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客室裏。
幾個人坐的很鬆散。
來的采訪記者是華納兄弟旗下的wb電視網,以前,兩方也沒少打招唿,關係還算不錯。再者,紅包車馬費也沒少給,怎麽著也是自己人。
助理倒上幾杯咖啡後,掩門退去。
一旁的負責攝像的則在擺弄機器,到了差不多的時候,采訪正式開始。
這記者很賣力氣,廢話基本沒有,也不挖陷阱,關鍵是都問在點子上。讓人不得不讚歎一句,就這,專業。錢給的值。
“現在大家都對這部電影有很多不好的評價,甚至還有不少人抨擊你在其中的角色表演,對此,你本人是怎麽看的呢?”
布拉德-皮特端著坐姿,道:“這是比較不貼切的說法。一部電影,觀眾不買賬,或者說拍得不是那麽恰如人意,肯定是多方麵的原因造成的,不能隻單單說某個演員怎麽怎麽樣。《特洛伊》是按正常籌備的程序逐級完成的,也是先有了創意、劇本、拍攝團隊,最後才選的演員。我進入劇組,不到一周就開始拍攝了,甚至給我的劇本也隻是我那個角色的戲份,我都不知道成片會是怎樣?”
記者順著話題問道:“所以,演員在這裏麵的整個參與程度是最低的?”
“沒錯,像我的話,拍完這部電影,我還參演了其他的作品,一直到快要上映,才通知我。首映式上,也是我第一次完整的知道整個的劇情。”
“那你在看的時候,有什麽想法呢?”
“我覺得糟糕透了,那不是我。”
“你自己也不滿意自己的表演?”
“有點,但更多的還是我演的那些戲份有一種突兀感,這才是觀眾覺得我沒入戲的原因所在。”
說來說去,各種暗示的,都是導演的鍋。演員可不背。
甚至前期的宣傳也是履行協約,並不是主動的誇大電影的精彩程度。更算不上蒙騙,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電影好不好。
倆人就像是彩排一樣,一問一答,配合的默契。
臨到結束,記者還發表了一通好萊塢製作模式的僵硬、流水線化,以及對未來影片市場的前景給出了自己的期待,然後,攝像機關閉。
幾人握手,互相客套幾句。
約翰遜-格雷也很有眼力見的再次遞上一份酬金,說是遠道而來,車馬費和食宿的費用。
電視台的人接過,非常的滿意,再被親自送到停車場後,拍著胸脯保證,這段采訪明天就能在電視台上播出。
送完人後,布拉德-皮特和格雷迴到辦公室。
繼續商量起計劃來。
輿論的重心顯然不是這麽簡單就可以轉移的,既然需要導演背鍋,最好是需要華納一方也私下裏配合一番。
當然,他們也肯定願意這麽做。
反正這次的項目要有一個犧牲品,那為什麽不能是導演沃爾夫岡-彼得森呢?
而且這樣做,還有幾個好處。
第一,自然是轉移視線。不止布拉德-皮特需要好的輿論環境,華納也需要。
第二,也是因為導演彼得森是德國人,在好萊塢的根基很淺,就算潑髒水,他也做不了什麽。如果他是大導演的話,或許該背鍋的就成了劇裏的演員,可惜,他不是。
第三,就是經紀公司也需要這麽一個合適的背鍋者,caa、icm等都有演員參與這部電影。
說白了,就是這樣的運作會對華納更方便,更能減少損失,還能借助多方的力量一起壓下去。
很現實,不是嗎。
至於,這樣做會不會直接斷絕導演的前途,也不在布拉德-皮特和華納的考慮範圍之內。
正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
誰讓這電影翻車了呢。
你不承擔責任,誰承擔。
反正,華納也肯定不會跟這種有汙跡的導演再有第二次的合作。
皮特則不同,還有利用價值。
這麽一想,事情就很明朗了。
......
