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星球大戰》和《x戰警》兩大係列即將推出新作的消息傳出之後,幾乎整個好萊塢都被吸引了。
無數人紛紛找上各種關係,試圖在這兩個項目當中謀求一席之地。
哪怕,這兩個項目如今還隻是一個“概念”或者說“意向”,連一個劇本大綱都沒有。
不說【量子娛樂】之外,單單隻是與【量子影業】合作多年的導演,杜克-羅森伯格,也給羅傑打了個電話,委婉地詢問是否有機會爭取一下其中一部影片的導演位置。
當然,這兩個項目,雖然都還隻是一個概念,沒有確定下任何實質性的東西。
但是光憑著《星球大戰》和《x戰警》這兩個名字,項目的預算必然是以“億美元”為單位。
再加上宣傳和發行成本等等,項目的總預算最少會被推到兩億美元,甚至更高的程度。
成本兩億美元以上的項目,在如今這個年頭,絕對算是最頂級的大製作了。
這種級別的項目,諸如導演這樣的位置,絕對不是單純依靠人情就能得到的。
不說羅傑在這件事上並沒有最終決定權,即便是有,若是不能通過公司內審核部門的審核,羅傑也不會執意要讓一個能力不足、但自己更加熟悉的人來執掌導筒。
哪怕,在好萊塢,除了有數的幾個頂級導演之外,其它導演隻是負責帶隊拍片的工具人,對一部影片成敗的影響並不算大。
對於杜克的要求,羅傑隻是表示,會在項目正式立項之後,讓二十世紀福克斯給杜克一次麵試的機會,但能否打動二十世紀福克斯的立項審核部門,就要看杜克自己的表現了。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的合作中,羅傑也看出來了,杜克-羅森伯格這個導演很有想法,能力進步也非常的迅速。
如果說有什麽不足,那就是缺乏頂級大製作的經驗。
但對於《星球大戰》這種早已經形成了固定粉絲群體的爆米花係列電影來說,導演的名氣和經驗差點,並不算什麽大的問題。
在好萊塢,從來不缺乏擁有足夠履曆,但不夠出名的導演,執導投資數億美元頂尖大製作的先例。
甚至於,很多情況下,讓這種“小導演”來執導影片,反而是比請來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這樣的頂尖大導演要更加適合。
因為後者必然要求在劇組內說一不二的權利,影片的成敗,實質上就相當於掌握在了導演的手中。
但事實上,好萊塢的大公司從來都不喜歡這樣。
相比起想法天馬行空的導演,好萊塢的投資人們,更加喜歡將影片整體的控製權,交給更傾向於按部就班的製片人們來完成。
在“製片人中心製”的製度下,導演隻需要具備“合格的基本技能”,就已經是足夠了。
除此之外,不選擇頂尖的大牌導演,在導演片酬上也可以節約大筆的資金。
像是卡車司機這樣的大導演,至少兩千萬美元起步的基礎片酬倒還不算什麽,但全球票房分成這樣的條款,對於目標票房數億、甚至十幾億美元的頂尖製作來說,哪怕隻是分出去幾個百分點,都是非常讓人肉痛的。
而小導演,就沒這麽多顧慮了。
五百萬美元的固定片酬,想要分成沒有,拍不拍?不拍就換人。
一個好的導演,如果沒有大過製片人的權利,也並不能讓一部電影的完成效果變得好多少。
相反,一個差勁的導演,想要毀掉一部電影,那可就容易的太多了。
所以,一般這種頂級大製作,對於導演的基本要求是:擁有大量導演行業相關工作的經驗,但不要求什麽名氣。
哪怕執導的都是一些b級磨坊電影也無所謂,隻要經驗足夠豐富,就算滿足了第一個門檻。
當然,在很多時候,這條門檻也會被適當地放寬,比方說並不要求執導的東西一定是電影。
電視劇,甚至是廣告片,都是可以的。
著名的dc電影係列導演紮克-施耐德,在執導第一部《活死人黎明》之前,就是拍廣告片出身,也正是拍攝大量廣告片的經曆,幫助他得到了這份工作。
杜克-羅森伯格,對於大多數普通影迷而言,不會是一個很熟悉的名字。
