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墟
......
虛空中,一片混亂正在緩緩蒸發,無數殘骸在混沌的信息漲落中沉浮。
麵對這樣的狼藉,時間正在失去意義。
時間需要依附於信息體而存在,而曾經被這裏的智慧生物使用過的,一類被成為“文明主軸時間”的強大時間標記方式需要依托強大的文明才能穩定,才能作為一根準確的“基準軸”來使用。
而現在,這裏曾經輝煌而強大的文明已經不複存在,曾經可以拖緩、中和外來擾動的強大“砝碼效應”已經消失。所有的生靈的灰燼已經在黑潮中沉淪,不朽的造物化為齏粉,而它們那早已異質化的殘骸,則都成為這個廣闊的廢墟帶中緩緩蒸發的一部分。
如果說,在這裏,還有什麽能被抽象出時間概念的話......那可能就是這些殘骸的毀壞與“蒸發”的過程了——信息體在虛空中會不斷流失維持自身存續與自洽屬性的信息元,構成這片可怖旋渦的“物質源”是曾經在這裏交火的強大艦隊與充滿超凡光芒的十幾億個世界,它們的殘骸即使被直接拋入虛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虛空環境的同化並維持自洽完整。
在這個階段內,對它們進行時間上的衡量與描述仍然是有價值的,但是隨著結構破損越發嚴重,自洽水平不斷降低,它們會蒸發的越來越迅速,它們將會變得越來越虛幻,它們會很快成為無盡虛空中的一道道無法被尋迴的噪聲,一片片似有似無的暗淡殘影,並最終徹底消散歸於虛無。到了那個時候,“時間”這個需要依附於秩序信息的概念就會失效了。
一個在有限參考係內才能生效的衡量標尺是無法衡量它能生效的區間之外的“一切”的。
無數正在消融的殘骸與不斷擴散,同時也不斷被消解的死潮氣息混合在一起,它們在虛空中沉浮著,這些位階極高卻又混亂失控的信息融化而引動的信息漲落幹擾了虛空向秩序產生衰變可能的本底環境,概率曲線被扭曲,原本正常且穩定的創世過程遭到了嚴重的幹擾。這個或許連數學和超越方程都無法準確形容。
最終隻能用想象來還原的巨大混亂旋渦中時常會爆發出點點光芒,它們極端“明亮”卻又極其短暫,在一閃而逝之間,狂暴的漩渦中又多了一團,或者幾團被卷入的濃雲。
毫無疑問,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創世紀活動誕生的產物將會是異常的。它們之中幸運的部分或許能夠從比較“純淨”的環境中吸取信息,來支持自己不會在創世輝閃結束之後就瞬間坍塌。
但是,在如此混亂的信息漲落生滅之下,那些世界的世界屏障根本就不可能抵禦這些殺傷力極強的病原體。
它們會很快變得千瘡百孔,然後在“崩潰”之前瞬間消失,同那些根本就沒來得及完全展開世界屏障,甚至可能也就剛剛開始同步演變,形成世界之心之後一息之間便瞬間被抽離基礎,變得支離破碎的“難兄難弟”們一樣。
這些剛剛誕生就瞬間進入暮年,已經注定不可能誕生任何正常的“秩序生命”的世界所擁有的世界之心會被直接抽離,而吞噬吸收那些世界之心的源頭,便是位於整個旋渦的中央位置的,那一團已經顯得十分“刺眼”的白色光芒——虛空烈陽,或者說是虛空烈陽的“星骸”。
在承受了至少幾十次由決戰旗艦隊聯合無數超級旗艦和下級單位聯網迭代激發出的末日-創世直接或間接攻擊之後,這顆原本擁有強大靈魂反應,全向活動均十分劇烈的資訊恆星的“直觀形態”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現在的虛空烈陽,幾乎就隻剩下了一團光圓的核心。
這團白光直觀看去是如此寧靜,它好像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會有任何變化,它就會像這樣,靜靜地漂浮在虛空之中一樣,不過......與這樣直觀的“感知”相反的是,它不僅在進行著劇烈的活動,而且它的活動劇烈程度與資訊流失總量比曾經的任何正常時刻都要更加猛烈而巨大。
旋渦正在“緩緩轉動”,如果利用虛空雷達掃描這裏,掃描足夠大的範圍,這裏那無形但狂野的風暴將逐漸顯現出來。
如果要進入旋渦的話,相對而言“靠近”烈陽的旋渦資訊蒸發的速度會大大減慢,甚至可能會在一定區間內出現短暫的再次延展;而遠離旋渦核心,吸積盤的“旋臂邊緣”位置,信息體的蒸發速度將會大大加快。
而驅動這一切變化的出現與演變,造成這一切不同的原因,便是虛空烈陽星骸釋放出的、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變異的“恆星風”。
“結果並不容樂觀,或者說,沒有任何值得我們還抱有樂觀態度的地方......”
