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二姑娘擋了晉王世子的路——
女主愛裝聖母,我來教她做人 作者:千裏溶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大哥……”
“他該慶幸遇到的那群災民還沒到山窮水盡,否則隻憑那一身錦衣玉食養出來的五花肉,就能同他衣裳一樣被分食個幹淨!”鎮北侯嘴下毫不留情。
頓了半晌,雲渠安慰道:“以一身衣財救災民於水火,大哥善行該嘉。”
“哼,蠢歸蠢瞎歸瞎,到底還不算一無是處。”
老人家對自己的晚輩總有濾鏡在,鎮北侯也不例外,嘴上貶祝子豐貶得厲害,但還是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就派人去接了。
聽到祝子豐已到直隸,雲渠算了算時間道:“那想來今明兩日間,大哥便能迴府了。”
“早呢!”鎮北侯語氣一言難盡,“他躲避災民時扭傷了腳,需在直隸修養幾日才能動。”
這迴雲渠也不說話了。
無論她穿書前還是穿書後,祝子豐一直都是個幹啥啥不成的廢物點心。
文不成武不就,偏偏還總覺自己天賦異稟,能兩者並行,文武還沒學出個門道來又鬧著要學人家出門遊學,偏生毫無毅力與自覺,吃喝玩樂學個夠本,四書五經支支吾吾。
連本為善舉的救個災民,都能被反噬得裸奔保命,災民還沒怎麽著他,自己顛顛上趕著獎勵了自己一個不良於行。
陸川曾勸她兩者並行反而皆不如願,也未嚐不是在借機諷刺祝子豐。
畢竟周圍一堆王者還依舊拉胯的青銅實在不多見。
“得,別提那個蠢貨了!”鎮北侯被氣得心口直堵,轉而對她道,“後日是靖安伯府老太君壽辰,你母親不能出門見風,你便隨你外祖母一同去吧。”
“是。”
兩人聊過後,雲渠便叫下頭套馬車出門,往城外去了。
一路穿過鬧市小巷,百姓們多是在談論今早禁衛軍出城救災民一事,言辭間無不讚揚皇帝愛民如子,體恤萬民。
不知誰是睜眼說瞎話,誰是扭轉輿論的水軍。
不過這兩方對晉王世子的評價卻都是有誌一同的質疑,不是暗示他會危及災民性命,就是覺他貪汙災銀不知凡幾。
他惡名在外,有前科累累,無人懷疑他不會如此作為。
而對於落到他手上的災民們,大家也隻能歎息再三,暗暗祈禱他人性未泯。
很快到了城外。
雲渠今日帶的人不多,便叫車夫將馬車趕去了僻靜處,隨即挑起簾子,抬眸看去。
在禁衛軍的指揮下,災民們已經有序地收拾好自己的包袱,陸續往城南處走去,據聞那邊有為他們暫尋的住處。
“姑娘掛心災民,為何不下去瞧瞧?”司棋問道,“奴婢瞧他們也在等著您,想要同您當麵道聲謝呢。”
雲渠卻搖了搖頭:“得見災民有依我便放心了,不必前去博名。”
如今那邊正鬧,圍觀的百姓也多極了,她此時前去的確能再揚善名,可寒風瑟瑟,再多也不過是叫他們平白受凍罷了,孩童們因缺衣少食,本就已身體柔弱,更撐不住這般折騰。
本就救人為先,不該本末倒置。
司墨聞言,頗有些恨鐵不成鋼:“姑娘就是太過隨和低調,否則從前也不會給旁人借勢揚名的機會!”
“你這張嘴倒是真靈!”司棋瞧著外頭,怒了努嘴,“瞧,揚名的這不就來了?”
司棋偏頭看去,正見祝念安笑盈盈走去災民們身邊,輕聲與他們說著什麽。
隨後不知為何,三三兩兩的災民們忽地跪下,對她滿口謝意,祝念安一如從前,嘴裏連道不敢當,卻安然承了名。
而路邊偶然看到這一幕的百姓們,在周圍有心人的煽動下,不由暗自懷疑起自己這幾日聽到的莫不是謠傳。
救濟災民、得他們萬分感恩的原是祝二姑娘,而非祝大姑娘?
這些懷疑的聲音未必沒有傳去祝念安耳朵裏,她卻始終含笑,不曾解釋。
還留在這裏的災民們倒滿口解釋,卻傳不去懷疑的人耳朵裏。
司墨氣憤不已:“災民們衣食安置無不是姑娘您一力承擔,您不願博名,反倒便宜旁人摘果子,真是豈有此理!”
