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小北!你看見什麽了?”


    看著向北寒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天邊出神,胡一江不停地問道。


    “啊!”


    向北寒被胡一江拍了一下肩膀後,才從發愣的狀態下醒了過來。


    “一江!你看那三處圓形的土包,是不是有點奇怪?”


    向北寒指著天邊晚霞餘輝映襯的三個圓形的陰影說道。


    胡一江順著向北寒手指的方向看了一會兒,點點頭說道:“嗯!是有點奇怪,怎麽看著那麽均衡呢,而且相互間的距離也那麽平均,不像是自然形成的。”


    “去看看!”


    向北寒說了一句後,就起身向那處有著三個半圓形土包的方向走去。


    “哎!小北!要不要明天再說啊?現在太晚了。”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胡一江向來都是遵守紀律的好孩子,這麽晚了,離開營地這麽遠,他的心裏直打鼓。


    向北寒已經聽不到他說什麽了,頭也不迴地就向他認準的方向跑去。


    見向北寒不迴頭,胡一江沒辦法也追了上去。


    來到那三處土包處,向北寒圍那個區域轉了一圈。無論是相互間的距離,還是各自的直徑,都大致相同。


    點點頭,向北寒說道:“這裏肯定是人工完成的了。”


    “你是說這裏有遺跡?”


    胡一江看著眼前的三個土包說道。


    “不一定,但這裏肯定是人工堆築的。”


    向北寒肯定地說道。


    “那這是什麽?不會也是‘血祭’台吧?”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想到了向北寒解釋的關於“血祭”台的來由,胡一江瞬間感覺到後背陰風陣陣,後腦勺的頭皮都在發麻。


    笑了一下,向北寒說道:“害什麽怕呀!就算這裏又是一處‘血祭’台,那也是幾百年前的事兒了,不會有那個鬼魂在這裏駐守這麽多年的。”


    又看了一下左右的環境,向北寒說道:“走!我們迴去吧。和三位老師匯報一下,再和戴局長商量一下,爭取明天在這裏打幾個探坑,搞一次試挖掘。”


    說著兩個人就迴到了營地。還好,為了商量明天鄧偉倫和李肖離開以後的工作,鄧偉倫、楊起榮、李肖和戴愛國都還沒走。


    “小北!你確定那裏地下會有遺跡嗎?”


    聽完向北寒的講述,鄧偉倫謹慎地問道。


    向北寒搖搖頭,說道:“我不能確定,但我肯定那裏一定是人工堆砌起來的。”


    鄧偉倫和楊起榮、李肖三個人互換了一下眼神後,鄧偉倫說道:“戴局長!我建議明天在小北說的那個地方搞一次試挖掘。”


    對於這個提議,戴愛國肯定是舉雙手讚成的。眼見著發現的這處元明城鎮已經沒有什麽更大的發現了,能夠在外圍展開新的考古發掘,就還有希望。


    同樣,有了這樣的一個希望,鄧偉倫和李肖馬上取消了明天迴北京的計劃,機票也退掉了。


    塔讀^小說[emailprotected]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剛吃完早飯,鄧偉倫、楊起榮、李肖,還有戴愛國親自帶隊,跟著向北寒來到了昨晚看到的那三座半圓形的土包處。


    戴愛國看了看周圍的環境,又用手掏了一把土包上的土看了看。點點頭,說道:“小北的判斷沒錯,這裏是人工夯築的。雖然還看不出是什麽,但很有必要發掘一下。”


    “那就開始吧!”


    李肖是個急脾氣,再加上他以前曾經長時間主持野外考古工作,當下就開始組織考古工作人員對中間的那個土包進行挖掘。


    這三座土包直徑都在二十米左右,大小和形狀都極為的相似。


    在對中間的那個土包開始挖掘,在工作人員沿著土丘的外緣向下挖掘了一米深的時候,圖層中就開始出現了人工建築的構建,有磚瓦和石塊。


    “從這些磚瓦的型製上看,應該是元代中期的東西,而且產地應該是陝西榆林地區。”


    不愧是內蒙曆史考古學界的專家,戴愛國隻看了一眼就知道了這些磚瓦的出處。


    李肖也不顧忌自己的年紀,跳到探方坑中親自看坑中截麵的土質。


    “嗯!這裏有元代到明代早期的遺存過度。再以後就沒有了。說明這裏的建築應該在明代早期就被毀掉了。”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李肖豐富的野外考古經驗在這處古建築的斷代中,發揮了絕對的導向作用。


    “這處建築應該是元代早期的始建的。”


    一直在一邊埋頭動手挖掘的向北寒,頭也沒迴地說道。


    他不迴頭說話,不是沒有禮貌,是因為他實在是放不下手裏正在幹的事兒。


    “李老師!您來看看,這件東西是不是元早期的。”


    當把泥土中一件器物挖出大半後,向北寒才抬頭招唿李肖。


    “嗯!這確實是一件元代初期的銀缽。”


    作為金、銀、銅器鑒定專家,李肖趴在地上仔細觀察泥土中露出大半節身子的器物,說出了自己的判斷結果。


    銀缽的直徑大概有十公分左右,高有七公分的樣子,高腳的底足顯得清秀雅致。缽身上有簪刻著鳳凰戲牡丹紋,口沿一周為如意式,底部高足立雕流雲葵花。


    結構新奇、造型秀雅。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仟千仦哾


    “小北!說說你對這件器物的看法。”


    李肖依舊是習慣性地把問題踢給向北寒,讓他先解釋。


    聽到李肖的話,向北寒看了一下四周,沒有馬上迴答。與以往不同,現在圍著這出探坑看的,除了專業的考古工作人員,就是曆史考古學的研究生。在這樣的場合中,他一個二十多歲的毛頭小子,可是不敢太過的鋒芒畢露。


    可李肖不管,等了一會兒,見向北寒沒說話,他不由地催促道:“小北!你有什麽想法盡管說,這就是學術探討,錯了對了都正常。”


    見推脫不了了,向北寒不由地說道:“嗯……那我就說說我的判斷。對不對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停頓了一下後,接著說道:“這件東西從器型上判斷,是典型的元代蒙古族所用的酒器,更接近於元初的形製。而從紋飾上看,又帶有明顯的宋代風格。那麽我就做出了這樣一個推斷。就是元朝剛剛建國的時候,蒙古族人俘獲了大量的宋代工匠,命令他們按照蒙古族的審美加工製作了這樣一隻銀缽。而為了讓這隻銀缽顯得貴重,就讓那些宋朝的工匠為銀缽表麵簪刻上了這些漢族文化特點的紋飾。”


    “根據這些,我判斷,這隻銀缽是元初的器物。”


    聽完向北寒的解釋,在場人無不對他觀察細微的能力,大為讚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眼尋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披雪樓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披雪樓主並收藏鬼眼尋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