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告訴我,你裝瘋賣傻的目的隻是想保住自己的命,還是……」她頓了頓,才緩緩問出,「還是有更大的圖謀?」


    她猜出來了?燕祺淵失笑,這一家子怎麽個個腦袋都這麽好?「都有。」


    「你想圖謀什麽?禮王世子的位置或者更大的目標?」


    她還真敢問,這種話傳出去就是殺頭大禍。


    但他還是選擇說實話,「我沒想過要襲爵。」


    「為什麽?你是嫡長子,理所當然……」她想起那個謠言,表情倏地一凜,瞬地僵住,這些年她反複又矛盾的想著一些事,她認為燕祺淵應該是皇上的私生子,才會惹出殺機,但又認為他不是,否則父王和母妃不會如此疼愛他。


    「我是皇上的兒子。」他麵不改色地說出事實。


    「你確定?」


    「再確定不過。」燕祺淵緩緩說起自己的身世。


    他的親生母親不是禮王妃,而是她的庶妹盧欣。


    禮王與禮王妃是青梅竹馬,兩人感情深厚,誰也無法插足其中,隻是皇家體製,在禮王妃進門時,呂側妃與王側妃也一起被抬進王府。


    麵對禮王的偏寵,呂側妃和王側妃自然不甘心,隻不過兩人表現不同,一個忿忿不平、手段盡出;一個獨自暗悲、刻意與禮王妃結交。


    後來禦醫為禮王妃把脈,發現她被人動了手腳,以至於無法懷胎,此事讓禮王妃傷痛不已,哪個女子不想為心愛的男人生兒子。


    禮王知道消息後,心中狂怒卻強行壓抑住,他暗暗查訪,卻查不到半點蛛絲馬跡,隻能確定此事為呂側妃或王側妃所為。


    為保住禮王妃的地位,禮王將此事瞞下,並接禮王妃的庶妹進府,試圖讓盧欣為嫡姊生下嫡長子。


    盧欣的生母是個戲子,與禮王妃的父親暗通款曲,暗結珠胎,她的手腕高明,鄭家本不欲認她,她卻將事情鬧大,逼得鄭家不得不將她們母女倆接入府中。


    但此事讓禮王妃的母親顏麵盡失,因此母女倆進府之後,非但不受看重還百般受辱,鄭家家主甚至不允許盧欣改迴父姓。


    禮王妃性子良善,從小對這個妹妹諸多照顧,因此借腹生子一事提出,容貌絕美的盧欣為報答姊姊,便毫不猶豫的點頭答應。


    誰知皇上微服出巡,進了禮王府,貪慕盧欣的好顏色,酒後亂性要了盧欣的身子。


    此事被瞞得死緊,之後盧欣被送出禮王府,安置在偏遠的莊子裏,不久她發現自己已經懷上孩子。


    皇上曾為此事懇求皇太後,希望能將盧欣接迴宮中,但皇太後不允,皇上的兒子多得很,不差一個不名譽的私生子,何況那個生母著實讓人看不上眼。


    當下,皇太後做出決定,要禮王將盧欣「處理」幹淨,免得壞了皇家顏麵。


    禮王當機立斷,讓禮王妃在此時「懷上」孩子,之後燕祺淵出世,呂側妃也在數月後生下燕柏昆,又隔半年,王側妃生下燕仲侖。


    為免除後患,禮王沒再讓呂側妃和王側妃有機會懷上孩子。


    禮王妃有了嫡長子,保住王妃的位置,燕祺淵卻也因此成為呂側妃的眼中釘。


    燕祺淵長得像盧欣,從小就是個粉妝玉琢的娃兒,禮王妃寵愛不已,禮王更是愛屋及烏,再加上他早慧,從小就有天才之名,禮王對他更加看重。


    至於燕柏昆,個性肖極他的親生母親,陰狠毒辣、野心大,雖然上進,但性格讓禮王不喜;而燕仲侖雖然性情溫和,與人為善,卻是個平庸之輩。


    相較起燕祺淵,不管是哪個當爹娘的,都會對他多看重幾分,何況禮王打心裏把燕祺淵當成親生兒子。


    「真有趣,宮裏人知道你是皇上的親生子,王府的人卻認定你是父王的兒子;皇後娘娘擔心你搶走太子之位,呂側妃和王側妃卻擔心你當上世子?原來這就是腹背受敵的感覺。」


    潔英感慨,夾縫中求生存呐,人人羨慕他的好運道,深得皇上與父王的看重,殊不知暗箭無數,支支以他為標靶。


    「對於許多人而言,這就是個謠言,謠言的起源是皇上疼愛我,親自將我帶在身邊教導。」


    「但父王和母妃也把你當眼珠子寵啊,這是滿京城都曉得的事,所以我不相信這個謠言。」更何況謠言裏麵,女主角不是盧欣而是母妃。


    在這個年代,她不相信男人會這般寬宏大度,會把老婆和兄弟的孩子當親生兒子寵,還跟老婆鶼鰈情深。


    「沒錯,呂側妃和王側妃比起外人,又更了解我父王的性格,知道他容不下背叛,因此她們壓根不相信我和皇上有血緣關係,相信皇上是愛屋及烏,善待我便善待了父王。事實上,愛屋及烏的是父王。


