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沒什麽信息,無非是超光速粒子帶迴的一些信息。
車隊駛向後山的草地,我大概能猜出他們把什麽東西開了過來,最後一艘空天航母。
車隊徑直駛入航母內部,戰備狀態下,來往的人們一語不發,神色凝重得像是末日來臨。近地防禦部隊有三十年沒做過緊急動員,過度的反應也在意料之中
“你們的火種計劃怎麽樣了?”我問副秘書長。
“您走後就更名了,現在叫起源,已經離線,在超光速網絡崩潰的同一時刻斷開,根據預案,靜默狀態下,無論怎麽唿叫都不會迴應我們的。”副秘書長笑笑。
會議室裏還不算太亂,世界各地的快速反應小組還在接人,超光速網絡還需要數小時重啟,總之整個太陽係分割成了六七個單獨的區域。
背景板上投影著“風險評估小組”,沒有多餘的圖標,背景板的另一側是太陽係的結構圖,隻有地球和月亮亮著光,其他行星都晦暗不明。
半個小時後,大部分亞洲成員進入會議室。快速反應小組沒給予洗漱的時間一些人在慌亂還穿著拖鞋,拖家帶口登上艦船。
一些人我認識,幾乎是整個太陽係跑,負責各地的工程,算是半個合夥人,但從沒以這種形象出現,總之會議也不會有視頻記錄罷了。
組長還在翻來覆去地看資料,整個地月係的計算集群都在推算打擊方式,隻得出一個結果:打擊來自太陽,用一種無法解釋的方式摧毀了超光速網絡,並無其他效果。
我坐在最遠的角落,饒有意思地查看每個人的情緒,大部分是煩躁,風險評估又不是評估各行星離線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沒有大規模傷亡。
“先開個短會。”組長輕拍桌子提醒眾人,竊竊私語退去了。
“這是一份十五年前的文件,來源可靠,還處在保密期。”副秘書長拿出十二張紙,剛好對應在場的十二人。
十二人的神色變得凝重,一些人知道起源計劃的存在,還提過反對票,最後讚同票以微弱的優勢壓過。250光年是個很奇怪的值,單位換算不會那巧,打擊者總不可能是他們自己。但無論是25光年還是250光年,都是不可逾越的距離,起源計劃的疑點更多了。
我最後拿到紙,簡單瞥了一眼,或許是小維和啟明星的交易,信息做過刪減,三個設備的內容沒寫上去,隻留下打擊預言。
終世界的痕跡終究是留到了我的宇宙,遺書上的信息很隱晦,應該不會引起祇的注意,這是後話。
副秘書長介紹:“上麵隻寫了毀滅,沒有多餘的詞匯。根據文件提供者的最新消息,我們在先前的視頻會議得出結論,這個毀滅的真實含義應該是銷毀,信息層麵上的銷毀。由此引申出一個猜想,宇宙的直徑是500光年,我們需要兩個半世紀證明猜想,但沒理由浪費這兩個半世紀,所以會議內容是,起源計劃是否繼續?”
“意思是恆星會一頭撞到。”那人頓了頓,思索哪個詞能形容那個曾無法觸及的邊界,“宇宙壁壘上?”
沒想到這一層的人都麵麵相覷,他們沒想到宇宙的壽命已經跌落到了這個數值,拿公轉速度除一下,結果很簡單,差不多300個世紀,整個太陽係會一頭撞倒壁壘上。看起來很長,但現代人類的出現也不過是500個世紀前的事。
“是的,概率很大,打擊同樣銷毀或者說搬運了舊銀河的引力,不難想象,公轉速度也搬過來了。”
我忍住了笑意,新宇宙的上一次發展也走了同一條路,起源計劃送出了一些人,他們用20個世紀抵達宇宙的另一頭,再那裏重建文明,因為那裏能多活三百個世紀。
喜歡搖籃中的科技文明請大家收藏:()搖籃中的科技文明手打吧。
如果您喜歡,請把《搖籃中的科技文明》,方便以後閱讀搖籃中的科技文明第292章 6.1.5後的更新連載!
