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打窩
從零開始開荒,打造最強部落 作者:種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個族人駕駛著小船先一步順流而下,因為這條水路是他們第一次走,需要人去探查水況,萬一說半道上突然有大落差,或者淺灘暗礁,對於大船來說就太危險了。
雖然在白風等人的印象中,一路上是的水文情況都是很不錯的,因為他們以前都是順著大河一路向下遊走去的,不過現在大河改道了,他們就沒辦法完全保證了。
哪怕是兩艘大船,也是隔著很遠的距離,一前一後的向下遊走,都是為了安全考慮。
白風在前麵的一條大船上,因為這樣的話他還能掌握全局,無論是第一時間得到前麵的消息,還是給前後船給指令都沒問題。
兩船相隔距離太遠,所以說聲音是聽不見的,隻能用彩旗當做信號互相聯係,但因為時間匆忙,而且族人在這些方麵的學習能力很差,所以說信號自然是越簡潔越好。
紅色的旗子就是掉頭迴,兩把就是趕緊掉頭迴。綠色的就是繼續前進,兩把綠色就是加速前進,紅綠交叉就是原地等待。
白風部發現的染料種類又多了幾樣礦物類的,所以白風部的布料顏色早就不再局限於黑色,藍色了。
走水路比他們走陸路快的多了,而且也不覺得累,甚至路上還有心情架起魚竿釣幾條魚,大湖和這河裏的魚,不光種類差不多,甚至大河裏的資源要更加豐富。
隻不過他們這一路順水跑,想要魚咬鉤可太不容易了,有族人拿高粱扔水裏打窩,讓白風樂的躺在船上說不出來話,那族人還不知道自己有啥可樂的地方,他覺得自己的釣魚技術肯定比族長好。
白風把笑緩過去後也啥都沒說,隻是靜看著他在打的“窩”裏釣,但老一會都不見有魚上鉤,他還覺得是窩子沒打夠,又扔了兩把高粱下去,部族不缺這點東西,白風也就隨他去了。
過了一會,還是沒有一點動靜,正好這時候有個族人暈船,做要嘔吐狀,他趕緊一把把人拽過來,用吐出來的東西打窩。
這一次白風直接笑的喘不過氣,他那些暈船帶來的不適感也消失了很多,其他同船的族人也被這一幕逗的哈哈大笑。
接連打了幾次窩,都不見有魚上鉤,那族人氣的都要折杆子了,以前釣魚無往不利,現在都這麽久了,一點上魚的跡象都沒有。
以後會出現刻舟求劍的典故,他現在來個順流打窩,這能有效果才怪,白風提醒他,水在流,你打穀子扔在裏麵,那窩是跟著你走呢,還是散開了。
他撓撓頭:“可是水流的方向和我們不是一樣的嗎,那打的窩不就一直在我們一個方向在遊嗎?”
好有道理,我居然無法反駁,白風也沒法解釋,反正無論他對與錯,現在看來就是沒有什麽用的。
這水路一天跑的距離,已經比他們連著跑兩天還遠,所以他們比較優閑,到下午時,離傍晚還早,他們就早早的準備停船休息了。
他們的兩艘大船是有船錨的,其實就是臨時用鐵鏵頭改的,原理一樣就行了,船尾錨可以防止停船轉向掉頭,起錨也簡單,隻需要垂直用力就行了,在出發之前,白風已經實驗過效果了,在這種沙土的河道中,能錨的非常結實。
那艘小船沒有錨,它隻需要往岸邊劃一下,把船綁在岸邊就行了,晚上休息的時候和大船綁在一起。
小船是走走停停,隔一會就停下來掉頭匯報前方的水況。
今天走的路程已經足夠遠了,捕魚隊的人雖然長期在水上,但畢竟水比較平緩,和一直流動的水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家都多多少少有些暈船,白風自己的腦袋都暈乎乎的。
所以今天就提前停下來休息了,把船停穩後,幾個人輪流劃著小船上岸找柴火,大船上是有鍋灶的,這都是為了方便生活,總不能在船上直接點火吧。
停下來以後,才能釣魚了,無論是撒高粱穀子打窩,還是用人打窩,都各顯神通,這麽大的河裏,那資源可是極其豐富的。
