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這就是工地嗎?原來房子是這麽建築起來的啊?
直播:我的手機被古人窺屏了 作者:曉瑩姐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章介紹工地的,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不看??·??·??*?? ??。)
隨著向前走去。
隻見到前麵出現一個巨大的機械,和挖機很是相似,兩邊是寬大的履帶,中間是駕駛室,前麵則是一根擎天柱,宛如定海神針,旋轉著直通地下,發出巨大的聲響。
看著這巨大的機械,曆朝曆代古人可謂是瞪大了雙眸,直唿流啤。
“這特麽又是什麽利器?”
<這是何物?如此龐大?>
老祖宗們紛紛發來詢問。
【這玩意兒是個啥?】
周筱也是一臉疑惑。
周汶介紹道:【這個叫做旋挖機,專門打孔樁用的,萬丈高樓平地起,一棟建築想要不倒,基礎就得穩固……】
隨著周汶的介紹,曆朝曆代古人就看見那旋挖機旋轉著從地下伸了出來,隨後乒乓乒碰的將一大堆碎石“吐”了出來。
看著那個旋挖機鋒利的牙齒,一眾古人看到直唿厲害。
(有沒有老爺來張照片?)
周汶詢問了一下邊上的旋挖班組,得知,這個孔樁已經挖下去十八米了,這又讓一眾古人紛紛稱讚。
大唐。
李世民看著那黑黝黝的孔洞,筆直如一,對這旋挖機的認知,又有了一個度。
“這要是人力挖機,且不說會不會如此筆直,光是耗費的時間就是一個問題。”
他不得不感慨,這旋挖機的作用,是真的強。
而十八米的深度,難怪後世的房屋都那麽高大。
“可惜,這旋挖機我這輩子是看不到了,不然,一定要修一棟世界最高的大廈!”
他搖搖頭,雖然對後世充滿向往,但,也很無奈,畢竟,自己不能穿越。
曆朝曆代古人同樣想到了這一點,都對這後世的工序感到震驚。
而現世,周汶一邊介紹,一邊向前走去,隨著視角轉動,曆朝曆代老祖宗們一點一滴的記錄著現場的施工順序。
【咱們看,這邊這些就是成型的孔樁……】
隨著視角前移,一個個寬一米的深坑出現在場地上,邊上還有幾個工人在用吊車將一圈圈巨大的鋼筋籠吊入孔樁內。
【一般來說,孔樁成型之後,就下鋼筋籠,然後監理驗收,就可以澆築了。】
看到那十多米長的鋼筋籠深入地下,老祖宗們連連記錄。
隨後,周汶又講解了孔樁的注意事項,什麽鋼筋籠製作,什麽六分之一加密,水下樁需要澆築水下砼等等。
周汶甚至拿出手機,給直播間的各位觀看前一天澆築孔樁的視頻。
就看到一個孔樁中有很深的地下室,而一根導管直接深入水下,隨後澆築混凝土,把地下水給擠出孔樁。
周汶又帶著周筱去看了看那些已經澆築的孔樁,看著那些伸出地麵一米多的鋼筋,周汶解釋道:
【一般這種水下樁,最上麵部分是不能要的,因為含有泥渣,強度不夠,需要剔除,然後重新澆築,再來看這邊……】
隨著周汶的指向,就看到一台挖機正在挖機孔樁周邊的泥土,每一個澆築完畢的孔樁都會有一條溝壑兩兩連接在一起。
而每個孔樁四周,則是一個長寬近兩米的正方形坑。
邊上,還有兩個施工員,身前架著儀器,指揮著挖機。
【這些溝壑就是以後的地梁,孔樁周邊之所以寬一點,是要綁紮鋼筋,做成承台,然後,在上麵立柱子,柱子鋼筋與孔樁連接,上部分建築的重量就全部傳遞到孔樁上麵,而承台與地梁連接,就保證了整個基礎的整體性,一般來說不同建築之間是不能連接的,不然會不均勻沉降……】
周汶指著現場,一邊說,一邊講解著原理。
天幕下,曆朝曆代老祖宗們則是奮筆疾書,記錄者這一切。
這可都是知識點啊 幾百年的積累,先進技術,必須記下。
然後,周汶走上前,兩個施工員熱情的打著招唿,並講解了身前的儀器是何物。
【這個叫做水準儀,器如其名,就是為了抬水平的,保證地梁在同一個水平麵……】
說著,還現場給演示了一遍。
“水平線?”
“這個流啤!”
