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影片的製作理念產生分歧在電影行業是經常會發生的事。
資方的要求,市場的調研,觀眾主流的選擇以及當前熱門的話題,外加導演個人的美學風格,這麽多方麵不可能完全交互在一起,是必然需要抉擇。
有的作品堅持個性放棄主流市場,邪典類型因此誕生;
有的作品會走老套但被證明最容易成功的路子,俗稱爆米花,容易下嘴爽就完事;
有的作品於此二者之間不斷妥協,雖有風險,卻有可能既叫好又叫座,又或者什麽都得不到。
市場與深度並不是完全平行的兩條線,隻不過離得稍微遠了那麽一丟丟。
李按的脾氣並不暴躁。
當又一天的劇組生活短暫結束下工後,酒店房間裏,萊曼把凱文、斯坦-李和他叫到了一起。
幾包煙、打火機、一些場景分鏡和後續劇情。
凱文首先甩明的是市場大數據,話糙理不糙,“比起班納為什麽發怒,觀眾更喜歡看他變身後砸什麽、砸多少。我們要清楚破壞各種熟知的建築群,遠比克製的話語更能讓人獲得愉悅和視覺上的享受。而且電影的預算足夠支撐起那些大場麵,觀眾又普遍喜歡......”
李按接話道:“這些會有。”
“但不夠。”
“夠了。觀眾買票是來看電影的,基本的誘因要有吧,難道有人惹他生氣,就毫不顧忌的變身?布魯斯-班納可不是一個破壞狂,他有理智。”
“不不不,我的意思隻是希望破壞的鏡頭比重多一些,而不是隻有三段。”
“有什麽問題嗎?第一次是克格勃設計,班納吸入大批量鎮定氣體,浩克人格蘇醒,砸毀了實驗室,衝上街道;
第二次是軍方和克格勃同時找到班納的躲藏住所,為了自保,主動異變,從包圍圈突圍;
第三次是克格勃收集到了班納的血液,用之前超級士兵計劃未開發完全的血清混合,催生了怪物憎惡,班納為了保護貝蒂,第一次沒有情緒失控,化身為綠巨人之後依然保有意識......
這幾段變身無不是劇情推進點,都是有誘因的,而且前後聯係緊密,展現了綠巨人的力量並沒有那麽好掌握。”
“影片的正片時長大致在110分鍾,但變身綠巨人的鏡頭片段加起來有35分鍾嗎?”
“沒有節奏上的鋪墊,哪來的戲劇張力?”
整個聊天,大多數時候是凱文和李按互相試者說服對方,采取自己的思路拍攝,萊曼和斯坦-李則更像是和事佬,一見兩人爭論升級,就緩和關係。
但這樣的場景是萊曼樂於看見的。
隻有綜合多方因素,時刻考量,才有可能避免前世的失敗。
雖然萊曼已經做好了準備票房要賠,但能拍得更好一點,故事邏輯更清楚一點,戲劇張力、節奏引導等方麵都更優秀,怎麽也不至於被坑得那麽慘。
粉絲、口碑與市場,總得取悅一處吧。
原時空《無敵浩克》就是典型的不叫好不叫座的爛片。
漫畫粉絲覺得班納變成了一個動不動就發狂的瘋子,不見冷靜的頭腦和天才的智慧,而且狗血俗套;票房就不多說了,全球2.63億,宣發分成又被派拉蒙抽了一大波血,坑得漫威想撞牆;路人口碑方麵,大部分是差評,三項全敗。
摸著良心講,《無敵浩克》跟《黃金羅盤》差不多,特效和畫麵上是用心的,預算起碼沒莫名其妙消失,就是某些地方太腦殘。
那部電影的主線劇情,是班納為了壓抑並且消除自己的變異,這一點萊曼同樣采用了,因為漫畫中有這部分的劇情。
但為什麽要加入一條很讓人懷疑智商的愛情線——班納有個女友,逃了幾年迴來後發現女友有了新歡,一番操作,女友又迴來和班納一起,並且,女友還是追捕綠巨人渴望得到力量的羅斯將軍的女兒。