白風則是用出了自己的獨門絕技,原始的路亞,蟲子一樣的假餌,隻不過現在大魚多,所以白風的餌都是比蠶還大的那種,在不停流動的水流中,最能吸引活潑而且迅猛的食肉魚了。
他們還在打窩,白風的杆剛一下去,立馬就有魚咬鉤了,白風精選的竹子,精製的高彈魚竿,被拉的腰部直接變成了銳角,白風好怕杆子會突然斷掉。
魚線用的是蠶絲,因為白風部養的那麽多蠶,確實是非常能吃,但產出來的蠶絲就那麽一些,並不是很多,而且因為他們技術的問題,還沒辦法把那麽細的蠶絲織成布。
於是韌性更好,而且顏色更不顯眼的蠶絲就被白風做成了魚線,至於做絲綢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比如嫘祖,他在嫘祖這棵大樹下乘涼就行了。
白風用力拉扯了很久,加上水流的流向,這魚還得對抗水的力量,所以說在白風打算換人之前,總算是把力氣耗盡了。
這魚太大了白風一個人還拉不上來,兩個人一同用力才把這條在水中若隱若現的魚給拉了出來,魚出水的一瞬間,眾人都“嗷!”的高唿起來,不光是因為那體型,還有那金黃色的魚鰭和鱗片也非常耀眼。
連拉帶抱,才把這條巨魚弄上船來,它的體型之大,白風估計二十斤是有了,要是放在後世,他大概會溜達到魚發臭了才迴家,但現在雖然說也很讓人震驚,可也並不罕見。
為了新鮮,立馬就開膛破肚,剮去魚鱗,把魚切成片,因為調料的限製,所以說隻能做個水煮魚肉片了。
白米飯蒸上一鍋,旁邊加了各種調料的鍋也燒開了,魚片在裏麵燙上幾下,然後就米飯吃,那叫一個美,那叫一個地道。
不過這隻有白風那條船上的能吃上,另一條大船的人都不知道白風他們在吃什麽,守小船的兩人也爬上大船,一起蹭這頓餐來了。
雖然在白風等人的印象中,一路上是的水文情況都是很不錯的,因為他們以前都是順著大河一路向下遊走去的,不過現在大河改道了,他們就沒辦法完全保證了。
哪怕是兩艘大船,也是隔著很遠的距離,一前一後的向下遊走,都是為了安全考慮。
白風在前麵的一條大船上,因為這樣的話他還能掌握全局,無論是第一時間得到前麵的消息,還是給前後船給指令都沒問題。
兩船相隔距離太遠,所以說聲音是聽不見的,隻能用彩旗當做信號互相聯係,但因為時間匆忙,而且族人在這些方麵的學習能力很差,所以說信號自然是越簡潔越好。
紅色的旗子就是掉頭迴,兩把就是趕緊掉頭迴。綠色的就是繼續前進,兩把綠色就是加速前進,紅綠交叉就是原地等待。
白風部發現的染料種類又多了幾樣礦物類的,所以白風部的布料顏色早就不再局限於黑色,藍色了。
走水路比他們走陸路快的多了,而且也不覺得累,甚至路上還有心情架起魚竿釣幾條魚,大湖和這河裏的魚,不光種類差不多,甚至大河裏的資源要更加豐富。
隻不過他們這一路順水跑,想要魚咬鉤可太不容易了,有族人拿高粱扔水裏打窩,讓白風樂的躺在船上說不出來話,那族人還不知道自己有啥可樂的地方,他覺得自己的釣魚技術肯定比族長好。
白風把笑緩過去後也啥都沒說,隻是靜看著他在打的“窩”裏釣,但老一會都不見有魚上鉤,他還覺得是窩子沒打夠,又扔了兩把高粱下去,部族不缺這點東西,白風也就隨他去了。
過了一會,還是沒有一點動靜,正好這時候有個族人暈船,做要嘔吐狀,他趕緊一把把人拽過來,用吐出來的東西打窩。
這一次白風直接笑的喘不過氣,他那些暈船帶來的不適感也消失了很多,其他同船的族人也被這一幕逗的哈哈大笑。
接連打了幾次窩,都不見有魚上鉤,那族人氣的都要折杆子了,以前釣魚無往不利,現在都這麽久了,一點上魚的跡象都沒有。
以後會出現刻舟求劍的典故,他現在來個順流打窩,這能有效果才怪,白風提醒他,水在流,你打穀子扔在裏麵,那窩是跟著你走呢,還是散開了。
他撓撓頭:“可是水流的方向和我們不是一樣的嗎,那打的窩不就一直在我們一個方向在遊嗎?”