“華納那邊說是讓你參加一個節目。”
比弗利山莊的某個豪宅,icm的一位經紀人,看著皺眉的奧蘭多-布魯姆開口說道。
《特洛伊》的失利,不隻布拉德-皮特損失很大,奧蘭多-布魯姆的演員生涯甚至麵臨斷層的風險。
要知道,他可沒有皮特那樣多的作品在身,才剛剛靠著《魔戒三部曲》中精靈王子一角和《加勒比海盜》中小鐵匠的角色收獲一點聲望,就遭遇這樣的打擊,這對新人演員來說,實在可怕。
更讓這位年輕人不適的,還是周圍一切的變化。
幾周以前,他還是icm最力捧的新人,甚至經紀公司的高層人物也樂意跟他打招唿,為他篩選電影,投入資源運作。
那段日子,他每天都能從經紀人手上拿到不少項目的計劃書,參考著去競爭哪個角色,還在前不久的mtv電影盛典中,靠著公司的人脈關係,拿到“最具突破新人獎”。
這樣的開局,本該一切順利。
可隨著《特洛伊》的負麵影響起勢後,他作為裏麵最主要的男配之一,也被不少人詬病。
短短幾天時間,公司的態度也是大變。
要不是他還有的救,或許就跟那些有過成績又突然沉寂下去的演員一樣,被資本方放棄,沉淪到底層。
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結果,任誰也不願意接受。
所以,聽到經紀人的話後,奧蘭多-布魯姆問道:“什麽時候?”
“明天,到時候你聽我安排。”
奧蘭多-布魯姆不自然的調整一下坐姿。他感覺這幾天自己的經紀人也對他沒那樣的客氣了。
這種指示性的話語,讓他頗為別扭。
而《特洛伊》也在被院線縮減放映場次後,其頹勢越發明顯。
單日票房從一千五百萬以上再度跳水,來到一千出頭的樣子。
工作日呢,就更慘,連一千萬都拿不到。
對於一部一線大製作來說,這樣的情況能發生,完全在於這部電影的口碑已經毀了。
再加上華納作為發行方,滑頭的很。
眼看形勢不對,連宣傳費用都縮減大半。
這一沒宣傳造勢,二沒觀眾好評,能有好轉就有鬼了。
————
幾個人坐的很鬆散。
來的采訪記者是華納兄弟旗下的wb電視網,以前,兩方也沒少打招唿,關係還算不錯。再者,紅包車馬費也沒少給,怎麽著也是自己人。
助理倒上幾杯咖啡後,掩門退去。
一旁的負責攝像的則在擺弄機器,到了差不多的時候,采訪正式開始。
這記者很賣力氣,廢話基本沒有,也不挖陷阱,關鍵是都問在點子上。讓人不得不讚歎一句,就這,專業。錢給的值。
“現在大家都對這部電影有很多不好的評價,甚至還有不少人抨擊你在其中的角色表演,對此,你本人是怎麽看的呢?”
布拉德-皮特端著坐姿,道:“這是比較不貼切的說法。一部電影,觀眾不買賬,或者說拍得不是那麽恰如人意,肯定是多方麵的原因造成的,不能隻單單說某個演員怎麽怎麽樣。《特洛伊》是按正常籌備的程序逐級完成的,也是先有了創意、劇本、拍攝團隊,最後才選的演員。我進入劇組,不到一周就開始拍攝了,甚至給我的劇本也隻是我那個角色的戲份,我都不知道成片會是怎樣?”
記者順著話題問道:“所以,演員在這裏麵的整個參與程度是最低的?”
“沒錯,像我的話,拍完這部電影,我還參演了其他的作品,一直到快要上映,才通知我。首映式上,也是我第一次完整的知道整個的劇情。”
“那你在看的時候,有什麽想法呢?”
“我覺得糟糕透了,那不是我。”
“你自己也不滿意自己的表演?”