看到這個水準儀的運用,老祖宗們可謂是滿臉的羨慕啊。
要知道,他們找水平都是滾石法,魚浮法等,哪有這個水準儀快捷,靠尺一立,目鏡一看,一加一減就得出結果了,真踏馬的方便。
隨後,兩人還拿來rtk,給現場直播演示了一遍,怎麽確定坐標,怎麽放樣。
那些柱子位置,道路距離,通通都可以用這玩意兒給導出來。
這一幕更是看得老祖宗們大開眼界。
“這個才是真的流啤啊!”
這一幕,對老祖宗們來說,無異於降維打擊。
他們實在是想不通,這個儀器就通過往地上一放,誒,就知道上一個點的距離,方向,簡直神乎其技。
特別是一眾古代發明家,創造家,百思不得其解。
就算他們先前已經知道了北鬥衛星,但想要理解,也需要一個過程。
橫縱坐標可以理解,但是把地球表麵覆蓋,分化成一個個縱橫坐標,還能精確的幾個毫米……
這簡直就是神跡。
這一刻,曆朝曆代古人是真的對這後世的科技感到震驚,震撼。
恨不得晚生幾千年啊!
然後,周汶繼續帶著周筱前往鋼筋籠製作場地,看著鋼筋棚那一圈圈鋼筋,周汶又介紹起這些鋼筋的作用。
什麽冷軋和熱軋,抗震鋼筋,盤螺,盤圓,直徑六個毫米的鋼筋一般是拉筋,八個毫的就是箍筋,十個的是麵筋,十二以上的才能用於柱子和梁,甚至有些建築,必須配備28的鋼筋。
看著整個鋼筋加工棚,那些調直機,切割機,周筱滿滿的求知欲。
而一眾古人也是大開眼界。
原來那些個一圈圈的鋼筋還需要調直啊,箍筋是這樣加固的啊!
曆朝曆代古人可謂是學到了很多。
特別是曆朝曆代工匠,以及朝廷工部,那可謂是興奮的不得了。
“好好好,上次的鋼鐵冶煉已經成功了,那麽,這些鋼筋生產出來應該不成問題,以後,我們也可以建造這些個高樓大廈。”
他們瘋狂的吸收著後世的建築工藝。
雖然很多古人更喜歡中式園林,但不妨礙他們學習後世技能,然後融會貫通。
隨後,周汶帶領周筱來到了下一個單體。
這個單體已經澆築完地梁,柱子鋼筋也已經綁紮完畢,一大幫木匠正在熱火朝天的支模,甚至,板麵和梁已經支完大部分模板。
十幾個工人身穿反光背心,忙碌的綁紮鋼筋,而前方,一座塔吊正在吊運各種材料。
【諸位且看,這個正在施工的就是固體工銨廠房,一個四層,現在還在第一層,當基礎起來之後,就是梁板柱了,柱子綁紮完鋼筋,就可以關模了,然後板麵支好底板,就可以綁紮板麵鋼筋,這種都是要求雙層雙向的,間距一百……】
周汶一邊介紹,一邊指著現場的各種工序。
柱子鋼筋的加密區是多少,主筋是多大,怎麽焊接,還有什麽梁的加強筋,吊筋看得周筱腦袋暈乎乎的。
天幕下,不少古人也是一臉的感慨。
這工序是真的不簡單啊!
甚至,他們還看到幾個工人連接梁鋼筋的時候,用的是一顆顆螺帽套筒對接,用那種大鉗子慢慢扭。
周汶說,這種是25的鋼筋,不借助工具,是扭不到位的。
當周筱問及,為何不和其他鋼筋一樣綁紮的時候,周汶解釋說。
這種鋼筋太粗了,搭接不能保證質量,而且是梁受拉鋼筋,綁紮不然滿足力的作用,隻能采取機械連接。
聞言,周筱滿腦子問號。
【我看那柱子似乎是焊接的,那這梁為什麽不焊接呢?】
“是啊,為什麽呢?”