隱藏在烈陽星骸附近、躲藏在邊界線之下的陰影中的兩座飛船現在無法與現實交互,但是在虛空烈陽那無比強大無比暴烈的恆星風輻射下,一些有用的信息總算還能被躲藏在黑翼深處的“人們”拾取到,然後再被分析消化,進而轉化出一條條根本不知道是否應該采信的猜想和結論:
在遭到決戰旗艦隊發射出的強大末日-創世直接轟擊之後,烈陽的部分約束結構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作為這些核心資訊源頭最厚重最直接的防護層的恆星外層結構,曾經構成烈陽外層那一望無際的白色大地的古舊結構已經在那一發強大的末日-創世繞過防禦的猛烈直擊與後續引發的“超新星爆發”中被全數剝離。現在,一直被各種各樣的資訊結構重重包裹起來的“星核”已經幾乎毫無保留的暴露在了冰冷黑暗的無盡虛空中。
理論上,烈陽仍有能力修複自身,而它不斷吞噬世界之心的表現,也正是它嚐試進行自我修複的表現之一,不過在之前遭受的猛烈攻擊中,維持它穩定運作的最直接的資訊結構已經被擊出了無數的裂口與漏洞。
在正常情況下,烈陽可以完成自我修複。但是,外層緩衝區等衍生結構現在已經被盡數剝離,用於封堵傷口的“血肉”,也已經遍布傷痕。這些遍布著傷痕與裂口的、支離破碎的“身體組織”,是不可能封堵住不斷噴濺而出的熾熱鮮血的......
它或許可以修複,或許會維持在這樣一個詭異的穩態中直到永遠,也有可能會隨著蒸發的不斷加劇而自我毀滅......誰知道呢?現在,沒有任何智慧能對其造成有價值的正向影響,更沒有任何智慧生物能夠操控它......周圍的虛空中靜悄悄的,沒有一絲聲音,也沒有一絲有邏輯、有規律的波動。
......
不知道這一切是否在曾經的計劃之內,或者......曾經的計劃是否一定要營造出這樣的場景?
這很難說清楚,有人或許有著更深的考量,但是至少現在,那些考量是難以被這裏的人們所看見的。
在那最後的幾百億年的時間中,汙染、焦慮、擔憂和自我孤立等種種因素已經讓人間之王們的智慧沸騰起來。
即使是在這無法阻止的跌落出現時,正在變得越發強大也越發狂妄的文明內部,也曾出現過一些蘊含著冷靜與理智的光芒。隻是,匆忙出台,甚至需要避人耳目的計劃,無論如何最終也無法靠近“至善至美”這樣一個詞語。
伴隨著靈魂開始匯聚,虛空中最強大者曾經將一切注意力匯聚於那座大橋。要從這重重封鎖中剝離出能夠為身後事思考並提供方案的智慧與演算能力已經萬分不易。
汙染從領域中傾瀉而出並掃過無數世界以後,一切都開始崩潰,文明這用於處理些許身後事的“最後一口氣”也已經不知道經曆了多少次變質。不過這並沒有關係——指令很簡單,即使是用最粗暴的方式去執行也不至於違背基礎的目的。
這些指令經過母世界虛空長城的廣播以後,所有還能行動的單位都能明確接收到最直接的要求。它們隻需要稍微控製一下自己因為被汙染而出現的破壞本能,稍微迴應一下底層邏輯中的迴響,它們就能成為虛空中最酷烈的錘與火,去鍛打一個又一個文明。
虛空中可能發生的事情太多太多,文明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也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想要最終生存下來並重新屹立於虛空中,就必須提前麵對各式各樣的險惡條件。
