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坐在書桌前,麵前是一張巨大的白紙。
白紙上寫滿了各種單詞,其中的絕大多數是搖滾樂的某種類型,幾乎囊括了所有主流搖滾樂的類別。
當然,也僅僅隻是主流搖滾樂的類別,而各種更加細化的分支類型則根本沒有出現。
如果要將這些也加進去,區區一張a4紙,根本就寫不下這麽多個名字。
《搖滾聖經》係列已經製作過的部分,被羅傑用黑色的筆畫上一個圈,意味著已經完成。
但剩下的搖滾樂類型,數量仍然是多到讓人感到頭痛。
比如說單單隻是將“金屬樂”和“另類搖滾”兩個大類排除在外的“原型搖滾”類型當中,就還有實驗搖滾、藝術搖滾、流行搖滾、鄉村搖滾、車庫搖滾,以及“原型搖滾(rock.n’.roll)”,足足七個大類沒有出現在《搖滾聖經》當中。
已完成的部分則是華麗搖滾、民謠搖滾、布魯斯搖滾,以及迷幻搖滾。
這還是僅僅隻算主流類別,沒有去考慮各種衍生出來的分支流派。
而這七個大類當中,唯一一個被列入未來三年計劃的,是鄉村搖滾。
剩下的六項,羅傑隻是對其中的一部分有一個模糊的想法,連具體的計劃都沒有羅列出來。
若是將金屬樂搖滾、另類搖滾的各個大類也算進來,按照一年一張專輯的計劃和進度,整個《搖滾聖經》係列,似乎有足夠充分的理由,被歸入“有生之年係列”裏邊去。
在羅傑的想法當中,《血腥統治》真正的發行時間雖然是在2009年,但實際上卻可以算作是2008年的項目。
而鄉村搖滾的專輯,按照之前確定下來的計劃,是要和泰勒-斯威夫特形成聯動,以求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按照後者的發展軌跡,以及【量子音樂】做出的市場調研結果來推算,這張《鄉村聖經》,放到2010年或者2011年,才會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時間。
而在《血腥統治》和《鄉村聖經》之間,中間至少會留出一年,多則兩年的空白期。
這一段時間,同樣也需要一到兩張專輯來填補。
但是在題材的選擇上,卻是讓羅傑感到萬分的糾結。
金屬樂的大類首先可以排除掉,在一張激流金屬的《血腥統治》之後,立即推出一張新的金屬樂搖滾專輯,並非是一個可以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而在略微權衡過後,原型搖滾這個大類同樣被排除在外。
原因很簡單,若是泰勒-斯威夫特的發展足夠順利,在下一張專輯之後,就是原型搖滾大類下的鄉村搖滾類型。
既然樂隊不會連續推出兩張金屬樂專輯,自然也不會連續推出兩張原型搖滾專輯。
這樣算來,另類搖滾這個大類,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事實上,這也是《搖滾聖經》係列當中,目前為止所涉及最少的一個大類。
——在這個大類別之下,樂隊僅僅隻出了一張寫作“朋克聖經”,實為“流行朋克”的《郊區的耶穌》。
而哪怕僅僅隻計算朋克的部分,除了流行朋克之外,還有原型朋克、後朋克、朋克核以及情緒核幾個大類。
若是將目光放大到整個“另類搖滾”,則還有哥特搖滾、垃圾搖滾、英倫搖滾、新浪潮、獨立搖滾、電音搖滾以及另類搖滾七個大類,每一個大類之下,至少都有兩種以上的分支選項可供選擇。
高達兩位數的選擇,所帶來的就是選擇困難症發作。
羅傑盯著這份名單猶豫了許久,將“電音搖滾”和“獨立搖滾”兩個類別劃掉。
這兩個類型都太過於小眾,尤其是後者,雖然誕生的極早,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十年代初期,但從來都沒有進入過主流歌迷的視野當中。
