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胡德所說,陳楓不可能輕易放過發動入侵的土著勢力。至少也要徹底消除他們對金素帕的威脅才行。

    但是陳楓原本打算先用幾天時間穩定金素帕的局勢,然後才會發動攻擊。但胡德堅持立刻出動軍隊,趁對手沒有防備的時候進攻。

    胡德認為快速攻擊可以避免對手把族人疏散到叢林裏,從而一次徹底解決問題。而且徹底穩定金素帕的最好方法,就是把甘族首領押過來示眾。

    陳楓略作思考就同意了胡德的建議。隻不過這樣一來,他手頭可以動用的力量就有點緊張了。

    根據俘虜的供詞,這些甘族人的根據地在甘多雷斯。這個城鎮人口約七萬,位於金素帕北方,直線距離大約一百公裏。兩地之間有一條200公裏長的簡易公路相連。

    考慮到艦娘們的後勤補給,陳楓本想親自帶隊。但胡德勸他留在金素帕,因為這邊即將開展的基礎建設更需要他。後勤問題則可以讓金素帕衛隊的十幾輛皮卡來攜帶。

    這也可以作為艦娘和人類軍隊協同作戰的首次嚐試。

    但讓艦娘離開自己去上百公裏外戰鬥,這還是第一次。因此派有艦體的艦娘執行這個任務比較保險。

    這樣即便意外失去全部補給,艦體的彈藥和燃料儲備也足夠她們返迴途中使用了。

    但是現在有艦體的艦娘隻有三個——胡德、貝爾法斯特、以及拉菲。

    貝爾法斯特需要留在金素帕主持基礎設施的恢複和建設。並且港內常駐一艘巡洋艦也有助於穩定局勢。所以隻有拉菲可以跟胡德前往甘多雷斯了。

    在胡德坐鎮海上提供炮火支援的時候,陸上至少還需要兩個艦娘來指揮戰鬥。而係統從昨晚到現在才剛提煉了三千噸鋼,隻夠造一艘驅逐艦。

    於是胡德選擇了夕立。

    舊時空的夕立號驅逐艦滿載排水量2293噸,最高航速33節,續航裏程4000海裏/18節。艦上裝備了一座單裝、兩座雙聯127炮塔,兩門40毫米機關炮,兩座610毫米四聯裝魚雷發射裝置。

    通過對聯合帝國沉船的研究,陳楓掌握的技術已經超過了夕立號建造的那個年代。本來陳楓是打算給她做個徹底升級的。但現在時間來不及,隻能先用舊型號艦體了。

    雖然說是要“兵貴神速”,但金素帕衛隊士兵的軍事素質太差,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做好出發準備。再考慮到土人所謂的“公路”其實隻是年久失修的碎石路,以及處理戰後事宜的時間,所以這次“遠征”估計需要十多天時間。

    好在這次的對手也一樣菜,所以陳楓不用擔心失利。

    胡德帶隊遠征的這些日子裏,其他人也沒有閑著。

    一天又一天,金素帕都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化。

    遠征軍離開的那天早晨,近九百名“勞改人員”就在士兵的監管下開始了一天的集體勞動。

    他們的第一個任務是清理港區的廢墟,平整土地。把廢墟中的屍體和雜物清理出來,然後把損壞的房屋推倒,填平密布的彈坑。

    勞工們脖子上的電子項圈會標識他們的身份、確定位置,並且傳達工作指令。所以十名士兵加上三十個跳鼠機器人就能很好地完成監管工作。

    清理出第一塊平地之後,陳楓就在勞工們麵前瞬間建起了一排房屋,作為采礦場和港區的辦公樓。

    這些辦公樓由二十四個高3米、寬3米、長6米的白色集裝箱房組成。每個集裝箱房自重25噸,內襯防火隔熱材料,地板中內置水電接口。這種集裝箱房屋廉價而方便移動,經常被用作建築工地的臨時宿舍和辦公室。

