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約翰遜所說的一樣,11年的流媒體市場並不算一塊已經開墾成熟的沃土。

    哪怕有些聰明人已經看到了線上觀影會逐步取代傳統電視,也在積極入場,比如youtube在碎片視頻之外推出的專屬電影和劇集服務的頻道並跟哥倫比亞簽了內容提供合約,電商平台亞馬遜也順勢開闊新的盈利點primevideostreaming;

    再比如傳媒的娛樂巨頭在憑借內容優勢布局,如迪士尼、二十世紀福克斯10年聯合推出的在線觀影平台hulu,索尼的crackle以及其他的市場投機者。

    但是,這些人毫無例外都在虧錢,哪怕市場份額第一,用戶滲透率第一,用戶月均使用時長第一,總會員用戶從09年的500萬增長到11年的2000萬的奈飛都是在虧錢。

    沒辦法,內容庫太燒錢了,不算服務器費用、人工、維護成本,就說奈飛每年都要花3000萬購買新的播放版權,還有上億的老片版權使用費以及不斷購進的影視版權,家底不夠大誰禁得起這麽豪撒?

    新電影賣得好,要不要引進?新的電視劇還不錯,要不要引進?有些經典的老片以及冷門的影視劇或爛的出彩的爛片要不要花錢買?

    都要,因為用戶需求擺在那。而且人太多了,需求的方向也不一致,為了填補市場,就隻能不斷的提高內容廣度。

    很簡單的一個循壞就是,為了現有用戶基數的提升——做大內容——虧錢,盈利份額暫時沒有一家做到支撐起流媒體投入的成本,很多電視觀眾也沒有養成轉移陣地的依賴感。

    換句話說,年輕一代的觀眾雖然樂於接受新潮的互聯網思維,但傳統的電視渠道依舊沒退出市場,哪怕收視人群在下降。

    當然了,11年的奈飛已經無限逼近盈利與投入的閾值,隻差一些積累,就能完成反轉,大概是在付費用戶突破2700、2800萬的時候。

    也是看了奈飛的q1財報,萊曼才下定決心入場,別錯過流媒體的風口浪潮。

    而相比小打小鬧、畏畏縮縮的hulu、亞馬遜,萊曼的商業運作遠要大膽的多。

    雖說他還蠻能理解這種試水的心態,但鑒於市場的培養和用戶的競爭此後隻會越來越激烈,到了13年,奈飛更是迅速完成第二次轉型——跨越非連續性的業務轉型是企業創新的最重要原因。

    而非連續性是指從一個增長曲線跳到另外一個增長曲線的變革。一般來說,第一增長曲線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也會有變化,但變化具有連續性的特征,可以用線性表達,可以預測。

    但從一個增長曲線突然跳到另外一個增長曲線,中間的突變就叫做非連續性,這種非連續性難以預測,跳不過去就會對企業造成重大損失。

    再者,任何一個增長曲線都存在一個極限點,極限點也就是失速點,任何一個公司成為行業巨頭都需要在第一增長曲線到達失速點之前啟動第二增長曲線,翻譯成奈飛發展史的人話:13年是奈飛的一次進化,因為需要向用戶提供足夠多的流媒體內容,13年之前的奈飛與內容供應商starz一直有一個內容提供協議,按照這份協議starz能向奈飛提供2500部影視劇,便可以獲得每年3000萬美金的版權播放收益。

    但之後,奈飛的付費用戶持續增長,並在12年首次嚐到內容紅利,完成用戶對成本的盈利積累,卻讓starz眼紅了,於是starz把內容續約價格漲到3億美金一年,奈飛當然不肯當冤大頭,結果就是starz的2500部影片一夜之間在奈飛平台下線,同時也逼迫奈飛進入內容原創領域,並更加積極的利用平台優勢以及市場份額第一的占有率尋找盟友,在全世界形成內容供銷網,一舉成為it行業五老星之外的新王——五老星即指:蘋果、微軟、穀歌、facebook、亞馬遜。

    所以萊曼心裏很清楚,現在不進場,13年混得再好也是一個二線的級別,可能連迪斯尼+都打不過,畢竟迪斯尼在動畫的細分領域,可是能跟砸錢砸到日漫市場變成奈飛後花園,都能互相爭一爭。

    流媒體的核心始終隻有內容,隻有內容,隻有內容,看過國內視頻之爭或者常年在三大視頻網站愛優騰打轉的也能懂。

    從這方麵來看,等把ui、美工、測試維護、終端銷售、維護服務等基礎做好,大家對用戶的競爭隻有誰的內容更能取悅觀眾。

    而對萊曼來說,他會把原創內容的紅利讓出去嗎?當然不會。

    一家本質是互聯網的公司被逼到當內容商,有比本就在好萊塢立足的螢火蟲更有優勢?屁勒。

    但一般的項目和曼恩傳媒本身積累、買賣的片庫存量還真沒有經營了這麽多年的奈飛多,隻能靠著核心競爭力上想辦法一炮而紅。

    13年的奈飛選擇了什麽?政治驚悚劇《紙牌屋》。

    萊曼呢?他跟驢象兩黨的黨魁都不熟,也不想沾染政治話題,於是掏出王炸《權力的遊戲》。

    他的方案很簡單。

    收購一家雜牌軍,引進其他熟悉業務的人才,並利用螢火蟲本身的製作能力直接擔任內容供應商的一環,並在視頻網站搭建好後,上線《權遊》全力營銷,完成第一次大範圍的對用戶群體的篩選積累。

    至於其他的運營模式直接照抄hulu、奈飛這兩家冠亞軍就行了,比如等級會員製度、比如新人注冊有3天的免費試用期、比如大數據推送使冷門作品產生價值,做到對用戶畫像的不斷精確。

    歸根結底,所有的流媒體平台包括海內外的競爭對手們都是出奇的一致,除了各自內容版權握有的不同。

    如此一來,《權遊》產生的口碑效應,難道會被用戶拒絕嗎?

    萊曼的這個方法說白了就是揚長避短,既然我儲備不夠,片庫數量比不過,幹脆頭部引流,慢慢的積累版權,擴升內容量,就好比當年360殺毒一免費,直接衝誇無數殺毒軟件公司一樣。

    這是王炸,奈飛打不出來的操作。

    而一旦曼恩傳媒上線的在線視頻服務有了用戶根基,剩下的,隻是長久的經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好萊塢傳奇導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血流三千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血流三千尺並收藏好萊塢傳奇導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