老祖宗們也是一樣的想法。
【因為柱子受壓啊,你看那22的柱子筋,采用的電渣壓力焊,但是,梁是受拉,是彎曲構建,焊接是不行滴,用套筒才能保證連接性,而且,你們看,不論柱子還是梁,連接的鋼筋,是不是都是一長一短?】
聞言,周筱與一眾古人看過去,確實,那柱子的上下層鋼筋搭接的位置,基本上都是第一根在一米處搭接,那麽第二根就會多出五六十公分,第三根又和第一根一樣的長度,第四根和第二根一樣,以此類推。
【這就是保證柱子的整體性,如果在同一個位置搭接,一旦受力就斷了,但在不同位置,則能很好的保證整體性。】
聽著周汶的講解,曆朝曆代古人也是紛紛點頭,這個道理一點就通。
【再看,那就是塔吊。】
這時,周汶又介紹起塔吊。
塔吊受力原理,升降原理,看得周筱大開眼界。
【以前真沒覺得,現在來看了才知道,原來工地還有這麽多門門道道。】
周筱點點頭。
走過這個單體,下一個建築卻是一個已經封頂的建築。
外圍全是腳手架,掛滿了綠色的安全網。
【這個叫合成廠房,主體結構已經完成了,現在正在砌牆呢,也可以進去看看。】
說著周汶帶著周筱從安全通道進入建築內部。
【進入建築物,必須走安全通道,因為上麵隨時會掉東西下來,很容易傷到人。】
進入內部,就看到一群泥工在砌磚牆,有的拌灰漿,有的搬運磚塊,有的站在架子上,拴著安全帶砌磚。
“這就是後世的程序嘛?似乎和我們也沒啥區別啊!除了服裝比較整齊。”
“跟,幹嘛要栓根繩子呢?一點都不方便啊!”
看著這一幕,老祖宗們發表著不解。
【咦,為什麽會有兩種磚呢?】
看到地上有一種小塊的磚,也有一種空心的磚,周筱不解的問道。
一眾古人聞聽此言,也是紛紛看去,就看到一種磚和燒磚一般大小,不過顏色不一樣,另一種大很多,空心的。
【用途不同。】周汶解釋道:【小的叫標磚,實心的,受力較強,廠房的話用於正負零以下的,門窗周邊也會用,大的叫空心磚,不承重的,主要用與隔牆,這些廠房都是框架結構,所以用空心磚,節約成本。】
這樣一說,老祖宗們就理解了。
“嘖,這個方法好。”
他們對此很感興趣。
【嗯,什麽叫框架結構?】
而周筱則對結構感興趣。
【很簡單啊,框架結構就是受力構件是梁、柱的建築物,與之相反的就是磚混結構,主要受力構件是牆,所以,你看我們這個是先澆築梁板柱再砌磚,而如果是磚混結構,就會先砌磚,然後澆築梁板柱……】
“原來如此!”
對此,曆朝曆代古人直唿內行。
因為他們隻會磚混結構。
畢竟,很少用這些東西。
而框架結構瞬間就理解了。
柱子和梁承重,連接成一個個框架,中間不承重的就是磚牆。
隨後,周汶還帶周筱看了框架結構中間的各種構造柱,圈梁,以及門窗過梁,並講解原理。
【這些都稱之為二次結構,構造柱和圈梁主要為了連接和形成整體,起到抗震作用。門窗過梁則是保證上部砌體的穩定性並傳遞荷載。】
“嗯嗯,懂了懂了!”
老祖宗們一個勁的點頭,表示理解。
【接下來的工序就是抹灰了。】
說著周汶帶著周筱前往抹灰區域。
就看到砌磚完畢的地方,已經開始抹灰。
不少人拿著一圈圈鐵絲網在釘,也有人拿著掃把沾滿灰漿,拍在牆上。
抹灰師傅則一邊抹灰,一邊鋪滿一層軟軟的網格布。
【抹灰之前一般都要掛網,主要是磚牆與混凝土接觸的位置,為了避免以後開裂,給它掛一到鋼絲網能減少這個問題的出現,當然,最好是磚牆砌築完畢後,等幾天再抹灰最好,這樣磚牆沉降完畢,中間的灰縫完全凝固,就不會開裂。】
周筱聽得連連點頭。
看著那橫梁與磚牆的接觸位置,這要是不掛網,以後那個開裂了,不就漏水了嘛?
確實該掛網。
“言之有理!”
