知幸福的彼岸在何方?……

    “我在折磨自己的靈魂,摧殘自己的生命,一種心理變態在深沉地扭曲自己。精神分裂症者,我突然找到了我們之間的共同語言……”令我怵目驚心的是,諸如此類的感情渲瀉竟然每篇都是。他的生活真的很差、很不如人意嗎?我了解他,實際上他在很多方麵都過得比一般人優越,但他的心卻已完全被這種痛苦情緒所籠罩,當然他的生活也就真的過得很痛苦。

    心理學上說,每個人多少都有一種要傷害自己和傷害他人的潛意識的動機,做出有害自己和他人的事。這就是“虐待自己”和“虐待他人’的傾向。

    “虐待自己”常常是因為解決不了的矛盾、破壞性的欲望、不愉快的感覺等壓抑在心裏,而造成的自我懲罰。“虐待他人”則多半是為了自衛、報複,甚至是單純的泄憤。

    比如當你痛苦不堪時,你會用牙齒去咬下嘴唇,用頭拚命去撞牆,這種用傷害自己的身體來發泄不滿或者借煙酒來消除煩惱的方法,均屬於自虐傾向。這種自虐還隻是傷害身體,我認為更為嚴重的自虐,卻是精神上的痛苦情結。這會毀掉人的生活。很多大詩人都陷於這種痛苦情結而不能自拔。拜倫,19世紀詩壇的拿破侖,事業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陰鬱卻成了他生活的主弦律。雪萊,浪漫詩歌的王子,痛苦情結甚至令他走向了死亡。有人說痛苦使人類創造了燦爛的藝術。但我覺得這種代價也未免太大,犧牲了創造這種藝術的人的人生快樂。不僅詩人如此,很多偉大人物都有這種痛苦情節。傳奇人物拿破侖不是說自己從沒有真正快樂地過過一天嗎?實際上,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種痛苦情結。迴憶我的少年時代,我就有很長一段時間被這種痛苦情結所籠罩,那時見到諸如“生命苦難”、“靈魂痛苦”之類字眼,就激動得心靈顫抖,生活也因此而壓抑、苦悶。精神上的自虐傾向正是人生快樂的一大勁敵。試想一個不懂善待自己,享受生活快樂的人,又怎能懂得珍惜生活、享受生活?又怎能懂得善待別人?苦悶、痛苦自然會伴隨一生。

    如果說自虐還隻是傷害自己,那麽虐待他人卻是一種心理變態。

    很多人喜歡圍觀交通事故,他們從交通事故中得到一種快感:見到別人被車壓死了,內心會有一絲喜悅,慶幸自己還活在世上。有這樣一則笑話:

    某次出了交通事故,觀者如堵。有位仁兄怎樣擠也進不去,隨之靈機一動,馬上擠出兩滴眼淚說:“請大家讓一下,我父親被壓死了!”大家一聽這麽悲慘,就讓他進去了。豈料進去一看,原來是壓死了一隻狗。

    在台北也曾有這樣一件事:

    某人想自殺,站在一幢高樓的天台上,下麵圍觀者人山人海。但這人偏偏又不跳下來。此事驚動了消防隊,但消防隊員要上去援救時,他卻說:“你們上來我就跳下去!”消防隊員不上去吧,他又不跳下來。這樣磨了好長時間,下麵有位老太太終於等得不耐煩了,在下麵叫嚷:“你要跳就快點跳嘛!跳完了,我還要去買菜呢!”

    這不正是“虐他”心理嗎?

    我常以為,人有了權後,並不是件好事,權力會使人心理變態。來深圳上戶口時,我去派出所排隊,辛辛苦苦排了近一個小時,到窗口時,辦事員卻將窗一關,“下班了,明天再來!”我在外麵氣得要命,他還在裏麵偷偷笑哩:“這傻家夥,又白排了一個小時。”如果他提前告訴我不用排了,到點就要下班,我也就不用浪費這一個小時,或者他多費一二分鍾幫我辦了,我心裏該多感激!但下班了,這就是他的權力,你明天再來重新排,這就是他的本事。

    這是權力的另一種轉移,成為滿足“虐他心理”的工具。誰與這類人組成家庭一定不會幸福。

    人嗬,居然從別人的痛苦中感受快樂!有些人總是幸災樂禍,打小報告,踩著別人的脊梁往上爬,或者“推倒了醬油瓶子不扶”,或者“當麵笑蛤哈,背後使絆子”都是他們的慣用伎倆。這種人我們在生活中還見得少嗎?他們已經喪失了做人的真正樂趣,永遠體味不到人生的真正幸福。我們在心裏都鄙視這種人,但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或多或少也有這種心態呢?