但在與【量子影業】多年的合作當中,杜克-羅森伯格所執導的電影卻是不少。
幾乎一年一部電影的拍攝速度,讓杜克-羅森伯格積累“履曆”的過程非常的迅速,在短短幾年內,就追上了一些成名多年的大導演。
至少在數量上如此。
而且,杜克-羅森伯格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在於,他拍攝出的電影,雖然還沒有出過一部票房大爆的項目,但每一部電影,製片公司都是賺了錢的。
這是好萊塢幾乎沒有哪一個導演能夠做到的事情。
即使是斯皮爾伯格,也拍出過《太陽帝國》這樣讓製片方吐血的爛片。
號稱“最會拍商業片的導演”邁克爾-貝,也有過《逃出克隆島》這種票房口碑雙雙撲街的作品。
更不要說,許多大牌導演在職業生涯剛開始之初的幾部作品,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都讓人沒法用炫耀的語氣說出來。
至少在如今的好萊塢,還在活躍的導演當中,杜克-羅森伯格,是位數不多的,可以自豪地宣稱“自己拍片從來沒讓製片方虧過錢”的導演之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一點,對於杜克-羅森伯格競爭《星球大戰》或者《x戰警》項目,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但是,好萊塢這麽大,和杜克-羅森伯格一樣,符合“適合這類項目的導演”這一要求的,數量怎麽說也在幾十個。
可以預見的是,杜克-羅森伯格想要如願以償地在這兩個大項目當中摻一腳,跨出通往頂級大導演的第一步,需要麵臨的競爭壓力極大。
不過,羅傑卻是沒有過多地關注這方麵的事。
一方麵,羅傑並不擅長電影方麵的業務,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一向是羅傑所嚴格恪守的信條。
另一方麵,《逃離伊甸園》這張專輯項目,也牽扯了羅傑大量的精力。
在樂隊內部達成了統一的意見之後,在【量子音樂】的提議下,泰勒-斯威夫特的經紀人團隊,正在和樂隊的經紀人團隊密切接觸,探討將《逃離伊甸園》這張專輯,與泰勒剛剛製作完畢,正準備推入發行階段的新專輯《愛的告白》形成聯動的可能性。
與泰勒-斯威夫特合作,這是羅傑在製作《逃離伊甸園》專輯之前就有的一個想法。
原因很簡單,這個時期的泰勒,還沒有完全轉向流行,雖然曲風中流行的元素很濃,但本質上還是一名鄉村歌手。
而《逃離伊甸園》,恰好又是一張鄉村搖滾樂的專輯。
如果按照羅傑前世的軌跡來看,現在的泰勒,還沒有達到她的巔峰期。
等到完全轉型到流行領域之後,泰勒-斯威夫特,才會成為前世那個著名的超級巨星“黴黴”。
但這個時期的泰勒,已經是當紅一線明星當中,咖位比較大牌的一個。
再加上,由於泰勒的父親和樂隊的胖子私交極好,泰勒和樂隊幾人的關係也都非常的近。
至少,和其它同樣簽約在【量子音樂】旗下的明星們比起來,泰勒和羅傑幾人的關係是最親近的了。
咖位相差不大、關係足夠親近、主要歌迷群體重合度不高,不存在直接競爭關係。
這三個理由,已經足夠驅使雙方在音樂上進行合作。
當然,更重要的理由是,兩個大牌明星之間的合作和聯動,對雙方的名氣、專輯銷量等等,都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流行樂壇的市場很大,不存在什麽贏家通吃的說法。
這個市場有足夠的消費能力,容納多個頂級巨星的存在。
不過,《逃離伊甸園》和《愛的告白》兩張專輯要形成聯動,最大的問題不是在於利益分配之類比較常見的問題上。
一張大火的專輯,賺的錢確實不少,但對樂隊來說也就那樣,多讓給泰勒一些,隻要不是過於離譜,也沒人會說什麽。
