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裏安電影公司的創始人叫大衛-羅德裏安-懷特,是個墨西哥裔,不過一直沒去過墨西哥,哪怕它就在隔壁。

    他隻讀過高中,因為家裏情況不咋好,兄弟姐妹忒多,很大程度上是靠著社會福利勉強支持著。六個兄弟姐妹裏,他排行老三。

    進入社會後,人家肯努力。

    或許是過慣了窮日子,發憤圖強吧。

    先是打打小工,賣苦力,後來去搞汽修方麵,慢慢的積攢了些經驗以後,又和人合夥開起了自己的汽修小廠。

    都說美國是汽車上的國家,這話不假,但要說開汽修廠能賺到多少錢,卻不然。

    反正他是沒賺到太多錢的,但也算是個中產階級。

    事業始終沒起色,不上不下的吊著。

    偶然間,他從報紙上看到了《泰坦尼克號》的新聞,那一年是1997的末尾,電影界上演了“大船”奇跡。

    到了1998年,他便從芝加哥跑到了洛杉磯,然後就莫名其妙的跨界了,籌備了影視製作公司,叫羅德裏安。

    他沒太多的文化,根本不懂電影行業,但並不妨礙他覺得拍電影能賺大錢。

    所以一開始,他碰過很多壁,他不知道拍出電影之後,還會有影院不給放的情況,也不知道什麽是發行渠道。

    但他很有韌性,不知道就去試著知道。

    他帶著人去接觸各家院線,都失敗了,轉而求其次去接觸錄像帶市場,慢慢的,好像他成功了。

    他的電影能有機會賺到錢。

    第一年,他賺到了13萬,但因為公司內部人事運作的緣故,他倒虧了5萬。

    第二年,終於有利潤進賬,不多,才20萬。但讓他看到了曙光。

    其後的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他的電影事業算是慢慢有了起色。

    他也覺得他積攢夠了經驗,於是滿腔熱血的準備製作一部院線電影。

    這一次,他拿出了大半家當,足足一百五十萬用來拍攝。

    隻可惜,就像雨滴匯入大海一般,上映後一點聲響都沒有。

    一周過後,院線代表就通知他們下映。

    最後,這部被寄予厚望的電影隻收獲了50萬的票房,對比付出,可謂損失慘重。

    這場失利仿佛帶走了大衛-羅德裏安-懷特的電影夢,或者說,他的電影夢早該醒了。

    心灰意冷之下,出售公司便是他唯一的打算。

    他不想再堅持下去了,他已經45歲,也不再年輕。

    所以,隻要價錢合適,這個電影公司給誰都無所謂,他隻想快點離場。

    約翰遜就是在這麽個情況下接觸到了他,兩方一拍即合。

    隨後,萊曼便找了家會計事務所開始計算這家公司的財務情況,評定收購價值。

    要估值的東西有很多,小到電影公司內部的桌椅、沙發,大到那些羅德裏安認為還有一些價值的電影版權,還有相關經營的業務關係。

    花了三天時間,會計事務所綜合資產之後,給出了這家公司的價值大約是在300萬左右。

    6年的經營,換迴了300萬美金,還不如他開汽修廠呢。

    當然,對於這個結果,羅德裏安也認命。

    確定好收購條件,也就是萊曼會出300萬美金一次性全資拿下這家公司。

    隨後的談判更加的順利,羅德裏安急於脫手,也不想在爭什麽,在相關律師的見證下,利索的簽下轉讓合約。

    至此,他拿到了300萬美金,而萊曼得到了“羅德裏安娛樂公司”百分百的股權。(法國的那家空殼工作室繼續掛靠到歐羅巴影業,雙方財務互相獨立)

    10月29號的這一天,洛杉磯靠近華納製片廠的一棟商務大廈的6層,也就是原“羅德裏安娛樂公司”的總部辦公所在地。

    樓層內部,員工們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每個人的眼神都帶著些憂慮。

    他們也都知道自己的老板要出售公司,或許什麽時候,他們就有可能失業。

    這種情況下,大家也都無心工作,互相討論的,都是關於就業的事。

    “你知道是誰要收購嗎?”

    “我不知道,老板沒說,我怎麽會知道。”

    “上帝保佑,我不想失去這份工作。”

    “我也是,就算降薪我也認了。”

    ......

    隻可惜,員工們的期盼並沒有什麽卵用,資本的世界從來都是殘酷的,萊曼也根本沒想過原封不動的繼承這家公司。

    按照他的想法,這家公司肯定是要裁去一批員工的,比如說財務部,比如說人事部。

    財務方麵他根本沒有太多的時間打理,況且他也壓根不是那塊料,繁瑣的支出計算問題,還有更複雜的稅務。

    這裏是美國,從出生到死亡,都離不開各種稅務。

    所以,他是直接打算外聘那些主流的會計公司幫忙負責這一塊的,各種合理的避稅,人家肯定門清,然後再把審核交到另一家會計事務所手上,互相對賬,互相監督。

    那麽,公司的財務部門也就不需要太多的人手。

    還有人事部門,作為外來者,他也不清楚裏麵的人事關係,幹脆也一並處理幹淨。

    至於剩下的製作這一塊的員工,暫時不會動,但沒有能力的,肯定會慢慢裁掉就是了。

    反正一句話,有能力者,上,沒實力者,下。

    而在簽訂合約後,約翰遜也就帶著一部分caa的人,開始暫時管理一下公司的日常運營,並且裁員。

    有些人走了,有些人還留下。

    萊曼也沒有太過幹涉什麽,除了裁掉的,職務變動並不大。

    並且直接在原基礎上加薪百分之15,以穩定人心。

    眼見著慢慢過渡之時,原“羅德裏安電影公司”也正式更名為“螢火蟲電影公司”,公司logo也專門請了人設計,就是一隻散發著微弱光芒的螢火蟲,它的下麵就是一行公司的名字。

    整個logo的色彩很柔和,偏漫畫風格,看起來惟妙惟肖、富有活力。

    時隔兩年的準備,萊曼終於有了信心跨出這一步。

    是野心,是事業心,還是成功帶來的踏實感與基礎,不管如何,2003年的10月30日這一天,“螢火蟲”電影公司開始了它的征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好萊塢傳奇導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血流三千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血流三千尺並收藏好萊塢傳奇導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