    “自虐”和“虐他”心理輕則招至生活麻煩,重則摧殘人的心靈。為什麽有的人刻薄、挑剔?為什麽有的人心胸狹窄?為什麽有的人生活痛苦?這正是“自虐”和“虐他”心理傾向造成,它是人生失敗之因,生活痛苦之源。如果我把“刻薄”、“挑剔”、“心胸狹窄”一類形容詞加在你頭上,你一定不高興。既然如此,那你為什麽不樹立更廣闊的胸懷呢?

    雨果說:“世界上最遼闊的是大海,比大海更遼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遼闊的是人的胸懷。”雨果所說的人,正是指那些富有“博愛”心的人。

    “博愛”是一種情操,更是一種修養。隻有“博愛’的人,才真正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生活也才充滿歡樂。

    二、維護人格尊嚴

    自然界萬千植物都有幸被文人所讚美,甚至渺小如草也得到垂青,但惟有浮萍卻隻用來作貶意的形容。這正反應了人的好惡:討厭那些搖擺不定,隨波逐流的人。

    一個人有靈活性是聰明,但靈活要有一定的限度,做人如果沒有人生準則,那麽給人的感覺勢必就是沒有個性,缺乏魄力,甚至是軟骨頭。要做一個真正的人,要得到別人的尊重,甚至要成功地與人交往,要取得生活成功,做人就必須有準則。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人生準則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維護人格尊嚴。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體驗:有些人,雖然有錢、有地位,但一眼看去就覺得不必重視,而有些人,雖然沒錢、沒地位,但短暫的接觸,卻讓你感到不能輕侮。這後一類人正在於他們自尊自愛,看重自己的人格尊嚴。實際上維護人格尊嚴,就是維護自己做人的權利,就是尊重自己,連人格尊嚴都可以放棄的人,就是不把自己當人,也就是自己貶低自己。一個人如果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別人又怎麽會尊重你呢?我們可以寄人籬下,可以求人,也可以迎合人,甚至聰明人有時還會想辦法讓別人覺得他比自己聰明。但在做這一切時,必須注意不能讓人因此而瞧不起我們。我們要讓他感覺到我們心中擁有我們自己的尊嚴,讓他覺得我們有分量,這樣他才會尊重我們。如果有兩個人用同樣的方式去讚揚一個人,那麽,兩人中地位較高的人的讚揚對方一定更為看重。我們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往往決定了我們在與他交往中的分量。而這種心目中的地位,一方麵固然是由我們的實際地位決定的,但另一方麵也要看我們給他的感覺如何。注重維護人格尊嚴的人,表現出的是自尊自重,也就往往容易讓人尊敬,給人良好的感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唱自己的歌

    那天去看花卉展覽,一朵怒放的玫瑰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我在欣賞之餘,無意間發現了它邊上有一株小草。突然間狂風大作,暴雨傾盆而下,人們紛紛跑去避雨。雨過天晴後,我再出來看時,那朵豔麗的玫瑰已被雨水打得凋殘,可那株小草卻更加青翠,盎溢著旺盛的生命力。

    我由此想到了人生。我們可能並不顯赫一時,可能永遠隻是芸芸眾生中渺小、渺小的一員。但我們仍然要用頑強的生命力奮力地唱自己的歌。拜倫爵士說:我生來絕不是為世俗這沉悶的戲文扮演繁忙的配角。我們也許並不能在世間唱主角,但我們起碼要做我們自己人生的主角。這是我們作為人的最基本權利,是維護我們人格的最基本要素。

