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尋常的日子,攜帶著120億艘飛船的10艘它級戰艦在五光年外出現,高強度引力打擊向著熏霧艦隊奔去。
無聲的攻擊瘋狂撕扯著毫無抵抗力的小型艦隻。全範圍轟炸持續不斷,積攢了一肚子氣的水瀾艦隊瘋狂發泄。
五年後,來自熏霧文明的反擊到了。
一艘直徑接近400公裏的它級戰艦微微顫抖了一下,質子間的聯係斷了,各種逆熵而行的核反應接連不覺,穩定性較差的元素發生著混亂的轉換,所有元素向著鐵元素靠攏,元素轉化中可能發生的重核裂變放能使附近的材料開始液化,艦體裝甲上,部分熔融地金屬緩緩流淌,散發著紅熱的光芒。
整艘它級戰艦從外殼開始瓦解,一層又一層,分層裝甲對此無能為力,它級戰艦的直徑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
更何況這是一艘球型戰艦,元素轉化初期,分層裝甲按照設定脫離,戰艦彈射出近百米厚的裝甲,吐出一口暖水的水瀾生物眼睜睜地看著元素轉化在第二層裝甲上繼續發生,如氧化中的鐵,任何遊離態的鐵都不會被放過。彈射出裝甲甚至加快了元素轉化的速度。
技術人員強行降低強人工智能的權限,沒有相關數據的人工智能,隻會傻傻地把裝甲一層層彈射出去,最後彈射內部的表層戰鬥模塊,這是徹徹底底地自掘墳墓。
元素轉化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進行,與空氣中被氧化的鐵不同,組成戰艦的元素都在向鐵元素靠攏。
不到30分鍾,近40公裏厚的艦體固化。固化速度隨著戰艦有效體積的減少而加快。要知道,巡航狀態的它級戰艦進入超光速模式需要近4個小時。
艦長被迫選擇強行進入超光速模式,強行進入時極易受到攻擊,而最近的支援艦隊距離它2.3光年。
悲慘的結局幾乎注定,試圖彈射的逃生艙都固化了,包括內部的逃生人員,僅有幾千名維護人員在攻擊初期逃離成功,但基本每個生物的表麵都有不同程度的固化。
一小時後,加速停止,一個死寂的鐵球高速滑行在冰冷的空間中。
熏霧艦隊承受的傷害逐漸增加,水瀾艦隊甚至使用了數次強力攻擊,試圖摧毀戰艦外的引力護盾。熏霧艾級戰艦的能源儲備快速下降,憑誰也不能承受近半個實際的攻擊。
水瀾文明的第一艘它級戰艦固化後的第四年,同樣的攻擊抵達,無可奈何的艦長隻能命令所有艦員立刻彈射,可死亡率依舊高達34%,艦員鱗片固化的慘狀讓其餘戰鬥人員懷疑最後的勝利是否會按時到達。
“檢測到未知玻色子,與理論中的第二代非規範玻色子有類似之處,攻擊行為疑似弱力攻擊。”十幾個簡單的字符給指揮部的人員帶來了晴天霹靂。
“他們完成了?我們連強力攻擊還沒徹底掌握,該死的。”首席戰略分析者驚唿。
“我們跟他們有近兩級的科技差距,所有前線艦隊準備撤迴,別做無意義的攻擊了。”首席指揮者停頓了一下,“問一下,四維引力幹擾設備什麽時候能夠量產,叫他們快一點,300年內必需完成,不然大家都沒得活。”
原本已經相對密集的巨網向著反方向後退,所有飛船收攏,全體進入了超光速空間,巨網鬆鬆垮垮地垂著,任套上枷鎖的巨鯨頂撞。
明明是水瀾文明的主場,卻與入侵者雙雙陷入僵局,總的來看,水瀾文明的損失已無法估計,近7萬名艦員在固化過程中喪生。
死寂的鐵球保持著滑行。
半個世紀後,水瀾文明釋放的探測器傳來消息,固化過程終止,可以進入。
一支支冷冰的搜救隊深入艦體內部,固化過程導致的膨脹使得搜救隊不敢一路強推。盡管如此,微弱的擾動依舊使一些機庫坍塌,下方固化的生物因此化作粉塵,空手而來,空手而去。
6萬具膨脹得無法辨認的屍體陳列在搜救飛船上,更慘的是那些淩亂的肢體和軀幹,固化導致生物無法辨認,所有基因信息都被徹底摧毀。就算是完整的屍體,也承受不了太大的衝擊,搬運人員甚至由生物親自負責。
控製室,十具屍體焊在座椅上,艦長靜靜地看著已不再透明的顯示麵板,死神的氣息,如此冰冷。
與此同時,熏霧控製範圍。
孤軍突入的水瀾艾級艦隊推進了數百光年,23個工業星球被摧毀,23片星雲見證著它們的戰績。
艾級艦隊不敢過分深入,內部探測器的密度極高,潛行不超過10光年,就會被引力屏障給揪出來。它們也隻能將就著破壞一些基礎設施,順便無差別地攻擊星球或設施中的工作人員。
不幸的是,過分的小心也抵不過倒黴的運氣。
20年後,艾級艦隊倒黴地被鎖定,一頭紮入了引力屏障。
盡管應付四維能量釋放已有數百種預案,艾級艦隊還是受到了不小的損傷,近一億艘飛船損毀。
早在15年前,嗜血的弱力攻擊就已出發。
不幸中的萬幸,熏霧文明的攔截能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可怕,或許是這片星域中的艦隊數量不多。總之,艾級艦隊幸運的在一顆恆星係中化整為零,四散的艦隊將在遠處的恆星係再度聚集。
弱力攻擊,隻擦到了艾級艦隊的邊角。事實證明,這種攻擊,在四維空間中被大幅削弱,來自高維的規律打擊默默做著它最後一段時間的守護者。