對此,老祖宗們也是認可的,道理很簡單,都能輕鬆的理解。
【至於這個拿著掃把拍打牆麵,則是彈漿,你看,彈上這種一顆顆的灰漿,是不是接觸麵積就凹凸不平了?這樣更易於抹灰!而工人師傅手中的網,俗名叫網格布,學名叫玻纖網,也是為了抹灰開裂的,防止掉落。】
緊接著,周汶又帶著周筱去下一層。
就看到不少工人在安裝窗框。
周汶介紹說,一般砌牆完畢後都是安裝窗口,然後抹灰,填滿窗框四周的空隙,最後清理幹淨了再裝玻璃。
這樣就避免了窗框安裝完畢再抹灰,把窗玻璃弄髒,多一道清理的工序,多花費錢。
甚至於,很多公司都會等外牆漆噴完之後才安裝玻璃。
而地磚一般是最後才貼的。
陸陸續續看過來,曆朝曆代古人算是對後世的建築流程有了一個大致的印像。
隨後,周汶再帶著往前走。
看到一個正在搭設架子的單體。
【這個叫做液體工銨廠房,邊上就是五金庫,正好是我複雜的單體。】
周汶說著就向前走去。
周筱手持手機,轉了一圈,讓曆朝曆代老祖宗們看了看四周的狀況,在跟著周汶走去。
走到近處,周汶介紹道。
【你們看啊,現在是在搭設架子,腳手架一般分內外,外架主要是安全防護作用,搭設起來後就會掛網,同時也是施工平台,關模,抹灰,甚至是澆築混凝土像是在這上麵進行的。
而內架,一般叫做滿堂架,就是承載建築板麵的荷載,超過一定高度,還得請專家論證的。】
一眾古人看去,就看到那些架子工熟稔的將一根根鋼管拿起,搭接,連接,極其專業。
“就是感覺背個繩子太不方便了!”
看到那些架子工身上都背著安全帶,老祖宗們就感覺很不方便。
他們看到不少工人拿起管子,走幾步又要把安全帶換個位置,感覺很不習慣。
這就是安全意識了。
【安全帶被稱為工地三寶,作用不言而喻,每年因為不栓安全帶產生的事故,很多,甚至死亡,所以,進入施工現場,必須佩戴安全防護用品。】
說著,周汶還打開安全教育平台,給周筱以及直播間的朋友看了兩個視頻,看到那些血淋淋的教訓,古人不說話了。
難怪要這麽強製要求呢,生命至上啊!
同時,也不得不感慨,這後世對安全的注重。
連國家都出台法律了。
曆朝曆代君主以及大臣紛紛點頭,覺得自己也應該把這些法律法規給完善。
就在這時,周汶又拿起一個扣件,對著周筱道:【這個叫做扣件,專門用了連接架子管的,還有這個叫做頂托……】
周汶介紹著地上堆滿的零件,講解其需求。
最後又講解了一番架子的注意事項。
什麽水平杆,剪刀撐,步距,同步同跨,連牆件,防護網,聽得周筱腦袋暈乎乎的,左耳進右耳出了。
不過,曆朝曆代古人們卻是一字不漏的記錄了下來。
笑話,看不懂沒關係,研究研究就懂了。
隨後,周汶又帶著去參觀了水泥堆放區,材料堆放區,已經混凝土攪拌機。
隨便介紹了各種材料,而最重要的就是水泥的主要成分。
作為一個一建都沒考過的無誌青年,周汶介紹起水泥來還是頭頭是道的。
反正成功的讓一眾古人理解了怎麽製造水泥,怎麽加工,又是如何使用的。
最後,周汶又帶著周筱參觀了其他已經修建完畢的廠房,甲方安裝設備的景象也一並傳播到了古代。
不過,那些專業設備和化工流程就不是周汶能懂的了。
最後,周筱不得不感慨一句【施工原來如此流啤啊!難怪人家都說土木聖體呢!】
【厲害個毛線,土木工程狗都不學的好吧!你不知道現在土木工程都已經取消了嘛?人家大學已經取消這個專業了!】
周汶吐槽道。
【啊!】
“啊!?”
這一刻,不但周筱懵逼了,就連曆朝曆代古人也傻眼了。
“什麽叫做取消了?這麽務實的專業為什麽取消?”
【人家現在叫智能建造!】
對此,周汶一臉的便秘臉。
【這麽高大上?】
看到這個名稱,周筱直唿流弊!
但是,看著周汶的臉色,周筱很不懂,這不得換了個流弊的名字了嘛,雖然你已經畢業了,但是,與有榮焉啊,幹嘛哭喪著臉?
【你猜它為什麽改名?】
對此,周汶隻能無奈歎息。
那特麽的,想起自己剛剛畢業,就遇到這檔子事,難啊!
以後估計隻能去非洲了。
周汶直搖頭。
隨後,周汶吐槽了一堆土木人的苦。
什麽一年迴不到家,結婚又晚,不是打灰就是在打灰的路上。
工資還特麽低,甚至,家庭不美滿,哪個哪個同事天天視頻和媳婦吵架,哪個哪個同事出國三年,迴來兒子都一歲了……
說得周筱一愣一愣的,嚴重懷疑自家小老弟是不是恐婚了。
曆朝曆代古人則是大眼瞪小眼,信息量有點大,一時間有點沒反應過來。
這特麽,確實有點淒慘啊!