畢竟是自己人嘛。
但是,另一件事上,卻是有些麻煩。
泰勒-斯威夫特已經是決定了,會在《愛的告白》專輯發行一定時間——大致幾個月左右——之後,舉辦自己的第二次世界巡迴演唱會。
若是兩張專輯完全進行聯動,那麽這次巡迴演唱會,按照雙方經紀人團隊的提議,最好是由【darkness】樂隊和泰勒-斯威夫特雙方聯合舉辦。
這樣,不但更加方便於炒作、宣傳,同時,也可以將規模弄得更大一些。
以樂隊和泰勒的人氣,兩者相加,每一場都辦成“巨蛋級體育場演出”,一年舉辦上百場,隻要宣傳跟得上,絕對沒有任何的壓力。
但問題在於,安妮此時正在懷孕,如果現在開始策劃一場巡演,安妮必然是無法參加的。
在懷孕期間,本就不適合做這種高強度的工作。
更何況,即便是孕期結束,有著孩子這個“拖油瓶”在,安妮在幾年之內,都不太可能完全投入到演藝事業當中去。
至少不可能花費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參加一場超大規模的世界巡迴演唱會。
即便是可以將孩子交給傭人、保姆來照顧,任何一個母親,也不可能願意在孩子剛一出生,就離開他幾個月甚至一年之久。
這也意味著,從安妮懷孕,一直到孩子出世、稍微長大一些之前,或許樂隊在錄製專輯之類的事情上,還是可以繼續。
但巡迴演出,尤其是超大規模的巡迴演出,是想都不用想了。
除非……
“換個吉他手?”
羅傑一臉懵逼地看著安妮,下意識地說道:“你說什麽傻話呢?你讓我上哪去找個水平能趕得上你的吉他手?”
頓了頓,羅傑繼續說道:“你就別操心這些了,好好安心養胎。這段時間我也不想到處亂跑,就隻想陪在你身邊。”
羅傑這番話並不完全是為了哄安妮開心,完全出於真心實意。
樂隊的巡演,什麽時候都可以搞。
但安妮懷孕,一直到孩子出生的前幾年,這段時間,無論是出於對安妮的愛,還是出於一個丈夫的責任,羅傑都不可能離開安妮身邊太久。
偶爾出差一次兩次的,隻要時間不長,倒也還罷了。
但舉辦一次持續時間可能長達一年以上的巡演?
那實在是太久了點。
“你聽我說。”
安妮卻是打斷了羅傑的話,看著羅傑,很認真地說道:“羅傑,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舉辦過巡演了。這段時間,我在網上看了很多歌迷的討論,粉絲需要我們的演出。我知道你想做一個好丈夫,但我們也要對自己的粉絲們負責。”
聽了安妮的話,羅傑沉默了下來。
搖滾樂,是羅傑和安妮兩人,或者說整個【darkness】樂隊的所有人共同的愛好。
這是發自內心熱愛的事業,而不僅僅隻是一份工作。
如果單純隻是為了“功成名就”這四個字,早在【量子娛樂】成立的時候,樂隊就已經沒有必要繼續在“明星”這個身份上繼續發展下去了。
但樂隊一直在堅持著這項事業,並且還在不斷取得成功。
除了“資源”上的巨大優勢之外,樂隊中的每一個人,對搖滾樂的熱愛,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因為,隻有後者,才能給樂隊帶來足夠的動力。
但是,因為【量子娛樂】的經營,不可避免地分散了樂隊的精力。
事實上,從早些年的時候,羅傑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因為在商業上的精力分散,樂隊已經很難再對搖滾樂保持高度的專注。
仔細想想,樂隊確實是已經有好幾年沒有舉辦過任何演出了。
對於喜歡樂隊的歌迷,尤其是最死忠、最狂熱的那些“前線歌迷”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不小的遺憾。
沉默了片刻,羅傑不由開口問道:“那,要不等孩子出生,你養好身體,我們再準備一場巡演?”
