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清康熙青花釉裏紅山水人物大盤、一對康熙青花夔龍紋觀音瓶、一隻雍正纏枝蓮賞盤、一對原以為是乾隆實際是雍正的琺琅彩金獅鎮紙,還有那對最受關注的清康熙豇豆紅馬蹄尊。


    所有得自張強、張秀珍家的清三代官窯瓷器、重器,全部規規矩矩的擺在“雙聖”博物館會議室內的桌子上。


    向立臣、沙聯安、扈三良、楊起榮,鄧偉倫、李肖也趕了過來,包括金鎖和張華全部都聚集到了這裏。畢竟這些官窯瓷器在國家博物館都未見能夠一次性地看全,而且是近距離地看的這麽真切。


    “真是美輪美奐!這老張家的兩口子祖上是幹什麽的啊?怎麽能一起存了這麽多的官窯瓷器。這簡直就是把‘清三代’所有的官窯典型瓷器都集齊了呀!”


    李肖雖然不是專門鑒定陶瓷的專家,但欣賞能力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夠比擬的。


    鄧偉倫也頻頻點頭,說道:“‘雙聖’博物館一下子收了這麽多的寶貝,估計國內的同行又得眼紅了。”


    “那還用說!別的不算,單就這一對康熙本朝的豇豆紅馬蹄尊,就是國內眾多博物館多少錢都收不到的寶貝。”


    楊起榮不顧那對馬蹄尊裏依舊濃重的陳醋和大蒜味兒,愛不釋手地撫摸著。


    向立臣、沙聯安和扈三良,也都對每一件瓷器上手掌眼。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而最有意思的是金鎖和張華,這兩位瓷器修補和仿製高手,欣賞的角度別具一格。他們在一邊低聲討論著這些瓷器如果破損了該怎麽修複,這些瓷器裏的胎質和釉料配比是什麽。


    “這些瓷器已經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它們的珍惜程度了。每一件都是絕品。”


    向立臣肯定地說道。


    “師哥啊!我們哥三個在古董文玩行裏摸爬滾打了大半輩子,加一塊都沒有小北這一年入手的東西多。你說這是運氣的原因嗎?”


    扈三良感慨地說道。


    向立臣笑而不語地看著自己的孫子,眼睛裏麵閃爍的全是慈愛的光。


    這場“清三代官窯瓷器鑒賞會”,從晚上五點,一直進行到夜裏的十點多。其間的晚餐都是在會議室裏吃的。


    迴到四合院,已經是夜裏十一點多了。可向立臣和沙聯安卻沒有馬上休息,把沙莉陽、向北寒、陳思嘉叫到了客廳裏。


    關好門窗後,謹慎小心地拿出了一幅卷軸。


    隨著卷軸的緩緩展開,一幅雍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展現在了眼前。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向北寒的眼睛一亮,就從頭至尾地看了一遍。紙、墨、印泥不用說了,是馮佳瑤準備的清宮舊藏,除了老舊程度有所差別外,完全和那幅雍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跡一模一樣。


    仔細看下來,整幅的字跡風格,以及印章的形製可以說和真跡如出一轍。就憑向北寒這雙鬼眼,也是隻在腦海裏把原本的真跡和這幅臨摹本進行重疊對比後,才捕捉到幾處微小的差別。


    當然了,看到爺爺和沙聯安聯手合作臨摹的這幅“雍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向北寒眼中的那種紅芒並沒有出現。


    “這應該是真跡吧?”


    陳思嘉兩眼直愣愣地盯著這幅臨摹品,傻傻地問道。


    沙莉陽一笑,說道:“傻丫頭!如果這是真跡,向爺爺還用費那麽大的精力臨摹嗎?”


    就在向北寒、沙莉陽和陳思嘉不斷讚賞的時候。


    向立臣輕聲說道:“小北!這是我和你沙爺爺耗費十多天臨摹出來的。以我們的功夫,如果不是行裏絕頂的高手,肯定是看不出毛病來的。隻是……”


    對這幅臨摹的“雍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非常滿意的向北寒,聽爺爺一說“隻是”,馬上就知道爺爺還有什麽不滿意的地方。


    “真跡我上手過,這幅臨摹作品已經達到九成九的相似度了。爺爺!您還有什麽不滿意的嗎?”


    塔讀^小說[emailprotected]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向北寒謹慎地問道。他很擔心向立臣這麽大年齡,為了幫自己造假而耗費過多的心力。


    向立臣沒有迴答,反倒是沙聯安接口說道:“我和你爺爺合作臨摹的這幅作品,確實是達到了九成九的相似度。唯一沒有到位的那一點,就是雍正皇帝書法中的那一份獨特的帝王之氣。”


    頓了一下,沙聯安接著說道:“雍正皇帝不同於其他的皇帝。他對國家的統治、治理,並不是靠一味地地壓製主政,而是用自身的努力來實現他的統治思想。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的一係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所以,他的人格品行、行事作風完全融入了他的書法作品中。除了那種君臨天下、唯我獨尊的霸氣之外,還會彰顯出他特有的張弛有度的輕靈之氣。”


    “所以說,雍正的書法,較之其父康熙,多了些爽朗凝重;比他的兒子乾隆,少了些甜膩圓潤。可以說是不類同於絕大多數的王者筆跡,有才有氣,乃‘清三代帝王書法’之冠。”


    向立臣點點頭,表示讚同師弟沙聯安的說法,接口說道:“單從書法行筆上看,這幅臨摹的‘雍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與真跡可以說一般無二。但如果是拋開書法的形,而鑒賞其中的神,那麽這幅字就?不住了。”


    聽完兩位爺爺的話,向北寒一笑,說道:“兩位爺爺!您二位也是過於小心謹慎了。這幅字別說是行裏的高手,就算是業內的專家,哪怕是請鄧老師來鑒定,我估計都不敢百分之百確定是假的。也隻能說是有爭議。”


    又笑了一笑,說道:“這幅字,我們是要替換一下馮佳瑤的父親送給日本人邙田一川的那副真跡。既然是送,那這個日本人還能吹毛求疵地找專家鑒定嗎?就算是他拿到手了,最終鑒定出是假的,他又能怎麽樣呢?”


    向北寒的話說的是有道理。不過,一輩子追求精益求精的向立臣,還是憂心忡忡。他實在是不願意因為自己的問題,讓孫子向北寒的計劃功虧一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眼尋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披雪樓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披雪樓主並收藏鬼眼尋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