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古人看考古史上的悲劇,敦煌之殤!
直播:我的手機被古人窺屏了 作者:曉瑩姐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當一眾古人還在思索,要如何安置自己身後事的時候,周筱已經打開了下一個視頻。
新的視頻一開始就是鮮紅的四個大字。
【考古悲劇!】
【如何說盡考古史上的遺憾……】
隨著天幕的解說詞傳遍曆朝曆代,一眾古人紛紛抬起頭來。
畢竟,剛剛他們還在擔憂自己的身後事,現在來一個考古悲劇,這可謂一下子就勾住了他們的好奇心。
“悲劇?都有哪些悲劇?”
一眾王侯將相立刻全神貫注的看著天幕。
按照前麵看到的考古視頻,一旦被冠以“悲劇”,那麽,這個墓,肯定是身份高貴之人的墓,而曆朝曆代誰最高貴?
那無疑就是一眾王公貴族了。
而且,越古老的陵墓,悲劇應該更大吧?
一想到這裏,一眾老祖宗心裏那個緊張啊!
當然,也有不少古人此刻看得很開。
比如始皇帝,楚考烈王,秦昭襄王等等。
反正都已經知道自己陵墓情況了,悲劇應該輪不到自己。
而一眾平民百姓,則是一邊勞作,一邊看著天幕,全當是看樂子了。
畢竟,再大的悲劇也輪不到自己。
不少文人騷客也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甚至有說有笑的討論著,會有哪些悲劇。
然而,當第一個悲劇出現的時候,他們臉上的表情也跟著悲劇了。
【敦煌之殤,我們考古史上的傷心史……】
“敦煌之殤?”
看到這裏,曆朝曆代古人先是一愣,旋即似乎猜到了什麽,神情一下子變得嚴肅起來。
要知道,自絲綢之路經濟帶開辟以來,敦煌就成為絲綢之路南道和北道的交匯點,也是中原王朝經營西域的基地。
既是東西方文明交匯的樞紐,文化匯聚和交融之地,也是絲綢之路上都中轉站。
商旅們在這裏進行商品交易,包括絲綢、茶葉、瓷器、香料、寶石等東西方特產。
敦煌的繁榮與絲綢之路的興盛密切相關,它的發展和輝煌伴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和繁榮。
而且,由於其戰略地位,敦煌在曆史上一直是軍事重鎮。
中原王朝為了保護中西交通,不斷在敦煌地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軍事力量,使其成為邊防軍事重鎮。
所以,此間看到敦煌之殤,一眾古人就知道出大事了。
他們看著天幕,就見一個道士打扮的人影進入到一片洞窟中,意外打開了塵封已久的寶藏。
而這一年,正好是1900年,看到這個數字,一眾古人迴憶起先前看到的曆史,瞬間就知道,這是清朝末年了。
而且還是庚子國難,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倉皇逃竄,而就在這個動亂時期,敦煌藏經洞出世了。
【……王道士在發現藏經洞的第一時間便上報官府,因為裏麵包含了自東漢兩晉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宋夏元的五萬多文物,包含各種經書典籍,文書法器,同時還有天文,地理,曆時,曆法,方誌,賬冊,詩文,詞曲,遊記等等。
其中以漢字為主,同時也有迴鶻文,西夏文,突厥文,焚文等多種古民族文字,是研究古代的重要依據。
敦煌本就是四大文明古國的文化匯聚之地,其中的價值可想而知?
可當王道長上報官府之後,得到的卻是敷衍,不作為,甚至是厭煩。
清朝政府一直不當迴事,直到一個外國探險家的到來,打破了這裏的寧靜,他就是英國的斯坦因,他自稱自己是玄奘的信徒,騙取了王道長的信任,以低到令人發指的價格,將很多重要文獻給拉走。
隨後,法國的伯希,俄國,日本等其他一眾國家的投機取巧者,利用各種手段,以極低的代價從敦煌莫高窟的王道士手中獲取了大量文物。
當美國來到這裏的時候,文物已經所剩無幾,於是,將一眾壁畫,雕像全部粘貼,切割,拉走。
而清政府此時才後知後覺的讓人前去收集,所得者寥寥。
這些文物後來被帶往國外,分散在多個國家的博物館和圖書館中,這一事件在中國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和痛惜,被視為國恥。
敦煌文物的流失不僅是中國文化遺產的喪失,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大損失。
如今,這些流失的文物成為了許多國家博物館的珍貴藏品,而中國國內僅存少量殘存的經卷……】
看完這一幕,曆朝曆代老祖宗久久無言。
對於老祖宗來說,知識就是最重要的,記錄知識的典籍更是重中之重。
而看到這些文物居然都被外人拿走,自己積累上千年的文物,知識就這樣被外人奪了去,曆朝曆代老祖宗心裏那個氣啊!
