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文明邊疆,恆星的光度逐漸上升。

    278年平靜的航行後。

    零星的攔截飛船出現,無非是來試探飛星文明的實力。

    讓別人背黑鍋的感覺真好,白啟賤賤地想。

    零星的高能粒子束如梟滑過夜空,撲向膽小的鼠。

    脆弱的裝甲化作鐵水四濺。

    “你方試探導致我方多名艦員死亡,因此,飛星文明向奧爾文明正式宣戰,”白啟的把自己變成了受害者。

    奧爾偵察艦隊將信息傳輸至奧爾指揮部。

    奧爾駐疆指揮官一臉苦澀,自家東西被搶了,自家又被找上門來,自己還打不過他們。

    一千年的時間,奧爾文明的科技沒有跨越式的發展,技術水平略有提高,他們的母星處在銀河的郊區,沒有太多資源供他們浪費。

    駐疆指揮官因為一些原因被分配至此,任何看得清形勢的人都清楚己方艦隊無法抵抗入侵者,隻能找個替死鬼挽迴一下尊嚴。

    下發的死命令要求在5年內拖住入侵者。

    然而部署的艦隊不到500萬艘,為首的拍級戰艦已經服役了3000年。

    駐疆指揮官選擇了一艘咖級戰艦daa319239號,坐鎮後方,等短兵相接時撤離。

    --

    誰想跟你們玩星艦洪流,白啟想。

    “非定向重力武器準備,以下坐標……,各艦艦長負責確認發射。”

    三光年外,遠征艦隊開啟了恆星係級的轟炸模式,重力武器負責摧毀各個防禦節點,轟炸將持續5年。

    之後奧爾艦隊才能看見負責擺pose的遠征艦隊。

    第一波攻擊於3年後到達,駐守艦隊正處於防禦隊形。

    反氦屏障上星光閃爍。

    相對大的麵積導致他們成為了遠程攻擊的首要目標,百萬個瞬時微型強引力場出現,誇克被撕成三瓣,脫離的瞬間,能量被轉換,一個個相對穩定的重子出現,再次撕碎,往複循環。在極短時間內,初始粒子攜帶的高密度能量維持著引力場的穩定。

    巨型且混亂的引力場出現在艦隊群中,陣線前方的反氦屏障沒有起到多大作用。

    分布極不均勻的引力場蹂躪著一艘艘飛船,艦體在瞬間發生塑性形變,薄弱處的裝甲被剝離。更多的飛船被引力吸引,發生碰撞,燃料艙中的誇克恢複了自由,肆意揮灑熱量。

    由於船體的形變,船體的密封性大幅下降。突如其來的攻擊導致眾多控製艙暴露在真空中,

    空間在幾分鍾後恢複平靜,狂躁的引力場摧毀了300萬艘戰艦,防線內沒有一艘完整的艦隊。

    襲擊發生的那一刻,一個引力場出現在daa319239號的正前方,裝甲被無情地撕扯成碎片。

    整個控製室暴露在真空中,無人幸存。

    --

    “非定向重力武器第二次準備,坐標……,各艦長自由選擇坐標射擊。”

    十萬個運行在軌道上小行星堡壘化作扭曲的殘骸。

    ---

    “奧爾艦隊船塢位置已確定,非定向重力武器第三次準備,坐標……”

    ---

    在遠征艦隊到達前一年,防禦力量被摧毀了80%。

    遠征第三艦隊被派往前線體驗戰爭。

    在啟明星的輔助下,艦員隻需要勾選攻擊目標,確認。

    攻入第一個恆星係僅用了兩天,準確說隻是經過這個恆星係,遠征艦隊沒有減速,向著下一個恆星係奔去,麵對螻蟻般的敵人,直搗黃龍是最明智的選擇,不能因為螻蟻浪費自己的時間。