微弱的思緒在數萬年前便已消散,但是考驗還遠未到結束的時候。
廣闊的虛空大墟環帶中,滿眼望去,隻有無盡的蒼涼與混沌。
……
最先蒸發的,是各類世界破碎以及戰艦隕落後泄露出的場——它們是最脆弱的部分。
隨後,是帝國各類常規載機母艦的構成材料——晶能合成材料,以及奧術戰艦使用的各類晶體。在遭到破壞並暴露於虛空之後,它們也會很快蒸發——裝甲與超凡能量引導晶網或許能相對而言堅持的更久一些,不過……那已經沒意義了。
隨後,製造超級旗艦以及虛空要塞的材料將會崩解——為了確保長久存續與穩定運作,它們的材料資訊總度與集度相比常規造物而言要大許多,這意味著它們在包含更多信息的同時,也更加密實。它們需要更長的時間才會完全蒸發掉。
不過,這一點並不適用於不可再分結構體——星啟堡壘受到的外來擾動一旦強度超出上限,整塊不可再分結構體就會即刻湮滅並將周圍的一切炸毀。
當這其中的絕大部分外形依稀可辨的造物化為灰燼,化為噪音迴歸虛無之後,散布其中的黑色碎塊將會存留更長的時間,甚至它們有可能不會被進一步損壞——它們在數學結構上是完美的,而完美的數學與邏輯結構決定了它們可以容忍的環境下限低到難以想象。
殘骸之間發生碰撞的概率很高,它們偶爾甚至會粘連成碩大的團塊。如果它們恰好趕上了失敗的創世紀活動留下的殘骸,那麽它們甚至可以短暫的組成一個扭曲的、由殘骸構成的小世界。
然而,也仍然會有很多的殘骸隻能孤零零的待在虛空中。
當信息體之間彼此聯係,共鳴與傳承才會起作用。
如果它們根本就不處於同一個連續參考係以內,而又沒有能夠進行綜合衡量的標尺……
那麽一切描述它們之間先後關係的記述都會作廢。
……
時間正在虛無中變得稀薄、暗淡、無力。
幽暗與深邃中,時間早已不分先後,記敘已經失去價值。
這些殘骸……它們或許剛剛經曆了殘酷戰爭的洗禮,也有可能已經在某些狹窄的夾縫中喘息了億萬年之久,甚至有可能,正是它們導致了自己創造者的誕生……時間已經混亂,誰知道呢?
一切都在無可阻擋中緩步歸於沉寂。
曾經頻繁閃爍的光點逐步歸於寂滅,這裏的一切可能導致新的變化的因素要麽被耗盡,要麽被燒盡。
毀滅的披風已經離開,曾經繁榮過的文明現在隻剩下殘骸。
作者提示:
本卷文段以及下一卷的部分章節可能存在大量看起來不明覺厲並且出現頻率很低的複雜詞組,這些詞組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某些現象、某些造物或者是某些理念的名字。
這些名字帶有明顯的強行拚湊的意味。
在希望讀者們能夠理解的同時,作者在這裏想聲明一下,除了批判作者寫這一部分時亂起名字寫文謎語人之外,讀者還可以從以下角度嚐試彌補這一問題:
由於帝國在決策紀年迎來了最猛烈的一次技術爆炸,這導致帝國的描述能力(即對設備載具武器的命名等)無法順應快速前進的需求,所以導致了大量生澀的詞組出現。(相當於下層敘事的問題也影響到了上層敘事的寫作)
在閱讀過程中遇到類似的詞組時,不必過於深究,還希望能更多的關注一下劇情本身就好。
當然,有問題也可提出,我會盡快響應。目前443-449章對前期埋設的故事線和伏筆有比較明確的解釋。大家可以先行移步這些章節觀看。
謝謝大家!
