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伊娃-格林她的演藝生涯,其實挺差勁的。

    電影和電視劇加起來,還不到15部,以出道算起,再到2018年,平均算下來,一年出演一部作品都還不夠。

    以好萊塢演員的資曆來講,妥妥的中層人士,就是那種好的資源摸不著,全是給人挑剩下的,那些機會才能輪到她。

    什麽女主的戲,估摸著其實也不少,但都是角色本身不出彩的,還有坑爹的巨額虧損史詩大作《天國王朝》給她碰上了,更是倒了黴運。

    這幾年,托著《魔戒》係列的熱門,電影市場覺著史詩題材大有可為,好萊塢六大接連有往裏撈錢的想法。

    什麽《亞瑟王》、《亞曆山大大帝》、《特洛伊》......

    特麽的除了一部《斯巴達三百勇士》,全撲街了。

    這也證明不是什麽人都能玩的轉這類作品。

    那麽些年過來了,人們往往對她的印象還停留在《戲夢巴黎》,除此之外,愣是挑不出其他的代表作來。

    這對一個演員來說,實在尷尬。

    要說那些出演的作品,也不是全然沒有熱度,如《007:皇家賭場》、美劇《低俗怪談》,當年上映的時候,也是引起了觀影熱潮,但問題是,角色沒存在感,電影的重心也不在單一的某個角色身上。觀眾對你沒什麽關注度,看過就忘,那有啥用。

    觀眾緣這種東西,太微妙,憑的就是感覺,感覺對了,下意識就有無限好感,感覺不對,分分鍾能忘,說不定還會產生厭惡感。

    就像凱奇這貨能在內地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一度成為整個內地觀眾最為熟知的好萊塢影星,個中緣由,那也是很難分說的。

    而且這姑娘是法國演員,跑到好萊塢發展,壓根就沒啥門路,前期基本就是個跑單幫的樣子,即使簽約了經紀公司,人家內部的資源也不能全捧一個新人吧,一層層劃撥下來。得,還得是靠自己。

    於是,長時間裏,她便處於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狀態。要說成績,她有《戲夢巴黎》的底子撐著,但真到接戲的話,還是分分鍾被刷下來。

    再大好的青春歲月裏,就那樣荒廢掉了。

    別說什麽花瓶,連做花瓶的機會都沒有,硬生生把自己搞成演技派,又何嚐不是沒有辦法呢。

    用時運不濟來形容,可能有點婉轉。說白了,丫後麵沒人啊。

    好萊塢是個絕對的關係社會,像小李子就能把自己的好朋友托比-馬奎爾介紹進《蜘蛛俠》選角劇組,她這,沒人幫她,可不就老吃人家剩下的嗎。

    像《斯巴達三百勇士》,那些主演在上映之時都很有觀眾好感度,結果她沒這好命,接的是第二部,最大的利好沒蹭到,反而貢獻了自己彪悍的一麵熒幕形象,清純小花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好不容易,馬丁-坎貝爾這導演看了伊娃的表現後,主動邀請她參演《007》,成為新一代的邦女郎,“打女”、“爺們”這類形象徹底的洗不掉了。她就在越來越妖嬈的個人風格裏,與越來越不受重視的經紀公司(年齡大了,一代新人換舊人),緩緩的過著自己的生活。

    演戲,能演就好,咱也不挑剔。

    於是,從電影咖變成了電視劇演員,算是半個退步。

    但沒法,沒機會嗎。

    要真能演電影,她也不會自降身價。

    所以,也不能怪她選片眼光太爛,因為她壓根就沒有選擇的機會,就算知道是爛片,頂著頭皮也得上,就像某某某,他能不知道自己打籃球很菜,當形象大使會挨朝噴。

    人心裏門清呢。但他有選擇的機會嗎?他背後公司看中的就是代言之後的流量,也不管是差的還是好的,能賺錢就行。

    就像棋盤裏的棋子,讓它去送,它還能不去?

    ......

