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年後,一支支拉級艦隊出現在了超光速探測器的探測範圍內。

    覆土艦隊虛晃一槍便倉皇逃竄,時不時象征性地損失數量不等的太級戰艦。

    我得承認一些事實,之前說過中級文明就能生產氫鏈裝甲,這個命題並非一定為真,得加個前提,各個學科已經細分至中級文明常規理論體係的極限。覆土文明的人口問題導致命題為偽,而且我也沒必要在氫鏈問題上死磕,常規碳纖維足以滿足絕大部分需求。但當我建造對超機動有無限需求的大型戰艦時,這個問題終於暴露。脫離超光速空間時變軌時,各個節點的應力分配不均,很容易讓戰艦出現不可見的結構損傷,最後的結局無非是解體。我因此放棄了它級旗艦的製造計劃,所有資源傾斜至拍級戰艦。戰爭無非是讓對手失去行動能力,趴了窩的坦克,早晚能被耗死。

    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爭無可避免,戰役隻是前奏。

    1300年後,我還是沒能力製造它級戰艦,這種感覺,簡直就像開了作弊的即時戰略遊戲,科技樹滿了,可生產力……就一座城。

    前線的艦隊停止了後撤,久違的引力載體激活,進入發射程序。

    陣線停止後撤時,覆土主艦隊抵達戰場,渺若沙石時的拍級戰艦緩慢地靠近,引力子震顫著激發超光速空間,超對稱粒子不時躍遷至第四軸,新的變量出現。

    宏觀表現是計算機的發熱量成倍增長,錯誤急劇增加,雖說計算機還能用一陣子,但最終要麽關機,要麽熔毀。

    欒雲它級艦隊的護盾開始搖擺,沒有征兆地消失。

    五艘覆土拍級戰艦懸浮在幾十個天文單位外,後方的大軍消失於星空中。

    作戰機器人輕而易舉地占領整支它級艦隊,戰爭結束,總時長不到一個小時。

    根據欒雲詳細軍事部署數據,十支部署於整個星係的拍級艦隊向著最近的恆星係奔去。滲透戰中,不會給敵人一絲反抗的機會,招招命中死穴。欒雲沒有絲毫機會整改艦載計算陣列。

    欒雲核心圈的壯觀程度不亞於宙元文明,五個種族聚居於此,各自下屬數十個科技程度不等的文明,那天,金字塔出現了嶄新的塔尖。我打破了千萬年的平衡,進化的法則,永恆不變,黑暗中,不必留有任何善心,不臣服,隻有毀滅。一個新的聯盟出世,其名覆土。

    我花了千年抹去所有獨立的艦隊,千億人口足以支持我在十億年內重歸銀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搖籃中的科技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空間撕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空間撕裂並收藏搖籃中的科技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