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此刻萊曼坐在影院裏再次重溫這部電影,也是感觸頗深。
或許是因為自己全程參與了這個項目的拍攝製作,一些東西也能看的更清楚。
換言之,諾蘭導演的個人風格是有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俠影之謎》則是他比較早期的作品。
作為一部超級英雄的起源之作,影片講述了布魯斯-韋恩為了拯救墮落的哥譚,戰勝自己的恐懼,解開內心的迷惘,成為蝙蝠俠並對抗罪犯的故事。
劇情概括起來,實在可以說是平平無奇,類似的套路,漫畫和前麵幾部蝙蝠俠也早就介紹過,說是炒冷飯,好像也行。
但就是這般如此,諾蘭用他逐漸嫻熟的影視技巧,把這個常規的故事拍的令人驚豔。
影片時長接近兩個半小時,並不算短,但如果考慮到電影裏所透露的超大信息量,以及為了貼合漫畫,塑造出哥譚的墮落氛圍,就會覺得這種時長就不算什麽了。
換句話說,在觀影過程中,觀眾會覺得影片很“充實”,稍不注意,就會錯過許多細節。
而從這部電影裏,也能看到日後諾蘭執導影片的一些共通的熟悉感。
比如說複雜紋理的場景構圖,比如說堅持實拍的敦厚感,比如說多樣畫麵運動等等,以至於諾蘭的電影就算拋開劇情的嚴謹,視覺上也都是異常豐富。
所以,看他的電影很少會覺得畫麵感不夠,因為諾蘭總是不斷的用鏡頭的寫實質感給予觀眾充分的故事信息。
萊曼迴頭看看周圍觀眾的麵部表情,仿佛能感覺到一種愉悅感,看到一部好作品的愉悅感。
而在場觀眾裏,卻有幾個人心裏五味雜陳。
他們便是哥倫比亞的製作部高管和華納dc漫畫部門的高管以及環球影業的高管。
說起來,這些人其實都與超級英雄電影有著莫大的淵源。
當初《蜘蛛俠》能獲得巨大成功,跟山姆-雷米將“彼得-帕克”堅持走平民路線有關,強調展現了這個人物麵具之下的性格,他會懦弱、會惶恐害怕,甚至會因為放跑一個竊賊而害死自己的舅舅深受悔恨的折磨。
所以這個角色是有血有肉的。
而環球拍的《綠巨人》當初去找了李按作為導演,按理來說也是奔著不那麽通俗化,給影片增加厚重感的打算,結果就因為太過探討主題,影片缺乏激情場景,失敗了。
可這部《俠影之謎》呢?
對外宣傳的時候,有一部分人就上了心,這次過來,也是看在大家都在開發超級英雄項目的份上,能摸清這部電影的路數,以便於吸取經驗或者教訓之類的。
誰曾想,《俠影之謎》卻是對超級英雄影片概念的一次徹底的顛覆。
你如果換個主角,說它是動作犯罪片都是可以的。
超級英雄跟個普通人沒什麽區別,布魯斯-韋恩也沒厲害到哪裏去,除了各種高科技裝備輔助,基本沒什麽“超人”的能力。
哥倫比亞的人深深的懷疑這片真的是一部超級英雄電影嗎?雖說彼得-帕克也走的平民路線,可人家還是有常人沒有的手段,起碼沒幾個被蜘蛛咬了產生變異吧。
而環球的人則在想,要是當初拍《綠巨人》找諾蘭來拍就好了,既有深度又有通俗亮點,可不就是他們當初找的導演人才嗎。
當然,《綠巨人》項目已經被環球管理層一致認為無限期的擱置,就算看到,也為時已晚。
隻得長歎一句,可惜。
至於dc部門,則在迷惑自家的蝙蝠俠設定怎麽平白變弱了,這以後要怎麽接著拍?
不過他們也都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三部曲之後,才是真正把布魯斯-韋恩困在了一個沼澤裏。
票房、口碑雙豐收之下,是改編工作陷入了僵局,既突破不了三部曲的上限,也不敢去拉低下限,除非重新布局再塑造一個蝙蝠俠出來。
看看《蝙蝠俠大戰超人》裏,本-阿弗萊克被罵的有多慘,難道真的全是更換主角的緣故嗎?