“哼,清政府嘛?蠻子就是蠻子,如此寶藏豈可落入外人之手?”
“怕是有意為之啊!”
一時間,對清政府的指責聲,不絕於耳。
大唐。
李世民看著天幕上那些熟悉的壁畫被破壞,拳頭一下子就握緊了。
“哼,這幫外賊,真是該誅!”
多麽精美的玉璧,就這樣毀了,如何不讓人心痛?
簡直就是強盜行徑。
可他卻又無可奈何,畢竟,就算他打下再大的疆域,後世子孫不守好家業,如之奈何?
大宋。
李清照氣憤的口出惡言。
她本就喜歡文物,雖最愛玉石,可其他文物,也是無比珍惜,此刻看到這些文物就這樣被破壞,如何能不怒?
大明。
朱棣直接下令:“來人,即刻派人前去,將這些文物給我取迴來!”
上千年的典籍,正好可以驗證和充實永樂大典。
清朝,一眾古人腦袋沒轉過彎來。
“不是考古史上的遺憾嘛?怎麽扯到文獻上去了?”
他們還以為這考古,還會繼續扯陵墓呢。
清朝某宮殿,一個人影閉目久久無言,少許,他猛地睜開雙眼,雙眼不怒自威,好似天下都在其掌控之中,他似乎下定了什麽決心,口中喃喃道:“絕不可落入‘他們’手裏!”
隨即對著殿外開口道:“來人,即刻派兵包圍此地,典籍文物全都給我帶迴來,膽敢阻攔者,殺無赦!”
現世。
周筱看到這,也是無比遺憾。
這麽多典籍啊,本來可以研究八百年間的各種曆史,社會,人文 可現在,就這樣沒了。
特別是在看到那句“敦煌在甘肅,甘肅在中國,而敦煌學在世界!”的時候,周筱真的很不爽啊!
所有的文物都在國外,而我們隻留下一些殘破殘缺的文物,想要研究還得跑到國外去借閱,何其可悲?
所以,周筱一直都很厭惡這群西方盜匪,自己沒文化,沒有曆史,沒有精美的曆史文物,就來偷來搶來當強盜,還特麽自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要不是站在種花家的肩膀上,就憑他們一群剛剛脫離野性的種族,哪有近代史上的輝煌?
想到這,周筱連帶著對清政府也厭惡了起來。
要知道,王道長可是多次跟清政府溝通,結果沒有任何人搭理他,最後寺廟破敗不修不行,沒辦法了,才把寶物賣給外國人,用以修繕。
唉,真是可悲。
新的視頻一開始就是鮮紅的四個大字。
【考古悲劇!】
【如何說盡考古史上的遺憾……】
隨著天幕的解說詞傳遍曆朝曆代,一眾古人紛紛抬起頭來。
畢竟,剛剛他們還在擔憂自己的身後事,現在來一個考古悲劇,這可謂一下子就勾住了他們的好奇心。
“悲劇?都有哪些悲劇?”
一眾王侯將相立刻全神貫注的看著天幕。
按照前麵看到的考古視頻,一旦被冠以“悲劇”,那麽,這個墓,肯定是身份高貴之人的墓,而曆朝曆代誰最高貴?
那無疑就是一眾王公貴族了。
而且,越古老的陵墓,悲劇應該更大吧?
一想到這裏,一眾老祖宗心裏那個緊張啊!
當然,也有不少古人此刻看得很開。
比如始皇帝,楚考烈王,秦昭襄王等等。
反正都已經知道自己陵墓情況了,悲劇應該輪不到自己。
而一眾平民百姓,則是一邊勞作,一邊看著天幕,全當是看樂子了。
畢竟,再大的悲劇也輪不到自己。
不少文人騷客也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甚至有說有笑的討論著,會有哪些悲劇。
然而,當第一個悲劇出現的時候,他們臉上的表情也跟著悲劇了。
【敦煌之殤,我們考古史上的傷心史……】
“敦煌之殤?”