再加上不同時代,對於“獨立搖滾”的定義也有所不同,導致想要以這個主題製作一張足夠讓人信服的《搖滾聖經》專輯,難度堪比讓約翰-列儂複生。
至於電音搖滾,事實上隻是在這兩年才初步有了雛形而已,但在前世,哪怕到了羅傑重生之前的那幾年,也沒有一個真正有影響力的電音搖滾巨星。
電音、搖滾,這兩個歌迷受眾完全不同的音樂領域,強行融合在一起,就羅傑前世的經驗來看,似乎還沒有人能夠為它找到一條足夠光明的出路來。
——哪怕是那位和安妮有著同樣的名字,藝名聖-文森特(st.vincent)的電音搖滾女神,事實上更加出名的也隻是她接連泡上眾多好萊塢女星的八卦,而不是她的音樂。
排除掉兩個選擇之後,剩下的選項仍然有將近十個之多。
若是按照市場、專業口碑、對搖滾樂的影響力,以及羅傑前世的“大牌巨星”四個不同的角度來評判,最優的選擇則分別是英倫搖滾、另類搖滾、原型朋克,以及垃圾搖滾。
然而,這四個選項都各自有其缺陷,至少是從樂隊的角度來講是如此。
最能夠代表英倫搖滾的兩支樂隊,披頭士樂隊和滾石樂隊,樂隊都已經各自製作過一張專輯。
盡管去掉這兩支樂隊,足夠出色的英倫搖滾樂隊仍然有不少,例如blur,橡皮筋(stica),muse等等。
但和披頭士和滾石這兩座搖滾界的“大山”比起來,無論是選擇誰,總感覺差了那麽一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於另類搖滾,則是在現在這個階段,正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時期。
若是早上十年,正是另類搖滾的巔峰,不必擔心市場的喜好。
若是晚上十年,當歌迷們開始“懷舊”的時候,另類搖滾也是一個賣情懷的極佳選擇。
但偏偏,現在這個時間短,正是另類搖滾的一個低穀期。
由於互聯網快餐文化的衝擊,另類搖滾這種“初聽不怎麽樣,但多聽幾遍會覺得很迷人”的音樂類型已經不再受到市場的青睞。
人們更喜歡那種僅僅隻是一小段“前奏”就可以抓住耳朵的音樂。
——事實上,受到互聯網文化衝擊而陷入低估的不僅僅隻有另類搖滾,但另類搖滾卻是其中受到影響比較嚴重的一個。
原型朋克同樣也受到這方麵的影響,不過程度要稍輕一點。
畢竟,至少在北美和歐洲,絕大多數的朋克青年,至少在眼下這個時期,大多對互聯網沒有太多的好感。
甚至於,為了迎合朋克歌迷的喜好,很多朋克樂隊的作品中都充滿了對互聯網和新媒體的批判。
而且,從搖滾樂的發展曆史上來看,六十年代原型朋克的出現,其意義幾乎可以與黑色安息日和猶大聖徒兩支傳奇樂隊相提並論。
後者開創了“金屬樂搖滾”這個類別,為後來金屬樂的繁榮打下了基礎。
而前者則是開創了“另類搖滾”這一大類,幾乎所有另類搖滾,都是在原型朋克的基礎上發展、衍變而來。
然而,原型朋克的問題在於,這一類音樂的主題太過於尖銳了。
畢竟,原型朋克之所以出現,其本質,就是為了控訴那個時代背景之下的種種社會矛盾。
無論是朋克教父伊基-波普,還是性手槍、雷蒙斯,這兩個分別帶動了歐洲和北美朋克風潮的樂隊,他們的作品,往往都填充著各種各樣十分尖銳的主題。
這些作品,若是僅僅以明星的身份製作出來倒還罷了。
但問題在於,羅傑幾人現在,可不僅僅隻是明星,同時還是一家大型音樂集團的老板,正在努力朝著傳媒業或者娛樂業巨頭的方向去發展。
在這種背景之下,有些明星可以做的事,羅傑幾人就是絕對不能做的。
比如說寫一首歌罵罵華盛頓那所白房子之類的事,就連碰都不能碰。
更不要說,在羅傑的頭頂之上,還有一頭不可描述的神獸,時時刻刻將目光盯在羅傑的身上。
若是稍有逾越的舉動,立刻就會遭到恐怖的降維打擊。
哪怕僅僅隻是為了自身的安全,原型朋克這個類型,也是絕對不能去碰的。
