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周筱點了外賣,放下了遊戲,開始刷視頻,放鬆放鬆。


    天幕上,彈幕清一色的都是:


    <主播,是不是該看孫悟空了啊!>


    <是啊是啊,遊戲我們玩不了,但是孫悟空最後怎麽樣了?我很想知道。>


    但周筱並未轉頭看彈幕,而是打開了短視頻app。


    【諸葛亮的曆史地位有多大?】


    看到這一標題,曆朝曆代古人紛紛側目。


    諸葛亮?


    有多大?


    能比我大?


    不少古人發出疑惑。


    特別是,一眾帝皇,都想知道自己與諸葛亮比,誰知名度更高。


    雖然前麵有說過諸葛亮乃是三國第一謀臣,但,臣子能和帝皇比嗎?


    三國。


    幾道身影圍坐一團。


    仔細一看,正是劉關張三兄弟,而第四人,卻是諸葛亮,沒錯,自從上次天幕之後,劉備等人就去請諸葛出山,而現在,諸葛亮已經加入了劉備一夥。


    此刻,劉備看著天幕上的標題,很是開懷。


    “孔明啊,又說到你了。”


    “主公,這些都是次要的,當務之急還是統籌兵馬,先取荊州,站穩腳跟,謀劃北上啊!”


    他一出山,就開始了各種謀劃,此刻,幾人正在商議接下來的戰略。


    看著這一標題,都流露出好奇,但,孔明卻並不是很在意。


    名聲都是打出來的,與其在意後世的名聲,還不如此刻多做點實事。


    其他三國勢力也是紛紛抬頭,都想知道這號稱三國第一謀士的臥龍諸葛亮,到底有多大的名氣。


    而三國之後的朝代,則大多都是佩服居多。


    【諸葛孔明,以一己之力,抬高一個姓氏智商的人,君不疑臣,臣不負君的典範。


    為了報答知遇之恩,一輩子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更是同時進入文武兩廟的兩人之一。】


    天幕上,各種版本的諸葛孔明映照諸天,使得曆朝曆代看清諸葛武侯的形象。


    “哦?這就是諸葛亮嘛?”


    “很符合孔明的形象啊!”


    “我心中的孔明,大概就是如此了吧。”


    “不過,這個抬高一個姓氏的智商,怎麽個抬高法?”


    還有,不知這文武兩廟都有哪些人。


    似乎能進這個廟,很是流啤啊!


    大唐。


    李隆基也是一臉懵。


    “有這迴事?”


    他明明隻讓丞相進武廟啊!


    “諸葛孔明當得起這個殊榮。”雍正肯定道。


    文廟就是他叫進去的。


    【甚至可以說,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如果到了諸葛亮那個地位,會選擇做王莽,再次也會當霍光,而他始終當他的諸葛亮,他是忠心,清廉的代名詞,與司馬懿對比……】


    這話一出,大漢君臣瞬間就知道諸葛亮的地位。


    霍光更是咧了咧嘴,他雖是忠臣,但他知道自己家裏人都是什麽德行。


    王莽更是一臉的無所謂。


    篡位怎麽了?


    要不要問問趙匡胤為何黃袍加身?


    身不由己得嘛。


    三國。


    司馬懿撇撇嘴,人各有誌,有必要踩一捧一嘛?


    <人妻曹:說得我都想認識認識了。>


    作為同時代人,誰不想見一見當世第一人呢。


    若能為我所用就更好了。


    <草鞋供應商:相信你很快就能知道了。>


    劉備現在就是很高興,有此助手,何愁天下不平?


    就連關張二人,這一世都沒有對孔明小瞧半分,年輕怎麽了?


    年輕不是更能證明實力嘛?


