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寺”,1座位於加拉村西麵的1座小藏傳佛教的寺廟,隻有兩進院子,但建築結構卻非常的規整。
走進寺院正對的大殿內並排供奉的是“5方佛”。居中的是毗盧遮那佛,靠正中左側第1位是南方歡喜世界寶相佛,右側靠中1位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左側最外麵是東方香積世界阿閥佛,右側外麵是北方蓮花世界微妙聲佛。
兩側的小偏殿內供奉的應該是這座“加拉寺”曆代“堪布”的牌位,各殿都打掃的非常整潔。
而第2進院落是寺中“堪布”和1眾藏地佛教僧侶生活、學習的地方。
藏傳佛教寺廟大致分為崇祀廟與學問廟2種。崇祀廟為活佛(即唿圖克圖)的住所,是專門從事崇祀的寺廟。
而學問廟為僧侶研究藏傳佛教佛法的寺院。相對於崇祀廟之禮拜勤行、從事勞役工作,學問廟是有嚴格戒律約束的,鑽研藏傳佛教教義與修行。所以藏地佛教的本來麵貌其實是保存於學問廟中。有的學問廟裏也有活佛,其中的僧侶大都終生為學僧,從事教學研究,也兼顧禮拜、法事等。學問廟1般有顯教學部、密教學部、時輪學部(天文學部)、藥學部(醫學部)等4學部,每1學部共分十3學級。
“加拉寺”就是1座藏傳佛的教學文廟。
向北寒之所以把來到青海湖邊的第1個目的地選在“加拉寺”,就是因為這座喇嘛寺廟的建成曆史也有1、兩百年了。又是1座學文廟,那麽裏麵的僧侶很可能對“仰華寺”,或者稱為“大乘**洲寺”的曆史有所了解。
“小北兄弟!這座寺院雖然很小,可很莊嚴。”
走在前麵的衣拉拉塔迴頭壓低聲音對向北寒說道。他作為1個蒙古族人,雖然不是非常信奉藏傳佛教,但多多少少有所了解。
為了表大對藏傳佛教、對藏民心中聖地的尊重,向北寒並沒有讓沙莉陽、陳思嘉幾個人進來。另外,祁小美也通過何天舒的關係安排在恰卜恰鎮派出所裏,確保她的安全。
走進這所藏傳佛教的寺廟,給向北寒的那種莊嚴肅穆感,1點都不亞於錫林郭勒“崇善寺”。
兩個人虔誠地轉動了設在殿前轉經輪,又跪拜了“5方佛”。向北寒是不信奉佛教的,但進入這樣的1種境界,又是希望在這裏得到1些信息,他也就跟著衣拉拉塔按照佛教的禮數行了3叩9拜拜佛之禮。
站在1旁的僧侶也很肅穆地迴了禮。
而在雙手合十向僧侶迴禮的時候,向北寒盤在雙手上的那串“伽楠香”佛珠讓哪位6十多歲的僧侶雙眼1亮。隨即張開危垂的眼皮,看向向北寒。
雖然年過花甲之齡,可雙眼張合間仿佛是兩道晶芒直戳向北寒的心底,任何1點兒秘密都無法藏匿。
“這位居士!請問你來自哪裏?”
老年僧侶用熟練的漢語問道。
讀者身
向北寒雙手合十,鞠了1個躬,說道:“我是北京人,第1次來青海,第1次到瞻仰聖湖,此行為了尋訪‘仰華寺’舊址。您是這座‘加拉寺’的‘堪布’吧?”
對於向北寒這種直截了當的說話方式,讓老僧侶極為意外,眼睛又張大了1些看著向北寒。
向北寒也沒有躲避,也在用自己那雙極為罕見的純黑色的眼睛看著對方。
從翠芳那雙深邃的眼睛裏,向北寒感覺到了智慧的光芒,也更加確認,眼前的這個身著深紅色藏地佛教袈裟1定是這裏的堪布。
老僧侶微微點頭,說道:“居士!有沒有時間,我們去後房1談?”