......
虛空中,一片混亂正在緩緩蒸發,無數殘骸在混沌的信息漲落中沉浮。
麵對這樣的狼藉,時間正在失去意義。
時間需要依附於信息體而存在,而曾經被這裏的智慧生物使用過的,一類被成為“文明主軸時間”的強大時間標記方式需要依托強大的文明才能穩定,才能作為一根準確的“基準軸”來使用。
而現在,這裏曾經輝煌而強大的文明已經不複存在,曾經可以拖緩、中和外來擾動的強大“砝碼效應”已經消失。所有的生靈的灰燼已經在黑潮中沉淪,不朽的造物化為齏粉,而它們那早已異質化的殘骸,則都成為這個廣闊的廢墟帶中緩緩蒸發的一部分。
如果說,在這裏,還有什麽能被抽象出時間概念的話......那可能就是這些殘骸的毀壞與“蒸發”的過程了——信息體在虛空中會不斷流失維持自身存續與自洽屬性的信息元,構成這片可怖旋渦的“物質源”是曾經在這裏交火的強大艦隊與充滿超凡光芒的十幾億個世界,它們的殘骸即使被直接拋入虛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虛空環境的同化並維持自洽完整。
在這個階段內,對它們進行時間上的衡量與描述仍然是有價值的,但是隨著結構破損越發嚴重,自洽水平不斷降低,它們會蒸發的越來越迅速,它們將會變得越來越虛幻,它們會很快成為無盡虛空中的一道道無法被尋迴的噪聲,一片片似有似無的暗淡殘影,並最終徹底消散歸於虛無。到了那個時候,“時間”這個需要依附於秩序信息的概念就會失效了。
一個在有限參考係內才能生效的衡量標尺是無法衡量它能生效的區間之外的“一切”的。
無數正在消融的殘骸與不斷擴散,同時也不斷被消解的死潮氣息混合在一起,它們在虛空中沉浮著,這些位階極高卻又混亂失控的信息融化而引動的信息漲落幹擾了虛空向秩序產生衰變可能的本底環境,概率曲線被扭曲,原本正常且穩定的創世過程遭到了嚴重的幹擾。這個或許連數學和超越方程都無法準確形容。
最終隻能用想象來還原的巨大混亂旋渦中時常會爆發出點點光芒,它們極端“明亮”卻又極其短暫,在一閃而逝之間,狂暴的漩渦中又多了一團,或者幾團被卷入的濃雲。
毫無疑問,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創世紀活動誕生的產物將會是異常的。它們之中幸運的部分或許能夠從比較“純淨”的環境中吸取信息,來支持自己不會在創世輝閃結束之後就瞬間坍塌。
但是,在如此混亂的信息漲落生滅之下,那些世界的世界屏障根本就不可能抵禦這些殺傷力極強的病原體。
它們會很快變得千瘡百孔,然後在“崩潰”之前瞬間消失,同那些根本就沒來得及完全展開世界屏障,甚至可能也就剛剛開始同步演變,形成世界之心之後一息之間便瞬間被抽離基礎,變得支離破碎的“難兄難弟”們一樣。
這些剛剛誕生就瞬間進入暮年,已經注定不可能誕生任何正常的“秩序生命”的世界所擁有的世界之心會被直接抽離,而吞噬吸收那些世界之心的源頭,便是位於整個旋渦的中央位置的,那一團已經顯得十分“刺眼”的白色光芒——虛空烈陽,或者說是虛空烈陽的“星骸”。
在承受了至少幾十次由決戰旗艦隊聯合無數超級旗艦和下級單位聯網迭代激發出的末日-創世直接或間接攻擊之後,這顆原本擁有強大靈魂反應,全向活動均十分劇烈的資訊恆星的“直觀形態”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現在的虛空烈陽,幾乎就隻剩下了一團光圓的核心。
這團白光直觀看去是如此寧靜,它好像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會有任何變化,它就會像這樣,靜靜地漂浮在虛空之中一樣,不過......與這樣直觀的“感知”相反的是,它不僅在進行著劇烈的活動,而且它的活動劇烈程度與資訊流失總量比曾經的任何正常時刻都要更加猛烈而巨大。
旋渦正在“緩緩轉動”,如果利用虛空雷達掃描這裏,掃描足夠大的範圍,這裏那無形但狂野的風暴將逐漸顯現出來。
如果要進入旋渦的話,相對而言“靠近”烈陽的旋渦資訊蒸發的速度會大大減慢,甚至可能會在一定區間內出現短暫的再次延展;而遠離旋渦核心,吸積盤的“旋臂邊緣”位置,信息體的蒸發速度將會大大加快。
而驅動這一切變化的出現與演變,造成這一切不同的原因,便是虛空烈陽星骸釋放出的、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變異的“恆星風”。
“結果並不容樂觀,或者說,沒有任何值得我們還抱有樂觀態度的地方......”