    每12個集裝箱房組成一棟2x6的兩層樓房,相互之間用鋼架和螺栓固定。兩棟樓房前後並列,斜對著海岸上的碼頭。

    朝向大海的兩個集裝箱隻有一層鐵殼子,裏麵是空的。今後會用碎石、沙子和生石膏(硫酸鈣)混合而成的簡易混凝土填滿它們。

    這樣做是為了對抗這裏夏季常有的台風。

    這種混著海沙的簡易混凝土質量很差,隻能勉強保證自身不散開。但裝滿混凝土的兩個集裝箱,總重已經超過了五百噸。

    每棟小樓的迎風麵建起這樣一堵防風牆之後,別說是台風了,就是炮彈打上來也未必能撼動。

    隨著三十多台燃料電池動力的工程機械陸續投入使用,勞工們把土地一片片平整了出來。集裝箱建築也隨之漸漸向高處延伸。

    先是一排辦公樓和宿舍,然後是一座自帶宿舍和操場的學校。

    金素帕原來隻有一所簡陋的小學,兩三個誌願者帶著幾十個孩子在棚屋裏上課。學校建成之後,海倫娜就把這個小學搬了過來。同時她這段時間收攏的孤兒也被安置進了學校裏。

    與此同時,在稍遠的河口邊,一座小型燃料電池發電站和淨水廠也被建立了起來。夜間的港區和學校變得燈火通明,和黑暗的舊城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接下來,學校旁邊建起了第一個集裝箱房小區。

    這段時間裏,勞工們都實行著嚴格的軍事化管理。每天集體上工、集體吃飯,每天工作12個小時,晚上住在二十人一間的帳篷裏。雖然每天允許30分鍾的探視,但不允許和家人住在一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因為男人沒法幹活養家,所以這些勞工的家屬不得不來到工地附近找機會。

    女仆長趁機把這些女人也雇傭了過來,讓她們負責做飯、洗衣、或者幹一些比較輕鬆的雜活。她們的孩子也全部被塞到了海倫娜的學校裏進行集體管理。

    這樣一來,原本分屬於各個族群的男人女人和孩子被全部打散,然後按照工種重新組織起來集體行動。根據血緣劃分的社會組織逐漸被現代的社會分工所取代。

    隨著第一棟居民樓建成,女仆長適時地宣布了一個新政策——這些住房將借給表現優秀、或者有特殊技能的勞工,允許他們的家庭住在一起。

    這個政策在勞工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動。

    雖然和混凝土建築相比,集裝箱房屋既不舒適也不漂亮,壽命也隻有15年左右。但在金素帕人眼中,這些漂亮整潔、有水有電的房屋已經可以算是“豪宅”了。大多數金素帕人還住在四麵透風的破爛木頭棚子裏。

    為了和家人團聚,為了住上“豪宅”,這些勞工開始努力幹活,至少要勝過身邊的人。

    而另一些勞工則動起了其他的腦筋。因為所謂“特殊技能”包括讀寫和操縱工程機械,所以他們開始利用晚上的空閑時間學寫字、學開推土機。

    畢竟這些勞工原本就是各個部族的骨幹。要麽頭腦靈活,要麽上過幾年學,要麽曾有一些手藝。所以一旦有了努力的目標,也比大多數土人要輕鬆得多。

    而這正是陳楓所想要的結果。

    隨著一個個家庭住進小區,土人的社會結構就會在潛移默化見分裂成一個一個的獨立家庭。而這些被圍牆環繞、有門禁和門衛的住宅小區,也會在不動聲色間完成一次階級分化。

    而這些不知不覺中從“勞工”變成了“職工”的土人,為了能夠繼續保持高出同儕的地位和生活,又必須繼續參加單位的集體勞動以換取居住權和各種福利供應。

    在舊時空,陳楓的祖父母和父母也曾經有相當長的時間生活在這樣的集體生活中。他們稱這種工作單位叫做“大集體”;而這種小區叫做——單位大院。

    注:像本文這種外力強行推進、並且十分不徹底的社會變革的速度會別自然變革要快一些。但人心穩定下來通常也需要幾年時間。

    因為劇情需要,這裏我把所需時間大大縮短了。請見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艦娘很科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藍星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藍星海並收藏我的艦娘很科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