向北寒趕緊迴答道:“很榮幸能夠當麵聆聽上師的教誨。”
老僧侶微微1笑,做了個請的手勢,領先走向後進院子,徑直走進了正房中間的房間。
在進入房間前,老堪布直接了當地吩咐1名年少的僧侶帶衣拉拉塔去旁邊的房間。
雖然有些拒人千裏之外、不近人情,但在老堪布威嚴氣質的震懾下,衣拉拉塔沒有任何的不快。他知道,藏傳佛教有著很多秘而不宣、不被外界所理解的神秘力量。這裏的“堪布”把向北寒單獨帶到自己的房間,1定是有什麽特殊的含義。
“年輕人!請坐。”
身
堪布始終保持著親和的笑容,為向北寒讓座。
房間不大,但打理的極為整潔。從房間裏的設施看,這裏顯然是這座寺院的“拉章(藏語本意是佛宮的意思,就是寺廟‘堪布’的住所)”。
“年輕人!從你的眼睛裏我看到了1種從沒有見過的力量。這種力量是宇宙中極為特殊的1種能量。清澈、純粹、聰靈、敏銳,能夠看穿世間萬物,能夠洞察1切真假。”
堪布手中撚動著1串應該是1百08顆珠子的佛珠,雙眼依舊正視著向北寒,極為犀利地說出了藏在他眼睛中的秘密。
聽完對方的話,向北寒非常震驚。自己眼睛的秘密,他從沒有對第2個人說起。而對麵的這位老堪布隻用眼睛和自己對視了1會兒,就能夠看穿他眼中藏匿的能量,這太不可思議了。
震驚歸震驚,向北寒也沒有表現出慌張。微微點點頭,說道:“上師!我不知道自己眼睛裏是不是有您說的那種能量,但我的眼睛可以把看到事物的所有細節瞬間記錄在腦子裏,哪怕隻是看到1小部分,我也可以在腦子裏建立起完整的圖像。”
老堪布微閉雙目,和聲說道:“在佛法中眼又表示智慧,把眼睛分為5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表示佛具有人、天、2乘、菩薩和佛1切的智慧。《華嚴經》中說道‘肉眼見1切色故,天眼見1切眾生心故,慧眼見1切眾生諸根境界故,法眼見1切法如實相故,佛眼見如來十力故。’”
說到這裏,堪布緩緩睜開雙眼,接續說道:“肉眼普通人都有。天眼是天趣眾生或由禪定境界而得的眼,遠、廣、微細事物皆能得見。《大智度論》卷3十3雲:得是天眼遠近皆見。前後、內外、晝夜、上下悉皆無礙。是天眼見和合因緣生假名之物,不見實相,所謂空、無相、無作、無生、無滅。如前、中、後亦爾,為實相故求慧眼。”
“居士!你年紀輕輕就已經修得天眼,隻要能夠你堅持修行,待人為善,假以時日必將修成慧眼。如果你能夠放下仇怨,入我沙門,1心向佛,未來修成法眼,甚至佛眼也是可期的。”
聽完堪布的話,向北寒先是1愣。心裏使勁琢磨著他剛剛那番高深莫測的佛法言詞,腦子裏靈光1現,瞬間明白了,敢情眼前的這位高僧是要他當和尚呀!
走進寺院正對的大殿內並排供奉的是“5方佛”。居中的是毗盧遮那佛,靠正中左側第1位是南方歡喜世界寶相佛,右側靠中1位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左側最外麵是東方香積世界阿閥佛,右側外麵是北方蓮花世界微妙聲佛。
兩側的小偏殿內供奉的應該是這座“加拉寺”曆代“堪布”的牌位,各殿都打掃的非常整潔。
而第2進院落是寺中“堪布”和1眾藏地佛教僧侶生活、學習的地方。
藏傳佛教寺廟大致分為崇祀廟與學問廟2種。崇祀廟為活佛(即唿圖克圖)的住所,是專門從事崇祀的寺廟。
而學問廟為僧侶研究藏傳佛教佛法的寺院。相對於崇祀廟之禮拜勤行、從事勞役工作,學問廟是有嚴格戒律約束的,鑽研藏傳佛教教義與修行。所以藏地佛教的本來麵貌其實是保存於學問廟中。有的學問廟裏也有活佛,其中的僧侶大都終生為學僧,從事教學研究,也兼顧禮拜、法事等。學問廟1般有顯教學部、密教學部、時輪學部(天文學部)、藥學部(醫學部)等4學部,每1學部共分十3學級。
“加拉寺”就是1座藏傳佛的教學文廟。
向北寒之所以把來到青海湖邊的第1個目的地選在“加拉寺”,就是因為這座喇嘛寺廟的建成曆史也有1、兩百年了。又是1座學文廟,那麽裏麵的僧侶很可能對“仰華寺”,或者稱為“大乘**洲寺”的曆史有所了解。
“小北兄弟!這座寺院雖然很小,可很莊嚴。”
走在前麵的衣拉拉塔迴頭壓低聲音對向北寒說道。他作為1個蒙古族人,雖然不是非常信奉藏傳佛教,但多多少少有所了解。
為了表大對藏傳佛教、對藏民心中聖地的尊重,向北寒並沒有讓沙莉陽、陳思嘉幾個人進來。另外,祁小美也通過何天舒的關係安排在恰卜恰鎮派出所裏,確保她的安全。
走進這所藏傳佛教的寺廟,給向北寒的那種莊嚴肅穆感,1點都不亞於錫林郭勒“崇善寺”。
兩個人虔誠地轉動了設在殿前轉經輪,又跪拜了“5方佛”。向北寒是不信奉佛教的,但進入這樣的1種境界,又是希望在這裏得到1些信息,他也就跟著衣拉拉塔按照佛教的禮數行了3叩9拜拜佛之禮。
站在1旁的僧侶也很肅穆地迴了禮。
而在雙手合十向僧侶迴禮的時候,向北寒盤在雙手上的那串“伽楠香”佛珠讓哪位6十多歲的僧侶雙眼1亮。隨即張開危垂的眼皮,看向向北寒。
雖然年過花甲之齡,可雙眼張合間仿佛是兩道晶芒直戳向北寒的心底,任何1點兒秘密都無法藏匿。
“這位居士!請問你來自哪裏?”