隱藏在烈陽星骸附近、躲藏在邊界線之下的陰影中的兩座飛船現在無法與現實交互,但是在虛空烈陽那無比強大無比暴烈的恆星風輻射下,一些有用的信息總算還能被躲藏在黑翼深處的“人們”拾取到,然後再被分析消化,進而轉化出一條條根本不知道是否應該采信的猜想和結論:
在遭到決戰旗艦隊發射出的強大末日-創世直接轟擊之後,烈陽的部分約束結構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作為這些核心資訊源頭最厚重最直接的防護層的恆星外層結構,曾經構成烈陽外層那一望無際的白色大地的古舊結構已經在那一發強大的末日-創世繞過防禦的猛烈直擊與後續引發的“超新星爆發”中被全數剝離。現在,一直被各種各樣的資訊結構重重包裹起來的“星核”已經幾乎毫無保留的暴露在了冰冷黑暗的無盡虛空中。
理論上,烈陽仍有能力修複自身,而它不斷吞噬世界之心的表現,也正是它嚐試進行自我修複的表現之一,不過在之前遭受的猛烈攻擊中,維持它穩定運作的最直接的資訊結構已經被擊出了無數的裂口與漏洞。
在正常情況下,烈陽可以完成自我修複。但是,外層緩衝區等衍生結構現在已經被盡數剝離,用於封堵傷口的“血肉”,也已經遍布傷痕。這些遍布著傷痕與裂口的、支離破碎的“身體組織”,是不可能封堵住不斷噴濺而出的熾熱鮮血的......
它或許可以修複,或許會維持在這樣一個詭異的穩態中直到永遠,也有可能會隨著蒸發的不斷加劇而自我毀滅......誰知道呢?現在,沒有任何智慧能對其造成有價值的正向影響,更沒有任何智慧生物能夠操控它......周圍的虛空中靜悄悄的,沒有一絲聲音,也沒有一絲有邏輯、有規律的波動。
......
不知道這一切是否在曾經的計劃之內,或者......曾經的計劃是否一定要營造出這樣的場景?
這很難說清楚,有人或許有著更深的考量,但是至少現在,那些考量是難以被這裏的人們所看見的。
在那最後的幾百億年的時間中,汙染、焦慮、擔憂和自我孤立等種種因素已經讓人間之王們的智慧沸騰起來。
即使是在這無法阻止的跌落出現時,正在變得越發強大也越發狂妄的文明內部,也曾出現過一些蘊含著冷靜與理智的光芒。隻是,匆忙出台,甚至需要避人耳目的計劃,無論如何最終也無法靠近“至善至美”這樣一個詞語。
伴隨著靈魂開始匯聚,虛空中最強大者曾經將一切注意力匯聚於那座大橋。要從這重重封鎖中剝離出能夠為身後事思考並提供方案的智慧與演算能力已經萬分不易。
汙染從領域中傾瀉而出並掃過無數世界以後,一切都開始崩潰,文明這用於處理些許身後事的“最後一口氣”也已經不知道經曆了多少次變質。不過這並沒有關係——指令很簡單,即使是用最粗暴的方式去執行也不至於違背基礎的目的。
這些指令經過母世界虛空長城的廣播以後,所有還能行動的單位都能明確接收到最直接的要求。它們隻需要稍微控製一下自己因為被汙染而出現的破壞本能,稍微迴應一下底層邏輯中的迴響,它們就能成為虛空中最酷烈的錘與火,去鍛打一個又一個文明。
虛空中可能發生的事情太多太多,文明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也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想要最終生存下來並重新屹立於虛空中,就必須提前麵對各式各樣的險惡條件。