車隊駛向後山的草地,我大概能猜出他們把什麽東西開了過來,最後一艘空天航母。
車隊徑直駛入航母內部,戰備狀態下,來往的人們一語不發,神色凝重得像是末日來臨。近地防禦部隊有三十年沒做過緊急動員,過度的反應也在意料之中
“你們的火種計劃怎麽樣了?”我問副秘書長。
“您走後就更名了,現在叫起源,已經離線,在超光速網絡崩潰的同一時刻斷開,根據預案,靜默狀態下,無論怎麽唿叫都不會迴應我們的。”副秘書長笑笑。
會議室裏還不算太亂,世界各地的快速反應小組還在接人,超光速網絡還需要數小時重啟,總之整個太陽係分割成了六七個單獨的區域。
背景板上投影著“風險評估小組”,沒有多餘的圖標,背景板的另一側是太陽係的結構圖,隻有地球和月亮亮著光,其他行星都晦暗不明。
半個小時後,大部分亞洲成員進入會議室。快速反應小組沒給予洗漱的時間一些人在慌亂還穿著拖鞋,拖家帶口登上艦船。
一些人我認識,幾乎是整個太陽係跑,負責各地的工程,算是半個合夥人,但從沒以這種形象出現,總之會議也不會有視頻記錄罷了。
組長還在翻來覆去地看資料,整個地月係的計算集群都在推算打擊方式,隻得出一個結果:打擊來自太陽,用一種無法解釋的方式摧毀了超光速網絡,並無其他效果。
我坐在最遠的角落,饒有意思地查看每個人的情緒,大部分是煩躁,風險評估又不是評估各行星離線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沒有大規模傷亡。
“先開個短會。”組長輕拍桌子提醒眾人,竊竊私語退去了。
“這是一份十五年前的文件,來源可靠,還處在保密期。”副秘書長拿出十二張紙,剛好對應在場的十二人。
十二人的神色變得凝重,一些人知道起源計劃的存在,還提過反對票,最後讚同票以微弱的優勢壓過。250光年是個很奇怪的值,單位換算不會那巧,打擊者總不可能是他們自己。但無論是25光年還是250光年,都是不可逾越的距離,起源計劃的疑點更多了。
我最後拿到紙,簡單瞥了一眼,或許是小維和啟明星的交易,信息做過刪減,三個設備的內容沒寫上去,隻留下打擊預言。
終世界的痕跡終究是留到了我的宇宙,遺書上的信息很隱晦,應該不會引起祇的注意,這是後話。
副秘書長介紹:“上麵隻寫了毀滅,沒有多餘的詞匯。根據文件提供者的最新消息,我們在先前的視頻會議得出結論,這個毀滅的真實含義應該是銷毀,信息層麵上的銷毀。由此引申出一個猜想,宇宙的直徑是500光年,我們需要兩個半世紀證明猜想,但沒理由浪費這兩個半世紀,所以會議內容是,起源計劃是否繼續?”
“意思是恆星會一頭撞到。”那人頓了頓,思索哪個詞能形容那個曾無法觸及的邊界,“宇宙壁壘上?”
沒想到這一層的人都麵麵相覷,他們沒想到宇宙的壽命已經跌落到了這個數值,拿公轉速度除一下,結果很簡單,差不多300個世紀,整個太陽係會一頭撞倒壁壘上。看起來很長,但現代人類的出現也不過是500個世紀前的事。
“是的,概率很大,打擊同樣銷毀或者說搬運了舊銀河的引力,不難想象,公轉速度也搬過來了。”
我忍住了笑意,新宇宙的上一次發展也走了同一條路,起源計劃送出了一些人,他們用20個世紀抵達宇宙的另一頭,再那裏重建文明,因為那裏能多活三百個世紀。
喜歡搖籃中的科技文明請大家收藏:()搖籃中的科技文明手打吧。
如果您喜歡,請把《搖籃中的科技文明》,方便以後閱讀搖籃中的科技文明第292章 6.1.5後的更新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