不見得吧。
紮導的這版作品是向著諾蘭三部曲的黑暗風格靠的,可他其實最擅長的是鏡頭,畢竟這廝的繪畫功底很厲害,導演側重點不同,強行去學,可不就學了個四不像。
即使如此,《蝙蝠俠大戰超人》裏的許多場景都極具畫麵感,隻不過有了比較,觀眾沒那麽買賬,外加剪輯方麵,華納管理層又開始微操,才導致的慘案。
與其罵演員,不如說華納太心急搞聯動了,為了什麽宇宙計劃,強行把幾個角色融在一起,也不管觀眾會不會喜歡。
隻能說,諾蘭三部曲帶來的盈利誘惑實在太大,華納根本把持不住。
最後,在韋恩莊園的灰燼上,布魯斯和瑞秋確定關係,新的故事卻也埋下伏筆。
影片結束後,大部分觀眾臉上都還是一副意猶未盡的表情,卻也不吝掌聲鼓勵。
憋了很久的記者也紛紛對著《俠影之謎》劇組進行采訪提問,而諾蘭則是配合的迴答。
“諾蘭導演,你為什麽會選擇這樣拍攝蝙蝠俠?”
“聽說這個項目是螢火蟲影業和華納共同出品,那麽這中間的利益分配能詳細的聊聊嗎?”
“克裏斯蒂安-貝爾,你接手這個角色的理由是什麽?”
“……”
記者的注意力都是集中在導演諾蘭和男主角貝爾身上,其他的如邁克爾-凱恩、連姆-尼森、加裏-奧德曼、摩根-弗裏曼、希裏安-墨菲等人隻吸引了少部分火力。
一旁的萊曼則是跟巴裏-梅耶商量影片的發行工作以及《湖中水怪》的檔期問題。
聽著周圍影評人的議論聲,巴裏-梅耶不禁感歎道:“如果這部電影成功的話,我們可是虧了不少。這樣的王牌項目我們都願意拿出來合作,足見華納的誠意。”
萊曼嗬嗬笑著,心裏卻在想這貨真會給自家公司貼金。
什麽合作不合作的,超級英雄項目是很賺錢,可咱也是擔了很大的風險啊,要是沒把握,我還不一定來摻和呢。
再者,明明是你們怕蝙蝠俠新項目開發工作不好開展,不然早就自己投資開發了?還不是當初《蝙蝠俠與羅賓》把你們賠怕了。
這種鬼話都能說出口,果然是合格的生意人。萊曼感慨道。
或許是因為自己全程參與了這個項目的拍攝製作,一些東西也能看的更清楚。
換言之,諾蘭導演的個人風格是有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俠影之謎》則是他比較早期的作品。
作為一部超級英雄的起源之作,影片講述了布魯斯-韋恩為了拯救墮落的哥譚,戰勝自己的恐懼,解開內心的迷惘,成為蝙蝠俠並對抗罪犯的故事。
劇情概括起來,實在可以說是平平無奇,類似的套路,漫畫和前麵幾部蝙蝠俠也早就介紹過,說是炒冷飯,好像也行。
但就是這般如此,諾蘭用他逐漸嫻熟的影視技巧,把這個常規的故事拍的令人驚豔。
影片時長接近兩個半小時,並不算短,但如果考慮到電影裏所透露的超大信息量,以及為了貼合漫畫,塑造出哥譚的墮落氛圍,就會覺得這種時長就不算什麽了。
換句話說,在觀影過程中,觀眾會覺得影片很“充實”,稍不注意,就會錯過許多細節。
而從這部電影裏,也能看到日後諾蘭執導影片的一些共通的熟悉感。
比如說複雜紋理的場景構圖,比如說堅持實拍的敦厚感,比如說多樣畫麵運動等等,以至於諾蘭的電影就算拋開劇情的嚴謹,視覺上也都是異常豐富。
所以,看他的電影很少會覺得畫麵感不夠,因為諾蘭總是不斷的用鏡頭的寫實質感給予觀眾充分的故事信息。
萊曼迴頭看看周圍觀眾的麵部表情,仿佛能感覺到一種愉悅感,看到一部好作品的愉悅感。
而在場觀眾裏,卻有幾個人心裏五味雜陳。
他們便是哥倫比亞的製作部高管和華納dc漫畫部門的高管以及環球影業的高管。
說起來,這些人其實都與超級英雄電影有著莫大的淵源。
當初《蜘蛛俠》能獲得巨大成功,跟山姆-雷米將“彼得-帕克”堅持走平民路線有關,強調展現了這個人物麵具之下的性格,他會懦弱、會惶恐害怕,甚至會因為放跑一個竊賊而害死自己的舅舅深受悔恨的折磨。
所以這個角色是有血有肉的。
而環球拍的《綠巨人》當初去找了李按作為導演,按理來說也是奔著不那麽通俗化,給影片增加厚重感的打算,結果就因為太過探討主題,影片缺乏激情場景,失敗了。
可這部《俠影之謎》呢?