    「你以為皇後不知道妙真道人講的話不能信,可她還是順水推舟的派人刺殺我,為什麽?因為她從不給自己留下後患。」


    緊接著他告訴她,妙真道人背後的人是廉王,以及他們的下場和朝堂這幾年的發展,跟他自己正在謀劃的事。


    長長的故事聽到結束,她忍不住輕歎,這是塞翁失馬還是事與願違?本以為嫁進禮王府可以避開爭鬥,沒想到事情比她想象的更大。


    「當年你怎麽躲過那場刺殺的?」潔英問。


    「皇上尚未登基之前,曾經與父王一起拜師習藝,後來皇上登基為帝,在師父的授意下,他們的師兄和師弟們離開師門,幫皇上訓練暗衛,這些暗衛平日散居各地,幫皇上搜集消息,訓練私兵,完成各種不能在台麵上說的任務。


    「我是個早慧的孩子,七歲那年在皇上的授意下,父王把我的身世告訴我,他問我,想不想當皇帝?我深思熟慮,並且找上父王的師父,請教當皇帝的種種權利與義務,最後我迴答父王,我不想當皇帝。


    「那天過後,皇上的三師兄進了王府,成為我的第一個師父,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文學、武功樣樣教,直到十三歲那年進宮,皇上才告訴我,他要把那支暗衛交給我,要我立誓,傾盡全力輔佐下一任皇帝。」


    「皇上想栽培你成為輔國利器?但他為什麽不用同樣的方法教育皇子們?」手握屠龍刀,身上卻無半寸功,也不過隻能拿來切菜罷了。


    「有,隻不過當初皇上向師兄弟們提出教導皇子的要求時,他們也向皇上要求,保有選擇徒弟的權利。


    「皇上同意了,八個師兄弟在進入禮王府的同時也進入後宮,隻不過都待不了太久,便紛紛離開,嘴上說是無緣,講穿了就是皇子們資質不夠。幾個皇子中隻有五皇子曾受過兩年的教導,而九皇子則是在這兩年開始受教。」


    換言之,反倒是燕祺淵受到的教程最完整?且還是他們師父教的!


    「然後呢?」


    「在菊花宴之前,皇上的師父進京城,他考校我之後,決定收我為關門弟子,讓我隨他一起上山,恰巧那時發生妙真道人的那件事,於是父王便決定將行程提早,沒想到此事卻被泄露出去,刺客在半路截殺我們。」


    「你是怎麽死裏逃生的?真是被農戶救迴、喪失記憶?」


    「不,父王行事謹慎,安排人易容成我坐上車隊,我則在幾天前提早離京。」


    「所以母妃始終知道你沒死?」


    「對。」


    「可是母妃見到屍體後卻大病……」


    「為了保全我的性命,母妃不得不這麽做。她傷心成疾,將中饋交予呂側妃,此舉讓呂側妃鬆下戒心,不再對母妃虎視眈眈?」


    「為何不交給王側妃而是呂側妃?」潔英很清楚,禮王妃對王側妃的好評多過呂側妃。


    「燕柏昆的能耐勝過仲侖,他能將禮王府發揚光大,如果交給仲侖,隻能守成。當時父王和母妃的想法,是讓燕柏昆襲爵,既然這個家遲早要交到呂側妃那一房的手裏,便趁機把中饋交出去。母妃和父王約定好,隻待燕柏寛襲爵,兩人便離京四處遊曆。」


    了不起,那麽早就在規劃退休生活,還是古人呢,想法比現代人更新穎。


    「既然如此,你又為何要設計我,把中饋權奪迴母妃手中?」


    他揚眉一笑,「因為狀況不對了。」


    「哪裏不對?」


    「當初買通妙真道人,泄露我出行日期的是呂側妃,不是燕柏昆;手段陰毒、行事狠辣的是呂側妃不是燕柏昆,但這次我迴來卻發現,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女踩高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尋並收藏小女踩高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