    記得少年時代受了許多教育,比如大公無私、助人為樂、為人民服務等,那時覺得為自己生活是一種肮髒的想法。但當走上社會,搏擊於人生戰場時,卻發現這裏人人都是惟利是圖的,能在這裏取得成功的,往往就是那些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被正統的宣傳所尊崇的道德品質,在現實的社會裏卻並不值錢。你道德高尚,大家不會因此而來巴結、討好你,但如果你有錢、有勢力,那麽,眾人就會對你趨之若鶩。人生價值的天平,明顯地傾斜於後者。我突然有受騙了的感覺,被所受的教育所愚弄。人怎麽可能大公無私?人怎麽可能不為自己?不為自己而生活的人,一定沒有享受過生活;隻有為自己而生活的人,才懂得享受生活。

    我記得曾在電視中見到一些“癡人”。有的耗其畢生精力收藏書籍,為了省錢買書,一天可以隻吃兩個饅頭,有的收集毛主席像章,終身樂此不倦,甚至有的為收集古錢幣,踏遍萬水千山,終身不墜其誌。當然我並不是讚賞他們的愛好,但我卻不得不佩服他們人生中的這一種“癡意”。一個人不論他是否成功,是否偉大,隻要能畢其一生去“癡意”於某件事,這本身就是值得歌頌的。人就是要有一種“癡意”,“癡意”也正是人的一種不朽精神啁。

    最令我感動的是菲亞特集團老板的獨生子,放著億萬家產不繼承,卻癡心於自己的藝術夢想。人活著就要幹自己所喜歡的事嗬!當然這句話說來簡單,做起來也是難。我們大多數人所耗最主要的精力幹的事,往往是由於經濟的壓力,為環境、社會和家庭,被迫去做的,我們隻是在為生存而生活,這樣的生活怎能忍受?生活就要轟轟烈烈,生活就要能隨自己的心願。如果一個人終其一生都沒能擺脫束縛,努力、認真地去幹自己所喜歡的事,甚至還不知道自己喜歡幹什麽,那這一生又有什麽意思?至多也隻能算是隨潮流來到世上,又隨潮流消逝於世間,沒有閃耀個性的火花。我們不談崇高的理想,但我想做人最起碼、也是最重要的不也就是要努力掙脫束縛,去幹自己所喜歡的事,並讓此成為主宰生活的主旋律嗎?當然這需要能力,但不論我們的能力能否達到,這總應該作為我們內心的奮鬥目標。

    一個人怎樣掌握自己的命運,比命運是怎樣更為重要。

    我們都是地球上的過客,人生隻是短暫的一瞬間,死後一切都將灰飛煙滅,如果我們不努力去做自己所喜歡的事,不唱自己的歌,又怎對得住自己?唱自己的歌正表明了現代人的務實精神以及重視自身價值,是平等、自由思想在人生觀上的體現,是一種進步的道德意識。

    活著就要有自己的生活信念,人生宗旨。你可以追求轟轟烈烈的人生,也可以固守“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誌”,甚至還可以遵循老子的“無為”思想。存在決定本質。你首先是存在著的,也是自由的。也就是你可以按自己的意願選擇屬意的生活方式,但重要的是要在人生中用你的意誌力將它貫徹到底。不要因外界的動蕩而搖擺,不要被環境所左右,這就是人生中的“抱一”。

    現代也許已不是一個純情的年代,商品大潮衝擊得人頭腦發熱,但人不應該隨波逐流,要堅守自己的人生信念。如果今天大家熱衷於某件事,你就跟著去做,明天社會流行某種潮流,你又跟著去趕。那麽你就永遠隻能居人之後。有些當官的,以前為政清廉,懷抱美好的理想,但看到別人進行權錢交易大發其財,於是受不了環境的引誘,挺而走險,結果正好趕上風頭,毀了一生。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己的個性,沒有自己對生活的獨到見解,沒有自己的人生信念,就一定不能出類拔萃,就一定不能取得大的成功。

    我崇尚人的信念,歌頌人的意誌力,信念是有魔力的!

