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要跟觀眾見麵了。
哪怕這部戲從籌備開始就波折不斷,讓人沒有信心。
華納大樓內。
一群高管坐著,興致也不太高。
這戲不是上映之後才被證實失敗的,其實從宣發上也很能看出端倪。
要知道,該片的宣傳規模別說與《哈利波特》係列比了,連《俠影之謎》都幹不過,前期宣傳上華納很保守的花了不到2300萬,就已經能看出他們內部對項目的風險評故等級是不低的,如果真的非常看好,絕不會這麽摳唆。
換句話說,華納當然希望《守望者》能賺到錢,但很難看好它能賺大錢,很吸金,所以資金控製上稍稍嚴格了些。
“院線那邊安排了3611家,也避開了群雄競爭的暑期檔,現在要做的就是調動粉絲觀眾的觀影欲望。”
負責院線聯絡的高管拿著已經定下的檔期細則,遞給眾人,“同檔期內,沒有太過需要注意的電影,《颶風營救》、《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現在一周都隻入賬6、7百萬美金,整體放映形勢都在走下坡路。”
“如果表現得好,首冠應該沒問題,難的是後續。”
“漫畫粉都很期待,路人就不行了。”
“隻要首周成績打出來,就能吸引後續觀望口碑的觀眾進場。”
“怎麽保持口碑?”一人掃興道。
剛剛說出這話的人攤開手有些遲疑,“原著大部分畫麵都還原了,看過漫畫的粉絲或許會喜歡。就通過這一點進行引導,攢下先期的口碑。”
“漫畫單本發送的情況怎麽樣了?”
“2萬多本都派出去了。”
其實華納對該片的發行也做了不少努力,但對市場的把握依舊沒那麽樂觀,《守望者》實在太難改編了,時長、內容都是大難題,不過在上映之前,粉絲們還是相當積極,初步形成了購票主力——即過去或近期有渠道了解項目原著的觀眾,女性很少。
......
提前場的票賣得很順利。
盡管特效影片的吸金力日漸萎靡,但具備了這三點的大作還是不一樣的。
首先是基本盤,《守望者》被《時代》雜誌評為“史上100部偉大小說”,又拿了雨果獎;
其次是互相有聯係,小說作者阿蘭-摩爾的《v字仇殺隊》被沃卓斯基兄弟搬上銀幕後,票房與口碑都還不賴,深受影評人的追捧;
最後,無論是華納打出的《黑暗騎士》後刨析超英人性又一大作,暗戳戳的引流,還是放出的預告片裏,紮克導為作品注入的畫麵和視覺效果也相當華麗,讓人耳目一新。
3月5日晚。
一個中檔社區的門口,16、7歲的博瑞斯正焦急的等待著什麽。
直到一副熟悉的麵孔從過道處跑來,還不免埋怨道:“說好了7點集合,你怎麽遲到了。”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得負責晚餐後收拾廚房,順手又把垃圾扔了。”托雷喘著粗氣,還是解釋了幾句。
“算了,快走吧,別錯過電影放映。”
托雷點頭,倒是沒好夥伴博瑞斯那麽期待。
與博瑞斯是個dc迷不同的是,他不太喜歡看漫畫,但電影還是常常看的。
近日,市麵上聲勢最大、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守望者》,所以兩人也是約好了一起去電影院瞧瞧。
一路小跑,年輕人的體力很充沛,等兩人去到最常去的那家影院之後,購票窗口的長隊又讓博瑞斯發了幾句牢騷,他很擔心這麽多天的等待,結果還得拖延一天。
幸好,緊趕慢趕,兩人還是進了影廳,隻是位置不大好。
嘰嘰喳喳的討論聲音,座位幾乎沒有空缺的良好氣氛,也讓博瑞斯心情雀躍。
電影過半,當他迴過神來激動不已想找人分享喜悅之際,不知什麽時候,托雷已經睡著了。
......
說實話,《守望者》對不事先閱讀原著漫畫的觀眾非常不友好,甚至連人物關係和要發生什麽都理不清。
為什麽?
信息量太大,又完全沒有細致的處理好,因為篇幅擺在那。
像《鋼鐵俠》、《無敵浩克》就算不提前了解背景,當成一部特效爽片那也是一種視覺享受,所以這兩部都吸引了大量非漫威粉絲進場支持,《蝙蝠俠》也是同理,諾蘭的解構,讓人當成一部犯罪片也沒什麽問題。
這一點,《守望者》就做得不好,門檻太高了,高度娛樂化的今天,還得去專門了解故事背景才能看部電影?
whwtfuck?