隨著向前走去。
隻見到前麵出現一個巨大的機械,和挖機很是相似,兩邊是寬大的履帶,中間是駕駛室,前麵則是一根擎天柱,宛如定海神針,旋轉著直通地下,發出巨大的聲響。
看著這巨大的機械,曆朝曆代古人可謂是瞪大了雙眸,直唿流啤。
“這特麽又是什麽利器?”
<這是何物?如此龐大?>
老祖宗們紛紛發來詢問。
【這玩意兒是個啥?】
周筱也是一臉疑惑。
周汶介紹道:【這個叫做旋挖機,專門打孔樁用的,萬丈高樓平地起,一棟建築想要不倒,基礎就得穩固……】
隨著周汶的介紹,曆朝曆代古人就看見那旋挖機旋轉著從地下伸了出來,隨後乒乓乒碰的將一大堆碎石“吐”了出來。
看著那個旋挖機鋒利的牙齒,一眾古人看到直唿厲害。
(有沒有老爺來張照片?)
周汶詢問了一下邊上的旋挖班組,得知,這個孔樁已經挖下去十八米了,這又讓一眾古人紛紛稱讚。
大唐。
李世民看著那黑黝黝的孔洞,筆直如一,對這旋挖機的認知,又有了一個度。
“這要是人力挖機,且不說會不會如此筆直,光是耗費的時間就是一個問題。”
他不得不感慨,這旋挖機的作用,是真的強。
而十八米的深度,難怪後世的房屋都那麽高大。
“可惜,這旋挖機我這輩子是看不到了,不然,一定要修一棟世界最高的大廈!”
他搖搖頭,雖然對後世充滿向往,但,也很無奈,畢竟,自己不能穿越。
曆朝曆代古人同樣想到了這一點,都對這後世的工序感到震驚。
而現世,周汶一邊介紹,一邊向前走去,隨著視角轉動,曆朝曆代老祖宗們一點一滴的記錄著現場的施工順序。
【咱們看,這邊這些就是成型的孔樁……】
隨著視角前移,一個個寬一米的深坑出現在場地上,邊上還有幾個工人在用吊車將一圈圈巨大的鋼筋籠吊入孔樁內。
【一般來說,孔樁成型之後,就下鋼筋籠,然後監理驗收,就可以澆築了。】
看到那十多米長的鋼筋籠深入地下,老祖宗們連連記錄。
隨後,周汶又講解了孔樁的注意事項,什麽鋼筋籠製作,什麽六分之一加密,水下樁需要澆築水下砼等等。
周汶甚至拿出手機,給直播間的各位觀看前一天澆築孔樁的視頻。
就看到一個孔樁中有很深的地下室,而一根導管直接深入水下,隨後澆築混凝土,把地下水給擠出孔樁。
周汶又帶著周筱去看了看那些已經澆築的孔樁,看著那些伸出地麵一米多的鋼筋,周汶解釋道:
【一般這種水下樁,最上麵部分是不能要的,因為含有泥渣,強度不夠,需要剔除,然後重新澆築,再來看這邊……】
隨著周汶的指向,就看到一台挖機正在挖機孔樁周邊的泥土,每一個澆築完畢的孔樁都會有一條溝壑兩兩連接在一起。
而每個孔樁四周,則是一個長寬近兩米的正方形坑。
邊上,還有兩個施工員,身前架著儀器,指揮著挖機。
【這些溝壑就是以後的地梁,孔樁周邊之所以寬一點,是要綁紮鋼筋,做成承台,然後,在上麵立柱子,柱子鋼筋與孔樁連接,上部分建築的重量就全部傳遞到孔樁上麵,而承台與地梁連接,就保證了整個基礎的整體性,一般來說不同建築之間是不能連接的,不然會不均勻沉降……】
周汶指著現場,一邊說,一邊講解著原理。
天幕下,曆朝曆代老祖宗們則是奮筆疾書,記錄者這一切。
這可都是知識點啊 幾百年的積累,先進技術,必須記下。
然後,周汶走上前,兩個施工員熱情的打著招唿,並講解了身前的儀器是何物。
【這個叫做水準儀,器如其名,就是為了抬水平的,保證地梁在同一個水平麵……】
說著,還現場給演示了一遍。
“水平線?”
“這個流啤!”