    美國一問大銀行的總裁斯通就曾說:少年時代在一張紙上畫了無數個美元符號——ss$,立下信念,結果後來他終於成了大銀行家。

    斯大林在德軍大兵壓境的時刻,冒著敵機轟炸的危險,調集了大量防空火炮控製空中,在斯大林格勒舉行大型閱兵,目的是向全蘇聯人民傳達一個信息:蘇聯沒有被打垮。樹立起蘇聯人民必勝的信念,從而成了蘇德戰爭的轉機。希特勒也曾發動宣傳機器,將他邪惡的信念不斷地、反複地灌輸給人們,“今天我們擁有德國,明天我們將擁有世界”“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四處飛揚的納粹旗,隨處可聞的口號,煽動起德國人民的狂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們在文革中不也是如此嗎?天天聽到的、看到的都是“革命無罪,造反有理”“階級鬥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之類,這種信念深植於沒有見過外麵的世界的、單純的、從而也就沒有深邃的思考力的中國大眾心裏,從而導致了中華民族的一次大劫難。

    我們不談大的、不談遠的,最近我的一位朋友的母親病危,醫生認為連一個晚上也活不過去了。可是老人的意識還很清楚,所有的人都希望讓她再同遠在內蒙古的女兒、女婿見上一麵。於是我的朋友不停地在母親耳邊小聲說:“再過三天就是您八十大壽了,我們都想好好地給您慶祝生日,您在內蒙古的女兒和女婿也快趕迴來了,您可一定要挺住啊。”結果,這位老人在四天以後死去。她終於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與親人見了麵。

    這不也是信念的作用嗎?

    如果說人有靈魂,那麽信念就是人的不死的靈魂。布魯諾為堅守自己的科學信念,寧願被羅馬教會燒死,也矢誌不移。張誌新不懼強權的高壓,用嘶啞的喉嚨呐喊出自己的信念,以至上刑場時已被人割去了舌頭。外界能夠摧毀人的軀體,但卻不能摧毀人的信念。精神不朽!信念不朽!

    對每一個成熟的人來說,唱自己的歌就是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堅守自己的生活信念,並為它付出一片“癡意”。

    我喜歡野性,男人就要有些野性,甚或像傑克·倫敦筆下一匹孤獨的、在荒野裏嘶叫的狼。野性是一種奔放,是一種力量,是一種無所畏懼的勇氣。唱自己的歌正是人生中的一種野性。我唿喚野性……

    (二)讓個性之花開放

    袁偉民在介紹挑選女排運動員的經驗時,曾談到要挑選有個性的運動員。這是科學的選才之道。實際上我們觀察一下就會發現,任何傑出的東西都是有特色的,對人而言也就是要有個性、有性格。優秀的文藝作品,電影或小說,往往在於它有特色,甚至暢銷於社會上的任一種商品,之所以暢銷,也在於它有特色。同樣道理,人要受歡迎,要取得成功,也要有個性。

    王朔的小說能轟動一時,引起諸多反對和支持,正在於他的鮮明的個性色彩:那種玩世不恭的態度,贏得了現代年輕人的共鳴。張藝謀的電影能領導一時潮流,也在於他獨特的藝術手法:雖然拍的是陳年往事,但卻賦予了它濃鬱的現代意識。《紅高梁》裏處處閃耀的狂放精神之火,正投契了現代年輕人內心深處的激蕩之情。個性正是事物的生命力之所在,沒有個性就沒有生命力。諾貝爾文學獎為什麽很少有專業學文學的人獲得呢?我認為原因在於專業學文學的人,陷於浩瀚的文學作品中,而喪失了自己的個性。

    實際上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能取得成功的人士,無不是有著極強的個性。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力爭完美,往往還會使你喪失特色。有個性雖然有可能使你的思維和行為有片麵性,但同時卻會使你的特點鮮明,而有鮮明的特點,就有極強的感染力,就能引起深切共鳴。有個性本身就是一種超越,一種魅力。

    我總認為人的性格對人的氣質和能力有極大的影響。因為人看待事物,思考事物以及行為時都帶有明顯的性格烙印,性格決定了人的習慣思維和行為方式。性格豪爽的人,思維直率,行為果敢。雖然有時不免失於莽撞,但卻有魄力。性格柔弱的人,思維縝密,行為謹慎。雖然優柔寡斷,但卻常能麵麵俱到。性格本身並無好壞之分,都有積極的一麵,也有消極的一麵。一個人隻要有鮮明的個性,就必定會有獨特的思維方式,獨特的能力,也就是有顯著的優點,隻要善於揚長避短,往往就能超越芸芸眾生,開辟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維護人格尊嚴也就是要讓個性之花開放。