怎麽說呢,這種操作一看就是資方強行加戲,加錯了矛盾,對於主線劇情和塑造班納的人設,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但卻花了那麽多篇幅。
畢竟,一開場就指出了這部電影最主要的矛盾其實是班納博士與浩克兩個意識,共用同一個軀體的意識之爭。一個不願屈服,一個強勢霸占。
再加上導演路易斯-賴托瑞是個小導演,典型的資本工具人,對影片剪輯和劇情的確定沒什麽話語權,甚至影片在結束殺青等待上映時,主演愛德華-諾頓與漫威資方因為創作理念不同,最終鬧得分道揚鑣,連mcu係列都不演了,可謂傷透了心。
是人都有眼光局限性,凱文-費奇就是太迷信主流市場,反而忽略了觀眾也會比較,也有審美疲勞,看慣了好萊塢動作類型片,《無敵浩克》從故事性而言甚至比爆米花還缺少了點基本邏輯和戲劇張力,為了暴躁而暴躁,是挺沒必要的。
類似的比較就好像奧特曼一登場就特麽放大招,都不帶鋪墊一下情緒——是不是有那味了。
當然,李按拍著拍著容易文青,老喜歡加戲,有凱文-費奇盯著,基本的視覺享受肯定能到位,因為凱文-費奇最在乎這方麵。
別的不說,漫威電影可不能缺少高潮大場麵。
至於說到如何處理班納和綠巨人的意識之爭,李按也是妙人,給了萊曼一些思路。
所謂的三段式,第一段是無意識無反抗副人格第一次蘇醒,破壞力最大,因為綠巨人骨子裏就帶著憤怒的負麵情緒;
第二段是身體受激,在死亡威脅下,綠巨人初步妥協班納,沒等到負麵引導到達閾值,就變身了,加上班納有意識的突圍,而不是纏鬥,所以破壞性沒第一次蘇醒時強;
第三段是萊曼在這思路之上優化的,心底有觸動的那個女孩受到危險,班納主動溝通副人格,以犧牲自我壓製——布魯斯-班納一直有為了消除異變努力,幾年下來有了一些成效,通過對自己情緒的實驗數據整理,領悟了精神唿吸。
然後完全以班納的意識統禦綠巨人的身體,力量感最強,打敗了異變更充分的憎惡。
換句話說,這三段所表達的初步意思是浩克是個莽夫,剛蘇醒的人格隻有本能,但班納博士智商高,兩人一結合,這樣的綠巨人才會真正可怕,駕馭住力量的同時正確的使用——化身莽夫不可怕,可怕的是莽夫動腦子!
類似的套路就好比鳴人跟九喇嘛,負麵情緒過高,九喇嘛意誌逞兇,沒有意識,發泄暴力,但如果能駕馭住,那便很可怕了。
是以,萊曼原本就刪去了原時空《無敵浩克》中那些腦殘的套路,比如沒必要的愛情線,改成守護心底那縷美好身影;
羅斯將軍也不渴望綠巨人的力量,隻是跟神盾局合謀了超級士兵計劃,想要人造超級英雄。連追捕班納,也隻是因為他太危險,給誤會解除留下餘地;
另外增多了班納主人格的戲份,表現了他天才的一麵,比如在與憤怒人格的對抗中,領悟“封印”,精神唿吸法,有了和浩克爭鋒的資本,地位高下不再顛倒。
甚至最後的那場大戰,托尼-斯塔克中途現身,被憎惡暴揍,力量上的絕對差距讓這位天才提前有了要研發反浩克重型裝甲,對抗力量型怪物。
再順手埋下第二個彩蛋,神盾局局長尼克-弗瑞在大戰實況中,發現了綠巨人束手束腳但充滿智慧的戰鬥,認識到班納可以壓製浩克意識,幾經考量,發出入會邀請。
至此,《鋼鐵俠》和《無敵浩克》的聯動也有了,能更多的讓兩部電影在放映上,互相影響、帶動,名氣進一步擴增。妙啊。