看到這個水準儀的運用,老祖宗們可謂是滿臉的羨慕啊。
要知道,他們找水平都是滾石法,魚浮法等,哪有這個水準儀快捷,靠尺一立,目鏡一看,一加一減就得出結果了,真踏馬的方便。
隨後,兩人還拿來rtk,給現場直播演示了一遍,怎麽確定坐標,怎麽放樣。
那些柱子位置,道路距離,通通都可以用這玩意兒給導出來。
這一幕更是看得老祖宗們大開眼界。
“這個才是真的流啤啊!”
這一幕,對老祖宗們來說,無異於降維打擊。
他們實在是想不通,這個儀器就通過往地上一放,誒,就知道上一個點的距離,方向,簡直神乎其技。
特別是一眾古代發明家,創造家,百思不得其解。
就算他們先前已經知道了北鬥衛星,但想要理解,也需要一個過程。
橫縱坐標可以理解,但是把地球表麵覆蓋,分化成一個個縱橫坐標,還能精確的幾個毫米……
這簡直就是神跡。
這一刻,曆朝曆代古人是真的對這後世的科技感到震驚,震撼。
恨不得晚生幾千年啊!
然後,周汶繼續帶著周筱前往鋼筋籠製作場地,看著鋼筋棚那一圈圈鋼筋,周汶又介紹起這些鋼筋的作用。
什麽冷軋和熱軋,抗震鋼筋,盤螺,盤圓,直徑六個毫米的鋼筋一般是拉筋,八個毫的就是箍筋,十個的是麵筋,十二以上的才能用於柱子和梁,甚至有些建築,必須配備28的鋼筋。
看著整個鋼筋加工棚,那些調直機,切割機,周筱滿滿的求知欲。
而一眾古人也是大開眼界。
原來那些個一圈圈的鋼筋還需要調直啊,箍筋是這樣加固的啊!
曆朝曆代古人可謂是學到了很多。
特別是曆朝曆代工匠,以及朝廷工部,那可謂是興奮的不得了。
“好好好,上次的鋼鐵冶煉已經成功了,那麽,這些鋼筋生產出來應該不成問題,以後,我們也可以建造這些個高樓大廈。”
他們瘋狂的吸收著後世的建築工藝。
雖然很多古人更喜歡中式園林,但不妨礙他們學習後世技能,然後融會貫通。
隨後,周汶帶領周筱來到了下一個單體。
這個單體已經澆築完地梁,柱子鋼筋也已經綁紮完畢,一大幫木匠正在熱火朝天的支模,甚至,板麵和梁已經支完大部分模板。
十幾個工人身穿反光背心,忙碌的綁紮鋼筋,而前方,一座塔吊正在吊運各種材料。
【諸位且看,這個正在施工的就是固體工銨廠房,一個四層,現在還在第一層,當基礎起來之後,就是梁板柱了,柱子綁紮完鋼筋,就可以關模了,然後板麵支好底板,就可以綁紮板麵鋼筋,這種都是要求雙層雙向的,間距一百……】
周汶一邊介紹,一邊指著現場的各種工序。
柱子鋼筋的加密區是多少,主筋是多大,怎麽焊接,還有什麽梁的加強筋,吊筋看得周筱腦袋暈乎乎的。
天幕下,不少古人也是一臉的感慨。
這工序是真的不簡單啊!
甚至,他們還看到幾個工人連接梁鋼筋的時候,用的是一顆顆螺帽套筒對接,用那種大鉗子慢慢扭。
周汶說,這種是25的鋼筋,不借助工具,是扭不到位的。
當周筱問及,為何不和其他鋼筋一樣綁紮的時候,周汶解釋說。
這種鋼筋太粗了,搭接不能保證質量,而且是梁受拉鋼筋,綁紮不然滿足力的作用,隻能采取機械連接。
聞言,周筱滿腦子問號。
【我看那柱子似乎是焊接的,那這梁為什麽不焊接呢?】
“是啊,為什麽呢?”