    (三)莫獻殷勤

    維護人格尊嚴,在交往中就要注意莫獻殷勤。

    獻殷勤者是恐懼的,他是害怕別人不與他好,所以才巴結人。這種交往是不自然而醜惡的。

    生活是由無數的小事集合而成,正如無數小溪匯集成大河。小事雖小,但卻蘊藏生活哲理,能引發人的深思。下麵這件小事就是如此。

    那天,我去某校辦事,見他們校長和主任一起騎自行車外出,行經校園大道時,校長發現有個下水道蓋未蓋,就隨口說了一句;“怎麽下水道蓋未蓋?”可主任聽後卻如奉聖旨,急忙刹住車,迅速跳下來(幸好還未摔倒),三步並作二步,跑到下水道口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沉重的鐵蓋蓋好,又怕校長久等,未及喘氣,就又匆匆跑迴自行車前,與校長一起外出。

    我在邊上看著,心裏產生了感慨:何苦呢?40多歲的人了,拍馬屁也不能拍到這個分上。換了我,隻會刹住車,叫一些附近的學生,把蓋蓋好。這樣我既聽了校長的話,又沒有表現出過分的奴顏卑膝。

    獻殷勤固然能讓很多人喜歡,但同時,卻會讓人覺得你沒本事。因為真正有本事的人,多少都有幾分恃才傲物。如果我的手下有一個喜歡獻殷勤的人,我雖然會喜歡他,但內心深處總會覺得他沒大本事,至多也隻會讓他當一個副手,不會讓他去獨當一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獻殷勤有辱你的人格尊嚴,隻會讓人更加瞧不起你。

    莫獻殷勤這一條說來簡單,但卻是我一個熟人十多年人生失敗的痛苦總結。有一天,他以過來人的姿態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做人千萬不要獻殷勤。我在學校是教體育的,我夫人教英語,是學校辦公室主任,人長得又漂亮,我們家是典型的女比男強,因此我事事都遷就她。開始我借聘到深圳大學,但她找的工作不理想,就叫我迴去,說:‘如果你不迴去,我們就離婚。’我想夫人比工作重要,於是就放棄了深圳大學的職位,迴了老家。但迴去後她還是與我離了婚。我再到深圳,深大的職位已滿了,最後隻好去了華僑城。

    “平時在家裏,就因為她比我強,我對她殷勤備至,每天下班,就忙著買菜、洗菜、做菜,連小孩的尿片子,都是我洗,而她下班後,迴家就坐在沙發上看報紙。我是一個男人,我越這樣,她反而越看不起我,我盡了最大的努力,但這個家庭最終還是破裂了。”

    做人就是這樣,你越獻殷勤,對方反而會越瞧不起你。正如西方諺語所說:“急於出嫁的姑娘,反而將小夥子嚇跑了。”

    我有一個同事給我介紹了他兩次戀愛的經曆。

    第一次,經熟人介紹和一個小姐在歌舞廳見麵。見麵後,熟人自不能充當電燈泡,找個理由避開走了,他請這位小姐跳舞,可是一曲未了,這位小姐就談起她母親說她年齡不小了,要早點結婚。你想想一個小姐,第一次與人約會,就談起結婚的事,別人不會覺得她有問題嗎?自然將人嚇跑。

    第二次,他又認識了一位女友,兩人正談得感情投契時,那位小姐卻突然幾天不來了。弄得他天天坐臥不安,反複告訴我們那位小姐與他說話用的什麽語氣、看他用的什麽眼神,請我們幫助判斷她是否對他有意。

    可待到他有點失望時,那位小姐又來了。就這樣,那位小姐來幾天又不來幾天,弄得他天天都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樣,盼她的出現。

    我想這位小姐懂得一些心理學。人就是這樣,容易得到的東西不知道珍惜,不容易得到的東西才知道珍惜。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永遠是沒得到的東西。你不獻殷勤,經常吊一下人的胃口,反而會令他更加垂涎三尺。當然這樣做不要過分,否則別人以為沒有指望,而放棄了。

    我們常說強扭的瓜不甜,但有些先生問我:“你說強扭的瓜不甜。但有些瓜你不強扭還吃不到呢?”瓜隻有到瓜熟蒂落時,才甜美可口,沒有成熟的瓜一定是酸的。如果你願意吃酸瓜,那就去強扭吧,麗要吃甜瓜,那就最好等到瓜熟蒂落。