    【甚至,諸葛丞相還與佤族的祖先有著一個古老的約定,即為漢朝看守南大門。


    這一約定起源於諸葛亮南征時期,當時佤族的祖先為了感恩諸葛亮的恩德,承諾將世代守護中國的南大門。


    於是,千年之後,英國殖民者入侵我國雲南,企圖奪取銀礦時,佤族人民在胡玉山等首領的領導下,牢記與諸葛亮的約定,堅決抵抗,最終迫使英國人撤迴緬甸。


    在這場抗英鬥爭中,佤族人民展現了深厚的愛國精神和勇敢無畏的民族氣概……


    甚至於,曾經四川規劃路線要經過昭烈廟時,昭烈廟被迫需要搬遷,而市裏領導不想,但是壓力很大,於是開會討論該怎麽辦,有個人冒了句“能怎麽辦,武侯祠還在裏麵呢,不能搬”。


    結果就因為這樣,市政規劃改道了,千年後諸葛亮還在保護自己的主公劉備,真的,我哭死……】


    天幕上,播放著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場麵。


    天幕下,曆朝曆代佤族百姓看著天幕,對諸葛亮鞠躬,以表敬意。


    三國時期。


    劉備拉著孔明的手,泛著淚花。


    “主公,不必多言,這些都是作為臣子該做的……”


    看著劉備感動的眼神,諸葛孔明一個頭兩個大,咱感動歸感動,能不能別動不動就哭啊!


    <痞子皇帝:真乃我大漢之福。>


    劉邦也被這一幕感動了。


    這簡直就是蕭何加張良的結合啊!


    <天策上將二鳳:諸葛武侯雖無魏武之勇,但武侯之謀,舉世無雙!>


    李世民給了極大的肯定。


    <詩聖杜甫: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孔明千古名相也!>


    杜甫也是給予了高度評價。


    <大唐謫仙人: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李白排好了隊形。


    <李商隱:管樂有才真不恭,梁父吟成恨有餘。>


    <杜 牧:子夜星才落,鴻毛鼎便移。>


    李杜發了感想,小李杜也不落後。


    <元才子:那我也不能落後,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


    元稹這詩句一出,曆朝曆代古人坐不住了。


    三國。


    曹操暗暗皺眉。


    “有沒有這麽誇張啊!”


    同為丞相,敢說比管仲還厲害?


    還有妙策勝孫吳?


    是孫臏和吳起?


    夠狂妄的啊!


    春秋戰國時期。


    管仲樂毅等人無奈一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沒辦法的事。


    孫臏吳起也是無所謂。


    “隻能說,這孔明深得民心啊!”


    【這麽說吧,中國通史100集,三國占3集,其中諸葛丞相獨占一集,這就是丞相的分量……】


    “霍,這個確實流啤!”


    這不就是說他一人占了三國的三分之一嘛?


    這一句話直觀的看出了諸葛亮的曆史地位。


    <開局一個碗:諸葛武侯雖未北伐成功,但其乃文武兼資的奇才,難以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


    朱元璋可謂是非常推崇孔明的。


    若孔明是自己的丞相,自己絕不會對其有疑心,更不會對其動手。


    <詩王白二十二: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諸葛武侯之功績,難以言表。>


    白居易發表了看法。


    大宋,範仲淹也是一臉佩服:“留侯武侯者,將相俱能任。”


    蘇軾:“諸葛來西國,千年愛未衰啊。”


    不談現世,在古代,諸葛孔明可謂是得到了曆朝曆代古人的認可。


    【可惜啊,那個鞠躬盡瘁,出師一表真名世的丞相,在北伐的路上逝去了……】


    天幕上,播放著唐老師扮演的諸葛丞相,抬頭望天,絕望地高唿:“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天幕下。


    諸葛亮難得的沉默了。


    “這一次,能成功嗎?”


    曆朝曆代對他越是讚揚,他越是感到壓力如山啊!


    “孔明莫要多心,都說功成名就,你沒有功成都有如此身後名,這一世我們仔細謀劃,定能翻盤。”


    劉備開導道。


    大不了,換太子。


    “軍師,關某不善謀略,但為大漢計,為國事計,以後,軍師但凡有所吩咐,關某萬死不辭。”


    一向驕傲的關二爺也做出決定。


    “俺也一樣!”張飛附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我的手機被古人窺屏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曉瑩姐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曉瑩姐姐並收藏直播:我的手機被古人窺屏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