微弱的思緒在數萬年前便已消散,但是考驗還遠未到結束的時候。
廣闊的虛空大墟環帶中,滿眼望去,隻有無盡的蒼涼與混沌。
……
最先蒸發的,是各類世界破碎以及戰艦隕落後泄露出的場——它們是最脆弱的部分。
隨後,是帝國各類常規載機母艦的構成材料——晶能合成材料,以及奧術戰艦使用的各類晶體。在遭到破壞並暴露於虛空之後,它們也會很快蒸發——裝甲與超凡能量引導晶網或許能相對而言堅持的更久一些,不過……那已經沒意義了。
隨後,製造超級旗艦以及虛空要塞的材料將會崩解——為了確保長久存續與穩定運作,它們的材料資訊總度與集度相比常規造物而言要大許多,這意味著它們在包含更多信息的同時,也更加密實。它們需要更長的時間才會完全蒸發掉。
不過,這一點並不適用於不可再分結構體——星啟堡壘受到的外來擾動一旦強度超出上限,整塊不可再分結構體就會即刻湮滅並將周圍的一切炸毀。
當這其中的絕大部分外形依稀可辨的造物化為灰燼,化為噪音迴歸虛無之後,散布其中的黑色碎塊將會存留更長的時間,甚至它們有可能不會被進一步損壞——它們在數學結構上是完美的,而完美的數學與邏輯結構決定了它們可以容忍的環境下限低到難以想象。
殘骸之間發生碰撞的概率很高,它們偶爾甚至會粘連成碩大的團塊。如果它們恰好趕上了失敗的創世紀活動留下的殘骸,那麽它們甚至可以短暫的組成一個扭曲的、由殘骸構成的小世界。
然而,也仍然會有很多的殘骸隻能孤零零的待在虛空中。
當信息體之間彼此聯係,共鳴與傳承才會起作用。
如果它們根本就不處於同一個連續參考係以內,而又沒有能夠進行綜合衡量的標尺……
那麽一切描述它們之間先後關係的記述都會作廢。
……
時間正在虛無中變得稀薄、暗淡、無力。
幽暗與深邃中,時間早已不分先後,記敘已經失去價值。
這些殘骸……它們或許剛剛經曆了殘酷戰爭的洗禮,也有可能已經在某些狹窄的夾縫中喘息了億萬年之久,甚至有可能,正是它們導致了自己創造者的誕生……時間已經混亂,誰知道呢?
一切都在無可阻擋中緩步歸於沉寂。
曾經頻繁閃爍的光點逐步歸於寂滅,這裏的一切可能導致新的變化的因素要麽被耗盡,要麽被燒盡。
毀滅的披風已經離開,曾經繁榮過的文明現在隻剩下殘骸。
作者提示:
本卷文段以及下一卷的部分章節可能存在大量看起來不明覺厲並且出現頻率很低的複雜詞組,這些詞組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某些現象、某些造物或者是某些理念的名字。
這些名字帶有明顯的強行拚湊的意味。
在希望讀者們能夠理解的同時,作者在這裏想聲明一下,除了批判作者寫這一部分時亂起名字寫文謎語人之外,讀者還可以從以下角度嚐試彌補這一問題:
由於帝國在決策紀年迎來了最猛烈的一次技術爆炸,這導致帝國的描述能力(即對設備載具武器的命名等)無法順應快速前進的需求,所以導致了大量生澀的詞組出現。(相當於下層敘事的問題也影響到了上層敘事的寫作)
在閱讀過程中遇到類似的詞組時,不必過於深究,還希望能更多的關注一下劇情本身就好。
當然,有問題也可提出,我會盡快響應。目前443-449章對前期埋設的故事線和伏筆有比較明確的解釋。大家可以先行移步這些章節觀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