老年僧侶用熟練的漢語問道。
讀者身
向北寒雙手合十,鞠了1個躬,說道:“我是北京人,第1次來青海,第1次到瞻仰聖湖,此行為了尋訪‘仰華寺’舊址。您是這座‘加拉寺’的‘堪布’吧?”
對於向北寒這種直截了當的說話方式,讓老僧侶極為意外,眼睛又張大了1些看著向北寒。
向北寒也沒有躲避,也在用自己那雙極為罕見的純黑色的眼睛看著對方。
從翠芳那雙深邃的眼睛裏,向北寒感覺到了智慧的光芒,也更加確認,眼前的這個身著深紅色藏地佛教袈裟1定是這裏的堪布。
老僧侶微微點頭,說道:“居士!有沒有時間,我們去後房1談?”
向北寒趕緊迴答道:“很榮幸能夠當麵聆聽上師的教誨。”
老僧侶微微1笑,做了個請的手勢,領先走向後進院子,徑直走進了正房中間的房間。
在進入房間前,老堪布直接了當地吩咐1名年少的僧侶帶衣拉拉塔去旁邊的房間。
雖然有些拒人千裏之外、不近人情,但在老堪布威嚴氣質的震懾下,衣拉拉塔沒有任何的不快。他知道,藏傳佛教有著很多秘而不宣、不被外界所理解的神秘力量。這裏的“堪布”把向北寒單獨帶到自己的房間,1定是有什麽特殊的含義。
“年輕人!請坐。”
身
堪布始終保持著親和的笑容,為向北寒讓座。
房間不大,但打理的極為整潔。從房間裏的設施看,這裏顯然是這座寺院的“拉章(藏語本意是佛宮的意思,就是寺廟‘堪布’的住所)”。
“年輕人!從你的眼睛裏我看到了1種從沒有見過的力量。這種力量是宇宙中極為特殊的1種能量。清澈、純粹、聰靈、敏銳,能夠看穿世間萬物,能夠洞察1切真假。”
堪布手中撚動著1串應該是1百08顆珠子的佛珠,雙眼依舊正視著向北寒,極為犀利地說出了藏在他眼睛中的秘密。
聽完對方的話,向北寒非常震驚。自己眼睛的秘密,他從沒有對第2個人說起。而對麵的這位老堪布隻用眼睛和自己對視了1會兒,就能夠看穿他眼中藏匿的能量,這太不可思議了。
震驚歸震驚,向北寒也沒有表現出慌張。微微點點頭,說道:“上師!我不知道自己眼睛裏是不是有您說的那種能量,但我的眼睛可以把看到事物的所有細節瞬間記錄在腦子裏,哪怕隻是看到1小部分,我也可以在腦子裏建立起完整的圖像。”
老堪布微閉雙目,和聲說道:“在佛法中眼又表示智慧,把眼睛分為5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表示佛具有人、天、2乘、菩薩和佛1切的智慧。《華嚴經》中說道‘肉眼見1切色故,天眼見1切眾生心故,慧眼見1切眾生諸根境界故,法眼見1切法如實相故,佛眼見如來十力故。’”
說到這裏,堪布緩緩睜開雙眼,接續說道:“肉眼普通人都有。天眼是天趣眾生或由禪定境界而得的眼,遠、廣、微細事物皆能得見。《大智度論》卷3十3雲:得是天眼遠近皆見。前後、內外、晝夜、上下悉皆無礙。是天眼見和合因緣生假名之物,不見實相,所謂空、無相、無作、無生、無滅。如前、中、後亦爾,為實相故求慧眼。”
“居士!你年紀輕輕就已經修得天眼,隻要能夠你堅持修行,待人為善,假以時日必將修成慧眼。如果你能夠放下仇怨,入我沙門,1心向佛,未來修成法眼,甚至佛眼也是可期的。”
聽完堪布的話,向北寒先是1愣。心裏使勁琢磨著他剛剛那番高深莫測的佛法言詞,腦子裏靈光1現,瞬間明白了,敢情眼前的這位高僧是要他當和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