老祖宗們也是一樣的想法。
【因為柱子受壓啊,你看那22的柱子筋,采用的電渣壓力焊,但是,梁是受拉,是彎曲構建,焊接是不行滴,用套筒才能保證連接性,而且,你們看,不論柱子還是梁,連接的鋼筋,是不是都是一長一短?】
聞言,周筱與一眾古人看過去,確實,那柱子的上下層鋼筋搭接的位置,基本上都是第一根在一米處搭接,那麽第二根就會多出五六十公分,第三根又和第一根一樣的長度,第四根和第二根一樣,以此類推。
【這就是保證柱子的整體性,如果在同一個位置搭接,一旦受力就斷了,但在不同位置,則能很好的保證整體性。】
聽著周汶的講解,曆朝曆代古人也是紛紛點頭,這個道理一點就通。
【再看,那就是塔吊。】
這時,周汶又介紹起塔吊。
塔吊受力原理,升降原理,看得周筱大開眼界。
【以前真沒覺得,現在來看了才知道,原來工地還有這麽多門門道道。】
周筱點點頭。
走過這個單體,下一個建築卻是一個已經封頂的建築。
外圍全是腳手架,掛滿了綠色的安全網。
【這個叫合成廠房,主體結構已經完成了,現在正在砌牆呢,也可以進去看看。】
說著周汶帶著周筱從安全通道進入建築內部。
【進入建築物,必須走安全通道,因為上麵隨時會掉東西下來,很容易傷到人。】
進入內部,就看到一群泥工在砌磚牆,有的拌灰漿,有的搬運磚塊,有的站在架子上,拴著安全帶砌磚。
“這就是後世的程序嘛?似乎和我們也沒啥區別啊!除了服裝比較整齊。”
“跟,幹嘛要栓根繩子呢?一點都不方便啊!”
看著這一幕,老祖宗們發表著不解。
【咦,為什麽會有兩種磚呢?】
看到地上有一種小塊的磚,也有一種空心的磚,周筱不解的問道。
一眾古人聞聽此言,也是紛紛看去,就看到一種磚和燒磚一般大小,不過顏色不一樣,另一種大很多,空心的。
【用途不同。】周汶解釋道:【小的叫標磚,實心的,受力較強,廠房的話用於正負零以下的,門窗周邊也會用,大的叫空心磚,不承重的,主要用與隔牆,這些廠房都是框架結構,所以用空心磚,節約成本。】
這樣一說,老祖宗們就理解了。
“嘖,這個方法好。”
他們對此很感興趣。
【嗯,什麽叫框架結構?】
而周筱則對結構感興趣。
【很簡單啊,框架結構就是受力構件是梁、柱的建築物,與之相反的就是磚混結構,主要受力構件是牆,所以,你看我們這個是先澆築梁板柱再砌磚,而如果是磚混結構,就會先砌磚,然後澆築梁板柱……】
“原來如此!”
對此,曆朝曆代古人直唿內行。
因為他們隻會磚混結構。
畢竟,很少用這些東西。
而框架結構瞬間就理解了。
柱子和梁承重,連接成一個個框架,中間不承重的就是磚牆。
隨後,周汶還帶周筱看了框架結構中間的各種構造柱,圈梁,以及門窗過梁,並講解原理。
【這些都稱之為二次結構,構造柱和圈梁主要為了連接和形成整體,起到抗震作用。門窗過梁則是保證上部砌體的穩定性並傳遞荷載。】
“嗯嗯,懂了懂了!”
老祖宗們一個勁的點頭,表示理解。
【接下來的工序就是抹灰了。】
說著周汶帶著周筱前往抹灰區域。
就看到砌磚完畢的地方,已經開始抹灰。
不少人拿著一圈圈鐵絲網在釘,也有人拿著掃把沾滿灰漿,拍在牆上。
抹灰師傅則一邊抹灰,一邊鋪滿一層軟軟的網格布。
【抹灰之前一般都要掛網,主要是磚牆與混凝土接觸的位置,為了避免以後開裂,給它掛一到鋼絲網能減少這個問題的出現,當然,最好是磚牆砌築完畢後,等幾天再抹灰最好,這樣磚牆沉降完畢,中間的灰縫完全凝固,就不會開裂。】
周筱聽得連連點頭。
看著那橫梁與磚牆的接觸位置,這要是不掛網,以後那個開裂了,不就漏水了嘛?
確實該掛網。
“言之有理!”