    獻殷勤者不僅是醜惡的,而且還會讓你喪失主動權。心理學中有這樣一條最小關心原理:較不關心人際關係者獲主動權。你與你的朋友交往,如果是你對兩人關係關注較多,那麽對方一定獲主導地位。反之,如果是對方對兩人關係更需要、更關注,那麽,你就會獲得主導地位。

    獻殷勤者不僅是恐懼的,而且別人對你獻殷勤,往往是另有所圖。我記得小時候住的大院,裏麵有一口井,大家都喜歡喝井水,井水比自來水甜。因此家家都準備有一口大水缸裝井水。鄰居一位小姐,她男朋友每次來首先就看她家水缸滿了沒有,沒滿就去挑水。久而久之,隻要這位小姐的男朋友要來,她家的水缸就一定是空的。有天小姐的弟弟見家裏的水缸空了,準備去打水,他母親在一邊說:“小王要來的,你不用去了。”

    我們小孩喜歡熱鬧,每次她男朋友來了,我們就跟在後麵,邊跑邊喊:“拎王來了!拎王來了!”但結婚後,這位先生卻整天搖晃著二郎腿,什麽事也不做了。別人問他:“你以前挑水那麽勤,現在結婚了,為什麽卻什麽也不做了?”他迴答:“從奴隸到將軍嘛!”我想這位小姐吃虧了,原來找位奴隸,現在卻變成了將軍。有些小姐告訴我她們的戀愛觀,要找個從將軍到奴隸的人。開始讓他當將軍,說明他有本事,然後再將他馴服為奴隸。我想這樣總比你找個先奴隸後將軍的人劃算吧!

    我總覺得追一個人是一件幸福的事。誰追誰都占便宜,追別人是因為別人比你強或者你發現了她的優點,才迫之不舍。但迫人絕不是在她麵前百般逢迎,追一個人是一種征服,是想辦法在她麵前充分顯示出自己的優點,折服她。那種奴顏卑膝韻追法,效果隻會適得其反。維護人格尊嚴是很複雜的,我們不僅要維護作為個人權利、特征的尊嚴,還要維護道德品質上的尊嚴。仁、義、禮、智、信,是每一個真正做人者都必須遵循的,它也正是我們作為人的高尚人格,也都是我們所要努力維護的。

    三、處世的修養

    有人曾問我:“你教人際關係,是否你就沒有敵人?”

    有!我也有敵人,有些人甚至恨得我牙癢癢。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無淪他多麽偉大、多麽高尚,都有敵人,都會有人不喜歡他甚至討厭他。

    可有人卻常為此煩惱:“我對他們都很好,可總有人對我不好,不喜歡我,甚至恨我。”有人因為領導不喜歡自己或者自己被人出賣而痛苦不堪,有人更甚,因為失戀而痛不欲生。這些都是一種傻氣。你自殺了於對方沒一點傷害,反而變成他吹牛的本錢:“某某小姐(先生)為我癡情得自殺了”,你說這是何苦。

    你問自己,是否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你都喜歡?你不可能喜歡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那你也不能要求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喜歡你。有幾個人不喜歡你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為此而生煩惱正是自尋煩惱。

    我們活在世上不可能迎合每一個人,討好每一個人。否則人活著豈不太累,人生還有什麽意思?人生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活得灑脫、自然,快樂。人際關係學也並不是要你一味委屈自己迎合別人,何況即使你這樣做了,也不可能每個人都喜歡你。

    雖說我們不可能贏得世界上每一個人喜歡,但還是要盡量減少敵人,少一個敵人就多一個朋友。不要因為我們的過失,我們待人的方式不正確而得罪人。不論我們喜歡與否,周圍的人們都是現實存在著的,都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影響。在當今的世界上,不考慮到這一點,我們簡直無法獲得任何成功和幸福。

    下麵介紹待人之道。

    (一)勿道人短長

    我們公司長期和外貿公司合作做生意,外貿公司的大胖子塗經理,可以說是我們的財神爺。

    有天在公司裏,我極力勸說塗經理和我們擴大貿易範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說服他。我惱羞成怒,塗經理剛一走,我就說:“你們看塗胖子,往公司大門口一站,蚊子都隻有側著身子才能飛進來;他那條短褲,肯定是他老婆用兩條米袋子改的。”