無數人紛紛找上各種關係,試圖在這兩個項目當中謀求一席之地。
哪怕,這兩個項目如今還隻是一個“概念”或者說“意向”,連一個劇本大綱都沒有。
不說【量子娛樂】之外,單單隻是與【量子影業】合作多年的導演,杜克-羅森伯格,也給羅傑打了個電話,委婉地詢問是否有機會爭取一下其中一部影片的導演位置。
當然,這兩個項目,雖然都還隻是一個概念,沒有確定下任何實質性的東西。
但是光憑著《星球大戰》和《x戰警》這兩個名字,項目的預算必然是以“億美元”為單位。
再加上宣傳和發行成本等等,項目的總預算最少會被推到兩億美元,甚至更高的程度。
成本兩億美元以上的項目,在如今這個年頭,絕對算是最頂級的大製作了。
這種級別的項目,諸如導演這樣的位置,絕對不是單純依靠人情就能得到的。
不說羅傑在這件事上並沒有最終決定權,即便是有,若是不能通過公司內審核部門的審核,羅傑也不會執意要讓一個能力不足、但自己更加熟悉的人來執掌導筒。
哪怕,在好萊塢,除了有數的幾個頂級導演之外,其它導演隻是負責帶隊拍片的工具人,對一部影片成敗的影響並不算大。
對於杜克的要求,羅傑隻是表示,會在項目正式立項之後,讓二十世紀福克斯給杜克一次麵試的機會,但能否打動二十世紀福克斯的立項審核部門,就要看杜克自己的表現了。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的合作中,羅傑也看出來了,杜克-羅森伯格這個導演很有想法,能力進步也非常的迅速。
如果說有什麽不足,那就是缺乏頂級大製作的經驗。
但對於《星球大戰》這種早已經形成了固定粉絲群體的爆米花係列電影來說,導演的名氣和經驗差點,並不算什麽大的問題。
在好萊塢,從來不缺乏擁有足夠履曆,但不夠出名的導演,執導投資數億美元頂尖大製作的先例。
甚至於,很多情況下,讓這種“小導演”來執導影片,反而是比請來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這樣的頂尖大導演要更加適合。
因為後者必然要求在劇組內說一不二的權利,影片的成敗,實質上就相當於掌握在了導演的手中。
但事實上,好萊塢的大公司從來都不喜歡這樣。
相比起想法天馬行空的導演,好萊塢的投資人們,更加喜歡將影片整體的控製權,交給更傾向於按部就班的製片人們來完成。
在“製片人中心製”的製度下,導演隻需要具備“合格的基本技能”,就已經是足夠了。
除此之外,不選擇頂尖的大牌導演,在導演片酬上也可以節約大筆的資金。
像是卡車司機這樣的大導演,至少兩千萬美元起步的基礎片酬倒還不算什麽,但全球票房分成這樣的條款,對於目標票房數億、甚至十幾億美元的頂尖製作來說,哪怕隻是分出去幾個百分點,都是非常讓人肉痛的。
而小導演,就沒這麽多顧慮了。
五百萬美元的固定片酬,想要分成沒有,拍不拍?不拍就換人。
一個好的導演,如果沒有大過製片人的權利,也並不能讓一部電影的完成效果變得好多少。
相反,一個差勁的導演,想要毀掉一部電影,那可就容易的太多了。
所以,一般這種頂級大製作,對於導演的基本要求是:擁有大量導演行業相關工作的經驗,但不要求什麽名氣。
哪怕執導的都是一些b級磨坊電影也無所謂,隻要經驗足夠豐富,就算滿足了第一個門檻。
當然,在很多時候,這條門檻也會被適當地放寬,比方說並不要求執導的東西一定是電影。
電視劇,甚至是廣告片,都是可以的。
著名的dc電影係列導演紮克-施耐德,在執導第一部《活死人黎明》之前,就是拍廣告片出身,也正是拍攝大量廣告片的經曆,幫助他得到了這份工作。
杜克-羅森伯格,對於大多數普通影迷而言,不會是一個很熟悉的名字。
但在與【量子影業】多年的合作當中,杜克-羅森伯格所執導的電影卻是不少。