事實上,縱觀整個唱片業的曆史,真正能夠做到“名利雙收”這一點的,無論是歌手還是樂隊,從來都沒有去觸碰過那些十分尖銳的政|治主題。
其極限,最多也就是跟著“政|治正確”的浪潮,偶爾打一打擦邊球,刷一下在某些群體當中的聲望。
在這一方麵,羅傑的前世,做的最出色的人,叫做泰勒-斯威夫特。
而那些真正深入到政|治主題當中的歌手和樂隊,要麽麵臨著龐大的壓力,最終沉淪。
例如性手槍樂隊。
要麽獲得了巨大的聲望,但卻無法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利益,從而晚年變得十分落魄潦倒。
例如伊基-波普。
在過去,樂隊一心隻想成為一線樂隊的時候,羅傑都不肯冒險去涉及這一類型的主題。
現在,樂隊好不容易積攢出不菲的身家和資本,就更加沒有必要在這方麵進行冒險。
三個選項被暫時排除掉之後,留在羅傑麵前的,就隻剩下了一個音樂類型。
垃圾搖滾。
垃圾搖滾的原名叫做grunge.rock,確切地說,是一種介於另類搖滾和金屬樂搖滾之間的風格。
其文化起源太過複雜,就不多提了。
在音樂風格方麵,垃圾搖滾由朋克核(硬核朋克)和硬搖滾重金屬兩者共同演變而來。
早期的時候,垃圾搖滾隻在西海岸的北方盛行,最大的基本盤就是西雅圖。
隨著科特-柯本的橫空出世,將垃圾搖滾帶到了全世界。
在這一音樂類型當中,出色的樂隊同樣數不勝數。
但要說最為出色,最為傳奇,也最大牌的一支,毫無疑問,就是涅槃樂隊(nirvana)。
如果要在垃圾搖滾這個類別當中挑選一個代表,來完成這部《搖滾聖經》,可以說,除了涅槃樂隊之外,不會有人再想到第二個能夠讓人信服的名字。
對搖滾樂稍有了解的人,甚至是許多壓根不聽搖滾的人,都會知道涅槃樂隊的大名。
這是少有的幾個,影響力突破了自身音樂類型限製的頂級巨星。
雖然這其中,科特-柯本的自殺身亡占了很大的因素,畢竟,一個大牌明星的死,尤其是這個大牌明星正處於人生巔峰時突然選擇自殺,這本身就是最好的營銷利器。
但柯本和涅槃樂隊自身在音樂上的才華,同樣不可忽視。
不能否認,柯本的死確實是將涅槃樂隊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但更加不可否認的是,即使沒有柯本的自殺,涅槃樂隊也絕對配得上“傳奇樂隊”這樣的形容。
如果非要說涅槃有什麽缺陷,大概就是在這支樂隊當中,科特-柯本的印記太過於濃烈,以至於在很多場合下,出現了科特-涅槃樂隊一類的稱唿。
在以樂隊為整體的搖滾樂曆史當中,這樣的頂尖樂隊,是十分罕見的。
另一個相似的例子,大約就是瑪麗蓮-曼森樂隊。
以涅槃樂隊的作品來完成這部《搖滾聖經》,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都不會有任何致命的問題。
不過,由於科特-柯本自身的特殊性,也導致涅槃樂隊的作品當中存在不少的小問題。
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主題過於沉重、陰暗,很容易讓聽歌的人陷入負麵情緒的糾纏之中。
不過,主題沉重、陰暗一些,也不算是什麽太大的壞處。
總比性手槍樂隊在泰晤士河的遊輪上高唱“天佑女王”要好得多。
而且,以涅槃樂隊在羅傑前世,搖滾樂壇的地位和影響力而言,也絕對配得上一張《搖滾聖經》專輯。
盡管羅傑對科特-柯本並沒有太多的偏愛,卻也認可這位偉大的搖滾音樂人的才華。
尤其是,在羅傑來到這個世界,真正深入到搖滾樂當中之後,原本對涅槃樂隊些許不算太好的印象早已消散無蹤,隻剩下對科特-柯本音樂才華的欽佩。
隻有真正懂音樂的人,才能夠理解柯本那簡單的旋律背後,隱藏著一顆什麽樣的心髒。
想到這裏,羅傑在“垃圾搖滾”的分類上,用紅色的筆畫上一個圈,並寫下了“涅槃樂隊”的名字。
這,就是在《血腥統治》完成之後,樂隊的下一張專輯。