迴去的路上,換成托雷抱怨了。
相比博瑞斯沉浸其中,不斷對比迴憶,滿足感爆棚,托雷那就是看在好朋友的份上,強忍著沒有中途離場,硬是撐到了最後,雖然中間不小心睡著了。
“我暈的很,《守望者》到底想講什麽,連個介紹也沒有。”托雷大聲叫道:“這是超英電影嗎?怎麽對話這麽多,永遠都在說些神神叨叨、雲裏霧裏的話,誰和誰一邊啊。”
“核威脅、高壓、權力的監管......你又不看仔細。”
“哼哼,反正沒拍好,比《鋼鐵俠》差多了。”
“你不懂,不跟你聊了。”
聽到自己心愛的作品被好朋友歸類為傳統爽片還不如,博瑞斯沒忍住情緒,尤其在他看完後,已經把這部電影奉為聖經的前提下。
而這,也就是《守望者》的一部分縮影,即原著粉絲的肯定與吹捧,路人觀眾沒啥好感的評價兩極分化,使得該作很快就處於冰火兩重天的尷尬之中——
愛的人愛死,不愛的人哪怕客觀的評論都會被某些極端粉絲追著罵,更加激化了這種對立。
因為站在普通觀眾的角度,認為它冗長、沉悶、不知所雲,整部電影充斥著大量倒敘,讓人如墜雲霧的評價你能說是錯嗎?
在沒有重大事件推動故事劇情的情況下,如何抓住觀眾注意力,強行讓他們在接下來的20分鍾內接受大量超級英雄的出場?
要知道,這些超級英雄的名號根本比不上超人、蝙蝠俠,dc粉絲都不一定認識他們,總不能尬吹夜梟、絲鬼、笑匠、羅夏、博士吧。
對一部電影來說,尤其是麵向廣大群眾的電影來說,有觀眾不了解他們的故事,又因為《守望者》裏的英雄趨向於“臉譜化”,很容易“失焦”,不知道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誰身上,分不清主次,繼而困惑劇情的走向,本就是《守望者》的缺陷所在。
再細究分化一點,影片運用倒敘的段落還會使得失焦更加嚴重,雖說這對粉絲沒什麽影響,但不能當作沒這迴事存在。
紮導是極大程度還原了漫畫,這樣的方式當然深得原著粉的喜愛,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心頭之好被複刻然後推向全世界一樣。
可小部分人的狂歡沒必要逼著其他人認同,彼之蜜糖吾之砒霜就能概括《守望者》的尷尬。
哪怕這部戲從籌備開始就波折不斷,讓人沒有信心。
華納大樓內。
一群高管坐著,興致也不太高。
這戲不是上映之後才被證實失敗的,其實從宣發上也很能看出端倪。
要知道,該片的宣傳規模別說與《哈利波特》係列比了,連《俠影之謎》都幹不過,前期宣傳上華納很保守的花了不到2300萬,就已經能看出他們內部對項目的風險評故等級是不低的,如果真的非常看好,絕不會這麽摳唆。
換句話說,華納當然希望《守望者》能賺到錢,但很難看好它能賺大錢,很吸金,所以資金控製上稍稍嚴格了些。
“院線那邊安排了3611家,也避開了群雄競爭的暑期檔,現在要做的就是調動粉絲觀眾的觀影欲望。”
負責院線聯絡的高管拿著已經定下的檔期細則,遞給眾人,“同檔期內,沒有太過需要注意的電影,《颶風營救》、《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現在一周都隻入賬6、7百萬美金,整體放映形勢都在走下坡路。”
“如果表現得好,首冠應該沒問題,難的是後續。”
“漫畫粉都很期待,路人就不行了。”
“隻要首周成績打出來,就能吸引後續觀望口碑的觀眾進場。”
“怎麽保持口碑?”一人掃興道。
剛剛說出這話的人攤開手有些遲疑,“原著大部分畫麵都還原了,看過漫畫的粉絲或許會喜歡。就通過這一點進行引導,攢下先期的口碑。”
“漫畫單本發送的情況怎麽樣了?”
“2萬多本都派出去了。”
其實華納對該片的發行也做了不少努力,但對市場的把握依舊沒那麽樂觀,《守望者》實在太難改編了,時長、內容都是大難題,不過在上映之前,粉絲們還是相當積極,初步形成了購票主力——即過去或近期有渠道了解項目原著的觀眾,女性很少。
......