司棋也皺起眉頭看向雲渠:“姑娘不生氣麽?”
“不必在意。”雲渠還真不生氣。
“因果相輔相成,平白擔了不屬於自己的因,便要承擔不屬於自己的果。”
她甚至隱隱覺得,莫不是因為原書中女主以原主母女為踏腳石,成就自己登上高位,擔下本不屬於自己的萬千百姓感恩與香火,所以同名同姓還熟知劇情的她才有了這一遭穿書之旅。
她說得玄乎,司棋不大明白,但很快就被遠處一幕震驚地睜大眼睛,聲音驚懼:“二姑娘擋了晉王世子的路——”
雲渠兩人聞聲看去。
那邊,祝念安正盈盈笑著叫丫鬟扶起災民們,而她背後,穆庭正策馬行來。
似乎是察覺到前者沒有恭敬讓路的意思,穆庭唇邊笑容不變,他身後的禁衛軍卻莫名打了個寒顫。
僅僅一眼,司墨對祝念安的態度就成氣憤轉為了同情,甚至都不忍心瞧那邊了。
“姑娘料事如神……她的果來了……”
“我不過舉手之勞,實在不該得你們這般大禮。”祝念安還在攔著災民跪下,可那雙手卻軟綿綿的沒什麽力道。
“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祝念安笑容一滯,迴頭看去。
穆庭策馬而來,氣定神閑,仿佛方才隻是隨口吟之。
她微微咬唇,垂下眼眸開口:“臣女微薄之力,的確不堪受如此大恩,卻不知世子何出此言以諷刺臣女?”
穆庭掀起眼皮掃她一眼,冷嗤:“人貴在自知,你不曾養災民於困苦饑寒,乍然受此跪拜大恩,年紀輕輕就該折了壽!”
他年輕力壯,聲音振聾發聵,連外圍的百姓們都聽了個真切。
祝念安臉色一白,淚水盈於眼眶,卻久久不落,令人見之憐惜。
“我的確不曾養災民於困苦饑寒,可我連日施粥,盡我所能幫助他們,累得手臂酸軟……救苦救難,難道一定要以銀兩錢財定人善惡麽?”
“他該慶幸遇到的那群災民還沒到山窮水盡,否則隻憑那一身錦衣玉食養出來的五花肉,就能同他衣裳一樣被分食個幹淨!”鎮北侯嘴下毫不留情。
頓了半晌,雲渠安慰道:“以一身衣財救災民於水火,大哥善行該嘉。”
“哼,蠢歸蠢瞎歸瞎,到底還不算一無是處。”
老人家對自己的晚輩總有濾鏡在,鎮北侯也不例外,嘴上貶祝子豐貶得厲害,但還是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就派人去接了。
聽到祝子豐已到直隸,雲渠算了算時間道:“那想來今明兩日間,大哥便能迴府了。”
“早呢!”鎮北侯語氣一言難盡,“他躲避災民時扭傷了腳,需在直隸修養幾日才能動。”
這迴雲渠也不說話了。
無論她穿書前還是穿書後,祝子豐一直都是個幹啥啥不成的廢物點心。
文不成武不就,偏偏還總覺自己天賦異稟,能兩者並行,文武還沒學出個門道來又鬧著要學人家出門遊學,偏生毫無毅力與自覺,吃喝玩樂學個夠本,四書五經支支吾吾。
連本為善舉的救個災民,都能被反噬得裸奔保命,災民還沒怎麽著他,自己顛顛上趕著獎勵了自己一個不良於行。
陸川曾勸她兩者並行反而皆不如願,也未嚐不是在借機諷刺祝子豐。
畢竟周圍一堆王者還依舊拉胯的青銅實在不多見。
“得,別提那個蠢貨了!”鎮北侯被氣得心口直堵,轉而對她道,“後日是靖安伯府老太君壽辰,你母親不能出門見風,你便隨你外祖母一同去吧。”
“是。”
兩人聊過後,雲渠便叫下頭套馬車出門,往城外去了。
一路穿過鬧市小巷,百姓們多是在談論今早禁衛軍出城救災民一事,言辭間無不讚揚皇帝愛民如子,體恤萬民。
不知誰是睜眼說瞎話,誰是扭轉輿論的水軍。
不過這兩方對晉王世子的評價卻都是有誌一同的質疑,不是暗示他會危及災民性命,就是覺他貪汙災銀不知凡幾。
他惡名在外,有前科累累,無人懷疑他不會如此作為。
而對於落到他手上的災民們,大家也隻能歎息再三,暗暗祈禱他人性未泯。
很快到了城外。
雲渠今日帶的人不多,便叫車夫將馬車趕去了僻靜處,隨即挑起簾子,抬眸看去。
在禁衛軍的指揮下,災民們已經有序地收拾好自己的包袱,陸續往城南處走去,據聞那邊有為他們暫尋的住處。
“姑娘掛心災民,為何不下去瞧瞧?”司棋問道,“奴婢瞧他們也在等著您,想要同您當麵道聲謝呢。”
雲渠卻搖了搖頭:“得見災民有依我便放心了,不必前去博名。”
如今那邊正鬧,圍觀的百姓也多極了,她此時前去的確能再揚善名,可寒風瑟瑟,再多也不過是叫他們平白受凍罷了,孩童們因缺衣少食,本就已身體柔弱,更撐不住這般折騰。
本就救人為先,不該本末倒置。
司墨聞言,頗有些恨鐵不成鋼:“姑娘就是太過隨和低調,否則從前也不會給旁人借勢揚名的機會!”