白紙上寫滿了各種單詞,其中的絕大多數是搖滾樂的某種類型,幾乎囊括了所有主流搖滾樂的類別。
當然,也僅僅隻是主流搖滾樂的類別,而各種更加細化的分支類型則根本沒有出現。
如果要將這些也加進去,區區一張a4紙,根本就寫不下這麽多個名字。
《搖滾聖經》係列已經製作過的部分,被羅傑用黑色的筆畫上一個圈,意味著已經完成。
但剩下的搖滾樂類型,數量仍然是多到讓人感到頭痛。
比如說單單隻是將“金屬樂”和“另類搖滾”兩個大類排除在外的“原型搖滾”類型當中,就還有實驗搖滾、藝術搖滾、流行搖滾、鄉村搖滾、車庫搖滾,以及“原型搖滾(rock.n’.roll)”,足足七個大類沒有出現在《搖滾聖經》當中。
已完成的部分則是華麗搖滾、民謠搖滾、布魯斯搖滾,以及迷幻搖滾。
這還是僅僅隻算主流類別,沒有去考慮各種衍生出來的分支流派。
而這七個大類當中,唯一一個被列入未來三年計劃的,是鄉村搖滾。
剩下的六項,羅傑隻是對其中的一部分有一個模糊的想法,連具體的計劃都沒有羅列出來。
若是將金屬樂搖滾、另類搖滾的各個大類也算進來,按照一年一張專輯的計劃和進度,整個《搖滾聖經》係列,似乎有足夠充分的理由,被歸入“有生之年係列”裏邊去。
在羅傑的想法當中,《血腥統治》真正的發行時間雖然是在2009年,但實際上卻可以算作是2008年的項目。
而鄉村搖滾的專輯,按照之前確定下來的計劃,是要和泰勒-斯威夫特形成聯動,以求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按照後者的發展軌跡,以及【量子音樂】做出的市場調研結果來推算,這張《鄉村聖經》,放到2010年或者2011年,才會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時間。
而在《血腥統治》和《鄉村聖經》之間,中間至少會留出一年,多則兩年的空白期。
這一段時間,同樣也需要一到兩張專輯來填補。
但是在題材的選擇上,卻是讓羅傑感到萬分的糾結。
金屬樂的大類首先可以排除掉,在一張激流金屬的《血腥統治》之後,立即推出一張新的金屬樂搖滾專輯,並非是一個可以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而在略微權衡過後,原型搖滾這個大類同樣被排除在外。
原因很簡單,若是泰勒-斯威夫特的發展足夠順利,在下一張專輯之後,就是原型搖滾大類下的鄉村搖滾類型。
既然樂隊不會連續推出兩張金屬樂專輯,自然也不會連續推出兩張原型搖滾專輯。
這樣算來,另類搖滾這個大類,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事實上,這也是《搖滾聖經》係列當中,目前為止所涉及最少的一個大類。
——在這個大類別之下,樂隊僅僅隻出了一張寫作“朋克聖經”,實為“流行朋克”的《郊區的耶穌》。
而哪怕僅僅隻計算朋克的部分,除了流行朋克之外,還有原型朋克、後朋克、朋克核以及情緒核幾個大類。
若是將目光放大到整個“另類搖滾”,則還有哥特搖滾、垃圾搖滾、英倫搖滾、新浪潮、獨立搖滾、電音搖滾以及另類搖滾七個大類,每一個大類之下,至少都有兩種以上的分支選項可供選擇。
高達兩位數的選擇,所帶來的就是選擇困難症發作。
羅傑盯著這份名單猶豫了許久,將“電音搖滾”和“獨立搖滾”兩個類別劃掉。
這兩個類型都太過於小眾,尤其是後者,雖然誕生的極早,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十年代初期,但從來都沒有進入過主流歌迷的視野當中。
再加上不同時代,對於“獨立搖滾”的定義也有所不同,導致想要以這個主題製作一張足夠讓人信服的《搖滾聖經》專輯,難度堪比讓約翰-列儂複生。