好有道理,我居然無法反駁,白風也沒法解釋,反正無論他對與錯,現在看來就是沒有什麽用的。
這水路一天跑的距離,已經比他們連著跑兩天還遠,所以他們比較優閑,到下午時,離傍晚還早,他們就早早的準備停船休息了。
他們的兩艘大船是有船錨的,其實就是臨時用鐵鏵頭改的,原理一樣就行了,船尾錨可以防止停船轉向掉頭,起錨也簡單,隻需要垂直用力就行了,在出發之前,白風已經實驗過效果了,在這種沙土的河道中,能錨的非常結實。
那艘小船沒有錨,它隻需要往岸邊劃一下,把船綁在岸邊就行了,晚上休息的時候和大船綁在一起。
小船是走走停停,隔一會就停下來掉頭匯報前方的水況。
今天走的路程已經足夠遠了,捕魚隊的人雖然長期在水上,但畢竟水比較平緩,和一直流動的水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家都多多少少有些暈船,白風自己的腦袋都暈乎乎的。
所以今天就提前停下來休息了,把船停穩後,幾個人輪流劃著小船上岸找柴火,大船上是有鍋灶的,這都是為了方便生活,總不能在船上直接點火吧。
停下來以後,才能釣魚了,無論是撒高粱穀子打窩,還是用人打窩,都各顯神通,這麽大的河裏,那資源可是極其豐富的。
白風則是用出了自己的獨門絕技,原始的路亞,蟲子一樣的假餌,隻不過現在大魚多,所以白風的餌都是比蠶還大的那種,在不停流動的水流中,最能吸引活潑而且迅猛的食肉魚了。
他們還在打窩,白風的杆剛一下去,立馬就有魚咬鉤了,白風精選的竹子,精製的高彈魚竿,被拉的腰部直接變成了銳角,白風好怕杆子會突然斷掉。
魚線用的是蠶絲,因為白風部養的那麽多蠶,確實是非常能吃,但產出來的蠶絲就那麽一些,並不是很多,而且因為他們技術的問題,還沒辦法把那麽細的蠶絲織成布。
於是韌性更好,而且顏色更不顯眼的蠶絲就被白風做成了魚線,至於做絲綢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比如嫘祖,他在嫘祖這棵大樹下乘涼就行了。
白風用力拉扯了很久,加上水流的流向,這魚還得對抗水的力量,所以說在白風打算換人之前,總算是把力氣耗盡了。
這魚太大了白風一個人還拉不上來,兩個人一同用力才把這條在水中若隱若現的魚給拉了出來,魚出水的一瞬間,眾人都“嗷!”的高唿起來,不光是因為那體型,還有那金黃色的魚鰭和鱗片也非常耀眼。
連拉帶抱,才把這條巨魚弄上船來,它的體型之大,白風估計二十斤是有了,要是放在後世,他大概會溜達到魚發臭了才迴家,但現在雖然說也很讓人震驚,可也並不罕見。
為了新鮮,立馬就開膛破肚,剮去魚鱗,把魚切成片,因為調料的限製,所以說隻能做個水煮魚肉片了。
白米飯蒸上一鍋,旁邊加了各種調料的鍋也燒開了,魚片在裏麵燙上幾下,然後就米飯吃,那叫一個美,那叫一個地道。
不過這隻有白風那條船上的能吃上,另一條大船的人都不知道白風他們在吃什麽,守小船的兩人也爬上大船,一起蹭這頓餐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