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sket.case》的歌詞確實很坑爹。

    要查很多亂七八糟的資料才能完全理解。

    )

    …………

    我多麽希望

    多麽希望你在這裏

    我們隻是兩個迷失的靈魂

    在魚缸裏徘徊

    年複一年

    在古老的土地上奔跑

    我們發現了什麽?

    隻是不變的古老恐懼

    希望你在這裏

    ————

    聽著播放器中傳來自己的聲音,羅傑搖了搖頭,感到非常的不滿意。

    這一首歌的人聲部分,已經反複錄了兩天。

    雖然都是在加班時間錄的,但加起來也已經有七八個小時。

    羅傑反反複複,將這一首歌唱了好幾十遍。

    即便如此,仍然沒有錄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版本。

    如果單單隻考慮唱的部分,這一首《wish.you.were.here》,是羅傑目前為止,所有寫出的歌裏,難度最高的一首。

    在羅傑看來,唱功包含三個部分。

    音域、音準、感情。

    前兩者羅傑都沒有問題,雖然羅傑的唱功達不到頂級水準,但這一首歌對聲音的要求也沒有那麽的離譜。

    但在第三項上,羅傑做得卻要差很多了。

    感情,也是這一首歌的核心。

    事實上,對於很多歌,或者說歌手來講,隻聽聲音而不考慮其它,未必會覺得有多出色,甚至會覺得很難聽。

    比如以公鴨嗓而聞名的鮑勃-迪倫。

    但感情,卻是能夠讓歌聲突破聲音的界限,使得一個嗓音並不出色的歌手,演繹出最頂級的唱功。

    這也是為什麽很多人將鮑勃-迪倫的唱功吹上天,但又有很多人覺得他的歌很難聽。

    在很多人談起鮑勃-迪倫的歌時,最常引用的一句話是:“小男孩講的是故事,而老頭子一開口就是人生。”

    羅傑距離那種境界,還差得很遠。

    即使有著兩世為人的經曆,羅傑也很難把握《wish.you.were.here》中複雜的情感。

    孤獨、哀傷、懷念、絕望、迷茫……

    任何一種單獨拿出來,羅傑都能演繹的很好。

    但放在一起,難度卻提升了不知多少倍。

    “等一會再錄吧,我休息一會。”

    羅傑朝錄音師打了個招唿,拿起桌上的蜂蜜水喝了幾大口。

    雖然羅傑更喜歡帶有酒精的飲料,但那玩意對嗓子的傷害很大。

    平時也就罷了,錄歌的時候肯定是不能碰的。

    “你這樣不行,羅傑。”

    一旁的錄音指導說道:“你太過於刻意追求製造顫音了,這樣反而會破壞該有的感覺。”

    這位錄音指導的工作,就是在錄音出現問題時,負責找出問題在哪裏,以及該如何糾正。

    羅傑立刻請教道:“那我該怎麽做?”

    “你的發聲技巧方麵,短時間內不會有明顯的進步,這是需要長期的練習。”

    錄音指導想了一會,提議道:“你嚐試一下,把自己代入到寫出這首歌時候的感情狀態,然後順其自然,跟著感覺去唱。”

    這種方法不適用於大多數正常的錄音,但在毫無進展的時候用出來,偶爾可能會起到奇效。

    當然,更大的可能,是沒有任何效果,錄音的質量反而更差了。

    畢竟,唱功本質上是“技巧的控製”,而非“跟著感覺走”。

    或許那些大師級的歌手可以做到,但在發聲技巧上還有很大進步空間的羅傑,用這種方法隻能說是嚐試,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寫歌時的感情狀態?

    羅傑當然不可能說這歌不是自己寫的。

    但是,找到類似的感覺,對羅傑來說卻並不困難。

    這首歌,是大衛-吉爾摩為了紀念離隊的前主唱西德-巴勒特所做。

    當然不是因為後者去世,而是一係列複雜的原因。

    簡而言之,這首歌雖然表達的情感很多、很複雜,但最核心的一點,依然是對多年不見的老友的懷念。

    這種感情,絕大多數人想必都曾有過。

    至少羅傑是有過的。

    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這具身體的前身,都有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偶爾的懷念,也時而會發生。

    在錄音指導的提醒之下,羅傑開始嚐試著,將自己代入到這種感情裏。

    效果很明顯。

    尤其是當迴憶起前世的好友,想到再無相見知日時,那種感覺,非常的複雜,難以用言語來形容。

    足足醞釀了十五分鍾,羅傑才站起身,隔著玻璃窗,對隔壁的錄音室打了個招唿,走到話筒前,帶上耳機。

    “so,所以,你認為你能夠分辨……”

    這一次的效果,就要出色得太多了。

    雖然沒有刻意地控製,但每一個顫音,每一聲唏噓,都堪稱完美。

    一曲結束,羅傑的眼角微微有些發紅。

    “完美!”

    錄音室開口道:“羅傑,這次的表現太棒了!”

    羅傑沒有說話,默默地聽完剛才的錄音。

    片刻之後,搖了搖頭,開口道:“還不夠好,再來一次。”

    在羅傑的前世,這一首歌有幾處不算是唱的聲音,被認為是整首歌的點睛之筆。

    開頭漫長前奏中的兩次歎息、一次吸鼻子的聲音,中間一段又有若無地呢喃,以及結尾蕭瑟的風聲。

    在抒情版,也就是原版裏,羅傑保留了這些。

    而在改編的朋克搖滾版本中,超長的前奏和收尾旋律,羅傑全部都砍掉了,這些當然也沒有留下。

    整首歌複雜而沉重的情感,僅僅隻保留了兩樣。

    孤獨。

    絕望。

    雖然歌詞沒有任何變化,但是聽起來完全像是另一首歌。

    歌中的“你”,不再是特指某一個人,而是任何人。

    這是為了符合專輯的整體基調。

    作為一張完整的專輯,風格的一致性非常重要。

    從曲風到歌詞,都要做到統一,才能稱得上是一張出色的、用心的作品。

    當然,如果隻追求銷量,完全不必考慮這些。

    但羅傑想要的不僅僅隻是銷量。

    搖滾版本的難度大幅度降低,錄製的過程對羅傑來說也不費什麽力氣,雖然比其它幾首歌要難一些,但難的也有限。

    反而是在抒情版本上,羅傑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人聲的部分,朋克搖滾的版本僅僅隻錄製了兩個小時,就錄出了令人滿意的版本。

    而抒情版,斷斷續續錄了幾天之後,才達到了羅傑“唱出人生”的要求,進入到後期製作過程。

    前前後後加起來,在這一首歌的兩個版本上,僅僅隻是人聲的錄音,羅傑就花掉了超過二十個小時。

    但效果也是非常出色的。

    從最初隻能算是及格的六十分,達到了令人欣喜的九十五分。

    至於滿分……

    至少在羅傑的發聲技巧有明顯進步之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哪怕是再強大的後期製作,也要以出色的唱功為基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搖滾教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色貝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色貝斯並收藏搖滾教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