對此,老祖宗們也是認可的,道理很簡單,都能輕鬆的理解。
【至於這個拿著掃把拍打牆麵,則是彈漿,你看,彈上這種一顆顆的灰漿,是不是接觸麵積就凹凸不平了?這樣更易於抹灰!而工人師傅手中的網,俗名叫網格布,學名叫玻纖網,也是為了抹灰開裂的,防止掉落。】
緊接著,周汶又帶著周筱去下一層。
就看到不少工人在安裝窗框。
周汶介紹說,一般砌牆完畢後都是安裝窗口,然後抹灰,填滿窗框四周的空隙,最後清理幹淨了再裝玻璃。
這樣就避免了窗框安裝完畢再抹灰,把窗玻璃弄髒,多一道清理的工序,多花費錢。
甚至於,很多公司都會等外牆漆噴完之後才安裝玻璃。
而地磚一般是最後才貼的。
陸陸續續看過來,曆朝曆代古人算是對後世的建築流程有了一個大致的印像。
隨後,周汶再帶著往前走。
看到一個正在搭設架子的單體。
【這個叫做液體工銨廠房,邊上就是五金庫,正好是我複雜的單體。】
周汶說著就向前走去。
周筱手持手機,轉了一圈,讓曆朝曆代老祖宗們看了看四周的狀況,在跟著周汶走去。
走到近處,周汶介紹道。
【你們看啊,現在是在搭設架子,腳手架一般分內外,外架主要是安全防護作用,搭設起來後就會掛網,同時也是施工平台,關模,抹灰,甚至是澆築混凝土像是在這上麵進行的。
而內架,一般叫做滿堂架,就是承載建築板麵的荷載,超過一定高度,還得請專家論證的。】
一眾古人看去,就看到那些架子工熟稔的將一根根鋼管拿起,搭接,連接,極其專業。
“就是感覺背個繩子太不方便了!”
看到那些架子工身上都背著安全帶,老祖宗們就感覺很不方便。
他們看到不少工人拿起管子,走幾步又要把安全帶換個位置,感覺很不習慣。
這就是安全意識了。
【安全帶被稱為工地三寶,作用不言而喻,每年因為不栓安全帶產生的事故,很多,甚至死亡,所以,進入施工現場,必須佩戴安全防護用品。】
說著,周汶還打開安全教育平台,給周筱以及直播間的朋友看了兩個視頻,看到那些血淋淋的教訓,古人不說話了。
難怪要這麽強製要求呢,生命至上啊!
同時,也不得不感慨,這後世對安全的注重。
連國家都出台法律了。
曆朝曆代君主以及大臣紛紛點頭,覺得自己也應該把這些法律法規給完善。
就在這時,周汶又拿起一個扣件,對著周筱道:【這個叫做扣件,專門用了連接架子管的,還有這個叫做頂托……】
周汶介紹著地上堆滿的零件,講解其需求。
最後又講解了一番架子的注意事項。
什麽水平杆,剪刀撐,步距,同步同跨,連牆件,防護網,聽得周筱腦袋暈乎乎的,左耳進右耳出了。
不過,曆朝曆代古人們卻是一字不漏的記錄了下來。
笑話,看不懂沒關係,研究研究就懂了。
隨後,周汶又帶著去參觀了水泥堆放區,材料堆放區,已經混凝土攪拌機。
隨便介紹了各種材料,而最重要的就是水泥的主要成分。
作為一個一建都沒考過的無誌青年,周汶介紹起水泥來還是頭頭是道的。
反正成功的讓一眾古人理解了怎麽製造水泥,怎麽加工,又是如何使用的。
最後,周汶又帶著周筱參觀了其他已經修建完畢的廠房,甲方安裝設備的景象也一並傳播到了古代。
不過,那些專業設備和化工流程就不是周汶能懂的了。
最後,周筱不得不感慨一句【施工原來如此流啤啊!難怪人家都說土木聖體呢!】
【厲害個毛線,土木工程狗都不學的好吧!你不知道現在土木工程都已經取消了嘛?人家大學已經取消這個專業了!】
周汶吐槽道。
【啊!】
“啊!?”
這一刻,不但周筱懵逼了,就連曆朝曆代古人也傻眼了。
“什麽叫做取消了?這麽務實的專業為什麽取消?”
【人家現在叫智能建造!】
對此,周汶一臉的便秘臉。
【這麽高大上?】
看到這個名稱,周筱直唿流弊!
但是,看著周汶的臉色,周筱很不懂,這不得換了個流弊的名字了嘛,雖然你已經畢業了,但是,與有榮焉啊,幹嘛哭喪著臉?
【你猜它為什麽改名?】
對此,周汶隻能無奈歎息。
那特麽的,想起自己剛剛畢業,就遇到這檔子事,難啊!
以後估計隻能去非洲了。
周汶直搖頭。
隨後,周汶吐槽了一堆土木人的苦。
什麽一年迴不到家,結婚又晚,不是打灰就是在打灰的路上。
工資還特麽低,甚至,家庭不美滿,哪個哪個同事天天視頻和媳婦吵架,哪個哪個同事出國三年,迴來兒子都一歲了……
說得周筱一愣一愣的,嚴重懷疑自家小老弟是不是恐婚了。
曆朝曆代古人則是大眼瞪小眼,信息量有點大,一時間有點沒反應過來。
這特麽,確實有點淒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