看到這裏,曆朝曆代古人先是一愣,旋即似乎猜到了什麽,神情一下子變得嚴肅起來。
要知道,自絲綢之路經濟帶開辟以來,敦煌就成為絲綢之路南道和北道的交匯點,也是中原王朝經營西域的基地。
既是東西方文明交匯的樞紐,文化匯聚和交融之地,也是絲綢之路上都中轉站。
商旅們在這裏進行商品交易,包括絲綢、茶葉、瓷器、香料、寶石等東西方特產。
敦煌的繁榮與絲綢之路的興盛密切相關,它的發展和輝煌伴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和繁榮。
而且,由於其戰略地位,敦煌在曆史上一直是軍事重鎮。
中原王朝為了保護中西交通,不斷在敦煌地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軍事力量,使其成為邊防軍事重鎮。
所以,此間看到敦煌之殤,一眾古人就知道出大事了。
他們看著天幕,就見一個道士打扮的人影進入到一片洞窟中,意外打開了塵封已久的寶藏。
而這一年,正好是1900年,看到這個數字,一眾古人迴憶起先前看到的曆史,瞬間就知道,這是清朝末年了。
而且還是庚子國難,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倉皇逃竄,而就在這個動亂時期,敦煌藏經洞出世了。
【……王道士在發現藏經洞的第一時間便上報官府,因為裏麵包含了自東漢兩晉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宋夏元的五萬多文物,包含各種經書典籍,文書法器,同時還有天文,地理,曆時,曆法,方誌,賬冊,詩文,詞曲,遊記等等。
其中以漢字為主,同時也有迴鶻文,西夏文,突厥文,焚文等多種古民族文字,是研究古代的重要依據。
敦煌本就是四大文明古國的文化匯聚之地,其中的價值可想而知?
可當王道長上報官府之後,得到的卻是敷衍,不作為,甚至是厭煩。
清朝政府一直不當迴事,直到一個外國探險家的到來,打破了這裏的寧靜,他就是英國的斯坦因,他自稱自己是玄奘的信徒,騙取了王道長的信任,以低到令人發指的價格,將很多重要文獻給拉走。
隨後,法國的伯希,俄國,日本等其他一眾國家的投機取巧者,利用各種手段,以極低的代價從敦煌莫高窟的王道士手中獲取了大量文物。
當美國來到這裏的時候,文物已經所剩無幾,於是,將一眾壁畫,雕像全部粘貼,切割,拉走。
而清政府此時才後知後覺的讓人前去收集,所得者寥寥。
這些文物後來被帶往國外,分散在多個國家的博物館和圖書館中,這一事件在中國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和痛惜,被視為國恥。
敦煌文物的流失不僅是中國文化遺產的喪失,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大損失。
如今,這些流失的文物成為了許多國家博物館的珍貴藏品,而中國國內僅存少量殘存的經卷……】
看完這一幕,曆朝曆代老祖宗久久無言。
對於老祖宗來說,知識就是最重要的,記錄知識的典籍更是重中之重。
而看到這些文物居然都被外人拿走,自己積累上千年的文物,知識就這樣被外人奪了去,曆朝曆代老祖宗心裏那個氣啊!
“哼,清政府嘛?蠻子就是蠻子,如此寶藏豈可落入外人之手?”
“怕是有意為之啊!”
一時間,對清政府的指責聲,不絕於耳。
大唐。
李世民看著天幕上那些熟悉的壁畫被破壞,拳頭一下子就握緊了。
“哼,這幫外賊,真是該誅!”
多麽精美的玉璧,就這樣毀了,如何不讓人心痛?
簡直就是強盜行徑。
可他卻又無可奈何,畢竟,就算他打下再大的疆域,後世子孫不守好家業,如之奈何?
大宋。
李清照氣憤的口出惡言。
她本就喜歡文物,雖最愛玉石,可其他文物,也是無比珍惜,此刻看到這些文物就這樣被破壞,如何能不怒?
大明。
朱棣直接下令:“來人,即刻派人前去,將這些文物給我取迴來!”
上千年的典籍,正好可以驗證和充實永樂大典。
清朝,一眾古人腦袋沒轉過彎來。
“不是考古史上的遺憾嘛?怎麽扯到文獻上去了?”
他們還以為這考古,還會繼續扯陵墓呢。
清朝某宮殿,一個人影閉目久久無言,少許,他猛地睜開雙眼,雙眼不怒自威,好似天下都在其掌控之中,他似乎下定了什麽決心,口中喃喃道:“絕不可落入‘他們’手裏!”
隨即對著殿外開口道:“來人,即刻派兵包圍此地,典籍文物全都給我帶迴來,膽敢阻攔者,殺無赦!”
現世。
周筱看到這,也是無比遺憾。
這麽多典籍啊,本來可以研究八百年間的各種曆史,社會,人文 可現在,就這樣沒了。
特別是在看到那句“敦煌在甘肅,甘肅在中國,而敦煌學在世界!”的時候,周筱真的很不爽啊!
所有的文物都在國外,而我們隻留下一些殘破殘缺的文物,想要研究還得跑到國外去借閱,何其可悲?
所以,周筱一直都很厭惡這群西方盜匪,自己沒文化,沒有曆史,沒有精美的曆史文物,就來偷來搶來當強盜,還特麽自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要不是站在種花家的肩膀上,就憑他們一群剛剛脫離野性的種族,哪有近代史上的輝煌?
想到這,周筱連帶著對清政府也厭惡了起來。
要知道,王道長可是多次跟清政府溝通,結果沒有任何人搭理他,最後寺廟破敗不修不行,沒辦法了,才把寶物賣給外國人,用以修繕。
唉,真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