幾乎一年一部電影的拍攝速度,讓杜克-羅森伯格積累“履曆”的過程非常的迅速,在短短幾年內,就追上了一些成名多年的大導演。
至少在數量上如此。
而且,杜克-羅森伯格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在於,他拍攝出的電影,雖然還沒有出過一部票房大爆的項目,但每一部電影,製片公司都是賺了錢的。
這是好萊塢幾乎沒有哪一個導演能夠做到的事情。
即使是斯皮爾伯格,也拍出過《太陽帝國》這樣讓製片方吐血的爛片。
號稱“最會拍商業片的導演”邁克爾-貝,也有過《逃出克隆島》這種票房口碑雙雙撲街的作品。
更不要說,許多大牌導演在職業生涯剛開始之初的幾部作品,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都讓人沒法用炫耀的語氣說出來。
至少在如今的好萊塢,還在活躍的導演當中,杜克-羅森伯格,是位數不多的,可以自豪地宣稱“自己拍片從來沒讓製片方虧過錢”的導演之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一點,對於杜克-羅森伯格競爭《星球大戰》或者《x戰警》項目,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但是,好萊塢這麽大,和杜克-羅森伯格一樣,符合“適合這類項目的導演”這一要求的,數量怎麽說也在幾十個。
可以預見的是,杜克-羅森伯格想要如願以償地在這兩個大項目當中摻一腳,跨出通往頂級大導演的第一步,需要麵臨的競爭壓力極大。
不過,羅傑卻是沒有過多地關注這方麵的事。
一方麵,羅傑並不擅長電影方麵的業務,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一向是羅傑所嚴格恪守的信條。
另一方麵,《逃離伊甸園》這張專輯項目,也牽扯了羅傑大量的精力。
在樂隊內部達成了統一的意見之後,在【量子音樂】的提議下,泰勒-斯威夫特的經紀人團隊,正在和樂隊的經紀人團隊密切接觸,探討將《逃離伊甸園》這張專輯,與泰勒剛剛製作完畢,正準備推入發行階段的新專輯《愛的告白》形成聯動的可能性。
與泰勒-斯威夫特合作,這是羅傑在製作《逃離伊甸園》專輯之前就有的一個想法。
原因很簡單,這個時期的泰勒,還沒有完全轉向流行,雖然曲風中流行的元素很濃,但本質上還是一名鄉村歌手。
而《逃離伊甸園》,恰好又是一張鄉村搖滾樂的專輯。
如果按照羅傑前世的軌跡來看,現在的泰勒,還沒有達到她的巔峰期。
等到完全轉型到流行領域之後,泰勒-斯威夫特,才會成為前世那個著名的超級巨星“黴黴”。
但這個時期的泰勒,已經是當紅一線明星當中,咖位比較大牌的一個。
再加上,由於泰勒的父親和樂隊的胖子私交極好,泰勒和樂隊幾人的關係也都非常的近。
至少,和其它同樣簽約在【量子音樂】旗下的明星們比起來,泰勒和羅傑幾人的關係是最親近的了。
咖位相差不大、關係足夠親近、主要歌迷群體重合度不高,不存在直接競爭關係。
這三個理由,已經足夠驅使雙方在音樂上進行合作。
當然,更重要的理由是,兩個大牌明星之間的合作和聯動,對雙方的名氣、專輯銷量等等,都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流行樂壇的市場很大,不存在什麽贏家通吃的說法。
這個市場有足夠的消費能力,容納多個頂級巨星的存在。
不過,《逃離伊甸園》和《愛的告白》兩張專輯要形成聯動,最大的問題不是在於利益分配之類比較常見的問題上。
一張大火的專輯,賺的錢確實不少,但對樂隊來說也就那樣,多讓給泰勒一些,隻要不是過於離譜,也沒人會說什麽。
畢竟是自己人嘛。
但是,另一件事上,卻是有些麻煩。