至於電音搖滾,事實上隻是在這兩年才初步有了雛形而已,但在前世,哪怕到了羅傑重生之前的那幾年,也沒有一個真正有影響力的電音搖滾巨星。
電音、搖滾,這兩個歌迷受眾完全不同的音樂領域,強行融合在一起,就羅傑前世的經驗來看,似乎還沒有人能夠為它找到一條足夠光明的出路來。
——哪怕是那位和安妮有著同樣的名字,藝名聖-文森特(st.vincent)的電音搖滾女神,事實上更加出名的也隻是她接連泡上眾多好萊塢女星的八卦,而不是她的音樂。
排除掉兩個選擇之後,剩下的選項仍然有將近十個之多。
若是按照市場、專業口碑、對搖滾樂的影響力,以及羅傑前世的“大牌巨星”四個不同的角度來評判,最優的選擇則分別是英倫搖滾、另類搖滾、原型朋克,以及垃圾搖滾。
然而,這四個選項都各自有其缺陷,至少是從樂隊的角度來講是如此。
最能夠代表英倫搖滾的兩支樂隊,披頭士樂隊和滾石樂隊,樂隊都已經各自製作過一張專輯。
盡管去掉這兩支樂隊,足夠出色的英倫搖滾樂隊仍然有不少,例如blur,橡皮筋(stica),muse等等。
但和披頭士和滾石這兩座搖滾界的“大山”比起來,無論是選擇誰,總感覺差了那麽一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於另類搖滾,則是在現在這個階段,正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時期。
若是早上十年,正是另類搖滾的巔峰,不必擔心市場的喜好。
若是晚上十年,當歌迷們開始“懷舊”的時候,另類搖滾也是一個賣情懷的極佳選擇。
但偏偏,現在這個時間短,正是另類搖滾的一個低穀期。
由於互聯網快餐文化的衝擊,另類搖滾這種“初聽不怎麽樣,但多聽幾遍會覺得很迷人”的音樂類型已經不再受到市場的青睞。
人們更喜歡那種僅僅隻是一小段“前奏”就可以抓住耳朵的音樂。
——事實上,受到互聯網文化衝擊而陷入低估的不僅僅隻有另類搖滾,但另類搖滾卻是其中受到影響比較嚴重的一個。
原型朋克同樣也受到這方麵的影響,不過程度要稍輕一點。
畢竟,至少在北美和歐洲,絕大多數的朋克青年,至少在眼下這個時期,大多對互聯網沒有太多的好感。
甚至於,為了迎合朋克歌迷的喜好,很多朋克樂隊的作品中都充滿了對互聯網和新媒體的批判。
而且,從搖滾樂的發展曆史上來看,六十年代原型朋克的出現,其意義幾乎可以與黑色安息日和猶大聖徒兩支傳奇樂隊相提並論。
後者開創了“金屬樂搖滾”這個類別,為後來金屬樂的繁榮打下了基礎。
而前者則是開創了“另類搖滾”這一大類,幾乎所有另類搖滾,都是在原型朋克的基礎上發展、衍變而來。
然而,原型朋克的問題在於,這一類音樂的主題太過於尖銳了。
畢竟,原型朋克之所以出現,其本質,就是為了控訴那個時代背景之下的種種社會矛盾。
無論是朋克教父伊基-波普,還是性手槍、雷蒙斯,這兩個分別帶動了歐洲和北美朋克風潮的樂隊,他們的作品,往往都填充著各種各樣十分尖銳的主題。
這些作品,若是僅僅以明星的身份製作出來倒還罷了。
但問題在於,羅傑幾人現在,可不僅僅隻是明星,同時還是一家大型音樂集團的老板,正在努力朝著傳媒業或者娛樂業巨頭的方向去發展。
在這種背景之下,有些明星可以做的事,羅傑幾人就是絕對不能做的。
比如說寫一首歌罵罵華盛頓那所白房子之類的事,就連碰都不能碰。
更不要說,在羅傑的頭頂之上,還有一頭不可描述的神獸,時時刻刻將目光盯在羅傑的身上。
若是稍有逾越的舉動,立刻就會遭到恐怖的降維打擊。
哪怕僅僅隻是為了自身的安全,原型朋克這個類型,也是絕對不能去碰的。
事實上,縱觀整個唱片業的曆史,真正能夠做到“名利雙收”這一點的,無論是歌手還是樂隊,從來都沒有去觸碰過那些十分尖銳的政|治主題。
其極限,最多也就是跟著“政|治正確”的浪潮,偶爾打一打擦邊球,刷一下在某些群體當中的聲望。