    沿途的三個恆星係被轟炸一空,白啟僅做了些簡單的清掃工作。

    白啟的目標是奧爾第一艦隊。

    奧爾第一艦隊,7000萬艘飛船,情報裏是這麽寫的。

    --

    秘星,奧爾文明母星前最後的陣地。

    奧爾文明將第一,二艦隊合並,第三艦隊負責支援,試圖最後掙紮一下。

    第一,二艦隊的大型飛船都隱藏在行星背麵,小型艦隻分散在整個星係中。隻有這樣,他們才有機會看見遠征艦隊的輪廓。

    --

    恆星係轟炸開路,連續不斷的轟炸持續了3年。

    為了維持多年的轟炸,後勤飛船數量達到了1億艘,保護補給航線的飛船達到5000萬艘。

    三年後,遠征艦隊完成了對整個恆星係的包圍。

    漁網之下,魚兒拚命掙紮,漁夫因遠航收獲之豐露出了笑容。

    恆星係內的艦隊已經無處可躲,奧爾艦隊連背水一戰的機會都沒有。

    這是最好的試煉場,奧爾艦隊如受驚的魚群,在激流中分散而逃。

    白啟控製的戰艦將整個恆星係分割為13塊戰場,邊緣區域在黃道麵上的投影寬度達到30個天文單位。

    奧爾文明近2億艘飛船各自為戰。

    邊緣區域交給了遠征第三艦隊,他們來這兒的目的就是熟悉戰場。一個中級文明作為陪練,既沒有多大風險,又能獲得大量的戰鬥經驗。有如此好的陪練,白啟中途修改了遠征第三艦隊的任務,進入戰場,熟悉戰場。超距通訊技術無法確保每次控製人員都能遠離戰場,緊迫感是必需的,順便清除心理狀況不佳的艦員。

    中心區域的投影麵積的直徑達到60個天文單位,那兒是白啟測試新一代戰艦以及遠征第一,二艦隊熟悉新式武器的場所。

    微型黑洞技術仍處於實驗階段。

    它與末日戰役時宙元艦隊的微型黑洞技術沒有任何可比性。技術人員隻是懶地起名字罷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宙元艦隊的微型黑洞是穩定的,視界超過一千米,白啟不知道宙元艦隊是如何提供如此多的能量。而遠征艦隊的技術無法讓引力場長期存在,當膠球貯存的能量用盡後,引力場隨即消逝,射程隻有3個天文單位,視界麵積更是小得可憐。

    它級戰艦按照戰前計劃,當有奧爾拉級及以上戰艦處在射程內時,立刻發射,這是讓艦長熟悉武器的最佳方式。而不是練習打靶時,艦長看著靶子點名,失敗了就再來一次,絲毫沒有受挫感。

    隔壁艦長每次射擊都能讓奧爾文明的一艘拉級戰艦報廢,或者重傷一艘拍級戰艦,而自己射程內的拉級戰艦在被引力場覆蓋後,依舊如泥鰍在淺水中遊弋,這能好受嗎?天知道隔壁艦長怎麽評價自己,戰後寫報告中有一欄是指出友方的不足之處。如果評價一直太低,軍事層是會派人來跟自己談話的。

    清空整個星係用了6個月的時間。白啟將邊緣的飛船趕到中心區域,第三艦隊也向中心靠攏。實力大減的奧爾艦隊磨礪著自己的第三艦隊。當然飛船性能被大幅下調,這是九域文明的軍事傳統,延續了近萬年。

    讓一群自視同境界無敵的新兵感受戰場老狐狸的狡詐。

    而且,這種磨礪是有死亡指標的。盡管白啟一直都在努力掌控戰場,但是一些意外仍會發生。萬年中,死於此的人數接近400人。

    事實上,在如此大的戰場內,最後統計的死亡率接近接近十萬分之一,也就是死了十幾個運氣特別差的家夥。

    奧爾文明主星,辰星,距離戰場約8光年。

    那裏聚集著奧爾文明最後一億艘湊數的飛船。

    白啟很好奇,為什麽直到現在,奧爾文明依舊沒有投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搖籃中的科技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空間撕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空間撕裂並收藏搖籃中的科技文明最新章節