提前場的票賣得很順利。
盡管特效影片的吸金力日漸萎靡,但具備了這三點的大作還是不一樣的。
首先是基本盤,《守望者》被《時代》雜誌評為“史上100部偉大小說”,又拿了雨果獎;
其次是互相有聯係,小說作者阿蘭-摩爾的《v字仇殺隊》被沃卓斯基兄弟搬上銀幕後,票房與口碑都還不賴,深受影評人的追捧;
最後,無論是華納打出的《黑暗騎士》後刨析超英人性又一大作,暗戳戳的引流,還是放出的預告片裏,紮克導為作品注入的畫麵和視覺效果也相當華麗,讓人耳目一新。
3月5日晚。
一個中檔社區的門口,16、7歲的博瑞斯正焦急的等待著什麽。
直到一副熟悉的麵孔從過道處跑來,還不免埋怨道:“說好了7點集合,你怎麽遲到了。”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得負責晚餐後收拾廚房,順手又把垃圾扔了。”托雷喘著粗氣,還是解釋了幾句。
“算了,快走吧,別錯過電影放映。”
托雷點頭,倒是沒好夥伴博瑞斯那麽期待。
與博瑞斯是個dc迷不同的是,他不太喜歡看漫畫,但電影還是常常看的。
近日,市麵上聲勢最大、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守望者》,所以兩人也是約好了一起去電影院瞧瞧。
一路小跑,年輕人的體力很充沛,等兩人去到最常去的那家影院之後,購票窗口的長隊又讓博瑞斯發了幾句牢騷,他很擔心這麽多天的等待,結果還得拖延一天。
幸好,緊趕慢趕,兩人還是進了影廳,隻是位置不大好。
嘰嘰喳喳的討論聲音,座位幾乎沒有空缺的良好氣氛,也讓博瑞斯心情雀躍。
電影過半,當他迴過神來激動不已想找人分享喜悅之際,不知什麽時候,托雷已經睡著了。
......
說實話,《守望者》對不事先閱讀原著漫畫的觀眾非常不友好,甚至連人物關係和要發生什麽都理不清。
為什麽?
信息量太大,又完全沒有細致的處理好,因為篇幅擺在那。
像《鋼鐵俠》、《無敵浩克》就算不提前了解背景,當成一部特效爽片那也是一種視覺享受,所以這兩部都吸引了大量非漫威粉絲進場支持,《蝙蝠俠》也是同理,諾蘭的解構,讓人當成一部犯罪片也沒什麽問題。
這一點,《守望者》就做得不好,門檻太高了,高度娛樂化的今天,還得去專門了解故事背景才能看部電影?
whwtfuck?
迴去的路上,換成托雷抱怨了。
相比博瑞斯沉浸其中,不斷對比迴憶,滿足感爆棚,托雷那就是看在好朋友的份上,強忍著沒有中途離場,硬是撐到了最後,雖然中間不小心睡著了。
“我暈的很,《守望者》到底想講什麽,連個介紹也沒有。”托雷大聲叫道:“這是超英電影嗎?怎麽對話這麽多,永遠都在說些神神叨叨、雲裏霧裏的話,誰和誰一邊啊。”
“核威脅、高壓、權力的監管......你又不看仔細。”
“哼哼,反正沒拍好,比《鋼鐵俠》差多了。”
“你不懂,不跟你聊了。”
聽到自己心愛的作品被好朋友歸類為傳統爽片還不如,博瑞斯沒忍住情緒,尤其在他看完後,已經把這部電影奉為聖經的前提下。
而這,也就是《守望者》的一部分縮影,即原著粉絲的肯定與吹捧,路人觀眾沒啥好感的評價兩極分化,使得該作很快就處於冰火兩重天的尷尬之中——
愛的人愛死,不愛的人哪怕客觀的評論都會被某些極端粉絲追著罵,更加激化了這種對立。
因為站在普通觀眾的角度,認為它冗長、沉悶、不知所雲,整部電影充斥著大量倒敘,讓人如墜雲霧的評價你能說是錯嗎?
在沒有重大事件推動故事劇情的情況下,如何抓住觀眾注意力,強行讓他們在接下來的20分鍾內接受大量超級英雄的出場?
要知道,這些超級英雄的名號根本比不上超人、蝙蝠俠,dc粉絲都不一定認識他們,總不能尬吹夜梟、絲鬼、笑匠、羅夏、博士吧。
對一部電影來說,尤其是麵向廣大群眾的電影來說,有觀眾不了解他們的故事,又因為《守望者》裏的英雄趨向於“臉譜化”,很容易“失焦”,不知道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誰身上,分不清主次,繼而困惑劇情的走向,本就是《守望者》的缺陷所在。
再細究分化一點,影片運用倒敘的段落還會使得失焦更加嚴重,雖說這對粉絲沒什麽影響,但不能當作沒這迴事存在。
紮導是極大程度還原了漫畫,這樣的方式當然深得原著粉的喜愛,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心頭之好被複刻然後推向全世界一樣。
可小部分人的狂歡沒必要逼著其他人認同,彼之蜜糖吾之砒霜就能概括《守望者》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