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圍艦隊的遠程低烈度騷擾負責抹去潛入分隊的痕跡,大量無人操控的小型艦載機倚靠次旋纖維發起隨機的攻擊,這更像一個偵察係內細節的行動。

    在大氣層躍出次旋纖維是高風險的行為,部分隨機的高脫離速度讓追求全相隱身的艦載機難保持穩定。艦載機不允許在大氣層開啟推進器,任何熱源都會引起近地觀測陣列的注意。借助脫離速度保持穩定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誕生智能的星球極為幹旱,當地的無體液生物屬於較為特殊的分支,其擁有氣溶膠的部分特性,能依靠大氣維持主要生命活動。

    星球肆虐著大風和沙塵。地表的碎屑可輕易伴隨大風遷移數千公裏。他們渴望無雜質的大氣。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年代,十升裝中高層大氣就是頂層人士的談資。他們用十進製。

    --

    分隊在沙塵暴中躍出,大風消磨著熱障。千米厚的沙塵暴阻隔了來自近地的視野。

    七艘艦載機栽入黃沙。最近的一處主數據庫距離這片沙漠兩千三百餘公裏。從天空接近、單兵從地麵接近的計劃都被否決,風險太大。

    三處主數據庫深埋於這顆星球三個城市的地下,城市的生物密度杜絕了單兵滲透的可行。

    在地幔中挖掘隧道的技術早已成熟,一些特種設備甚至能在地核中鋪設隧道。

    長達三個標準年的挖掘後,暴露是注定的。最理想的情況,三支分隊能汙染一半的數據。

    每前進一段距離,就意味著受汙染的數據會增加一小部分。

    融化地殼的過程會散發出大量的熱,散布於各處的傳感器將異常數據上傳。艦載機製造的通訊幹擾隻影響了極短的時間。

    每支分隊都麵臨著相同的問題,來自上方的幹擾正在融化小部分的地殼,岩石中大量的結晶水向著分隊匯聚,高溫高壓下的水流匯聚著鬆散岩石令分隊減速,如前進方向上無盡的沼澤。

    智能的反擊艦隊通過快速管道抵達相同深度,再向著分隊逼近。

    25公裏的地殼,成了永遠無法抵達的坎。

    --

    距離主數據庫不到十公裏,推進器在高溫中熔化。

    小型作用力武器隻作用於高密度物體。無體液生物的密度處於臨界點,嘶哄聲在通道中傳播,深色的生物體痛苦地向遠處滾動。

    忘了提一句,智能的部分維護工作由創造者負責,這是一個略有些畸形的文明。

    --

    作用力武器觸發的特征向著恆星係外擴散,數天後,另一個信號源出現於氣態行星。

    削弱後的智能喪失了進攻性,一味的防守讓戰役乏善可陳。

    突擊支隊突入行星大氣層,保護滲透分隊不受極端狀況下的傷害。

    智能被物理隔離,運向一個無名的恆星係。

    總感覺有大bug,以後再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搖籃中的科技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空間撕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空間撕裂並收藏搖籃中的科技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