“你這張嘴倒是真靈!”司棋瞧著外頭,怒了努嘴,“瞧,揚名的這不就來了?”
司棋偏頭看去,正見祝念安笑盈盈走去災民們身邊,輕聲與他們說著什麽。
隨後不知為何,三三兩兩的災民們忽地跪下,對她滿口謝意,祝念安一如從前,嘴裏連道不敢當,卻安然承了名。
而路邊偶然看到這一幕的百姓們,在周圍有心人的煽動下,不由暗自懷疑起自己這幾日聽到的莫不是謠傳。
救濟災民、得他們萬分感恩的原是祝二姑娘,而非祝大姑娘?
這些懷疑的聲音未必沒有傳去祝念安耳朵裏,她卻始終含笑,不曾解釋。
還留在這裏的災民們倒滿口解釋,卻傳不去懷疑的人耳朵裏。
司墨氣憤不已:“災民們衣食安置無不是姑娘您一力承擔,您不願博名,反倒便宜旁人摘果子,真是豈有此理!”
司棋也皺起眉頭看向雲渠:“姑娘不生氣麽?”
“不必在意。”雲渠還真不生氣。
“因果相輔相成,平白擔了不屬於自己的因,便要承擔不屬於自己的果。”
她甚至隱隱覺得,莫不是因為原書中女主以原主母女為踏腳石,成就自己登上高位,擔下本不屬於自己的萬千百姓感恩與香火,所以同名同姓還熟知劇情的她才有了這一遭穿書之旅。
她說得玄乎,司棋不大明白,但很快就被遠處一幕震驚地睜大眼睛,聲音驚懼:“二姑娘擋了晉王世子的路——”
雲渠兩人聞聲看去。
那邊,祝念安正盈盈笑著叫丫鬟扶起災民們,而她背後,穆庭正策馬行來。
似乎是察覺到前者沒有恭敬讓路的意思,穆庭唇邊笑容不變,他身後的禁衛軍卻莫名打了個寒顫。
僅僅一眼,司墨對祝念安的態度就成氣憤轉為了同情,甚至都不忍心瞧那邊了。
“姑娘料事如神……她的果來了……”
“我不過舉手之勞,實在不該得你們這般大禮。”祝念安還在攔著災民跪下,可那雙手卻軟綿綿的沒什麽力道。
“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祝念安笑容一滯,迴頭看去。
穆庭策馬而來,氣定神閑,仿佛方才隻是隨口吟之。
她微微咬唇,垂下眼眸開口:“臣女微薄之力,的確不堪受如此大恩,卻不知世子何出此言以諷刺臣女?”
穆庭掀起眼皮掃她一眼,冷嗤:“人貴在自知,你不曾養災民於困苦饑寒,乍然受此跪拜大恩,年紀輕輕就該折了壽!”
他年輕力壯,聲音振聾發聵,連外圍的百姓們都聽了個真切。
祝念安臉色一白,淚水盈於眼眶,卻久久不落,令人見之憐惜。
“我的確不曾養災民於困苦饑寒,可我連日施粥,盡我所能幫助他們,累得手臂酸軟……救苦救難,難道一定要以銀兩錢財定人善惡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