在這一方麵,羅傑的前世,做的最出色的人,叫做泰勒-斯威夫特。
而那些真正深入到政|治主題當中的歌手和樂隊,要麽麵臨著龐大的壓力,最終沉淪。
例如性手槍樂隊。
要麽獲得了巨大的聲望,但卻無法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利益,從而晚年變得十分落魄潦倒。
例如伊基-波普。
在過去,樂隊一心隻想成為一線樂隊的時候,羅傑都不肯冒險去涉及這一類型的主題。
現在,樂隊好不容易積攢出不菲的身家和資本,就更加沒有必要在這方麵進行冒險。
三個選項被暫時排除掉之後,留在羅傑麵前的,就隻剩下了一個音樂類型。
垃圾搖滾。
垃圾搖滾的原名叫做grunge.rock,確切地說,是一種介於另類搖滾和金屬樂搖滾之間的風格。
其文化起源太過複雜,就不多提了。
在音樂風格方麵,垃圾搖滾由朋克核(硬核朋克)和硬搖滾重金屬兩者共同演變而來。
早期的時候,垃圾搖滾隻在西海岸的北方盛行,最大的基本盤就是西雅圖。
隨著科特-柯本的橫空出世,將垃圾搖滾帶到了全世界。
在這一音樂類型當中,出色的樂隊同樣數不勝數。
但要說最為出色,最為傳奇,也最大牌的一支,毫無疑問,就是涅槃樂隊(nirvana)。
如果要在垃圾搖滾這個類別當中挑選一個代表,來完成這部《搖滾聖經》,可以說,除了涅槃樂隊之外,不會有人再想到第二個能夠讓人信服的名字。
對搖滾樂稍有了解的人,甚至是許多壓根不聽搖滾的人,都會知道涅槃樂隊的大名。
這是少有的幾個,影響力突破了自身音樂類型限製的頂級巨星。
雖然這其中,科特-柯本的自殺身亡占了很大的因素,畢竟,一個大牌明星的死,尤其是這個大牌明星正處於人生巔峰時突然選擇自殺,這本身就是最好的營銷利器。
但柯本和涅槃樂隊自身在音樂上的才華,同樣不可忽視。
不能否認,柯本的死確實是將涅槃樂隊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但更加不可否認的是,即使沒有柯本的自殺,涅槃樂隊也絕對配得上“傳奇樂隊”這樣的形容。
如果非要說涅槃有什麽缺陷,大概就是在這支樂隊當中,科特-柯本的印記太過於濃烈,以至於在很多場合下,出現了科特-涅槃樂隊一類的稱唿。
在以樂隊為整體的搖滾樂曆史當中,這樣的頂尖樂隊,是十分罕見的。
另一個相似的例子,大約就是瑪麗蓮-曼森樂隊。
以涅槃樂隊的作品來完成這部《搖滾聖經》,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都不會有任何致命的問題。
不過,由於科特-柯本自身的特殊性,也導致涅槃樂隊的作品當中存在不少的小問題。
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主題過於沉重、陰暗,很容易讓聽歌的人陷入負麵情緒的糾纏之中。
不過,主題沉重、陰暗一些,也不算是什麽太大的壞處。
總比性手槍樂隊在泰晤士河的遊輪上高唱“天佑女王”要好得多。
而且,以涅槃樂隊在羅傑前世,搖滾樂壇的地位和影響力而言,也絕對配得上一張《搖滾聖經》專輯。
盡管羅傑對科特-柯本並沒有太多的偏愛,卻也認可這位偉大的搖滾音樂人的才華。
尤其是,在羅傑來到這個世界,真正深入到搖滾樂當中之後,原本對涅槃樂隊些許不算太好的印象早已消散無蹤,隻剩下對科特-柯本音樂才華的欽佩。
隻有真正懂音樂的人,才能夠理解柯本那簡單的旋律背後,隱藏著一顆什麽樣的心髒。
想到這裏,羅傑在“垃圾搖滾”的分類上,用紅色的筆畫上一個圈,並寫下了“涅槃樂隊”的名字。
這,就是在《血腥統治》完成之後,樂隊的下一張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