資方的要求,市場的調研,觀眾主流的選擇以及當前熱門的話題,外加導演個人的美學風格,這麽多方麵不可能完全交互在一起,是必然需要抉擇。
有的作品堅持個性放棄主流市場,邪典類型因此誕生;
有的作品會走老套但被證明最容易成功的路子,俗稱爆米花,容易下嘴爽就完事;
有的作品於此二者之間不斷妥協,雖有風險,卻有可能既叫好又叫座,又或者什麽都得不到。
市場與深度並不是完全平行的兩條線,隻不過離得稍微遠了那麽一丟丟。
李按的脾氣並不暴躁。
當又一天的劇組生活短暫結束下工後,酒店房間裏,萊曼把凱文、斯坦-李和他叫到了一起。
幾包煙、打火機、一些場景分鏡和後續劇情。
凱文首先甩明的是市場大數據,話糙理不糙,“比起班納為什麽發怒,觀眾更喜歡看他變身後砸什麽、砸多少。我們要清楚破壞各種熟知的建築群,遠比克製的話語更能讓人獲得愉悅和視覺上的享受。而且電影的預算足夠支撐起那些大場麵,觀眾又普遍喜歡......”
李按接話道:“這些會有。”
“但不夠。”
“夠了。觀眾買票是來看電影的,基本的誘因要有吧,難道有人惹他生氣,就毫不顧忌的變身?布魯斯-班納可不是一個破壞狂,他有理智。”
“不不不,我的意思隻是希望破壞的鏡頭比重多一些,而不是隻有三段。”
“有什麽問題嗎?第一次是克格勃設計,班納吸入大批量鎮定氣體,浩克人格蘇醒,砸毀了實驗室,衝上街道;
第二次是軍方和克格勃同時找到班納的躲藏住所,為了自保,主動異變,從包圍圈突圍;
第三次是克格勃收集到了班納的血液,用之前超級士兵計劃未開發完全的血清混合,催生了怪物憎惡,班納為了保護貝蒂,第一次沒有情緒失控,化身為綠巨人之後依然保有意識......
這幾段變身無不是劇情推進點,都是有誘因的,而且前後聯係緊密,展現了綠巨人的力量並沒有那麽好掌握。”
“影片的正片時長大致在110分鍾,但變身綠巨人的鏡頭片段加起來有35分鍾嗎?”
“沒有節奏上的鋪墊,哪來的戲劇張力?”
整個聊天,大多數時候是凱文和李按互相試者說服對方,采取自己的思路拍攝,萊曼和斯坦-李則更像是和事佬,一見兩人爭論升級,就緩和關係。
但這樣的場景是萊曼樂於看見的。
隻有綜合多方因素,時刻考量,才有可能避免前世的失敗。
雖然萊曼已經做好了準備票房要賠,但能拍得更好一點,故事邏輯更清楚一點,戲劇張力、節奏引導等方麵都更優秀,怎麽也不至於被坑得那麽慘。
粉絲、口碑與市場,總得取悅一處吧。
原時空《無敵浩克》就是典型的不叫好不叫座的爛片。
漫畫粉絲覺得班納變成了一個動不動就發狂的瘋子,不見冷靜的頭腦和天才的智慧,而且狗血俗套;票房就不多說了,全球2.63億,宣發分成又被派拉蒙抽了一大波血,坑得漫威想撞牆;路人口碑方麵,大部分是差評,三項全敗。
摸著良心講,《無敵浩克》跟《黃金羅盤》差不多,特效和畫麵上是用心的,預算起碼沒莫名其妙消失,就是某些地方太腦殘。
那部電影的主線劇情,是班納為了壓抑並且消除自己的變異,這一點萊曼同樣采用了,因為漫畫中有這部分的劇情。
但為什麽要加入一條很讓人懷疑智商的愛情線——班納有個女友,逃了幾年迴來後發現女友有了新歡,一番操作,女友又迴來和班納一起,並且,女友還是追捕綠巨人渴望得到力量的羅斯將軍的女兒。