    “你是不是緊張啊。”

    二十世紀福克斯的接待室裏,看著女友伊娃那無處安放的小手,萊曼調侃道。

    見她抿嘴不語,越發笑道:“不是吧,都拍了這麽多戲了,選角還緊張呢。”

    “我,我沒接過其他人的戲嗎,萬一導演不滿意,怎麽辦。”她歪著頭,略微擔心。

    “嗨,怕這個幹嘛。就那角色,你都不用琢磨,試鏡的時候就往那一站,光靠形象,就非常ok。”

    丫頭翻了個白眼,繼續琢磨,懶得搭理他。

    “hello,萊曼導演,我是羅蘭-艾默裏奇,也是這部作品的導演。”

    不多時,正主來了。

    說起這貨,丫也牛逼。

    早年學習雕塑出身,畢業後,又去廣告公司負責策劃,幹了兩年,覺得工作不夠胃口,跑迴去學校進修電影理論與製片。

    畢業作品就獲選為柏林電影節的開幕片(他是德國人,電影節有培養的意思),從而備受業內矚目。

    此人尤為擅長拍攝特效特技電影。

    96年,鼓搗出一部《獨立日》,和威爾-史密斯合作,全球大賣,成為那一年的年度票房冠軍;98年,和索尼-哥倫比亞合作,推出《哥斯拉》,再度票房不錯。

    此外,《愛國者》的失利,讓他徹底明白自己的長處在哪,不再尋求轉型。

    《後天》便是電影失利後重啟的特效大片。

    “你好,羅蘭導演。”萊曼站起身,主動伸出手招唿道。

    他握握手,也沒再說啥。

    兩人本就沒有交集,甚至拍片類型都不一致,一個注重劇情與角色,一個重心卻放在如何搞大場麵,讓觀眾看的爽,也不在乎故事性與角色本身需要挖掘的魅力。

    說白了,這家夥腦子很靈泛,知道觀眾愛看什麽,他就拍什麽去討好。

    一旁的托馬斯起身,也跟他交流幾句。

    萊曼拍拍伊娃的後背,示意她進去試鏡。

    然後,羅蘭導演便帶著她進去了。

    說來,由於《愛國者》不太給力,羅蘭-艾默裏奇跟他開的工作室急於大幹一場,挽迴圈內聲望。

    目前這部戲,肯定是不容有失的。從劇本到選角,每個環節,他都親自參與。

    而且,比起導演,他更像是個生意人,從來不以追求藝術獎項為目標,拍電影,為的就是賺錢。所以,對待角色選角,薪酬少,有實力才是王道。

    花最少的錢,起到該有的作用,隻要特效足夠,那就是賣點,其他無所謂。

    電影才剛籌備,角色大部分都沒定下。

    在這檔口,caa出力推人,那演員聽說又與近幾年新晉的導演萊曼,有些私下裏的關係。

    就這,羅蘭-艾默裏奇果斷同意讓人家過來試試。

    他可不管什麽有沒有名氣,什麽法國演員,巴不得交好caa與圈內的另一位新星大導演。

    何況,伊娃-格林的知名度雖然不高,但底子好啊。最最重要的是,片酬方麵,絕對不可能高。

    這節約出來的經費,可不比前一位試鏡的演員更合適。(ps:原作找的那女演員,也是沒名氣,論樣貌,論身材,樣樣不如伊娃。)

    大約半個小時過後,辦公室的門被拉開,伊娃探出身子,招手道:“托馬斯,他們讓你進去。”

    “嗯。”托馬斯點點頭,一臉淡定的就進去了。

    伊娃臉上帶著笑,很是興奮的坐在萊曼身邊。

    “你知道試鏡結果是怎麽樣嗎?”

    “通過了,對吧。”萊曼也特淡定。就憑丫頭這條件,又有人幫忙找關係,連個花瓶角色都拿不下來,那也忒迷幻了一點。

    “呀,你猜到了啊。”丫頭有些鬱悶。

    靠,情緒都寫在臉上呢。還用猜?這開卷考試,總不能連答案都找不到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好萊塢傳奇導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血流三千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血流三千尺並收藏好萊塢傳奇導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