泰勒-斯威夫特已經是決定了,會在《愛的告白》專輯發行一定時間——大致幾個月左右——之後,舉辦自己的第二次世界巡迴演唱會。
若是兩張專輯完全進行聯動,那麽這次巡迴演唱會,按照雙方經紀人團隊的提議,最好是由【darkness】樂隊和泰勒-斯威夫特雙方聯合舉辦。
這樣,不但更加方便於炒作、宣傳,同時,也可以將規模弄得更大一些。
以樂隊和泰勒的人氣,兩者相加,每一場都辦成“巨蛋級體育場演出”,一年舉辦上百場,隻要宣傳跟得上,絕對沒有任何的壓力。
但問題在於,安妮此時正在懷孕,如果現在開始策劃一場巡演,安妮必然是無法參加的。
在懷孕期間,本就不適合做這種高強度的工作。
更何況,即便是孕期結束,有著孩子這個“拖油瓶”在,安妮在幾年之內,都不太可能完全投入到演藝事業當中去。
至少不可能花費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參加一場超大規模的世界巡迴演唱會。
即便是可以將孩子交給傭人、保姆來照顧,任何一個母親,也不可能願意在孩子剛一出生,就離開他幾個月甚至一年之久。
這也意味著,從安妮懷孕,一直到孩子出世、稍微長大一些之前,或許樂隊在錄製專輯之類的事情上,還是可以繼續。
但巡迴演出,尤其是超大規模的巡迴演出,是想都不用想了。
除非……
“換個吉他手?”
羅傑一臉懵逼地看著安妮,下意識地說道:“你說什麽傻話呢?你讓我上哪去找個水平能趕得上你的吉他手?”
頓了頓,羅傑繼續說道:“你就別操心這些了,好好安心養胎。這段時間我也不想到處亂跑,就隻想陪在你身邊。”
羅傑這番話並不完全是為了哄安妮開心,完全出於真心實意。
樂隊的巡演,什麽時候都可以搞。
但安妮懷孕,一直到孩子出生的前幾年,這段時間,無論是出於對安妮的愛,還是出於一個丈夫的責任,羅傑都不可能離開安妮身邊太久。
偶爾出差一次兩次的,隻要時間不長,倒也還罷了。
但舉辦一次持續時間可能長達一年以上的巡演?
那實在是太久了點。
“你聽我說。”
安妮卻是打斷了羅傑的話,看著羅傑,很認真地說道:“羅傑,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舉辦過巡演了。這段時間,我在網上看了很多歌迷的討論,粉絲需要我們的演出。我知道你想做一個好丈夫,但我們也要對自己的粉絲們負責。”
聽了安妮的話,羅傑沉默了下來。
搖滾樂,是羅傑和安妮兩人,或者說整個【darkness】樂隊的所有人共同的愛好。
這是發自內心熱愛的事業,而不僅僅隻是一份工作。
如果單純隻是為了“功成名就”這四個字,早在【量子娛樂】成立的時候,樂隊就已經沒有必要繼續在“明星”這個身份上繼續發展下去了。
但樂隊一直在堅持著這項事業,並且還在不斷取得成功。
除了“資源”上的巨大優勢之外,樂隊中的每一個人,對搖滾樂的熱愛,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因為,隻有後者,才能給樂隊帶來足夠的動力。
但是,因為【量子娛樂】的經營,不可避免地分散了樂隊的精力。
事實上,從早些年的時候,羅傑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因為在商業上的精力分散,樂隊已經很難再對搖滾樂保持高度的專注。
仔細想想,樂隊確實是已經有好幾年沒有舉辦過任何演出了。
對於喜歡樂隊的歌迷,尤其是最死忠、最狂熱的那些“前線歌迷”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不小的遺憾。
沉默了片刻,羅傑不由開口問道:“那,要不等孩子出生,你養好身體,我們再準備一場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