怎麽說呢,這種操作一看就是資方強行加戲,加錯了矛盾,對於主線劇情和塑造班納的人設,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但卻花了那麽多篇幅。
畢竟,一開場就指出了這部電影最主要的矛盾其實是班納博士與浩克兩個意識,共用同一個軀體的意識之爭。一個不願屈服,一個強勢霸占。
再加上導演路易斯-賴托瑞是個小導演,典型的資本工具人,對影片剪輯和劇情的確定沒什麽話語權,甚至影片在結束殺青等待上映時,主演愛德華-諾頓與漫威資方因為創作理念不同,最終鬧得分道揚鑣,連mcu係列都不演了,可謂傷透了心。
是人都有眼光局限性,凱文-費奇就是太迷信主流市場,反而忽略了觀眾也會比較,也有審美疲勞,看慣了好萊塢動作類型片,《無敵浩克》從故事性而言甚至比爆米花還缺少了點基本邏輯和戲劇張力,為了暴躁而暴躁,是挺沒必要的。
類似的比較就好像奧特曼一登場就特麽放大招,都不帶鋪墊一下情緒——是不是有那味了。
當然,李按拍著拍著容易文青,老喜歡加戲,有凱文-費奇盯著,基本的視覺享受肯定能到位,因為凱文-費奇最在乎這方麵。
別的不說,漫威電影可不能缺少高潮大場麵。
至於說到如何處理班納和綠巨人的意識之爭,李按也是妙人,給了萊曼一些思路。
所謂的三段式,第一段是無意識無反抗副人格第一次蘇醒,破壞力最大,因為綠巨人骨子裏就帶著憤怒的負麵情緒;
第二段是身體受激,在死亡威脅下,綠巨人初步妥協班納,沒等到負麵引導到達閾值,就變身了,加上班納有意識的突圍,而不是纏鬥,所以破壞性沒第一次蘇醒時強;
第三段是萊曼在這思路之上優化的,心底有觸動的那個女孩受到危險,班納主動溝通副人格,以犧牲自我壓製——布魯斯-班納一直有為了消除異變努力,幾年下來有了一些成效,通過對自己情緒的實驗數據整理,領悟了精神唿吸。
然後完全以班納的意識統禦綠巨人的身體,力量感最強,打敗了異變更充分的憎惡。
換句話說,這三段所表達的初步意思是浩克是個莽夫,剛蘇醒的人格隻有本能,但班納博士智商高,兩人一結合,這樣的綠巨人才會真正可怕,駕馭住力量的同時正確的使用——化身莽夫不可怕,可怕的是莽夫動腦子!
類似的套路就好比鳴人跟九喇嘛,負麵情緒過高,九喇嘛意誌逞兇,沒有意識,發泄暴力,但如果能駕馭住,那便很可怕了。
是以,萊曼原本就刪去了原時空《無敵浩克》中那些腦殘的套路,比如沒必要的愛情線,改成守護心底那縷美好身影;
羅斯將軍也不渴望綠巨人的力量,隻是跟神盾局合謀了超級士兵計劃,想要人造超級英雄。連追捕班納,也隻是因為他太危險,給誤會解除留下餘地;
另外增多了班納主人格的戲份,表現了他天才的一麵,比如在與憤怒人格的對抗中,領悟“封印”,精神唿吸法,有了和浩克爭鋒的資本,地位高下不再顛倒。
甚至最後的那場大戰,托尼-斯塔克中途現身,被憎惡暴揍,力量上的絕對差距讓這位天才提前有了要研發反浩克重型裝甲,對抗力量型怪物。
再順手埋下第二個彩蛋,神盾局局長尼克-弗瑞在大戰實況中,發現了綠巨人束手束腳但充滿智慧的戰鬥,認識到班納可以壓製浩克意識,幾經考量,發出入會邀請。
至此,《鋼鐵俠》和《無敵浩克》的聯動也有了,能更多的讓兩部電影在放映上,互相影響、帶動,名氣進一步擴增。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