無聲的攻擊瘋狂撕扯著毫無抵抗力的小型艦隻。全範圍轟炸持續不斷,積攢了一肚子氣的水瀾艦隊瘋狂發泄。
五年後,來自熏霧文明的反擊到了。
一艘直徑接近400公裏的它級戰艦微微顫抖了一下,質子間的聯係斷了,各種逆熵而行的核反應接連不覺,穩定性較差的元素發生著混亂的轉換,所有元素向著鐵元素靠攏,元素轉化中可能發生的重核裂變放能使附近的材料開始液化,艦體裝甲上,部分熔融地金屬緩緩流淌,散發著紅熱的光芒。
整艘它級戰艦從外殼開始瓦解,一層又一層,分層裝甲對此無能為力,它級戰艦的直徑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
更何況這是一艘球型戰艦,元素轉化初期,分層裝甲按照設定脫離,戰艦彈射出近百米厚的裝甲,吐出一口暖水的水瀾生物眼睜睜地看著元素轉化在第二層裝甲上繼續發生,如氧化中的鐵,任何遊離態的鐵都不會被放過。彈射出裝甲甚至加快了元素轉化的速度。
技術人員強行降低強人工智能的權限,沒有相關數據的人工智能,隻會傻傻地把裝甲一層層彈射出去,最後彈射內部的表層戰鬥模塊,這是徹徹底底地自掘墳墓。
元素轉化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進行,與空氣中被氧化的鐵不同,組成戰艦的元素都在向鐵元素靠攏。
不到30分鍾,近40公裏厚的艦體固化。固化速度隨著戰艦有效體積的減少而加快。要知道,巡航狀態的它級戰艦進入超光速模式需要近4個小時。
艦長被迫選擇強行進入超光速模式,強行進入時極易受到攻擊,而最近的支援艦隊距離它2.3光年。
悲慘的結局幾乎注定,試圖彈射的逃生艙都固化了,包括內部的逃生人員,僅有幾千名維護人員在攻擊初期逃離成功,但基本每個生物的表麵都有不同程度的固化。
一小時後,加速停止,一個死寂的鐵球高速滑行在冰冷的空間中。
熏霧艦隊承受的傷害逐漸增加,水瀾艦隊甚至使用了數次強力攻擊,試圖摧毀戰艦外的引力護盾。熏霧艾級戰艦的能源儲備快速下降,憑誰也不能承受近半個實際的攻擊。
水瀾文明的第一艘它級戰艦固化後的第四年,同樣的攻擊抵達,無可奈何的艦長隻能命令所有艦員立刻彈射,可死亡率依舊高達34%,艦員鱗片固化的慘狀讓其餘戰鬥人員懷疑最後的勝利是否會按時到達。
“檢測到未知玻色子,與理論中的第二代非規範玻色子有類似之處,攻擊行為疑似弱力攻擊。”十幾個簡單的字符給指揮部的人員帶來了晴天霹靂。
“他們完成了?我們連強力攻擊還沒徹底掌握,該死的。”首席戰略分析者驚唿。
“我們跟他們有近兩級的科技差距,所有前線艦隊準備撤迴,別做無意義的攻擊了。”首席指揮者停頓了一下,“問一下,四維引力幹擾設備什麽時候能夠量產,叫他們快一點,300年內必需完成,不然大家都沒得活。”
原本已經相對密集的巨網向著反方向後退,所有飛船收攏,全體進入了超光速空間,巨網鬆鬆垮垮地垂著,任套上枷鎖的巨鯨頂撞。
明明是水瀾文明的主場,卻與入侵者雙雙陷入僵局,總的來看,水瀾文明的損失已無法估計,近7萬名艦員在固化過程中喪生。
死寂的鐵球保持著滑行。
半個世紀後,水瀾文明釋放的探測器傳來消息,固化過程終止,可以進入。
一支支冷冰的搜救隊深入艦體內部,固化過程導致的膨脹使得搜救隊不敢一路強推。盡管如此,微弱的擾動依舊使一些機庫坍塌,下方固化的生物因此化作粉塵,空手而來,空手而去。
6萬具膨脹得無法辨認的屍體陳列在搜救飛船上,更慘的是那些淩亂的肢體和軀幹,固化導致生物無法辨認,所有基因信息都被徹底摧毀。就算是完整的屍體,也承受不了太大的衝擊,搬運人員甚至由生物親自負責。
控製室,十具屍體焊在座椅上,艦長靜靜地看著已不再透明的顯示麵板,死神的氣息,如此冰冷。
與此同時,熏霧控製範圍。
孤軍突入的水瀾艾級艦隊推進了數百光年,23個工業星球被摧毀,23片星雲見證著它們的戰績。
艾級艦隊不敢過分深入,內部探測器的密度極高,潛行不超過10光年,就會被引力屏障給揪出來。它們也隻能將就著破壞一些基礎設施,順便無差別地攻擊星球或設施中的工作人員。
不幸的是,過分的小心也抵不過倒黴的運氣。
20年後,艾級艦隊倒黴地被鎖定,一頭紮入了引力屏障。
盡管應付四維能量釋放已有數百種預案,艾級艦隊還是受到了不小的損傷,近一億艘飛船損毀。
早在15年前,嗜血的弱力攻擊就已出發。
不幸中的萬幸,熏霧文明的攔截能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可怕,或許是這片星域中的艦隊數量不多。總之,艾級艦隊幸運的在一顆恆星係中化整為零,四散的艦隊將在遠處的恆星係再度聚集。
弱力攻擊,隻擦到了艾級艦隊的邊角。事實證明,這種攻擊,在四維空間中被大幅削弱,來自高維的規律打擊默默做著它最後一段時間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