對外宣傳的時候,有一部分人就上了心,這次過來,也是看在大家都在開發超級英雄項目的份上,能摸清這部電影的路數,以便於吸取經驗或者教訓之類的。
誰曾想,《俠影之謎》卻是對超級英雄影片概念的一次徹底的顛覆。
你如果換個主角,說它是動作犯罪片都是可以的。
超級英雄跟個普通人沒什麽區別,布魯斯-韋恩也沒厲害到哪裏去,除了各種高科技裝備輔助,基本沒什麽“超人”的能力。
哥倫比亞的人深深的懷疑這片真的是一部超級英雄電影嗎?雖說彼得-帕克也走的平民路線,可人家還是有常人沒有的手段,起碼沒幾個被蜘蛛咬了產生變異吧。
而環球的人則在想,要是當初拍《綠巨人》找諾蘭來拍就好了,既有深度又有通俗亮點,可不就是他們當初找的導演人才嗎。
當然,《綠巨人》項目已經被環球管理層一致認為無限期的擱置,就算看到,也為時已晚。
隻得長歎一句,可惜。
至於dc部門,則在迷惑自家的蝙蝠俠設定怎麽平白變弱了,這以後要怎麽接著拍?
不過他們也都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三部曲之後,才是真正把布魯斯-韋恩困在了一個沼澤裏。
票房、口碑雙豐收之下,是改編工作陷入了僵局,既突破不了三部曲的上限,也不敢去拉低下限,除非重新布局再塑造一個蝙蝠俠出來。
看看《蝙蝠俠大戰超人》裏,本-阿弗萊克被罵的有多慘,難道真的全是更換主角的緣故嗎?
不見得吧。
紮導的這版作品是向著諾蘭三部曲的黑暗風格靠的,可他其實最擅長的是鏡頭,畢竟這廝的繪畫功底很厲害,導演側重點不同,強行去學,可不就學了個四不像。
即使如此,《蝙蝠俠大戰超人》裏的許多場景都極具畫麵感,隻不過有了比較,觀眾沒那麽買賬,外加剪輯方麵,華納管理層又開始微操,才導致的慘案。
與其罵演員,不如說華納太心急搞聯動了,為了什麽宇宙計劃,強行把幾個角色融在一起,也不管觀眾會不會喜歡。
隻能說,諾蘭三部曲帶來的盈利誘惑實在太大,華納根本把持不住。
最後,在韋恩莊園的灰燼上,布魯斯和瑞秋確定關係,新的故事卻也埋下伏筆。
影片結束後,大部分觀眾臉上都還是一副意猶未盡的表情,卻也不吝掌聲鼓勵。
憋了很久的記者也紛紛對著《俠影之謎》劇組進行采訪提問,而諾蘭則是配合的迴答。
“諾蘭導演,你為什麽會選擇這樣拍攝蝙蝠俠?”
“聽說這個項目是螢火蟲影業和華納共同出品,那麽這中間的利益分配能詳細的聊聊嗎?”
“克裏斯蒂安-貝爾,你接手這個角色的理由是什麽?”
“……”
記者的注意力都是集中在導演諾蘭和男主角貝爾身上,其他的如邁克爾-凱恩、連姆-尼森、加裏-奧德曼、摩根-弗裏曼、希裏安-墨菲等人隻吸引了少部分火力。
一旁的萊曼則是跟巴裏-梅耶商量影片的發行工作以及《湖中水怪》的檔期問題。
聽著周圍影評人的議論聲,巴裏-梅耶不禁感歎道:“如果這部電影成功的話,我們可是虧了不少。這樣的王牌項目我們都願意拿出來合作,足見華納的誠意。”
萊曼嗬嗬笑著,心裏卻在想這貨真會給自家公司貼金。
什麽合作不合作的,超級英雄項目是很賺錢,可咱也是擔了很大的風險啊,要是沒把握,我還不一定來摻和呢。
再者,明明是你們怕蝙蝠俠新項目開發工作不好開展,不然早就自己投資開發了?還不是當初《蝙蝠俠與羅賓》把你們賠怕了。
這種鬼話都能說出口,果然是合格的生意人。萊曼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