    結果塗經理忘了拿包,正好迴來。雖然旁人不斷給我使眼神,但我越說越得意,全然沒注意到塗經理正在我後麵。我發現怎麽旁人不笑的,一迴頭,恰好看到塗經理漲得像豬肝般的臉,當時的那種尷尬勁就甭提了。旁人趕緊打圓場:“小丁這個家夥,就是嘴巴討厭。”我也急忙陪著笑臉道歉,說自己喜歡開玩笑。塗經理當時沒吭一聲就走了。

    之後,雖然自己多次請塗經理吃飯,想方設法陪禮道歉,但關係始終恢複不到以前的水平了,合作生意因此也少了很多。這就是道人短長的代價。

    實際上我們平常的談話中有百分之九十是閑聊,那種品質惡劣的人則總是以議論人及誹謗人為中心,仿佛這個世界上人人都不行,惟有他最偉大。或者通過指責別人的不是來抬高自己,這種人正是自尊心極低的。他沒有真本事去表現自己,隻有借助於挑別人的短處來提高自己身價,這樣的人令人齒冷。

    我相信這樣一條規則:判斷別人時你自己也被別人判斷。

    一個經常挑別人短處,指責別人錯誤的人,隻會讓人感到挑剔而難於相處,讓人感到品質惡劣而厭煩。如果你總是認為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行,人人都有問題。那麽隻能說明你自己不善於與人相處,自己有問題。別人正是通過你對別人的判斷,來判斷你的為人。

    如果你去應聘,招聘者經常問的一個問題是:“你在原來單位幹得好好的,為什麽要來我們單位?”有些人為了討好招聘者,就極力指責原單位:那裏的人很難相處,老板挑剔,刻薄。你們這裏多好嗬。這樣說的人,十有八九會落選。如果我是招聘者,我會想:他現在這樣指責他原來的老板,將來會不會也這樣說我呢?聰明的應聘者應該多說原單位及原來老板的好話,“與他們相處很好,離開真有點依依不舍”,然後再提出一個客觀原因,如“這個單位更適合發揮我的才幹”等。這才是聰明的應聘方法。

    你聽說過坐在馬路邊的老人,分別被兩位陌生人拜訪的故事嗎?這是我最喜愛的故事之一。

    老人坐在一個小鎮郊外的馬路旁邊。有一位陌生人開車來到這個小鎮,看到了老人,他停車打開車門,詢問老人:“這位老先生,請問這是什麽城鎮?住在這裏的是哪種類型的居民?我正打算搬來居住呢!”

    這位老人抬頭看了一下陌生人,並且迴答說:“你剛離開的那個小鎮上的人們,是哪一種類型的人呢?”陌生人說:“我剛離開的那個小鎮上住的都是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我們住在那裏沒有什麽快樂可言。所以我們打算要搬來這裏居住。”

    老人迴答說:“先生,恐怕你要失望了,因為我們鎮的人,也跟他們完全相像。”不久之後,又有另一位陌生人向這位老人詢問同樣的問題。“這是哪一種類型的城鎮呢?住在這裏的是哪一種人呢?我們正尋找一個城鎮定居下來呢!”

    老人又問他同樣的問題:“你剛離開的那個小鎮上的人們到底是哪一種類型的人?”

    這位陌生人迴答:“喔!住在那裏的都是非常好的人。我的太太和小孩子住在那裏度過了一段很好的時光,但我正在尋找一個比我以前居住的地方更有發展機會的小鎮。我很不願離開那個小鎮,但是我們不得不尋找更好的發展前途。”

    老人說:“你很幸運,年輕人。居住在這裏的人都是跟你們那裏完全相同的人,你將會喜歡他們,他們也會喜歡你的。”

    如果我們在尋找壞人,那麽我們就真的會遇到壞人。如果我們在尋找好人,我們就一定會見到好人。不善於與人相處的人,到了哪裏,都會認為別人難於相處,善於與人相處的人,見到任何人,都會與人相處融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方與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桂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桂榮並收藏方與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