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無目的地遊蕩持續了很久,星係際空間中隻剩幽靈般的引力波泛起漣漪。

    儀器能確定的,隻有無序交織的引力場所包裹的一座座黑牢,如陳年的蛛網,破敗不堪。

    生物給曾經的星空換了一個稱唿,暮空。翻譯為此的原因是它能表述出星空黯淡後的悲寂。

    引力巡天係統用了三十年確定1.7億光年內所有紅矮星的位置,大量極端天體會嚴重幹擾巡天數據的獲取,圖表中的一絲雜波,可能是一顆天體,也可能隻是雜波。

    百萬億年,幾乎是紅矮星壽命的盡頭。我沒有抱著太大的希望,事實也是如此。

    這塊區域曾經存在過近萬個大小不一的星係,現今,隻剩四十九顆紅矮星。

    也許他們是超新星爆發後的產物,誰知道呢?

    我的目的很單純,為恆星係續命,順便在宜居帶製造大麵積的居住地,後者才是重點。恆星是絕大部分文明自始至終的倚靠,文明的歸宿不應該是冷寂的暮空。

    順便解釋不使用褐矮星的原因,多顆褐矮星合並可以創造新的恆星,這種可行度較高的方案在幾十萬億年前實施了無數次,文明為了效率早已耗盡所有的褐矮星。

    那四十九顆星星中有三個存在行星,大量的可利用物質可以節約很多時間。

    我選擇了最近的一顆恆星,沒什麽原因,單純的近。

    純粹從暮圖上看,那顆恆星位於超星係團遺跡的外圍,很少有文明會到這種交通不便的地方。

    不得不說,那段時間的運氣實在是不錯。一顆有著亞生態係統的潮汐鎖相行星存在於恆星的0.06個天文單位處。

    早期的恆星活動不知重啟了多少次生態,盡管這顆行星曾擁有強大的磁場,可依舊有73%的大氣被迫消散,如今地表殘存著0.6個大氣壓。

    此類行星往往有著相同的特點,風大。所謂的台風,隻能排得上這類行星赤道上的微風。不過,中高緯的風速就低了許多。

    前麵萬億年消散的大氣層讓這顆行星的平均溫度開始上升,大麵積的冰層終得消融。改造行星很無聊。總之,打開瓶塞,放到微波爐裏熱一下。

    我有了充足的時間將內斂空間塞進拉級戰艦內,這種技術不存在理論上的問題,花費的時間不多。我的目標,竭澤而漁,把那幾個紅矮星塞進去,再給它們續點時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搖籃中的科技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空間撕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空間撕裂並收藏搖籃中的科技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