“有點,但更多的還是我演的那些戲份有一種突兀感,這才是觀眾覺得我沒入戲的原因所在。”
說來說去,各種暗示的,都是導演的鍋。演員可不背。
甚至前期的宣傳也是履行協約,並不是主動的誇大電影的精彩程度。更算不上蒙騙,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電影好不好。
倆人就像是彩排一樣,一問一答,配合的默契。
臨到結束,記者還發表了一通好萊塢製作模式的僵硬、流水線化,以及對未來影片市場的前景給出了自己的期待,然後,攝像機關閉。
幾人握手,互相客套幾句。
約翰遜-格雷也很有眼力見的再次遞上一份酬金,說是遠道而來,車馬費和食宿的費用。
電視台的人接過,非常的滿意,再被親自送到停車場後,拍著胸脯保證,這段采訪明天就能在電視台上播出。
送完人後,布拉德-皮特和格雷迴到辦公室。
繼續商量起計劃來。
輿論的重心顯然不是這麽簡單就可以轉移的,既然需要導演背鍋,最好是需要華納一方也私下裏配合一番。
當然,他們也肯定願意這麽做。
反正這次的項目要有一個犧牲品,那為什麽不能是導演沃爾夫岡-彼得森呢?
而且這樣做,還有幾個好處。
第一,自然是轉移視線。不止布拉德-皮特需要好的輿論環境,華納也需要。
第二,也是因為導演彼得森是德國人,在好萊塢的根基很淺,就算潑髒水,他也做不了什麽。如果他是大導演的話,或許該背鍋的就成了劇裏的演員,可惜,他不是。
第三,就是經紀公司也需要這麽一個合適的背鍋者,caa、icm等都有演員參與這部電影。
說白了,就是這樣的運作會對華納更方便,更能減少損失,還能借助多方的力量一起壓下去。
很現實,不是嗎。
至於,這樣做會不會直接斷絕導演的前途,也不在布拉德-皮特和華納的考慮範圍之內。
正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
誰讓這電影翻車了呢。
你不承擔責任,誰承擔。
反正,華納也肯定不會跟這種有汙跡的導演再有第二次的合作。
皮特則不同,還有利用價值。
這麽一想,事情就很明朗了。
......
“華納那邊說是讓你參加一個節目。”
比弗利山莊的某個豪宅,icm的一位經紀人,看著皺眉的奧蘭多-布魯姆開口說道。
《特洛伊》的失利,不隻布拉德-皮特損失很大,奧蘭多-布魯姆的演員生涯甚至麵臨斷層的風險。
要知道,他可沒有皮特那樣多的作品在身,才剛剛靠著《魔戒三部曲》中精靈王子一角和《加勒比海盜》中小鐵匠的角色收獲一點聲望,就遭遇這樣的打擊,這對新人演員來說,實在可怕。
更讓這位年輕人不適的,還是周圍一切的變化。
幾周以前,他還是icm最力捧的新人,甚至經紀公司的高層人物也樂意跟他打招唿,為他篩選電影,投入資源運作。
那段日子,他每天都能從經紀人手上拿到不少項目的計劃書,參考著去競爭哪個角色,還在前不久的mtv電影盛典中,靠著公司的人脈關係,拿到“最具突破新人獎”。
這樣的開局,本該一切順利。
可隨著《特洛伊》的負麵影響起勢後,他作為裏麵最主要的男配之一,也被不少人詬病。
短短幾天時間,公司的態度也是大變。
要不是他還有的救,或許就跟那些有過成績又突然沉寂下去的演員一樣,被資本方放棄,沉淪到底層。
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結果,任誰也不願意接受。
所以,聽到經紀人的話後,奧蘭多-布魯姆問道:“什麽時候?”
“明天,到時候你聽我安排。”
奧蘭多-布魯姆不自然的調整一下坐姿。他感覺這幾天自己的經紀人也對他沒那樣的客氣了。
這種指示性的話語,讓他頗為別扭。
而《特洛伊》也在被院線縮減放映場次後,其頹勢越發明顯。
單日票房從一千五百萬以上再度跳水,來到一千出頭的樣子。
工作日呢,就更慘,連一千萬都拿不到。
對於一部一線大製作來說,這樣的情況能發生,完全在於這部電影的口碑已經毀了。
再加上華納作為發行方,滑頭的很。
眼看形勢不對,連宣傳費用都縮減大半。
這一沒宣傳造勢,二沒觀眾好評,能有好轉就有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